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邀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兗州,昌邑城,袁術志得意滿的待在州牧府。

忽然之間,閻象急急忙忙的跑了進來,大聲喊道:“主公,袁本初以大將文丑為先鋒,起兵十萬,聯合曹孟德一起攻打兗州!”

袁術聞言,大驚失色,而後咬牙切齒的說道:“袁本初處處與我作對,枉為袁家之人。”

“我正想要攻破冀州,抓住袁本初,好讓天人人看看,到底誰才是袁氏正統。他既然率先挑釁,某又何懼之有?”

話畢,袁術就召集軍中諸將,點齊兵馬,準備與袁紹決一死戰。

卻說公孫瓚殺掉劉虞,佔據幽州以後,頓時變得意氣風發。

這一日,他在帳中與諸將,商議剿滅劉虞餘孽之事,忽有左右來報:“主公,冀州袁本初派遣使者前來,想要面見主公。”

聽見‘袁本初’三個字,公孫瓚頓時怒氣勃發,說道:“我與袁紹那廝仇深似海,他還敢派遣使者前來?你等直接將冀州使者割掉耳朵,將其放回冀州。”

那個報信之人領命後正要出去,忽然聽到見一道聲音響起:“且慢!”

眾人視之,發現說話之人,乃是年方弱冠的田豫。

田豫出班諫道:“主公,自古以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若是主公讓人割掉他的耳朵,固然可以羞辱袁本初,卻顯得我幽州缺乏氣度。”

“來人既然是袁本初派遣的使者,主公不妨先見上一面,問一下他前來幽州的目的,再言其他。”

公孫瓚思索了一下,覺得田豫說得有理,就讓人傳喚冀州使者。

冀州使者面見公孫瓚,備言袁紹和解之意。並說冀州願意獻上十萬石糧草,用以交換公孫瓚的友誼。

使者的話,使得公孫瓚驚愕不已。他沒有想到,驕傲如袁紹,既然也會在自己面前低頭。

一時間,公孫瓚感覺有些飄飄然。

讓冀州使者暫且退下以後,公孫瓚謂眾人言:“莫非袁本初見我取了幽州,懼怕我軍兵鋒,這才想要議和?”

公孫瓚說這話,倒也並非狂妄自大。

不得不說,公孫瓚對於領兵打仗,還是非常有天賦的。曾經的公孫瓚,在有劉虞掣肘的情況下,還能與袁紹殺得難分難捨。

現在劉虞被殺,公孫瓚總攬幽州軍政大權,他的實力比起以前,不知強了多少。

公孫瓚話音剛落,他帳下的文武全都議論紛紛。

過了一會兒,田豫才說道:“如今袁公路奪取兗州,袁本初若是再與幽州為敵,必定腹背受敵。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袁本初才會向主公示好。”

“若是我所料不差,只要主公答應和解,袁本初就會起兵攻打兗州。”

公孫瓚帳下的謀士極為稀缺,只有田豫還算有些見識。眾人聽見田豫的話,也都點頭稱是。

捋了捋鬍鬚,公孫瓚說道:“既然如此,就先接受袁本初的求和。待他與袁公路交戰之時,我等再趁機攻打冀州。那時,袁本初必將死無葬身之地矣!”

說到這裡,公孫瓚的眼中,散發出了興奮的光芒。

冀州使者前來求和,得到了公孫瓚的同意,頓時大喜過望。他向公孫瓚承諾,十萬石糧草將會分批送入幽州以後,就向公孫瓚辭別。

公孫瓚帳下長史關靖,諂媚阿諛,眼光短淺,卻是深得公孫瓚信任。

他見田豫雖然年輕,卻是頗有才能,就想要前去交好田豫。奈何田豫一直瞧不起關靖的為人,對他不假辭色。

關靖大怒,就向公孫瓚進讒言:“劉玄德以往雖在主公帳下效命,卻是心懷壯志,善於籠絡人心。田國讓素來與劉玄德交厚,必定對劉玄德傾心,主公不可不防啊!”

公孫瓚對於自己的同窗好友劉備,又怎會不瞭解?

正是因為知道劉備心懷壯志,善於籠絡人心,公孫瓚才一直沒有真心任用劉備。

因此,聽聞關靖的話,公孫瓚就對田豫起了疑心。不久以後,他就找了一個藉口,將田豫調到東州為縣令。

這段時間,糧車從冀州絡繹不斷的進入幽州,袁紹已經陸續給公孫瓚運送了五萬石糧食。

直到此時,公孫瓚才徹底放心,認為袁紹是真心求和。

“主公,袁本初率領五萬大軍,攻打兗州袁公路。”

關靖急沖沖的跑了進來,臉上帶著興奮的神色。

公孫瓚猛然站起身來,問道:“果真?”

“果真!”

“哈哈哈哈!”

公孫瓚大笑兩聲,想起了幽州內外交困的境地,這才轉喜為憂。

若是兩袁交戰,公孫瓚能夠趁機攻打冀州,必定會取得很大的戰果。奈何如今幽州叛亂不息,就連漁陽太守鄒丹,都被劉虞舊部斬殺。

而且,公孫瓚在與袁紹交戰的這些年裡,耗費錢糧無數。現在的幽州,幾乎已經快要支撐不下去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想到這裡,公孫瓚不由喃喃自語:“糧食啊糧食……”

公孫瓚正在計算,袁紹送來的十萬石糧草,能否支撐他發動一場戰爭,忽有左右來報:“主公,烏桓單于蹋頓,率領三萬烏桓騎兵反叛。”

“他們攻破郡縣,殺掉官吏,搶走了官府中的所有錢糧。”

公孫瓚聞言,怒髮衝冠:“該死的蠻子,我早就說過‘非我族內,其心必異’,想要徹底殺光烏桓人。奈何劉虞這個老匹夫,一直想要安撫他們。”

說到這裡,公孫瓚面帶煞氣,冷笑著說道:“這些年一直忙著與袁紹交戰,烏桓人就忘了我公孫瓚的威名了麼?”

“這次若是攻破烏桓,不管男女老幼,盡皆不留!”

話畢,公孫瓚就召集帳下文武,商議起兵討伐烏桓之事。

霸縣,位於幽州涿郡與冀州河間郡的交界處,被馬水、易水這兩條大河包圍。

霸縣以北將近三百裡的位置,就是幽州首府薊縣。

霸縣以南三十餘裡,還有一條大河叫做泒水。馬水、易水、泒水三條大河,最終匯聚在一起,流入渤海之內。

扼三河之天險,為幽州之要衝,霸縣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以前,不管是劉虞還是公孫瓚,都在此處駐紮重兵,用以防備冀州軍北上。

然而,幽州境內劉虞的餘部,以及烏桓人的叛亂,卻讓剛剛平定幽州的公孫瓚,不得不抽走大量兵力,用以穩定幽州局勢。

這一日,霸縣縣令正在悠閒的處理政務,忽然聽見一陣山呼般的喊殺聲。

他急忙跑到城牆之上,卻發現一彪騎兵來到了霸縣城門之下。

公孫瓚雖然調走了大量的軍隊,並且與袁紹簽訂和平條約。但是霸縣縣令,仍舊防備著冀州軍北上,這才讓人關閉霸縣靠近冀州的南門。

正是因為他如此小心的舉動,才沒讓冀州軍第一時間衝進霸縣。

然而,由於霸縣兵力不夠,因此三道大河天險,都沒有派兵駐紮在那裡。霸縣縣令看著兵臨城下的冀州軍,臉色有些發白。

好在他能夠被公孫瓚看中,派到這離擔任縣令,自身也是一個頗有才能之人。驚慌過後,他就讓身旁的士卒傳令,調遣軍隊上城牆,並且關閉其餘三門。

另一方面,他卻是派人騎著快馬衝出城外,前去求援。

這彪騎兵雖然只有一千餘人,但是他們甲冑精良,旌旗遮天,武器耀日。

當先一員將領,正是冀州大將張郃。他看著關閉了城門的霸縣,臉色頓時難看無比。

這次他親提一千騎兵,正是打著奇襲霸縣的目的。他也知道,若是想要趁著公孫瓚平定烏桓叛亂,迅速攻入幽州,就不能在這裡多費時間。

忽然之間,張郃心中一動。他揚起手中的長槍,遙指城牆上的眾人,高聲罵道:“公孫瓚枉為漢臣,卻肆意屠戮百姓,殘害宗室。如此暴行,傾東海之水亦難以洗刷。”

“爾等皆為劉幽州帳下士卒,劉幽州治理地方,恩惠遍及百姓。如今劉幽州被公孫賊子殺害,爾等不思為劉使君報仇雪恨,反而助紂為虐,妄圖抵抗天兵!”

說到這裡,張郃聲色俱厲:“吾主袁冀州,率領三十萬大軍,不日即可抵達城下。若是爾等此時開城納降,不但可以保全性命,魂歸九泉的劉幽州見到之後,亦會欣慰不已。”

“若是冥頑不化,待我大軍到達,必將踏平霸縣,雞犬不留!”

“踏平霸縣,雞犬不留!”

張郃身後的士卒,揮舞著手中的武器,高聲吶喊。

霸縣上面的士卒,全都臉色蒼白,目光閃爍。

張郃的一番話雖然看似簡單,實則暗藏鋒芒。

他先是以劉虞的死,激起城中守軍對於公孫瓚的怨恨;而後又威脅他們,說冀州大軍不日就會兵臨城下。

霸縣的守軍,以前大多都是劉虞帳下士卒,他們聽見張郃恩威並施的話,心中自然有著其他的想法。

霸縣縣令見狀,心中大驚。他知道,若是自己不採取一些舉動,恐怕霸縣即將被冀州軍所得。

他拔出腰中的配劍,指著張郃厲聲說道:“吾主英明神武,以幾百戰士,大破劉虞十萬大軍。爾等縱然再多二十萬,在吾主面前,都是土崩瓦狗!”

縣中守軍聽見縣令的話,想起公孫瓚的厲害以及兇殘,這才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

張郃大笑兩聲,用槍指著霸縣縣令說道:“鼠輩只會逞口舌之利,可敢出城一戰?”(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