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五軍集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片唏噓聲中,卻唯有傅士仁暗松了一口氣,看著周倉那滾落的首級,嘴角揚起一抹慶幸的冷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傅士仁慶幸之餘,心中卻又有些後悔,便想早知道當初就直接殺了周倉了,也不用給他機會表演慷慨赴死的忠臣戲碼,更不會被他當著這麼多人的面,痛斥自己是叛國奸賊,搞臭了自己的聲名。

“名聲臭了又如何,只要權力在手,榮華富貴在手,哪怕遺醜萬年又如何,哼……”傅士仁旋即暗自冷笑,將腰板挺的更直,絲毫沒有半點羞愧之意。

而此時的孫權,人也殺了,氣也出了,整個人方才平靜了下來,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看著地上那一灘鮮血,看著周倉那顆滾落的人頭,忽然間也有些後悔。

他倒也不是後悔殺了周倉,而是後悔不該以王帝之尊,竟然親自動手處決周倉這麼個降臣,實在是顯的自己有失帝王體統風度。

而且,他自己這麼做,反而是更加襯托出了周倉的忠臣形象。

“可恨,我中了這姓周的激將法,反倒是成全了這廝……”孫權心中是暗自責備。

隨後,孫權將長劍扔還給了傅士仁,故作平靜,拂手喝道:“傳令下去,把周倉賊的首級懸掛於襄陽南門城樓上,孤要給那廖賊一個血的警告。”

號令傳下,左右吳軍士卒便忙碌起來,將周倉屍體拖走,將首級懸掛於了南門。

孫權立於城門,舉目俯視著被他踏在腳下的襄陽城,灰白的臉上,再次浮現出了一絲陰冷得意的冷笑。

……

是日黃昏。

廖化率領著十萬大軍,終於趕到了襄陽。

結果卻是,原本圍城的十幾萬吳軍,已悉數撤去,改為在襄陽城東西安營,而襄陽城竟也懸掛起了吳國的旗號。

一切跡象表明,襄陽城已經陷落。

“我還是來晚了一步麼……”望著城頭飛揚的“吳”字旗,廖化劍眉微凝。

左右大蜀眾將們,則無不為之震動,顯然沒有想到,襄陽城會在他們趕來的前一刻陷落。

“大將軍,襄陽陷落的蹊蹺啊,昨天斥侯還回報城池仍在,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就被吳軍攻破,而且周將軍也不知所蹤。”一旁的荊辛質疑道。

“襄陽陷落已成定局,先於城南安營,廣派斥侯去打探虛實吧。”廖化沉聲下令。

號令傳下,十萬大軍停止前進,於襄陽城南安營。

安營已畢,傍晚之前,廖化藉著最後一抹殘陽之光,在數百精騎的保護下,前往真安南門親自偵察敵情。

當人馬接近城門之時,甘寧眼尖,神色一變,立刻指著城頭道:“大將軍快看,城樓上所懸掛的,不正是周將軍的人頭嗎?”

廖化身形一震,急是向城樓上看去,果然懸著一顆人頭,正是周倉的首級。

襄陽不但陷落,周倉竟也被殺!

左右大蜀眾將們,看到這一幕時,無不為之震動,一時間驚怒不已。

而這時,荊辛已飛馬而來,拱手沉聲道:“大將軍,我斥候兵的細作已經探明,是周倉副將傅士仁暗中投敵,用藥物迷暈了周倉之後,開城降敵,周將軍誓死不降,才被孫權親手所殺!”

此言一出,眾將無不駭然,瞬間便炸開了個鍋,個個憤怒如火,無不是將那叛賊傅士仁恨之如骨,慷慨悲憤,聲言要為周倉復仇。

“傅士仁,果然是這個反骨仔幹的好事麼……”廖化沉聲嘆息,鷹目中怒火已狂燃而起。

當日他無意中看到襄陽城中軍官名單,看到傅士仁二字之時,便知道乃是襄陽城中存在的巨大隱患。

所以,廖化才會快馬加鞭,催促大軍星夜兼程趕往襄陽。

卻不想,昨日被丁奉三將拖延了行程,才一天的功夫擔憂就變成了事實,傅士仁那狗東西,竟就發動了叛亂,還害死了周倉

廖化的腦海中,不由浮現起了當年周倉從天而降,打破荊州之圍那奇功一事。

他又想起,這些年周倉為大蜀守衛荊襄之地,立下了多少苦功,堅守襄陽城五個多月,更是為他爭取到了寶貴的滅魏時間,立下了汗馬之勞。

而這樣善守的大將,自己還來不及結交於他,竟然就被傅士仁這個叛賊所害,更被孫權那國賊親手所殺!

看著城頭那顆孤寂的首級,廖化胸中怒火是狂燃而起,鷹目中復仇之火更是熊熊燃燒。

深吸過一口氣,廖化聲如雷霆,厲聲道:“傳本將將令,活捉傅士仁者,本將必重賞,本將要親手把傅士仁那叛賊碎屍萬段,為周倉報仇雪恨!”

“報仇雪恨!!”

“報仇雪恨!!”

左右眾將們,無不憤怒如火,振臂揮舞著拳頭,復仇的吼聲迴盪在天地之中。

再看一眼城頭,那一面耀武揚威的“吳”字大旗,廖化撥馬轉身,徑歸大營。

廖化雖是心懷著復仇之心,巴不得即刻把傅士仁活捉,把他給碎屍萬段,但他卻沒有被仇恨衝昏了頭腦,貿然發動對襄陽城的進攻。

因為廖化很清楚,現在形勢已經不同了。

襄陽城失陷,吳軍就等於拿到了立足點,可以依託於襄陽城,進可攻,退可守。

襄陽城堅不說,四周還有十幾萬吳軍步騎,這種情況下,廖化若是強行進攻,只能是自討苦吃。

周倉隕落翌日,諸葛亮從陽平關出漢中,劉備自五溪出蜀中,祝融走陰平出南中,廖化按兵不動,坐等荊州和上庸的關張趙文武大將靠攏過來,率二十多萬的主力步兵軍團,前來會合。

七天之後,主力兵團逐漸趕到,五軍會合,集結於襄陽一線的大蜀軍隊數量,已經達到了三十五萬之眾。

三十五萬大軍,這個數量,可以說已經是大蜀帝國,一次性投入在同一戰場,兵力最多的一次。

這一支大軍之中,不光雲集了諸葛亮、姜維、法正智謀之士,還有五虎大將關羽,趙雲,張飛,黃忠,馬超統帥級別的帥才,更有魏延,嚴顏等眾多大將。

可以說,大蜀帝國的精兵猛將,絕大部分已雲集於此。

從兵力上來看,蜀軍比吳軍整整多出了二十餘萬,似乎是佔盡了優勢,但廖化卻清楚,真正的實力對比,並非如此。

孫權兵馬總數雖然比他少二十萬,但騎兵數量卻達到八萬之眾,且皆為精銳的江東鐵騎,其騎兵的戰鬥力,甚至還要優於鮮卑鐵騎。

而襄陽一線的地形,乃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其地形比之幷州那種山地地形,更加利於騎兵賓士。

而這就意味著,孫權的八萬鐵騎,能夠比沙羅的十萬鐵騎,發揮出更加強大的戰鬥力。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