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渾身都是膽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隨著受馬超所號召而起的西涼諸羌各自退散。

伴隨著馬超攜本部西涼鐵騎突圍南下以後。

涼州遂也因此迎來了穩定。

而持續了將近有大半載的漢中爭奪戰也漸是告入了一段尾聲之中。

從建安二十年(215)初春至秋八月。

劉、曹雙方於漢川的爭奪出動規模兵力巨大。

約莫有十餘萬眾。

若是算上西涼諸羌各部對涼州的侵襲。

雙方此番幾乎是投入了二十萬眾以上的軍力。

隨著馬超退至武都郡的訊息傳回漢中首府南鄭時。

左將軍劉備也果斷下令讓馬超與趙雲攜部退回漢中。

至於武都郡防務。

則暫時交由張飛予以鎮守。

而隨著漢中戰事告一段落。

對於劉備而言,接下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如何調配官吏予以治理以及部署兵力增強邊境防線的問題。

而就在每日劉備召集軍中文武諸人商討此事時。

以諸葛亮的勸誡信為首。

來自於留守後方成都的諸文武官吏一齊的勸誡送至了漢中首府南鄭。

劉備首先是開啟了軍師將軍諸葛亮的信箋。

只見封面上留有“主公親啟”的字樣。

待之後方才靜靜查閱了起來。

“主公,現您也與曹賊的主力決戰之間,大破賊眾。”

“其威勢顯然已經是足以令中原震動。”

“待過後,此戰的餘威必然會逐步傳至天下各州郡間。”

“各州尚且還心嚮往大漢的士民到時也將會無不期盼著主公早日北伐功成,還於舊都,重振大漢大好河山。”

“而昭昭大漢已傳至今數百餘載。”

“威名早已刻骨至天下士民心下。”

“可由於亂世降臨,天子蒙塵,現又被曹賊拘於深宮之間,淪為了掌上玩物,宮中之事,甚至是朝政大事無不是出自賊子之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若主公不趁此大勝之機上表稱王。”

“則不僅天下士民無法響應主公之夙願,也會令麾下文武諸臣及將士們無法堅定目標,齊心協力北伐中原。”

“若心不齊,則大事定難成功矣!”

“且數百載前,高祖帝便是退居漢中,被譽為漢王,隨後兵出漢中,定三秦,出關中,歷經數載終是平定天下。”

“因之而成帝業,創立了煌煌數百載的大綱榮光。”

“主公可上表奏為漢中王,以效仿先祖,號召萬民,整合麾下文武諸臣及大軍將士,令之北伐關中,以還於舊都,重振大漢榮光。”

“亮綜上所言,皆出自臣的一番肺腑之言,萬望主公切莫猶豫不決!”

“此番若錯過,則必令眾人心寒也!”

片刻功夫稍過。

劉備徐徐將信間內容微微看罷。

一整篇下來,劉備都並不為所動。

面上也一直是浮現出平和之色。

並未顯露出非分之想!

直到看到那一句“若不為所動,則必令眾人心寒也”。

須臾之間。

劉備方才是瞬間恍然大悟了過來。

他瞭解諸葛亮的一貫行事作風。

知曉其並不會信口開河。

此話既出!

那就能說明稱王絕非只是法正,黃權一時所想。

而是必須重視起來的大事。

一瞬間。

劉備居於主位上,靜靜思索著。

他似乎也是聯想起了許多事。

隨著一事接著一事的串聯之下。

頓時間。

就感受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他意識到。

此番漢中大捷己方贏得並不輕鬆。

雙方更是激烈攻防,甚至是相持了長達大半載的時日方才能逼迫曹軍主力各部撤軍。

如此艱難的一戰過後。

若是他不更進一步,以籠絡人心,凝聚麾下各部間的信念。

那恐怕真會如諸葛亮信中所述那般。

己方麾下遲早會陷入分崩離析的局面。

概因。

現在曹操雖被稱為漢賊,但他終歸是掌控了天子。

握有天子這張王牌。

自然也就等於掌控了天下權柄。

諸葛亮信間直接就表明了正名的重要性。

現在天下各州已經基本是三分。

而自己若是繼續頂著漢左將軍的名諱揮師北伐。

那顯然在出兵上就是出師不利。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

若是以左將軍的官職號召眾心一齊北伐曹氏。

那便相當於是以下犯上!

那又該如何凝聚麾下各部將士,凝聚文武諸臣的信念呢?

又當如何號召天下士民共伐逆賊曹氏呢?

經過諸葛亮這一番番的提點之下。

劉備此刻也一瞬間意識到了許多問題。

而聯想著這些。

他心下隱隱間覺得。

此番上表稱王,似乎是勢在必行之事!

何況。

現在他更是據有了大漢的龍興之地。

若是效仿了先祖上表為漢中王后。

此番也會給天下士民們一道道的信心。

莫非,大漢當真還氣數未盡?

大漢尚且還有中興的可能乎?

只要令各州郡間士民們心懷憧憬。

那待日後誓師大舉北伐後。

才能有愈發之多的勢力以為助力。

此舉方才會事半功倍。

這是諸葛亮信中所述的正名因素。

當然。

令劉備所重視的自然還是更進一步,以籠絡麾下眾心,凝聚信念。

這才是最為重要的關鍵所在。

待劉備看過諸葛亮的親筆書信以後。

他自己也靜靜的思索了許久。

待將一件件的事情理清過來。

思緒也漸漸的發生了變化。

從最初的法正,黃權等人勸誡時的言辭拒絕。

現在心態上也發生了些許改變。

沒有那麼的抗拒了。

而敲定此事後。

劉備也繼續是不動聲色。

只等待著法正下一次再度糾集群臣予以勸誡稱王一事了。

查閱過諸葛亮的勸進表過後。

劉備遂也依依翻閱了留守於成都的其餘諸臣的勸進。

其中自不乏許靖、秦宓,楊洪,李嚴等人。

不過,他現在已經做出了決議。

面對著諸人的勸進表。

也只是面上流露著微微一笑,一笑而過。

而隨著成都的信使已經抵足至漢中過後。

法正,黃權等重臣,亦是快速的就聽聞了此事。

隨即,二人便齊聚起來,商議著。

“聽聞成都方面,由軍師為首的諸文武大臣紛紛呈遞上了勸進表,現已由主公親自批閱。”

“正若所料不錯,我等應該當再度勸誡的時機已至也!”

一語而落。

黃權亦是連連附和著:“此言不錯!”

“想來憑藉軍師的一番唇舌勸進之下,主公或許已經改了心意。”

話語落罷。

二人也是迅速間便達成了共識。

緊隨著。

法正,黃權接下來便召集軍中諸將以及其餘文臣,欲再度一齊勸誡稱王一事。

而就在諸人尚且還在準備時。

劉備也召見目前自己的左膀右臂。

法正和黃權。

二人聽聞召見,亦是快速放下手中之事相見。

會面過後。

二人微微躬身見禮後,劉備便示意其落座。

隨即,三人便商議起來。

會話間。

劉備直言道:“現今間,孟起已經遣散了西羌諸部,攜本部之士突圍南下。”

“照目前的時局看來,曹操經此一戰,其本部主力顯然是元氣大傷,或許沒有數載的歲月,是無法休養過來的!”

“現在最為關鍵的恐怕就是荊州局勢了。”

一言而落。

此番話語亦是瞬間得到了法正的認同。

只見他連番點頭,隨後不由拱手分鐘道:“主公所言非虛,現我軍接收了一個完好的漢中郡。”

“郡內不僅人口充足,且多載下來,由於沒有遭受戰亂的影響,以及張魯於此一帶佈道教化民眾。”

“倒也讓漢中各家各戶家有餘糧,能夠安居樂業。”

“且十餘萬戶,亦是連續數載都風調雨順,年年豐收,也令漢中數載下來,積蓄甚厚。”

話落至此處,法正話語間稍作了一番停頓後,又徐徐道:“而漢中又地勢艱險,極難用兵。”

“現在主公背靠漢中郡,外又有地利之便。”

“曹軍已經難以在圖漢川之地。”

“而反觀荊州方面,便大不盡相同了。”

“概因,我軍目前所據的荊南四郡以及以首府江陵為首的南郡之地,向北則是與襄陽、樊城,等地屯有重軍的曹氏武裝針鋒相對。”

“且江陵與襄陽之間,乃是平坦寬闊的平原地區,也極其適合於曹軍的騎兵沿陸路進取縱橫馳騁。”

“即便現在是關將軍親自鎮守荊州。”

“面對著北面的威脅,也是絲毫不敢疏忽。”

“不僅如此。”

“在荊州已東,江夏北部一帶,尚且還屯有本部一帶的文聘所部駐軍。”

“下游更是時刻有虎視眈眈的江東孫氏。”

“目前而言,若是曹軍無法在漢中方面取得決定性的優勢,或許後續將會把矛頭對準荊州。”

“甚至是不惜與孫氏講和,而孫權為了瓜分荊州,恐怕也……”

一語語落下。

郡府間一時間陷入了短暫的寂靜無聲之中。

府中情緒有些凝重無比。

法正一番分析,也頓時是讓劉備感覺到荊州時刻是處於在戰爭之間的陰霾之中。

他沉吟了半響。

面上神情亦是來回變幻。

隨即,不由相問著:“孝直,不知以你之見,我方接下來該意欲如何呢?”

此言一落。

法正一時先是稍作思索。

片刻後,兩眼似乎是潛藏著無盡的智慧。

也似乎是他早有了謀劃。

法正拱手輕輕回應著:“啟稟主公,以正之見,首先現下的第一步是先確立了東三郡間的政務治理問題。”

“東三郡連線漢中與荊州的交通,且位於兩地之間,戰略關係極其重要。”

“待將負責當地政務處理以及屯駐此地的將領人選解決以後。”

“主公在調配漢中郡以及周邊地區的兵力部署及各將防守。”

“待將一應事務盡數整頓完畢過後。”

“主公便可留一大將居於漢中,負責對漢中各項防禦部署統一節制,然後遣主力退回成都,以休養生息,整合兩川。”

“隨後,主公就可坐鎮成都,以觀天下之變。”

“若時機成熟,則可誓師北伐,出秦川,伐關中,繼而東進中原。”

“但若是荊州有危亦或是孫氏再度背盟,攜眾前來侵犯。”

“則可再度引軍沿江東下,援助荊州之地。”

一番番的話語流露。

法正這席話也是為劉備接下來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聽罷過後。

劉備亦是接連點頭附議,並讚許著:“孝直此策,大善!”

但他與此同時也不忘徵詢著黃權的建議。

不過。

法正此番應對並未有何不妥之處。

黃權也是極力附和,並未顯露反對之事。

此事便迅速計議已定。

將一樁樁的事件商議完畢過後。

接下來,劉備便親自任命自己的假子,被封為副軍中郎將的劉封遣一部沿漢水東進,前往東三郡前去接替趙統駐軍上庸。

以防範數郡之間的安危。

然後,並下令待劉封攜部抵足過後。

令趙統領本部兵士沿漢水逆流而上,進抵漢中,別有任用。

至於政務方面的官吏人選。

則暫時由孟達所全權負責。

待諸葛亮確定了蒯祺能委以重任後,再讓孟達與之進行交接,然後升任為秭歸都督。

一方面。

負責蜀中與荊州交界處間的安危。

另一面,則從武陵北面防範南四郡的安危。

以防荊南四郡有危!

劉備深思熟慮後,也是下達了一項項的指令。

對於孟達的任命,他也是聽取了諸葛亮的建議以及趙統上書的勸告。

並未令其屯守東三郡,負責當地的各項事務。

而在指令飛快從漢中送出過後。

遣軍從武都退回的馬超與趙雲所部也已經抵足了首府南鄭城。

此番二將都在漢中已北牽扯了曹軍極其之多的軍力。

也算是居功甚偉!

劉備親自領軍中諸將以及命白耳軍於城門外列陣相迎。

其陣勢,排場都極其隆重。

待二將瞧見後。

心下都不由莫名的生出了些許激動。

“超、雲拜見主公!”

“孟起,子龍,你二人此番乃是爭奪漢中的大功臣,快快請起。”

數人一番寒暄。

劉備當先領著二將入城。

給予了他們極大的殊榮。

待入城以後。

趙雲將甲冑褪下,換上尋常裝束,再度前去請見。

待與劉備相見以後。

趙雲也如實將參狼羌王子所託之事如實彙報。

並將之相助自己全殲羌道曹軍一事和盤托出!

待劉備聽聞了此戰的經過過後,也不由面上浮現濃濃笑意,笑著讚揚著:“子龍,果真渾身都是膽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