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奸章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章邯,白起之亞也,衂於羽而名。

千年之後,明人胡應麟的一句話,算是給章邯這個大秦的傳奇人物下了定論。

在他看來,章邯其人不但比不上白起,而且是因為敗在項羽手裡才出名的,大約只是一個跑龍套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司馬遷的看法想來也和老胡差不多。《史記》之中,白起、王翦、蒙恬等人不必說了,就連張耳陳餘這等樣的人物都有列傳,但對於章邯卻只是提了提,輕慢之意顯露無疑。

當然,這也是章邯他自己不爭氣,自從他揹負上“秦奸”的罵名,無論是史界民界都對他沒什麼好臉色。他最後落得自殺的下場,惋惜者固然有,但同情者卻不多。

公元前06年,漢王元年正月,項羽和劉邦剛剛經歷了鴻門宴的危機,兩方的關係稍有緩和,但底下的小動作仍然不斷,猜忌依舊根深蒂固。

可這一切都與龍套人物章邯無關,衂於羽而名的他正在咸陽城中思緒萬千。

“全世界這麼多學生,每天上歷史課的也不計其數,怎麼自己就穿越了呢?穿越誰不好,偏偏穿越成“秦奸”章邯,跑龍套不算,還要被萬人唾棄,這可如何是好啊……”

不錯,現在的章邯已經不是以前的章邯了,他的面容雖然還是與以前一模一樣,但內在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本是二十一世紀的一名學生,奈何上歷史課打個盹的功夫,醒來以後就換了人間。

雖說平時也憧憬過穿越,但要穿也穿個劉邦項羽之流的大人物啊,再不濟穿越到張良韓信這些人身上也行嘛,你這穿越到章邯身上算是怎麼回事……

但再抱怨也沒有用,既來之則安之,自己只能承擔章邯今後的龍套命運了。

根據歷史記載,今年八月章邯就會被所謂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計擊敗,成為韓信成名的墊腳石。

明年六月,韓信用計水淹廢丘,章邯走投無路自刎身亡……

章邯雖然已經換了人格,但歷史的車輪還在滾滾向前,難道自己註定要承擔這悲劇的命運嗎?

“不!”

他的心中發出怒吼,自己好歹具有超前兩千多年的思維,要是再重蹈歷史的覆轍,那還不如不穿越。他要改變自己的宿命,他要讓楚漢爭霸的大勢下也留下他的身影。

有了這個目標,章邯頓時變得幹勁十足起來。要想改善現在的狀況,沒有幾個得力助手是不行的,章邯取來自己軍隊的花名冊,一個一個地看下去,試圖從自己的記憶裡尋找幾個人才。

雖然不怎麼喜歡上歷史課,但章邯就像大多數男同學一樣,對於古代的歷史還是很感興趣的。楚漢爭霸作為歷史上一段絕唱,相信不少人對於其中的故事都耳熟能詳,但想要在本就不知名的雍王章邯手下找幾個知名人物,這難度就有點大了。

章邯找了大半天,終於圈定了兩個值得信任的人物。一個是部將章平,這廝不是別人,正是章邯的二弟,自己人生地不熟的,自家人總不會坑自己吧。

雖然在後世,尤其是現代,兄弟之間反目的事情時有發生。但在這個時代,兄弟之間的關係還是很穩固的。如果弟弟不聽兄長的話,那就是不孝,兄長不愛護弟弟,那就是不慈,所以章平對自己這個長兄還是很恭敬的。

而且看履歷的話,章平雖然不是特別有軍事才華,但也不是走後門的笨蛋,能力算是中等吧,章邯可以放心的信任他。

另一個人是候官始成,說起來的話,這個人在《史記》之中只露過一次臉,是龍套中的龍套。章邯當初向項羽投降的時候,第一次派出的就是始成,但始成被項羽罵了個狗血淋頭,灰溜溜的滾回來了,最後長史司馬欣親自出馬才說服項羽。

此人的能力雖然一般般,但對於章邯的忠心卻真可稱得上是一片紅心向太陽。事實上,他一直是章邯的親信,從秘密派他出去商談投降這件事就可見一斑。現在自己立足未穩,發掘出幾個忠臣比得到韓信蕭何這樣的人才可強多了。

除了這兩人外,花名單上剩下的人基本都是無名之輩,章邯也懶得再細看下去,他大筆一揮,冊封二弟章平為上將軍,統率麾下兵馬。始成本就為候官,也算是自己的親隨,於是便不做調動。

他的命令剛剛擬定好,馬上口述給侍從讓他傳達下去。聽他說完,只見侍從滿臉的驚恐,顫聲道:“稟告大王,上將軍司馬欣並無過錯,現在突然調動,恐怕軍中不服啊。況且司馬大人的上將軍一職乃是項王親授,大王將他撤換掉的話,必定會引起項王的不高興。其中的情由,還請大王三思!”

章邯聞聽此話,心裡不由得怒火升騰,自己就算是降將,那也不見得一點自主權就沒有了。項羽封自己為雍王,這也算是認可了自己的地位,上將軍乃是一軍主將,項羽卻公然插手冊封,他的眼裡哪裡還有自己這個諸侯王。

提到司馬欣這個人,章邯又是一肚子火,當初若不是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極力勸說,自己也不會走上投降項羽的道路。

雖說那時還有趙高在中央的猜忌,但當時自己手下有二十萬兵,劉邦現在才只有十萬兵,當初就算不投降項羽,也不見得就沒有了出路。

可在司馬欣和董翳兩人的撮合之下,章邯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項羽,項羽也冊封章邯為雍王。但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項羽此人素來多疑,在之後為防止秦降兵反叛,竟將二十萬秦降兵全部屠殺,只留下章邯和司馬欣、董翳三人,到了這個時候,章邯就是後悔也晚了。

背叛秦庭,陷害二十萬秦地子弟兵,章邯這一下算是被秦人戳了脊樑骨,“秦奸”的罵名也徹底坐實了。而反觀司馬欣和董翳,二人卻因為力主投降有功,得到了項羽的信任,封司馬欣為上將軍,算是徹底把雍王章邯架空了。

一想起這兩人,章邯就恨得牙癢癢,但現在還不是教訓他們的時候,自己還得先在項羽面前裝孫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兩三個月內項羽就將回師,到那時關中就是自己的天下了。

既然不能冊封章平,章邯也只能作罷,反正現在自己是光桿司令,上將軍一職也不那麼重要,暫時就讓司馬欣當著吧。

當前最要緊的事情應該是“洗白”自己的形象,如果不能在秦地的父老鄉親的心目中去掉“秦奸”這個印象,那恐怕自己仍舊免不了眾叛親離的下場。

民心這個東西,只要是喜歡看歷史的人都清楚,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萬古亙古不變的道理。失去了民心,一個統治者可能不會立刻滅亡,但他終究是走不遠的。

章邯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可是究竟該如何改變自己的形象,獲得人民的支援呢?他現在腦子裡沒有一點頭緒。

本以為仗著重生的優勢,完全可以玩轉這個時代,到此時章邯卻悲哀地發現,想要不被時代玩轉是如何的困難。

看著一旁畢恭畢敬的近侍,章邯滿腹牢騷地感慨道:“沒想到知道這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大王,您說什麼,小人聽不懂……”近侍一臉的惶恐。

章邯搖搖頭嘆息道:“唉,沒什麼,你去召章平和候官始成前來覲見吧。”(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