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吏治因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刺史大可不必如此憂心。”

“雖說漢中一役,丞相所親率的主力大軍並未全據漢中,敗退關中反而令劉備軍各部軍威大震。”

“但漢中也相持了大半載。”

“對於雙方都會是極為嚴重的消耗。”

“劉備軍的糧道尚且要翻閱重重大巴山餘脈,即便現在據有了漢中,一時半會也不可能還有餘力大舉出秦川攻略關、涼之地。”

眼瞧著張既面上依舊浮現著擔憂之色。

楊阜的面容也一直透著笑容,輕快的予以回應。

而聽聞著其這番解釋。

張既方才放下心來,

“既如此,那看來敵軍距離撤軍也將不遠矣!”

張既也是有才之人,馬超為何會北上涼州號召眾羌族各部一齊反抗,其目的就是為了分散己方的注意力。

現在漢中已然是據有了。

而劉備若短期之間沒有一鼓作氣北伐的意圖,那馬超接下來離撤軍也就不遠矣!

這一點,張既也心知肚明。

“沒錯,或許不出數日,隴西邊患將平也!”

楊阜亦是予以附和道。

“那下一步,我等得籌劃一下,該如何整頓涼州吏治呢。”

張既此言也是直指核心問題。

吏治問題,是後漢建立以後,涼州將近亂了一百多載的關鍵因素。

也是由於吏治的混亂,導致涼州諸郡動輒就是漢人糾集羌士各部所反叛。

張既本身就是涼州人士。

從小便棲息於這片土地上。

其一直以來的所見所聞,也知曉涼州羌人頻繁暴動的根源所在。

即便已逝的神速將軍夏侯淵早已統御將士接連掃平了涼州以韓遂為首的各路西涼諸侯。

甚至是於枹罕盤踞多載,自稱河首平漢王的宋建也給殲滅。

可以說。

涼州諸地的各諸侯或是羌氐等反叛勢力。

都已經是被一網打盡!

可張既心下很清楚,如若是吏治此首要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涼州就將還會繼續亂下去。

特別是曾經於羌族部族間還赫赫有名的西涼錦馬超尚在呢。

“刺史所慮不錯,待敵軍退卻,我軍下一步就得整頓一番涼州吏治。”

“就拿此番羌人各部族大舉響應馬超來說,即便是身處內地的羌人所群起響應依然不少。”

“若不儘快整頓好,恐怕下次敵軍再度席捲重來時,今日之事還會照例發生。”

一提及到此事,即便是方才面色輕鬆的楊阜也不由嚴肅了起來,鄭重說道。

他們都是出自涼州,自然知曉此州郡間的吏治是有多麼的糟糕。

而此事,還得從漢一百多載追朔起。

先前尚且還未爆發群雄逐鹿,天下大亂時。

涼州之地便頻繁爆發漢、羌之亂。

大漢一百多載來,頻繁遣軍平叛。

所花費的軍費不下數千億。

而平叛效果自然也是有的。

其中涼州三明便是平羌戰爭間最為重要的功臣。

“刺史,您準備採用何等策略整頓吏治呢?”

此言一出。

楊阜先是問詢了一番,遂思吟一陣後,又是高聲說著:“早在先前,便有涼州三明的治羌。”

“而似太尉段熲曾在擔任護羌校尉時,便主張剿的政策,而他也親攜部眾東征西討,剿滅了涼州境內不計其數的部落。”

“即便是面對著當時實力強盛的先零羌等大族,亦是以削弱實力為主。”

“所奉行的乃是滅族政策。”

“花費了朝廷數以萬計的軍費,短期間很有成效。”

“可長久來看,此策卻也無法根治,只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話落至此處,楊阜暗自沉吟了半響,方才建議道:“反倒是三明間的其餘二明,皇甫規與張奐二位將軍的治羌策略可借鑑一二。”

須臾間。

楊阜迅速做了一番比對,遂向其提議著。

聞言,張既聽罷後,連連點頭道:“的確,皇甫,張二位將軍的治羌策略的確是短期間難以有成效,可方才是改善涼州吏治,緩和漢、羌之間矛盾的關鍵一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可惜,當初的漢庭上下深受外戚,黨爭,宦官三方勢力的相互明爭暗鬥,朝廷內部腐敗不已。”

“地方上的豪族也趁機兼併土地,暗中擴大積蓄家族勢力。”

“也導致朝廷一直對治羌策略猶豫不決。”

“以至於涼州頻繁叛軍起事,直到最後甚至有朝臣當眾提議放棄涼州地區。”

“但凡前幾任的天子有所作為,這一樁樁的弊政又何至於拖至現在呢?”

此言一出。

瞧著此時的張既神情,話語間也是流露著濃濃的憤慨之色。

一側的楊阜見狀,自然也能理解此心情。

他們都是同出自於涼州各郡的人士。

涼州亂了這麼多載,從未安定過。

朝廷甚至是處於不作為的狀態。

致使涼州地區的吏治問題愈發嚴重。

楊阜知曉。

為何涼州羌人頻繁發起暴亂?

最大的原因莫過於各郡間的漢人豪強不斷與官吏相互勾結,或是互為聯姻,以為穩固的連襟關係。

然後關係勢力逐漸錯綜複雜,官官相護。

兩方相互壓榨漢、羌兩族。

以為自身家族謀取利益。

在接連的壓榨之下。

羌人只得被迫起兵造反。

即便每一次都被朝廷調遣各部官軍予以鎮壓下去。

但吏治問題卻也壓根沒有得到絲毫的改善。

特別是涼州三明的治羌策略也只是將問題的本質歸結於羌人各部族本身,卻忽略了真正的問題來源在於各郡間的官吏與豪族所勾結謀利。

吏治問題一百多載來,從未得到過徹底解決。

朝廷自然也就無法徹底平定羌亂。

而隨著每一次的羌人暴動起兵後。

隨著朝廷平叛軍的每一次平叛都是以雷霆之勢血腥鎮壓。

自然也令漢、羌間的矛盾愈發尖銳。

甚至是發展到後期,漢人本身也受到了官吏、豪族間的壓榨。

故而。

到後面的暴亂,也是一次比一次規模大。

概因此之間不僅僅有羌人,更多的參與者是底層漢人呢。

楊阜此時在腦海裡不自覺間將回想著這一百多載來,涼州所面臨的吏治問題,並竭力思索著治理舉措。

“刺史,我們第一步欲要緩和漢、羌間的尖銳矛盾,首要任務就是要先開展一場清查運動,排查涼州各郡間究竟有多少官吏是有問題的。”

“而此事的話,恐怕還得刺史您先向丞相上表請示一番才是。”

思索了一番過後,楊阜也不由建議著。

“還是義山想得周道。”

“此事倒是既疏忽了。”

話落。

張既笑著誇讚一句,隨即道:“想來丞相現今之間尚且還在撤兵的途中。”

“我現在就立即修書一封,於信間闡述著涼州吏治的種種弊端,然後提前差人趕赴長安封侯。”

“待丞相回軍便能及時查閱到。”

“我等也可隨時待命,等敵軍一退,就立即開展起來。”

張既也不愧是原史上能夠穩定涼州政局的關鍵人物。

就目前所展現而出的魄力就很不一般!

楊阜剛一進言,他便立馬拍板。

似是又沉吟了好一陣。

他忽然提議著:“義山,此番可否與我巡視一番各郡?”

“刺史是欲親自微服私訪,排查各地否?”

一言而落。

楊阜也是聰慧之人,自是從其言語間就能夠知曉張既是何等算計了。

遂不由出口相問著。

“嗯,此事事關重大,若是交與他人,我也並不太放心。”

“還是由我等親自清查才是。”

張既遂也是點頭同意道。

將治理涼州一事定奪下來。

接下來的第一步。

張既也是先行差人時刻關注著隴西方面的戰局。

打探著以費曜,郭淮之能究竟能否撐到馬超攜部退卻。

隨後。

他便鄭重修書一封,送與長安。

以便隨時呈遞給丞相曹操。

說到曹操。

此刻的曹操還一臉狼狽的行進於散關棧道上。

麾下各部主力自從在沮縣附近的東狼谷遭受著白狼族襲擊以後。

他就宛若了驚弓之鳥。

一路之上,他都開始擔憂著各地是否有伏兵。

生怕不知何時又出現伏軍來。

直至退到了大散關中,傲然面對著那巍峨秦嶺山脈,曹操的心思依然還沒有徹底平靜下來。

他環顧周邊的諸將,不由嘆道:

“本相征戰數十載,從北至南,此番南征漢中,當真是最為艱苦矣!”

“世上竟然有如此險峻的地勢。”

此番話一出口。

曹操面上神情亦是極為難受。

麼辦法。

他此番南征可謂是損失慘重。

不僅折損了許多精銳兵士,自己最為依仗的宗室大將尚且還陣亡於漢中。

此等困苦,外人又合足能夠知曉呢?

“丞相勿憂!”

“此番我軍沒有功成,只奈初至此地,尚且未做絲毫準備。”

“待我軍日後準備就緒過後再行徵蜀,料想定能馬到功成!”

瞧著此刻的曹操似乎是面上流露出了數分的喪氣色。

一側的大將張郃不由先行出言安慰著。

不過,他這話語顯然也有些底氣不足。

他自己是親自協助夏侯淵征戰米倉山的。

知曉秦嶺已南的險峻地勢乃是天地自然生成。

即便是己方做足了準備。

下次南征也未必就能突破。

但作為屬下,該說的場面話還是要說的。

此話一落。

周遭的文武諸臣都不由一齊拱手勸誡著。

“還待丞相恢復鬥志,待休整一番,領導我等再戰漢中,滅亡劉備。”

“一統天下!”

“還這天下一清平盛世。”

一番番的奉承之語吐露。

曹操也是不為所動。

此刻,雙眼緊緊凝視著秦嶺已南的巍峨山脈。

眼中似是充滿著仇恨。

更是充滿著濃濃的不甘。

他不知。

自己此次一退軍,不知究竟是否還有再徵漢中,一舉收復兩川之地的希望。

同樣,那裡乃是夏侯淵的葬身之所。

自己究竟是否有前去復仇的機會?

一番番的言語飄過。

於大散關駐足了許久。

曹操方才再度揮手,示意已經全部撤出秦嶺,齊聚於此的各部主力退回陳倉。

然後徐徐分批次的退回關中。

接下來的他,要在長安坐鎮,

親自主導隴西方面的變故。

可一眼望卻。

瞧著一路之上往陳倉方向所撤退的曹軍主力。

各部間的士卒列著軍陣行進。

卻無不是無精打采,鬥志低層。

整個軍隊已經是兵無戰心。

此等情況之下。

短期之間。

曹軍各部主力是已經無力再戰。

多日過後。

待曹操親抵長安過後。

一封封的奏摺早已宛若潮水一般,早已等候多時。

曹操稍微是做了一番休整。

遂才親自查閱著一封封的奏疏。

所看到的第一折奏摺便是關於來自東南方面戰事的合肥方面。

當查閱完信間所述的內容以後。

原本因漢中失利導致心緒有些低落不已的曹操神色瞬息間有些振奮起來。

“哦?合肥方面竟然大破孫氏十餘萬眾,孫權落荒而逃退往江東?”

當得知了信間的全部內容後。

並看見此信是由在許都代行丞相事的曹丕所親自送來。

曹操一時間也不懷疑此事的真偽了。

要是連許都傳遞出來的軍情都是虛假的。

那只有一種可能。

就是自己的後方可能出事了!

現在忽然瞧見合肥方面的戰事大有突破。

遠遠出乎他的意料時。

曹操面上所浮現著的神情也宛若黑暗之中忽是亮起一棧明燈般,升起了一絲絲的希望之光。

他有預料到,若是孫氏在荊襄方面討不了多少便宜的情況下。

定然會尋機向合肥進軍。

畢竟,現今間的合肥唯有七千駐軍。

孫氏全力進取之下,能夠防守住就是大功一件。

實在不行,也只能退守壽春方面予以防守了。

但他卻萬萬沒有料到。

張遼竟然如此神勇,第一次攜八百餘勇士於吳軍陣間來去自如,大顯神威。

又在吳軍退兵時,敏銳抓住戰機,攜全部駐軍追殺,取得了一場大捷。

大破吳軍。

令孫權只得是落荒而逃。

“現在東南方面的威脅得以解除。”

“那本相只需親自坐鎮長安一段時日,便能令關隴原本有些動搖的局勢得以穩定。”

“也能震懾那劉備不敢輕舉妄動,攜大勝餘威忽然進犯了。”

曹操心下暗自唸叨著。

合肥方面的大勝。

算是為他解除了東面的後顧之憂。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