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何謂仁義之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關右之地接下來需要以恢復生產為主的策略下。

那自然是不宜征戰。

可由於武都郡的喪失。

導致現在出兵的主動權掌控在了對方手裡。

敵軍若是北上,襲擾邊境。

那己方也並未有絲毫的辦法,只能跟著調動部眾。

那再此局面下!

杜畿稍作一番分析,便覺得成公英之策就頗為精妙了。

若是能夠說服部分羌氐部族親近己方。

不僅能夠與敵軍分庭抗禮,還能分化蜀軍的實力。

且借用羌人之力予以抵擋,還不會打亂發發展的程序。

此可謂是一舉三得之事。

杜畿深思一番後,自是欣然應諾下來。

立即便準備著手實施。

而隨著關中長安,曹軍方面關於進犯一事正在激烈探討之際時。

現遠在武都的重鎮羌道。

趙統麾下各部已基本是蓄勢待發。

隨時可兵發北上的態勢。

先是各部予以快速調動之際。

羌道總計有兩千餘騎。

柳隱、張嶷領一千五百餘精銳騎士先行沿北行進,過十裡堡,漸漸逼近隴西邊境的臨洮一線。

且為了牽制的效果能夠達到最大化。

臨發兵前,趙統還特意書信一封往參狼羌營地,請求二王子倪洪援助兩千匹軍馬。

借馬並非借人。

以他的身份,自然不用似之前那般如此麻煩。

倪洪迅速間就搞定了下來。

並親自派遣自己的心腹侍衛張差人送來。

有了這一批駿馬的援助,麾下騎士也是富足了起來。

一騎二馬,也是讓更能發揮騎士軍團的機動性。

唯有這樣,柳隱才能在臨洮那面拖住重鎮襄武方面的曹軍。

以為自己攜主力沿隴西的西邊襲擾。

多日以來。

一封封的軍報相互來往著。

各部的軍糧籌措、輸送,及各類軍事物資等相繼到位。

時近陽春三月的季節。

武都郡北的廣袤無垠的平地上。

冬季所覆蓋著的一疊疊積雪早已融化。

大地上盡數是呈一片生機盎然之色。

羌道軍營外部兩側,綠茵漸漸發芽。

那綠油油的一片也彷彿是重新煥發了新生。

天空間還下著薄薄細雨,滋潤著嫩芽。

所謂“潤物細無聲”,這一幅幅映入眼簾間的畫卷將宣示著春暖花開的時節到來。

這日間。

軍營之中。

聲音是出奇的一致,無比寧靜。

校場上。

各營將士列成一排排的陣型,身披甲冑,手執利器,腰間背負著短刃。

渾身盡是全副武裝。

一塊屹立滿地的士卒們,身間不自覺就發出了濃烈的氣勢。

此刻,趙統作為主將,居於將臺之上,腰間懸掛著利劍,身堅執銳,乃是厚厚的鎧甲,胸前還有一護心鏡。

以及八尺高的身軀立於高臺,顯得整道人影是那麼的威風凜凜,英姿勃發。

威勢也一時無二!

從旁則是年少的霍弋執守一旁。

同樣是氣質出眾。

“將士們,我軍已備戰多日,各軍需物資都已備齊。”

“接下來該我等出兵北上,突襲曹賊腹地。”

“以報去歲間的一箭之仇!”

似乎是沉吟了許久。

原本寂靜的營中,忽是爆發出了陣陣喝聲。

趙統那看似很俊秀的面貌,當神情嚴肅起來時,言語間也無比的凌厲及中氣十足。

而這一番的吼聲。

頓時間激勵起了各部士卒間群起激昂的殺意。

他們的思緒紛紛不由隨著這席話回到了去歲的冬季。

那是一個令他們這些南人足以刻骨銘心的冬季。

那氣溫驟降般的嚴寒。

那宛若冰凍三尺般的層層積雪。

也正是對當地氣溫的不適,導致他們渾身身體不適,突發水土不服等種種狀況。

從而遭受著曹軍趁勢席捲而來,意欲攻破重鎮羌道。

若不是主將趙統於危難之際孤身冒險潛入參狼羌營地,憑藉自身之膽略、神勇請來了羌人的援助。

此戰究竟孰勝孰負,尚且還猶未可知!

現在經這麼一提起。

眾將士自是如臨大敵。

身間早已抑制不住的怒意發洩而出。

轉眼間。

整個營間的空氣中彷彿都瀰漫著一股殺意。

一股能夠令人窒息的肅殺氣息。

眼瞧著軍心可用。

從旁的親衛將霍弋似是與趙統相互對視了一眼。

他遂往前數步,揮舞掌中長戟,高聲呼嘯道:“殺殺殺……”

“殺盡賊寇,中興大漢!”

“封妻廕子,再此一搏。”

“斬盡賊子,漢室必興。”

“萬勝,萬勝。”

隨著霍弋帶頭高呼之下,麾下的各部將校們也一齊附和了起來。

這股聲勢自是快速被帶動起來,軍士們的情緒愈發激動。

士卒們逐漸各自手舉起掌中戰戟,長槍等,厲聲歡呼著。

這一道道的吼聲,亦彷彿營外方圓數十裡處都還能夠依稀可見般!

而就在士氣正值昂然之際。

趙統面露低笑,遂低喝道:“全軍,結陣出發!”

在一道堅錚而又不失風采的號令聲下。

營中各部將士開始徐徐列陣出擊。

出營往隴西的西北面徑直狂奔而去。

一路之上。

全軍將士亦是正值軍心飽滿之時。

沿途所遇曹軍之耳目,無不是紛紛順手旦夕滅之!

趙統攜著三千餘步騎,轟轟烈烈的北上。

當襲入隴西郡內後,一路所遭遇的村落,漢軍士卒無不是秋毫無犯。

這不僅僅是得益於自趙統執掌這支部眾以來,就一直重視於軍法。

這兩載以來。

他可謂是治軍嚴謹,凡是所觸犯軍法者,不管軍職如何,無不是按律懲處。

也正是此等一視同仁的治軍手段。

即便軍法極其的嚴厲,軍中士卒也依然並未有絲毫的不服。

反而還因趙統的統御能力極其出眾,接連攜眾戰勝強敵。

他們無不是心生敬佩之色!

另一方面。

也是劉備自起兵以來,便一直遵循於勤政愛民,與民和諧共處。

也給麾下部眾塑造起了一道榜樣。

現在兵發的路途之間。

也幾乎沒有軍士觸犯軍法,以劫掠或是滋擾百姓的現象發生。

這一幅幅的情況。

自然是引得了當地民眾的些許議論。

“你們看,那支部眾當真是與眾不同呀?”

“徐徐從我等的面前路過,卻是對我等沒有絲毫的冒犯矣!”

“是呀,不僅僅是秋毫不犯的問題。”

“據說這支軍隊從我等田地間行進時,無不是小心翼翼,深怕因此毀壞掉我們種下的嫩苗。”

“這算什麼呢?”

“昨日老夫在南面的麥田插禾苗時,是那支軍隊中的一長官吧,還差人主動幫了我一家老小的大忙呢。”

“啊,當真如此嗎?”

“那當然,汝等不會以為老夫在說謊吧?”

“那照此說來,這支軍隊當屬仁義之師也!”

“沒錯,他們乃是去歲於漢中稱王的漢中王麾下部眾。”

“據聞漢中王一向信義著於四海,仁義愛民,今日一觀,誠不欺我也!”

一時之間。

生活棲息於隴西、武都交界處的邊境民眾,在瞧著行軍路過的漢軍士卒一番番的行徑時,心中好感不自覺間就油然而生。

諸民眾忍不住的各自聚集一團,談論了起來。

“誰說不是呢?”

“這年頭,還能相遇到這樣的仁義之師,當真是實屬罕見了呢。”

隨著言語的談論逐漸深入,部分民眾也刻意壓低了些許聲音,輕聲議論了起來:“唉,先前征戰而來的曹軍與之相比,軍紀卻是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呀!”

“沒錯啊,聽說關鍵曹軍還代表的是大漢呢。”

“沒想到,自詡為朝廷的正義之師,軍是那麼的惡劣不堪,宛若盜匪一般!”

“此等軍隊,豈能被譽為朝廷之師?”

……

一連數語,談論著這些話題的部分鄉民面上神態也是愈發的顯現了些許怒火。

他們能談論這些,顯然還是有些見識的。

至少知曉曹操乃是當今的大漢丞相。

曹軍所代表的則是大漢朝廷之師。

可令人氣憤的點也正是在這裡。

身為朝廷大軍,軍紀是如此的敗壞。

夏侯淵曾引眾將征討涼州諸郡,掃清各方叛亂時,為了激勵、振奮軍士間的人心,以及為了震懾各地間的反抗力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曹軍曾有過選擇大肆的屠戮。

對於一樁樁燒殺搶掠的事件。

當地鄉民們自然是知之甚詳!

他們也不會輕易忘記。

此乃是一生間的陰影,乃至仇恨。

所謂凡事就怕對比。

在見識過曹軍的殘暴,再度親眼所見漢軍如此紀律嚴明的一幕。

一眾鄉民們自是能夠很清晰的分辨出來。

原本就積攢於內心深處敢怒而不敢言的仇恨,現似乎也在逐步的生根發芽。

宛若春季的綠樹一般,茁長成長著。

曹軍儼然成為了他們眼中的仇敵。

大軍所過。

由於漢軍各部間的種種善舉,令當地鄉民們無不是欣喜不已,因此而奔走相告。

以至於趙統攜部進入到沿途邊地襲擾時。

竟然是一片暢通,宛若無人之境!

概因曹軍曾在涼州以及征討武都時,都有過大規模的屠戮,其兇悍彷彿**般。

令百姓們胸間早就積攢著一口惡氣。

現在瞧著能有與之相抗衡的軍隊。

無不是紛紛私下裡拍手稱快。

更不會去行向當地官吏舉報或是阻攔之舉!

第二百六十八章 何謂仁義之師?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