第384章 功德無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蕭皇後似乎還意猶未盡,又問道:“高郎將,這對父子後來還說了些什麼有趣的話?”

這一問倒是正中高不凡的下懷,他輕咳了一聲道:“他們發現了臣在身後聽著,倒沒有再說什麼有趣的話,臣就上前問他們收成如何,誰知父子二人竟大倒起苦水來, 說今年大旱大澇的,收成奇差,交了稅後根本不夠吃,他們家還算好的,仍存兩名男子的勞力,縣裡很多人家由於沒有勞力, 田地早就丟荒了,婦女小孩只能棄家四處流浪乞討,有的不得不與山賊土匪為伍, 打家劫舍,還有的……跑去黎陽倉領糧食,再也沒有回來過。”

蕭皇後登時沉默了,楊廣的面色也慢慢陰沉下來,露出了思索之色。

其實國內現在什麼情況,楊廣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不肯面對而已,說白了就是一種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要是誰敢上奏本談及國內這種糟糕的狀態,他肯定是聽不進去的,甚至還會大發雷霆,但是高不凡以這種搞笑委婉的方式說出來, 他倒是聽進去了。

為什麼男丁稀少?為什麼勞力不足?

這都是他楊廣不顧百姓死活,兩次東征高句麗造成的啊,第一次東征失敗就損失了一百多萬大軍, 第二次失敗雖然損失不大,但男子都被徵調入伍了,還得使用數倍的民夫來保障後勤, 國內的男子都去打仗了,試問哪裡還有勞力種田?

沒有糧食怎麼辦?

只能去乞討,只能去當山賊了!

這個時候楊玄感開倉放糧,餓著肚子的老百姓豈有不去領糧之理?所以老百姓為了吃飽肚子參與楊玄感的謀反也就情有可願,反正都是死,還不如拼一把!

當然,這些話高不凡不會去直說,只能楊廣自己去反思了,從現在楊廣的反應來看,顯然是聽進去了的,至於效果如何,就得看他後續的表現了,如果楊廣回到洛陽後還是堅持要殺掉所有領過楊玄感糧食的百姓,說明高不凡今日這番話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在場諸公都是官場老油條了,此時哪裡還會不明白高不凡的真正用意?所以望向高不凡的都眼神都十分復雜!

納言蘇威目露異彩,既欣喜又慚愧,還有點佩服高不凡的機智和勇氣,其實他早就想勸諫楊廣收回成命, 以免自毀長城了, 但是這段時間,楊廣的性情實在太嚇人了些,每天都要沾點鮮血才過癮似的,所以蘇威也不敢進言,免得觸了楊廣的黴頭,結果誰都不敢摸的逆鱗,高不凡摸了,而且摸得很有技巧,摸得很漂亮,至少皇上沒有立即發怒。

李淵看著高不凡陷入了沉思,虞世基眼珠亂轉,只關注皇上的反應,如果皇上發怒,他就踩高不凡,如果皇上稱善,他就捧高不凡,看風色拍馬屁是他官運享通的秘訣。

黃門侍郎裴矩不知為何,表情有點驚詫,李渾和李敏叔侄面無表情,至於樊子蓋這頭老狐狸則眼光光地盯著自己左手小指,彷佛在欣賞一篇絕世好文章似的。

楊青若的心情無疑是複雜的,既擔心又有點欣慰,還有一點點驕傲。

擔心,自然是擔心皇上會發怒,然後那個多管閒事的傢伙倒大黴!

欣慰,則是高不凡委婉勸諫了皇上施仁政,這是為大隋江山“著想”的表現,楊青若是堅定的保皇黨,所以感到非常欣慰了。

驕傲,自然是為某人的勇氣和機智而驕傲了,別人都不敢幹的事某人幹了,而且幹得很漂亮。

良久,楊廣才面無表情地道:“高郎將退下吧。”

高不凡暗松了口氣,其實他也很緊張,還好,楊廣沒有當場大發雷霆,也罷,該做的自己也做了,至於能不能改變楊廣的心思,挽救幾十萬無辜百姓的性命,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高不凡躬身一揖退了回去,宇文化及和李渾李敏叔侄自是大失所望,虞世基倒是無所謂,他跟高不凡沒有利益衝突,他只是楊廣最忠實的狗,既然楊廣沒發怒,他自己不會對高不凡呲牙。

楊廣冷冷地掃了一眼還癱軟在地的臨清縣令崔武,擺了擺手道:“罷了,朕並不是嗜殺成性的暴君,放了他吧,革除臨清縣令一職,趕下船去!”

崔武撿回一命,哪裡還敢多言,連忙叩首謝恩,離開時向高不凡投來了感激的眼神,後者微不可察地點頭示意,看在崔護的份上,他又怎能見死不救,所以剛才才冒險發笑引起楊廣的注意,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急中生智吧。

楊青若驚喜不已,皇上竟然饒過了崔武,那麼意味著他已經聽進去了,也就是說那幾十萬領過楊玄感糧食的百姓有救了,正如佛家所言,功德無量啊!

此時,外面的秋雨竟然越下越大,噼裡啪啦地敲擊著船頂,又如萬箭齊發落在河面上,激起萬千漣漪。

皇上睨了高不凡一眼,澹道:“近日秋雨綿綿,惱人得很,高郎將詩才了得,此情此景,不若作詩一首來解解悶?”

高不凡不很是無語,他都有點懷疑楊廣已經精神分裂了,剛才還殺氣騰騰要砍人,一轉眼又讓自己吟詩作對,當真是喜怒無常,不過,楊廣眼底閃過一絲微不可察的冷意卻讓高不凡警惕起來,腦子飛速運轉,琢磨楊廣此舉的用意。

楊清若不免又擔心起來,美眸一轉道:“皇上,青若倒是得了一首,不若由青若先來,權當拋磚引玉。”

蕭皇後笑道:“倒是忘了青兒……青若姑娘也是個才女,皇上,就由青若先來吧。”

楊廣只好點了點頭道:“也好,若真作得好,朕有賞!”

其實楊廣之所以命高不凡作詩,倒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更不是給機會高不凡表演,實際只是想尋個由頭敲打高不凡一下而已。

還是那句,楊廣不喜歡太過聰明的臣子,高不凡講了個笑話,拐了一個大彎來勸諫的方式很聰明,楊廣雖然聽進去了,也饒過了崔武,但這也讓楊廣有點不爽,他是九五至尊,不樂意自己的言行被臣子所左右,所以他要敲打高不凡,讓這小子識得厲害,以後少在自己面前自作聰明。

由此可見,楊廣個性確實有點偏執,剛愎自用的評價是跑不掉了,否則也不會幹出三徵高句麗的事來,事實上楊廣還想來個四徵,只不過那會大隋國內的情況已經爛透了,楊廣實在無力再發動第四次東征,所以只有作罷!

這時,只聽見楊青若徐徐吟道:“秋雨嘯嘯崔早寒,孤雁翅溼高飛難。龍舟過處見白日,泥汙后土剎時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高不凡不由眼前一亮,青若這小醋罈子才情不淺啊,也對,若沒點本事如何扮演得了才貌雙絕的公孫大家。

楊廣亦禁不住捋須讚道:“好詩,當賞!”

楊廣擅長文辭,詩也寫得很好,只是不喜歡別人蓋過他的風頭,但是楊青若是女子,還是他的侄女,自然是例外,所以不吝讚美!

楊青若瞥了一眼一臉“驚豔”之色的高某人,既好笑又有點得意,拱手道:“本姑娘獻醜了,高郎將還請賜教!”

“不敢不敢,在下才疏學淺,遠不如青姑娘,還是不獻醜了吧。”高不凡連忙道。

楊廣澹道:“高郎將能作出《把酒問月》如此佳作來,又豈會是才疏學淺呢,速速作來,否則就是欺君之罪,當罰!”

高不凡弱弱結問:“那臣能不能認罰?”

在場所有人都差點一頭栽倒,楊廣愕了一下,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啊,臉色一沉道:“不能!”

高不凡只好搜盡枯腸,硬著頭皮吟道:“憑軒望秋雨,涼入暑衣清。極目鳥頻沒,片時雲復輕。沼萍開更斂,山葉動還鳴。行客秋江上,蕭蕭故園情。”

這首溫八叉的《細雨》很有意蘊,中規中矩,不算差,但也不算太過出彩,高不凡改了幾個字吟出來倒是正好合適,既不出風頭,也不丟人。

果然,楊廣琢磨了片刻,也尋不著不妥的地方來敲打高不凡,再加上楊青若突然摻和,分明有迴護的意思,所以楊廣整高不凡的心思也談了,就當給青若這妮子一點面子,所以點了點頭澹道:“尚可,只是要拿到朕的賞還是差點意思!”

“臣才疏學淺,慚愧!”高不凡連忙躬身道,他只想著矇混過關,哪在乎楊廣的賞賜,真要“作”一首驚豔的出來,只怕你老人家又不高興了。

楊青若若有所思地瞥了高不凡一下,其實溫八叉這首《細雨》還是很有味道的,並不知楊青若那首差,而且,楊青若並不相信高不凡作不出更好的來,眼下估計只是不想在皇上面前表現得太突出,所以藏拙了,哼,總算這傢伙學聰明了一會,若又作出《把酒問月》這樣的驚豔佳作,只怕皇上聽了心裡更會不舒服了。

有驚無險又過一關,不過此時的高不凡也總算明白什麼叫伴君如伴虎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