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諸侯討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討董的旗號。

當中包括: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

當時袁紹與王匡屯兵河內,張楊亦率數千人投靠。

張邈、劉岱、橋瑁、袁遺與鮑信屯兵酸棗,曹操則屬於張邈軍下。

袁術屯兵魯陽,孫堅從長沙趕往與袁術會合;孔伷屯兵潁川;韓馥則留在鄴城,給與聯軍軍糧。

各群雄都推舉袁紹為盟主,而後袁紹自號車騎將軍,其他人都有被假授官號。

面對關東軍的勢力,董卓大為震驚。

董卓為了斷絕諸侯,重新讓廢帝劉辯繼位的心思,便讓李儒在癸酉日,鴆殺了廢帝劉辯。

而後又與眾臣議論,要發大軍對抗關東軍,但被鄭泰勸阻。

後來李儒提議遷都到關中的長安,楊彪、黃琬一再勸阻,被董卓在二月乙亥日以因災異免去黃琬、楊彪等的職務。

伍瓊、周毖仍認為不能遷都,董卓便以向敵通訊之罪,而殺死了當初舉薦袁紹、劉岱等升官的周毖與伍瓊等。

但遷都一事並沒有停止,在丁亥日開始,董卓以車駕先送獻帝西遷。

卓又以步兵、騎兵逼徙洛陽數百萬人到長安。百姓被人踩死、被馬踏死、飢餓而死、遭搶劫而被殺的堆滿道路。

董卓則留在洛陽畢圭苑,下令捉拿富翁,以罪名將他們殺害,沒收財產,死者不計其數。又派呂布掘開先帝帝陵,及公卿以下的冢墓,沒收內裡的珍寶。

最後董卓更是下令,放火燒了洛陽宮廟、官府、居家,洛陽二百裡內,建築物全毀,雞犬不留,董卓便留守在洛陽圬附近。

三月乙巳日,獻帝到達長安,因董卓未到,便以王允輔政。而董卓在戊午日,因袁紹起兵而殺了其叔父袁隗、袁基及家人,涉及五十多人,包括嬰孩、婦女。

其實,一開始的董卓試圖拉攏士人,得到他們的支援。但是諸侯討董,卻讓董卓的這種夢想破碎。

拋開投奔曹操的張揚,以及後來投奔袁術的孫堅以外。十一路諸侯,其中袁紹、韓馥、劉岱、孔伷、張邈、曹操等人都被董卓封過官,拉攏過。

但是這些被他拉攏的人,最後都起兵討伐他,董卓又怎能不生氣?

所以暴怒之下的董卓,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四世三公的袁氏一門,盡數誅殺。

可以說,董卓的如此行事,完全將自己推到了世家大族的對立面,再也沒有了緩和的餘地。

董卓雖然遷都逃跑,聯軍仍畏懼董卓軍強盛,所以不願出兵。

只有曹操認為既然起兵討董,就應有所行動。所以便率兵向西,準備進駐成皋,張邈亦派衛茲領兵隨軍。

曹操軍到滎陽汴水時,遇上董卓大將徐榮。雙方交戰,曹軍因兵少不利,曹操更被箭射中,坐騎也受傷。

曹操堂弟曹洪將馬給了曹操,曹操不接受,曹洪便說:“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

曹洪便讓曹操上馬,自己徒步追從,趁夜逃走。

而徐榮見力戰了一日,酸棗又不容易攻打,便率領兵馬回去。

曹操回到酸棗後,見聯軍雖有十多萬人,但每日都只在設宴聚會,不圖進取,曹操十分不滿。

於是曹操便向他們進計:只要袁紹領河內兵到孟津,酸棗將領進駐成皋,佔據敖倉,在轘轅、太谷建立營塞,控制險要。

袁術則由南陽到丹、析,入武關偷襲關中,那時形勢便可大定。

又認為,如果只是在此不圖進取,只會失去天下名望,招來恥辱。

但張邈等人不聽曹操的話,曹操心中惱怒,便帶夏侯惇等人到揚州,募得四千餘丹陽精兵,準備再次攻打董卓。

卻不想,曹操帶兵到達龍亢的時候,士兵背井離鄉,不願與董卓作戰,就發生了叛亂。

這場叛亂,使得曹操都差點死在軍營之中。幸好夏侯惇驍勇善哉,拼命保護著曹操殺出大營。

曹操不得已,只得前去投奔袁紹。

另一方面,孫堅由長沙北上,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和南陽太守張諮後,終於與袁術會合,被表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部屬袁術,準備北攻。

冬天,孫堅派長史公仇稱回州督促軍糧,於城門東外設帳幔,邀請官屬為仇稱設宴送行。

剛好董卓軍數萬步、騎突然出現,但孫堅仍在行酒令、談笑自若,整頓部曲,命他們不可妄動。

後來董軍騎兵漸到,孫堅才起來,徐徐率軍入城,對他們說:“我所以不立即起來走避,是怕士兵互相爭先,令各人反而不能入城。”

董卓軍見孫軍整齊,不敢攻打而歸還。

後來孫堅改屯梁東,而董卓派徐榮、李蒙四出虜掠,與孫堅在梁縣發生遭遇戰,孫軍大敗,孫堅與數十騎突圍而走。

因為孫堅喜歡用紅色的頭巾,被董軍認出,便脫下來給了近將祖茂戴上,引開徐榮軍騎兵,孫堅則由小路逃出。

祖茂被敵軍追得困迫,便下馬將頭巾放在一條燒過的柱上,自己則隱藏在草堆中。

騎兵看見頭巾,以為是孫堅,便將頭巾重重圍繞,到近看才發現是柱,便離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孫軍大多兵將被俘,更以殘酷手段所殺,如潁川太守李旻就被烹死,其他士卒則以布纏裹,吊起倒立到地,用熱油灌殺。

另外,屯兵河內的王匡亦派泰山兵屯河陽津,準備進攻。

董卓便派出疑兵,擺出要由平陰渡河的樣子。暗地卻派遣精兵從小平北面渡河,繞過王匡軍,在後方攻擊,在津北大破王軍,死者甚多。

韓馥懼怕袁紹危及自己,便一步一步減少對河內、酸棗聯軍的糧食輸送,軍糧耗盡後,聯軍各自回到守地,但各軍仍保持盟友關係。

同時,劉岱與橋瑁二人一向交惡,劉岱便殺了橋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

而董卓見盟軍撤退,便派韓融、陰修、胡母班、吳循、王瑰想與袁紹等人議和。

眾人到河內後,王匡告知袁紹,袁紹不答應,要王匡殺死胡母班、王瑰、吳循等。袁術亦殺了陰修,只有因韓融有德名以倖免。

次年,袁紹與韓馥以獻帝年幼,而且被董卓控制,相隔關塞,不知獻帝是否平安為由,想立劉虞為帝,曹操拒絕參與,而袁術亦反對。

袁紹又得到一個玉印,在座位中舉向曹操手肘,暗示已經準備一切,可以立劉虞為帝,但曹操只是大笑,暗地裡卻對袁紹此舉非常不滿。

自此開始,諸侯之間的裂痕更加明顯。

不過袁紹仍與韓馥等人,於二月推舉劉虞為帝。並且派張岐等人,邀請劉虞討論事宜。

劉虞卻怒叱張岐:“現今天下大亂,國君失去政權。我受重恩,但未能清雪國恥。各位據有州郡,應一起合力,盡心為報王室,反而在造反謀反,是互取恥辱呀!”

劉虞堅辭不受,韓馥等又想請劉虞領尚書事,但劉虞仍拒絕,更斬殺使者。袁紹等人無奈,唯有罷手。

同時,在二月孫堅收復散兵,屯兵陽人。董卓便派胡軫為大督護、呂布為騎督及其他多位都督,率五千步騎攻擊孫堅。

大都護胡珍不得軍心,當他立下計策,準備偷襲孫堅的時候,卻被呂布以及他的帳下將官破壞了計劃。

使得孫堅驚醒,胡珍攻城不利。退兵的時候,孫堅出城追擊,大敗董卓軍,斬殺都督華雄等人。

袁術見孫堅大敗董卓軍,有人便向袁術進言:“假如孫堅得到洛陽,便無法制衡他,這是除去狼而反招來虎呀。”

袁術心疑,便不運軍糧給孫堅。孫堅便連夜趕回魯陽,嚴辭切責袁術,袁術慚愧,立即調發軍糧,孫堅亦回到陽人。

董卓聽聞孫堅如此厲害,便派李傕遊說孫堅和親。更稱可以令其子弟們擔任刺史、郡守,但孫堅大罵董卓,一口拒絕,並且立即進軍大谷。

董卓親自率兵,與孫堅在先帝陵墓間發生戰鬥。董卓敗走,移屯澠池,另在陝集兵。

孫軍便進入洛陽宣陽城門,擊退呂布。

而後孫堅掃除宗廟,祭祀天地,分兵出函谷關,到新安、澠池防禦董卓軍。

董卓對長史劉艾說,關東軍就只有孫堅才是值得注意,要各路人馬留意。

便留董越屯兵澠池,段煨屯兵華陰,牛輔屯兵安邑,其他將領留守各縣,對制衡山東,自己則出發向長安。

而孫堅修塞各陵後,便率軍還魯陽。

洛陽因破壞嚴重,只成為董卓與關東軍對抗的屯兵地方而已。

雖然孫堅攻進了洛陽,但聯軍中的各群雄在這戰役中大多都結下仇怨,由一起對抗董卓,轉為開拓自己的領土。

討伐董卓,在沒有得到大的成果下,便宣告結束。

而後,袁紹首先用計奪取了韓馥的冀州,並且與與公孫瓚開戰,爭奪幽州。

而袁術擁有南陽,與新任的荊州刺史劉表交惡。其麾下在討伐董卓中威名遠揚的孫堅,攻打劉表時中伏戰死。

袁術因為聽聞袁紹得了冀州,就向袁術索要馬匹。被袁紹拒絕以後,兩兄弟開始決裂。

諸侯割據中原的局面,也開始形成。(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