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戰相持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席話語徐徐落定。

傾心聽聞著關於楊阜的話語。

張既本還有些心存憂慮的心思,也漸漸放下心來。

據楊阜所言,現己方與西羌國暫時並未有利益糾葛。

那就有拉攏徹裡吉的機會。

話語間似乎是頓了又頓。

楊阜遂繼續拱手說道:“既然現下兩方並無實際利益瓜葛。”

“往日也並無冤仇。”

“那徹裡吉想必也不會拒絕有我軍實力如此強盛為一盟友,以壯壯聲威。”

“好讓他能夠率眾攻伐燒當羌時,能夠事半功倍!”

一語語接連不斷的落下。

二人在一番商討之下漸漸達成了共識。

各自退散過後。

楊阜也並未有做過多的停留,稍作準備就辭別刺史往北而去。

現今之間。

前線龍桑城的局勢對於曹軍而言,並不樂觀。

畢竟。

這是以數倍於己, 且還有源源不斷的軍力援助的前提下。

反觀漢軍方面卻不過數千餘眾步騎罷了。

但主將費曜依然無法在正面取勝突破防線。

此一點,就已經是大大出乎了眾人意料之外!

雖說趙統近兩載以來,不斷在軍旅間搏出了一番威名。

可由於其攜部北上,幾乎是孤軍奮戰。

戰前曹軍眾將一致認為,趙統雖不可小覷,但卻並無大礙。

但事至如今, 雙方於隴南一線予以對峙相持不下。

卻是讓涼州刺史張既感受到莫大的壓力。

或許兩方相持,對於上陣搏殺的武將而言,並不會有絲毫負擔。

概因他們只會負責考慮戰陣之事。

至於後勤糧草等一應物資以及阻止士民春耕, 以及軍、民屯的維護,以待秋收。

眾將官不似張既他們這一派官員,需要考慮如此之多。

也是由於心懷種種壓力,張既才會迫切的感受著渾身肌肉宛若因緊張而收縮緊促了起來。

想要能夠快速的全殲敵眾。

這也是他深思熟慮下,同意了楊阜所獻之策的因素所在。

而隨著隴南一線的戰局逐步僵持下來。

此戰的戰況亦是逐漸傳向各地。

就連遠在督鎮關中,身居長安的杜畿都已是有所耳聞。

戰局有所擴大的趨勢。

杜畿此時正居於軍府,身系赤色官服,手執著竹簡,正襟處理著軍政等要務。

曹操為何班師東歸,為何要特意抽調他來督鎮整個關隴之地?

就是西面防務所面臨的壓力極大。

需要一個能夠穩住局勢的人選。

要單純看人選,其實鍾繇很合適。

畢竟,先前西涼之亂尚且還未平定時,就是他負責主持、維持西面。

只不過。

除卻軍務及穩定各郡縣外。

關隴作為西面的重中之重,糧草補給等後勤亦是極其關鍵的。

杜畿鎮守河東十五載,有“常為天下最”的美譽。

曹操連續征伐關隴, 及夏侯淵後續掃清涼州諸亂, 還有漢中大戰間的一應糧草補給,幾乎都出自於河東郡的支援。

河東郡能從上任前的略有破敗躋身於目前各州郡間名列前茅的富庶地域。

這顯然是與杜畿卓絕的治理能力是脫不開聯絡的。

也正是有次方面的考慮。

丞相曹操才會派遣其前來總督軍政要務。

而並非鍾繇。

杜畿顯然也極其明悟這一點。

上任以後, 幾乎是軍、政兩手都抓,兩手都硬,可謂是廢寢忘食的處理政事。

而此刻的他,掌中拾起來一折奏摺,似是細緻入微的漸漸查閱起來。

越關注著,他臉色間所浮現的神情也愈發的鄭重起來。

片刻間後。

他輕輕放下掌中竹簡,有些玩味的說道:“趙統此子,不可尋常吶!”

“如此小小年紀,心思就如此縝密?”

“當真是不可思議也!”

一席話語徐徐落定。

他言語間亦是無比的感興趣。

他目前所看到的就是近兩日才從前線送回來的軍報。

也就是費曜麾下部將擅自出營屠戮隴南周邊民眾,後續漢軍的善後處理。

耳聞著總督的輕聲細語,從旁環伺一旁的護軍趙儼也是面容鬆動,似是有些心有感慨,遂拱手回應道:

“都督,可是那趙統又有何動作了乎?”

一言而落。

杜畿側目注視著趙儼臉上所掛著的絲絲疑慮。

隨即緩緩將方才所看到的戰報為其大致講述了一番。

夏侯淵鎮守關中前,就是趙儼為其參謀輔助。

現在主將換成了杜畿,自然也是如此。

且趙儼現另一層身份乃是丞相司馬,深得器重。

杜畿深諳官場之道, 自不會晾著他。

待得知了來龍去脈。

趙儼面色忽是有些嚴肅,遂道:“照如此看來, 此子確是我方日後後患矣!”

“他僅憑數千步騎, 孤軍北上我軍境內,就能與手握數萬軍力且有張德容後面源源不斷援助所抗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此人於軍略上的潛力顯然是不可限量的!”

“現在還能在如此穩健的同時,擇機尋到我軍間的破綻。”

話至此處。

趙儼雖然意識到自身有所鼓吹趙統了,可他所言也盡皆是事實,絕非虛言。

遂頓了頓,緩和一下情緒,繼續說著:“費曜麾下將校不尊號令,擅自屠戮周邊士民,以是落了下乘。”

“原本各郡縣的百姓對於我軍先前的數次屠戮心有餘悸,這才是他們寧冒性命之危,亦要走而挺險資助蜀軍的本質原因。”

“現在這樣一弄,我軍的名聲更為敗壞不提,反而是讓那趙統趁勢尋到了一波積攢名望的良機。”

“此事恐怕將會是一道伏筆!”

話越至最後。

趙儼所面臨的神情也是越發鄭重起來。

他其實也是極力反對動輒以屠戮各地來威懾士民的決策。

只是,從曹操自上而下的眾將,都是持一貫的態度。

以致於他先前雖說不斷的勸說曹操。

卻也只是收效甚微!

現在,聽聞著此事,他也不由再度發出了數道感慨。

聞言,杜畿面色此時也不複方才那般輕鬆,亦是略微有些鄭重的回覆道:“此事就沒有必要再提了!”

“這都已經是發生過了,目前是無法彌補了。”

“這只能日後我方靠時間的積澱,逐漸改善士民的印象了。”

一言而落。

他依然是無比冷靜的徐徐分析道。

隨即,他稍微是沉吟了一番,又道:“現下蜀軍於我方邊境上屯駐,費曜雖握有兵力上的優勢,可卻無法建功。”

“無力驅逐賊軍,令趙統安然能與之相持對峙。”

“這勢必會影響接下來隴西郡所組織的春耕。”

“若無法安穩發展,那我關隴之地在日後在面對著西蜀全力出擊北上時,是沒有穩固的後方。”

“目前的當務之急還是得應當思索一番該如何儘快擊敗這支敵眾,方為良策!”

一語落的。

杜畿作為治政大才,眼光自然不俗,與張既的看法一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