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徐循不是一開始就進入皇太孫宮裡生活的。

趙嬤嬤告訴她,天家非常看重正統傳承,在太孫妃有孕之前,太孫身邊的宮人們,就算得到了太孫的寵信,也都要按時服用避子湯,以免把孩子生在太孫妃前頭,給天家的傳承,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現在太孫妃才剛剛入門,徐循這些皇妾,是要等一段時間才會被接入宮中,這也是為了她們考慮。

她們和宮女不同,是正經採選進來,作為庶妻的,雖然不能和太孫妃的待遇相比,但也受到了呵護。如果和太孫妃一起入門的話,那麼每次承寵以後都要服用避子湯,對身體也是相當大的損害,以後很可能就不能給太孫生兒育女,這有悖於選秀的初衷。所以,宮中現在地位最尊崇的張貴妃就做主,把徐循接到西六宮偏僻處的這間宮室裡,和何仙仙這個太孫昭儀一起居住,等到時機合適時,再讓她們入宮侍奉皇太孫。

徐循對此完全沒有所謂,經過幾個嬤嬤的教導,她心裡已經埋下了對於皇太孫深深的恐懼,總覺得皇太孫是個脾氣變幻莫測的兇人,稍一不如意,就會把她發落到冷宮裡去。她還巴不得同何仙仙多住一段日子,雖然不能隨意走出宮室,但起碼要比在家自由一些。

何仙仙和她也是很熟悉的,她已經在宮裡孤零零地住了一年,有個人來陪著話,如何不高興?雖兩人還要分開上課,住的宮室也不一樣,但是有了一時間,都會邀著在一起話、吃心。

進了宮,趙嬤嬤就開始慢慢地把宮裡的人事介紹給她知道,她本身是教坊司出來的,在宮裡人面比較熟,起這些,比別的嬤嬤們更頭頭是道一些。

在很久很久以前,太祖爺時候,宮裡本來有一百多個女官,由皇后娘娘掌管,分為六局一司,宮裡大部分事情都由這些女官們安排。不論是什麼等級的妃嬪,都不能任意行事,所有需求,都要由尚宮出面,同使者溝通,再和部臣來往。得簡單一,就是不管什麼事都不能和宮外直接溝通,得透過尚宮局去交流就對了。不過因為女官本身的教育、培養也存在問題,現在這六局一司的職責,多半是由宦官來充當取代,基本制度依然是不變的。只有司服局下屬的司寶,司衣,司飾,司仗,這四司還是由女官擔任。除此之外,宮中還存在宣講女史,定期宣講仁孝皇后擬定的內訓二十篇,後宮妃嬪不論品級高低都必須參與聽講。

別的職責就都由宦官管著,倒沒有具體的人事制度,憑著管事主子的高興,也許尚宮司就多些人當差,也許這個司就裁撤了,以後也不再有這方面的差使。不過,這些事也不需要徐循這個太孫婕妤去鑽研,她是不會有什麼機會去管著人的,只需要被人管著就好了。具體什麼事該找什麼人去辦,她的導引嬤嬤自然都知道的。

宮裡除了這些宦官和女官之外,還存在廣大宮女和中人,有些老宮女頗有威望的,便稱為嬤嬤,待遇和賞賜都要比一般宮女為厚。比如徐循的四個嬤嬤,雖然在記載中只是宮女,但宮中人都視為教養嬤嬤、導引嬤嬤,就是皇上的妃嬪身邊,也離不得這樣的老人。剛入宮的妃嬪,都很需要她們來幫助熟悉情況,以便儘快地融入到宮廷生活中去。至於別的宮女,那就不是徐循需要去關心的了,她有什麼不滿意,當然隨時都可以換人。

後宮中的妃嬪們,現在都由張貴妃管理。這是位出了名賢良淑德的娘娘,當年和仁孝皇后情同姐妹,對待後宮諸妃都是一視同仁,非常仁慈寬厚,對皇太孫的妃嬪們,自然也很是照顧。徐循和何仙仙雖然沒事不能出門,但卻沒有感覺到自己被冷落。不論是張貴妃還是太子妃,都經常送些時鮮瓜果過來,還有許多太監宮人,往來於柔嘉殿中,給她們量善衣,為她們置辦一些嫁妝。

太孫妃的嫁妝,是皇上特地下旨採辦的——徐循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當時採選秀女時,皇爺曾下令由司天占卜,卜得星氣在於山東濟寧一帶。於是特下濟寧採選賢女,太孫妃由於身世清白、才德兼備,命相吉祥富貴,早就被認定為太孫妃的理想人選。在後宮選秀之中,她得到皇爺和張娘娘的特意關注,其後果然被選為太孫妃。

換句話,人家是帶著背景來的,從一開始就和徐循她們這種倒黴蛋不大一樣。

因為得到了皇上的看重,太孫妃的嫁妝很顯赫,是有專人採辦了送到太孫妃孃家,在行禮時運到京城。至於徐循和何仙仙,當然無此待遇,但她們一人也得了很多綢緞和銀錢,至於數目那就不知道多少了。張娘娘讓人來帶話,是柔嘉殿地處狹收藏不便,已經都送到太子妃手中,由太子妃為她們收藏。

至於傢俱之類的,姑娘還關心不到這個,她們現在拿到手的,主要是各式各樣的首飾,還有胭脂水粉等物。

宮中也很快給她們送來了數不勝數的新衣服,徐循曾經只是聽孫嬤嬤的一些材料,現在終於見到了實物,什麼妝花緞、織金緞、閃金緞、麒麟絹、纓絡羅……現在都化作了徐循的新衣服,從冬到夏的四季衣裳都做得了,她的幾個嬤嬤和宮女,都夜以繼日地把徐循的衣服,改得更合身一些。又還要留出餘地,讓她發身長大以後還能穿著。

徐循是十三歲選秀的,正是長高的時候,因為在宮裡,吃得好、睡得好,也不用做活,所以那半年她各自就拔高了不少,在家的那一年就更別了,幾個嬤嬤開了食譜,雨花臺一帶最大的地主家都未必吃得那麼好——雨花臺街坊原來都是吃兩餐的,徐先生家因為徐循,硬生生給改成了三餐,有時候還外加一頓心。她今年十四歲過半,個子在同齡人中算是很高挑了,只是看起來還有可能要再長。所以幾位嬤嬤改衣服的時候,都給有意識地留出一褶皺來,這樣以後放線改大也方便些。

當然,還有成套的各色首飾,各種生活器具,很多都是徐循和何仙仙聞所未聞的奇物,比如徐循進宮時很快就到了夏天,她屋裡有兩重的大銅盤,徐循根本不知道那是做什麼用的,她覺得是燭臺,卻又不像,還在上頭擱了一雜物,後來人家告訴她,她才知道那是夏天給她固定冰山的。

∥程是從看圖開始的,徐循從那些大膽而寫意的春畫中第一次認識到了男人的身體,明白了周公之禮意味著什麼舉動,她也知道自己身為太孫的妃嬪,就應該在床笫間也令他得到快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頭幾次都會同刀割一樣地疼,但貴人可不能指望太孫來服侍你、寬容你。”趙嬤嬤。“太孫妃和太孫是敵體呢,都尚且要學這些東西,貴人就更不能嬌氣了。為了您好,您還是得儘快地把該學的都學起來。”

這些課程很艱深,徐循有時候也不能理解自己在做什麼,但她始終都記得母親的話,這四個嬤嬤以後是她的導引嬤嬤,她們是不會害她的。

所以四個嬤嬤教了徐循什麼,徐循就用心地去學。再難她也用勤奮去克服,徐師母和她講過許多學徒偷藝的故事,那些學徒為了一技之長,要沒命地侍奉師父許多年,才能得到允許,從旁學個一鱗半爪,徐循感到她必須珍惜現在的好條件。

有時候得了閒,兩個姑娘也會坐在一起幾句這方面的事,何仙仙的幾個嬤嬤,也教導著類似的內容,何仙仙不願學,她學不會——那些個琴棋書畫,她很有天分,可一牽扯到肢體她就笨手笨腳的,越是學不會,越是不願學。

徐循提到這事也有害羞,她紅著臉,不敢多什麼。

等到她們入宮八個多月,一年新禧的時候,徐循和何仙仙都等到了自己的冊封敕令,太孫婕妤用的是銀冊,無印。有了這個銀冊,她也算是上了譜了,日後在譜錄裡,就能留下她的名字。也能作為太孫婕妤,享有固定的俸祿。

像她們這樣的庶妻身份,有時行事也比較便宜,徐循自己不知道,但據她進宮那天,已經有禮部官吏前去迎奉過了。這一次等於是補個禮兒,徐循和何仙仙這天一早收拾了一會,由身邊人給穿上了禮服,戴上了全套頭面,就被一群人前呼後擁,去行冊立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御井烹香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