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逼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協遠遠翹盼著幾乎整個城池周遭都能聽見類似“丞相威武”的吶喊聲。

聲勢彷若九天之上。

遠遠將他這個大漢實際上的天子給忽略其中。

內心雖不滿,面上卻也只能流露著數分無奈之色。

稍微是平復了片刻,他的心情稍是緩解了過來。

麼辦法。

這多載來,他深知自己一旦反抗曹氏的代價是什麼?

曾經的衣帶血詔,部分漢室忠臣被滿門抄斬,一族被誅。

他身為一國之君,甚至連自己的妃子及懷中的孩子性命都保證不了。

前兩載,伏皇後亦被曹操給一強勢誅滅,立自己女兒為後。

他雖然心下對越發驕橫的曹賊痛恨不已。

但又有何法子呢?

對方執掌大權,他不過是任由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除了平心靜氣,假裝不在意此樁事件,令鑾駕兩側的御林精銳稍是放緩前往城門處的速度。

他深怕此刻快速抵達。

會遭受著更多的恥辱。

而隨著各甲士間的高聲吶喊,聲勢越發浩大而起。

也是足以驚動整個許都城內。

各士人,士民們無不是應聲循來。

一時間,城門四周頗有萬民齊聚,空前喧囂。

約莫是過了大半響的功夫。

有意放慢速度的天子劉協居於鑾輿之上,在一眾御林軍執著長戟左右的護佑下緩緩到達。

眼見於此。

一旁的許褚大手一揮。

各部軍士連是集結而起,招呼諸士民匯聚街道兩側,道路轉瞬間就空曠了起來。

天子鑾駕從正中間緩緩穿行。

隨即,城門處一眾官員在丞相曹操的先行率領下,各自畢恭畢敬的行禮拜道:“恭迎陛下!”

說罷,諸官員一齊拜見著。

周遭各部甲士和民眾們也一齊俯首稱拜著。

即便說如今內心的野心亦是越發膨脹。

天子所掌的權利也幾乎是所剩無幾。

但現在城內士民幾乎都聚在此處,表面上的恭敬還是要有的。

劉協此番昂然而立於鑾輿上,俯視臣下。

本應是威風凜凜,以享受萬民膜拜。

可此刻的劉協面容上卻並無展露出有絲毫的喜悅之情。

表面恭敬,實則卻宛若傀儡。

他如何能有笑意流露?

“諸愛卿平生。”

一言方落。

諸人才各自重新屹立著。

下一刻。

麾下諸文武卻是各自升起了別樣的心思。

其間,由一身材健碩,身長八尺,面露剛烈之色,獨眼的夏侯惇先行面向天子的鑾駕,拱手請命道:

“陛下,此番丞相攜各州間精銳向西而進,與偽賊劉備戰於漢中。”

“一番血戰,終是遏制住了敵軍欲趁勢出秦嶺,伐關隴諸郡的攻勢。”

“此一戰,我軍將士無不是英勇善戰,為護佑大漢國威,無不奮勇廝殺。”

話音稍落於此處,他語氣間稍是緩了緩,緊隨著又高聲道:“且此番全賴丞相用兵如神,指揮得當,方才能令諸將士用命。”

“丞相有此之功,萬望陛下封賜之!”

此一言剛一出落。

在場眾人無不盡是人精。

現在是夏侯惇在高聲請命。

以其與丞相的親密關係,是何用意已經非常明顯。

此話落的。

周遭似乎只是短暫的沉寂了片刻。

下一秒。

請命聲便不絕於耳般響徹開來。

“陛下,還望封賜丞相,勿要寒了臣下之心。”

“丞相居功甚偉,陛下當賞之。”

一連數語,眾文武大臣無不是拜首道。

此請求聲尚還未完全流露。

麾下各軍甲士亦是彷佛爆發出了雷鳴般的吼聲,一齊厲聲喝道。

宛若震碎大地般的聲浪一陣陣的傳來。

此刻,正立於鑾輿上的天子劉協只感覺到了如坐針氈。

他一時忽有些沉默不語。

大腦正在快速轉動,該如何抉擇?

此番這一行徑。

劉協如今早已不是當初剛登基的稚嫩天子。

多年的傀儡生涯已令他養成了敏銳的政治意識。

與其說是群臣一齊請命。

不如說是丞相曹操本人的性情流露,眾人趁機逼宮。

以此次的漢中敗退而觀。

曹操有何功勞可言?

大軍決戰卻戰不利,反被劉備軍大佔上風,因而損兵折將。

局勢不利下,只能是無奈放棄漢川之地的爭奪,徐徐退回秦嶺已北。

以期退守關隴諸郡。

劉協心下已是在破口大罵。

更是在暗自思忖著,“若此番握有權利加身,必將曹操降職查辦。”

他眼神飄向遠處,眺望而來。

觀著身批火紅似的戰袍,腰懸利劍,身不過七尺左右的曹操屹立一處,面色間神色不顯,古井無波的一言不發。

天子劉協似乎亦想窺破其內心所想。

但半響功夫相過。

曹操神情依舊,並未浮現出絲毫的破綻。

翹著這一隻政治嗅覺極其敏銳的老狐狸。

劉協只得是暗自放棄。

他此時已是有些被架在火上烤。

在萬人矚目之下。

封,將預示著漢室僅存的些許威嚴將徹底蕩然無存。

若不封,今日這幫子群臣必不會如此就善罷甘休!

正當他思緒翻轉,尚不知如何回應時。

忽然間。

位於御林軍一側的一團中,突然昂然立出一位內侍官,他陡然面向曹操及其身後諸多一齊逼宮請命的群臣。

面目間的神色不由是怒火中燒。

渾身更是怒意頻發。

似乎是深吸了口氣,他心懷無畏之色,厲聲駁斥著:“汝等意欲造反乎?”

“天子在上,爾等身為臣下,卻妄自逼宮請命,還懂得絲毫的禮儀廉恥乎?”

一番義正言辭的怒噴。

隨之,此臣又手指高舉,正向曹操,厲聲道:“曹丞相,若吾所記不錯,您率兵沿散關道進討漢川。”

“一無收復失地,匡扶領土之功。”

“二無擊潰強賊,致使整個漢中郡不為國家所有。”

“丞相又有何顏面請封也?”

此言方一出,還不待曹操面上神情有所變化,身後間的一眾屬下頓時間面色大變,各眼神間忽是不易覺察的升起了絲絲的殺意。

此人,當真是欺人太甚!

欲尋死乎?

正所謂,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但此時正氣浩然,忠於漢室的內侍臣卻絲毫不顧及曹操身份的問題,徑直將其此戰之失於大庭廣眾之下吐落出來。

所謂“主辱臣死。”

即便此刻曹操並未有所動怒的面部變化。

可從旁以許褚等武將為首之人。

眼神間所透出的濃濃殺意已是愈發濃厚。

只不過。

這位內侍還尚且未意識到這一幕。

他正欲待說,被鑾輿上的天子劉協徑直揮手打斷。

概因,他觀察細緻,已是發覺了曹操麾下眾將滿臉的神色變化。

他深怕此臣在述說下去。

恐會瞬息屍首異處!

若真鬧到那一步。

或許即便連他這位天子都無法倖免!

畢竟,經歷了連番的清洗下。

漢室舊臣已是越發稀疏。

若是此時在折損站在漢室一方的臣子。

那劉協恐就當真成孤家寡人了。

聯想這一幕幕的情景。

他不願看到再度被血洗朝中的一幕。

便主動站出來保全漢室舊臣。

隨之。

他思慮一番,眼神俯視而下,扯著嗓子高喝道:“諸卿,此番大漢將士浴血奮戰,於西川之地的區區賊子大戰,自是有所戰功。”

“而此戰丞相更是敢為天下先,率部親征,此等為國為民之心,當真是令朕感慨不已。”

“待回返宮間,明日朝議時,再行與諸卿商討封賜丞相如何?”

一言徐徐吐落。

此一番話說得極其的有水平。

不愧是登基多年的天子。

但曹操麾下的屬官眾多。

足智多謀者亦不計其數!

以董昭,楊修為首之人無不是看破了天子所做的算計。

此處現今聚集了許都士民。

他若直接妥協封賜,那必墮大漢威名。

故而,才會將此事延後至朝堂上。

到那時。

一番博弈下,即便封賞了曹操,外界的微詞、非議也將極大的緩解。

居於曹操一側的一中年士子。

頭戴綸巾,身席青色儒袍,面上似是浮現出一絲絲陰狠面容的男子心下間卻生出了別樣的心思。

他正是此番隨軍西征的謀臣之一,董昭。

前番丞相曹操登臨洛陽東郊吟詩作賦之時,他亦曾環伺周旁。

詩篇內容,更是牢牢記在了腦海之間。

此時間。

他又在頭腦裡簡單的沉思了一番,亦是能清晰的品出其詩中所蘊藏的隱喻,心懷著濃厚的野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品到了這一層。

董昭偏首默默注視了一番丞相的面色,瞧其面容不變,亦並未生出絲毫的阻攔。

一瞬間,董昭心下底氣大增。

他遂快步走出,拱手拜禮道:“陛下。丞相多載來東征西討,掃清天下各州郡間亂賊。”

“現亦是肅清了關隴諸賊。”

“令北方諸州無不是安定了下來。”

“以致於唯有東南孫氏,益州劉氏爾方還在作亂。”

“丞相功德千古,非王爵不足以賞之!”

“還望陛下千萬不要吝嗇,勿必不要虧待丞相也。”

此昭昭數語,快速落定。

頓時間。

整個城門周遭,瞬息彷佛炸開了鍋般。

一眾士民,群臣無不是神色各異,各懷心思,竊竊私議開來。

暗中忠於漢室的舊臣們,此時更是義憤填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