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截教歸二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卻說銀角童子立於大赤天前,只見一道青光飛來,化作陳九公模樣,剛要迎上,卻聽玄都師的聲音從裡面傳出,帝君,貧道奉老師之命,在此恭候多時了。

雖然陳九公在光明山時,對玄都師不太客氣。而且拒絕了人教的請求,但玄都師不敢對陳九公怎麼樣。雖結盟,但想要得到盟友的尊重,就必須有相應的實力。

此時的陳九公,似乎是忘記了在光明山時的不快。見玄都師在此,連忙還禮,勞道友出迎,九公罪過。

聽陳九公此言,玄都師恨不得翻個白眼。這前後態度變化簡直是太大了,大的讓玄都師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一個人。

但即使如此,玄都師也不敢表露絲毫,帝君乃吾人教貴客,玄都出迎也是理所應當來,來,帝君速與吾前往八景宮,老師已在宮中等候多時了。

道友請

帝君請

二人最後並肩入了大赤天,玄都師立於老子身後,而陳九公坐在老子對面的蒲團之上。

早在察覺陳九公往大赤天來的時候,老子就已經算出陳九公已經派兵前往人間。但陳九公命韓信化作普通甲士,隱於光明國統兵的將領之中。老子哪裡會將那些天仙地仙的普通將領一一推算一番,根本沒有在意,他在意的是陳九公的態度。

而此時更讓老子上心的是,陳九公來大赤天,絕不是來通知自己,他截教發兵人間了,必是另有他因。

大赤天中,老子和陳九公相視而坐,皆不言語。老子不言,他身後的玄都師就更不敢多說話了。

就這樣,大赤天中,三人靜默無語。

不知過了多久,陳九公淡淡一笑,能與人教聯手共抗天地大劫,實是吾截教之幸。說到此處,陳九公往上一指,雖吾教祖師被道祖留在紫霄宮中,但吾截教亦有能相助盟友的本事。

陳九公之言入耳,老子面上不顯一絲表情。說的真是好聽,什麼被道祖留在紫霄宮,那是一般的留嗎不過,相助盟友嘛見老子不言不語,陳九公不以為然,自顧說道:當年大巫嬴政轉世,殺伐人間,禍亂天下。而今又有巫族項羽轉世,竟然yu與赤帝爭奪人皇正統,實是不知死活。

聖人喜怒不行於sè,而號稱無為的老子,更是淡然。對陳九公的這一番話,老子連眼皮都沒抬。老子清楚,這盡是些沒營養的話,陳九公真正要說的,還都在後面呢。

突然,陳九公面sè一正,肅然道:今有那巫族從北俱蘆洲殺出,直至東勝神洲,殘殺生靈,為禍地仙界。而那闡教上下不尊道祖之命教化三界,面對巫族暴行而退。吾陳九公奉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之命,為天庭四御,當為天下蒼生造福,故願率截教弟子重歸東南二洲,救二洲蒼生於水火。

陳九公一席話,將那玄都師說的目瞪口呆。而老子再也不是那副淡然的模樣,雙眼睜開,兩道赤光落在陳九公身上。

聖人威壓一出,足以是天地變sè。而在大赤天八景宮中,雖無異象,但陳九公也能感覺到龐大的壓力,讓自己周身法力凝滯不動,就算想躲,也無可遁形。

但在聖人威壓面前,陳九公神sè肅穆,眼中青光流轉,挺直了腰板。截教弟子除非面對師門長輩,否則絕不低頭

知道陳九公是什麼意思,老子心中冷哼一聲,收了威壓,淡淡吐出一字,好。

多謝聖人目的達到了,陳九公哈哈一笑,向老子一拱手,起身出八景宮,下大赤天去了。

今ri,玄都沒有送陳九公出宮,在陳九公走後,直接來在老子身前。老師,如今截教羽翼已豐。若是讓截教重回東南,恐怕說到此處,玄都見老師擺手,連忙止住話語。

截教勢大不假,但通天被道祖封印,整個截教生死皆繫於陳九公。此人若能渡過這巫劫,巫劫過後也必死

感受到老子言語中那絲絲殺機,玄都師心頭一顫。聽老師說過,陳九公將在佛門賢者劫來臨時證道混元。但老師說其巫劫過後必死,想來是要在陳九公不成聖前就將他殺死。可量劫一過,混元聖人不可出手,誰能殺得了陳九公

敢問老師,若截教若佔東南二洲,吾人教又該如何自處

玄都師剛問完,只見老子開口,淡淡道: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西牛賀洲,靈山八寶功德池前,準提佛母和阿彌陀佛合力參悟天機,青蓮造化佛盤膝於一旁蓮臺之上,看著二聖所為,心中無比羨慕。

混元道果洪荒億萬修士夢寐以求的但能得其者,寥寥無幾。自開天闢地至今,算上那鴻鈞道祖。也不過七人而已。

天機了然於胸,睜開二目,看到青蓮造化佛羨慕的目光,準提佛母淡淡一笑,師弟安心,待量劫一至,吾將陳九公誅殺,那大道之機就是師弟之物。

大道之機青蓮造化佛聞言,心神俱顫。這東西就連聖人也不知道是什麼所制,只知是道祖才有,當年分封聖位時,共有七,除了造就六聖外,剩下那一道就在陳九公身上。

雖然這大道之機非金非木非石非土,無有攻擊之力,沒有防禦之能,不過此物卻有一妙用,就是可以使修士悟道更易。

師兄,可曾算出燃燈古佛為何人所殺

輕哼一聲,準提佛母道:這還用算嗎除了那陳九公,還能有誰的確,能向燃燈古佛出手的,有幾個人雖然那闡教門下也有嫌疑,但一來在燃燈古佛遇害時,闡教上前盡數前往清微天。而且無了誅仙劍陣,就算闡教那兩位準聖持盤古幡前來,也不能將燃燈古佛殺得本尊與善惡二屍盡損,連一縷元神也未遁出。

剛剛準提佛母與阿彌陀佛合力推算天機,是想算出在此次量劫中,佛門氣運如何。但無論怎麼算,都覺得天機晦澀。而這並不是有混元聖人遮掩天機,是天道不許聖人知道。

白蓮

弟子在聽準提佛母呼喚,白蓮童子從婆娑樹林內走了過來。

且去敲響玉盤,將吾佛門準聖齊聚於此。

是白蓮童子走到婆娑樹林外,擊響玉盤。

這一次第一個到的,竟然是上次沒到的大ri如來。當落在婆娑樹林前是,大ri如來看了這白蓮童子一眼。聽陳九公說那道人是白蓮成道,當時大ri如來就想到了白蓮童子。

不過,對於大ri如來的一瞥,白蓮童子並不在意。往ri,大ri如來就是用這種目光看他,白蓮童子根本就不疑有他。

緩步走入婆娑樹林之中,大ri如來沒有回頭,但眼中jg光閃爍,心中泛起了滔天巨浪。白蓮準提佛門吾必要讓汝等付出代價。

當佛門所有準聖皆至八寶功德池前後,準提佛母告訴他們平ri最好居於靈山,莫要遠行,更不要前往他洲。

在群佛離開八寶功德池,出到婆娑樹林之外,大ri如來雙手合十向釋迦牟尼一禮,南無釋迦牟尼佛貧僧今ri有興,想與釋迦牟尼佛講經談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哦聽大ri如來此言,釋迦牟尼一怔,其身旁孔雀如來面露冷笑。

好貧僧在婆娑淨土恭迎佛祖

看那大ri如來化作一道長虹離去,孔雀如來來在釋迦牟尼身旁,師兄,這大ri如來想要幹什麼

不知

那師兄為何

釋迦牟尼淡淡一笑,師弟,你我怕他作甚

孔雀如來聞言,先是一怔,而後哈哈大笑,師兄所言甚是吾等怕他作甚

大ri如來在浮屠山上降下,白澤大智勢佛計蒙無量功德佛英招廣善佛已回到浮屠山上。見大ri如來歸來,三佛連忙起身迎上,只聽白澤大智勢佛道:大ri如來,那陳九公兇殘,竟將燃燈古佛斬殺,吾等可否要像佛母說的,前往靈山暫避

不必

大ri如來的回答,讓白澤大智勢佛有些驚訝。在他看來,大ri如來只要回到浮屠山,必定和自己三佛談及此事。所以,白澤大智勢佛在大ri如來還沒有開口之前提出,卻是想給大ri如來保住面子。不管怎麼說,大ri如來都是帝俊的唯一血脈。而且當ri在光明山前,白澤答應了東皇太一要好生輔佐大ri如來。

不光是白澤大智勢佛,就連計蒙英招二佛,也有些不敢相信。這似乎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大ri如來,怎麼這般有骨氣

如果沒有太陽星中的那次會面,可能大ri如來早就張羅著上靈山了。但現在,大ri如來知道陳九公不會殺自己,還哪能想著跑啊。想當年,父叔縱橫天地之間,吾雖不才,亦不畏死說著,大ri如來目光在三佛身上掃過,汝等畏死呼

聽大ri如來之言,白澤大智勢佛身軀顫抖,計蒙無量功德佛和英招廣善佛看著大ri如來,只覺得他有其父叔之風。

光明山,羅浮洞中。

陳九公端坐上位,無當聖母金靈聖母雲霄和烏雲仙分坐蒲團之上。

這時,四人中為首的無當聖母向陳九公問道:不知教主將吾四人喚來,有何差遣

差遣不敢當。不過九公將二師伯三師伯與兩位師叔請來,卻是有要事相商。

教主請講

昔ri吾教門人遇難,弟子遭劫。後門庭凋落,故而退至北俱蘆洲。今,吾yu率截教門下重回東南二洲,不知師伯師叔有何看法

陳九公說完,四人知事關重大,都沒有貿然開口,皆冥思苦想。而陳九公也不打擾他們,只是在心底思索自己的計劃。

半響,金靈聖母道:教主如今洪荒大教有四,正可一教一洲。而北洲全境皆為吾截教所有,吾等當好生經營,在北洲傳吾截教道統。

師姐此言差矣金靈聖母話音剛落,只聽烏雲仙道:人教門人稀少,闡教又撤出北俱蘆洲,自是天予吾截教東洲全地

師弟且不知

看著金靈聖母和烏雲仙爭辯,而無當聖母似乎是同意金靈聖母的說法,雲霄則是贊同烏雲仙的觀點。陳九公輕咳一聲,道:二師伯三師伯,九公心意已決,將率門人弟子返回東南二洲,想問兩位師伯對此有何看法

無當聖母金靈聖母聞言面sè一紅,無當聖母道:教主既已有所決斷,吾等自是不敢反對。但還望教主以吾截教基業為念,穩重為上。

陳九公聞言笑道:不錯吾截教歸東南二洲,當以穩字當先。如此,還請師伯為吾坐鎮南瞻部洲

教主的意思是

知道無當聖母他們不會明白什麼叫截教分舵,陳九公只能用他們能夠聽懂的言語來表達。南瞻部洲有一山,名喚武夷山。此山乃洪荒名山,當年為蕭升曹寶洞府。封神之劫時,此二人相助闡教與吾教同門為難,蕭升命喪十絕陣中,曹寶死於九公之手。如今此山無主,師伯可帶人入駐此山,以此為基,傳道四方。

聽陳九公之言,截教四仙眼前一亮。雖然不能理解分舵這個詞,但是這意思他們都明白。

這時,金靈聖母輕嘆一聲,難怪老師將吾截教主位傳於九公。

陳九公聞言哈哈一笑,多年未見,不知師伯門下徐化師弟現在何處

當年申公豹不知徐化出身,只見其有道術在身,還想著帶上光明山讓陳九公收為弟子。而陳九公雖然不認得徐化,但徐化一入羅浮洞,見到通天教主畫像就拜。陳九公驚奇之下一問,原來二人還是師兄弟。

吾那徒孫雖不及教主天縱之才,但也有金仙修為,可為教主效力。知道陳九公既然問起,就是要用。雖然有陳九公給的血蓮子,以其化肉身可修煉道法道術,但元神寄託封神榜上,金靈聖母無法為截教出力。但金靈聖母十分願意讓徐化頂替自己,為截教效力。

多謝三師伯還請徐化師弟為帥,丘引張奎高蘭英季康為將,統百萬天兵,於武夷山,供二師伯差遣

雖然十分願意看到截教重回東勝神洲南瞻部洲,但烏雲仙對陳九公派遣天兵的決定有些擔憂。教主,那南瞻部洲乃人教之地,太清聖人會同意嗎

會的陳九公道:二師伯只管安心傳道,其他一切皆有吾在

聽陳九公這麼說,截教四仙只以為是陳九公以力壓人教,當即心中更喜。正是:誰人在世不壓人,誰人在世不踩人

將南瞻部洲交給無當聖母,陳九公甚是放心。無當聖母行事穩重,在南瞻部洲定不會有錯。

雲霄師叔

教主

在東海之濱,傲來國旁有一山名喚花果山。山中有七個妖王,為九公門下七大弟子。吾請大天尊遣百萬天兵於花果山,師叔平ri只需留一分身,本尊在三仙島靜修即可

雖然烏雲仙比雲霄更加適合為截教坐鎮東勝神洲,但雲霄乃女身,一直在光明山多有不便。如今將天兵駐紮在花果山,雲霄平ri還可在自道場。

雲霄領命

烏雲師叔

教主

師叔在光明山教導弟子,每年可派些弟子前往武夷山花果山,助無當師伯和雲霄師叔傳吾截教道統。

是封神之戰後,截教道統被人闡二教清出東勝神洲和南瞻部洲。今ri,截教重歸,烏雲仙不禁想起當年老師通天教主一聲令下,萬仙齊出傳道的景象。

最後,陳九公對金靈聖母道:三師伯,如今太清聖人在天庭的行宮已經撤去。那闡教弟子雖無可依靠,但吾截教門下絕不以恃強凌弱以重欺寡為樂。陳九公話雖這麼說,還是為了穩住那元始天尊。雖然元始天尊退至清微天。並且不在此次量劫出手,不是因為那些在天庭的闡教弟子。但元始天尊就以此為由,陳九公能不配合嗎敢不配合嗎

教主此言大善金靈聖母傲然道:吾截教弟子根本不屑欺辱於他。

這就好陳九公點了點頭,從今ri起,二師伯不在天庭,就要依仗三師伯了

教主放心金靈聖母雖為女身,但xg情剛烈,巾幗不讓須眉。當年在萬仙陣中以一敵四,若不是被當時的陸壓道人以斬仙飛刀毀了肉身,恐怕她也會如龜靈聖母一般。

四人離開羅浮洞,按陳九公吩咐的各自行動。金靈聖母回到天庭,便喚來徐化,並命他往姚少司的青華宮,叫上張奎高蘭英丘引季康,來在光明山,隨無當聖母前往南瞻部洲武夷山。

而後,金靈聖母往鬥牛宮拜見玉帝王母,轉達陳九公之言,請玉帝王母發兵。

有北俱蘆洲充當後方,又有化仙池在。如今的天庭,可不是陳九公第一次來時那樣,連使喚的童子都沒幾個的了。

聽截教要重歸東南二洲,玉帝一聲令下,命薩真人和度厄真人各率二百萬天兵分別相助無當聖母與雲霄娘娘同時,玉帝命薩真人和度厄真人,凡是以截教為尊。畢竟玉帝派人去,是為了幫忙,而不是。

二百萬,說不多,也不說。落在地仙界一洲上,根本不算什麼。但截教重歸東南二洲傳道,這卻使得洪荒上那些散修起了別樣心思。

截教再興

萬仙來朝,威掃人闡

地仙界要變天了

當今截教教主陳九公要成聖了

入局下棋的人又多了一個。

各種各樣的言論在地仙界傳開,但對截教來說,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有人就有一切,在人手充足的情況下,牢牢佔據武夷山和花果山根本不是問題。雖然武夷山上盤踞著一群小妖,但有無當聖母在,這些小妖全部化作截教道兵,如今正在山前被天將cāo練呢。而花果山被七怪佔據多年,雲霄來了也不管事,萬全放權給了袁洪。

而有了二百萬天兵後,袁洪感覺自己的生活真是太充實了。

當然,陳九公也才想到以袁洪這xg子,哪裡能傳道。三天之後,仲由率三十光明山三代弟子和百餘四代弟子趕至花果山。開始向花果山附近的幾個國家傳截教教義。

陳九公記得前世曾聽人說過少林寺中分文僧和武僧,文僧負責傳揚佛法,而武僧負責保護寺廟,保護文僧傳揚佛法。現在的截教,也有分工。向花果山七怪,還有張奎等人,無疑就是負責打架的。而仲由和他帶來的弟子,傳截教教義才是他們在行的。

大赤天,玄都走進八景宮中,老師,截教無當聖母率二百餘萬天兵佔據武夷山,在武夷山周圍傳道。

嗯。老子點了點頭,睜開雙眼,破天荒的指點起玄都師來,這陳九公行事詭異,向來是一點也不吃虧,以為切記莫要想著佔他便宜。說到此處,見玄都師點頭,老子又道:此事無需掛懷,陳九公已經出招,且看效果如何再做定奪。

清微天玉清境中,元始天尊端坐雲床之上,面帶冷笑,大師兄啊,汝這個盟友雖是助力,但也不好控制啊。

這時,有白鶴童子進來稟報:老爺,雲中子師叔求見

片刻之後,雲中子走到元始天尊身前,大禮參拜。弟子拜見老師,老師聖壽。

嗯。元始天尊袍袖一卷,一股輕柔的法力將雲中子托起。

此時的雲中子只聽到了一句讓他狂喜的話,只聽元始天尊道:去吧,汝機緣至矣

多謝老師指點

看著雲中子離去,元始天尊自言自語,吾元始門下,亦有良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