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你心裡有氣就去打公孫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郃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聽了沮授的吩咐,緊趕慢趕,終於比正常行程提前兩天趕到武邑,卻還是慢了一步,被潘鳳打敗公孫瓚搶去了功勞。

潘鳳親自出城迎接張郃。

公孫瓚雖然敗了一陣,但他仍留在冀州,必須要把他趕回幽州才行。

潘鳳想和張郃一起合力,起兵向武遂,公孫瓚必然會懼而退走。

可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忍。

張郃並不接受和潘鳳一起進兵的建議,當初潘鳳薦舉他為將軍領兵去打內黃的山賊,但他似乎並不領情。

“使君聽聞潘將軍受傷,命我來此接替,還讓潘將軍速回鄴城養傷,君命如此,我也不可違逆。”

張郃把韓馥抬出來壓潘鳳,還裝出無可奈何的樣子。

潘鳳揮舞著手臂:“你看,我哪有傷,那是我裝的,我那是為了麻痺公孫瓚,就是為了一擊而勝。現在我勝了,還回鄴城養什麼傷,當前最要緊的是我們一起進兵把公孫瓚擊退,保護冀州百姓不受其害。”

“潘將軍,公孫瓚我自可擊退,河間是我家鄉所在,我更想把公孫瓚趕走,這個不須將軍多慮。將軍還是聽使君之命,回鄴城養傷去吧。”

張郃完全不賣潘鳳面子。

潘鳳如果沒有打敗公孫瓚,張郃或許會和他一起聯合進兵。

如果那樣,功勞會算到張郃頭上。

但現在潘鳳先打敗公孫瓚,張郃再跟他一起進兵,功勞就會算到潘鳳頭上。

張郃沒這麼傻。

潘鳳左說右說,張郃就是不願意。

結果把他惹急,怒道:“張俊乂,你私心太重,只想著搶奪功勞,卻不想著冀州安危。要我回去鄴城也行,但我的兵我必須帶走。”

張郃也急了:“使君說了,你的陷陣營可以帶走,其他兵一個都不能帶走。”

“是嗎?那你就等著瞧。”

潘鳳懷怒而去,扔下張郃在那裡怒吼:“你敢?你要造反不成?”

當夜,潘鳳把校尉李響和校尉王義叫來,對二人道:“使君命我領兵回防鄴城,你們回營讓兵士們準備準備,明日便走。”

王義是麴義之前的屬下,降了潘鳳後,仍讓他當校尉。

當初俘虜麴義又歸降的那些兵,現在還剩下6000人。

“諾。”李響應道。

王義卻遲疑地看著潘鳳,小心問道:“將軍,張郃將軍不是說,將軍只能帶陷陣營回去嗎?我們若是跟著將軍回去,會不會違抗軍命……”

“你怕什麼?就算是違抗軍命,要斬那也是斬我的頭,是不是你們不想跟著我,想要去跟著張郃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潘鳳怒視著他。

“不是不是。”王義連忙搖頭,“將軍待我們不薄,我們當然願意跟著將軍。”

“那就行了,有什麼事我擔著,刀落不到你頭上,等回了鄴城,我自會有賞錢給你們。”

這些兵跟著潘鳳打過山賊,雖然不是嫡系,也算是半個嫡系了。

而且麴義已死,這些兵算是無主,用起來也方便。

潘鳳總覺得當前形勢越來越嚴峻,雖然公孫瓚這邊退了,但袁紹那邊肯定不會甘心,肯定會加緊攻勢,就算不兵臨城下,也會讓人來勸說戟馥。

有張郃守在武邑,公孫瓚目前不可能再進兵。

自己留下一萬兵,這樣張郃就有兩萬兵馬,擋住公孫瓚足夠了。

陷陣營兩千多人,加上王義所統領的六千人,這樣自己就有八千多兵,回到鄴城就算與沮授鬧翻也不怕。

“諾。”王義想了片刻,才拱手答道。

過了一夜。

潘鳳率領八千多兵剛剛出了城門,張郃帶著一隊兵趕來。

“潘將軍,潘將軍。”

張郃喊著拍馬跑到潘鳳面前停下。

“潘將軍,陷陣營可以走,王義校尉所統兵馬必須留下。”

潘鳳嘴上八字鬍輕挑,笑道:“我一定要帶他們走呢?張將軍莫非要帶兵來將我們剿殺?”

“你。”張郃回頭看了一眼自己帶來的一千兵,“此乃使君之命,潘將軍執意如此,回去如何向使君交待?”

“如何交待那是我的事,見了使君我自會與他說。張俊乂,你若要阻攔,就去把你的兵都帶來,否則就不要擋道。你如果心裡有氣又無處發洩,也可以去找公孫瓚打一陣,或許還能奪得大功,哈哈。”

張郃氣得說不出話,默默讓開。

他也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潘鳳執意帶這些兵走,他也阻攔不住,搞不好,他再把另外一萬兵馬也帶走。

這個潘鳳財大氣粗,又不吝財,對待兵士極好,士卒都願意跟著他。

望著潘鳳揚塵而去,張郃唯有派出快馬奔向鄴城,向韓馥和沮授稟報。

與此同時,袁紹營中。

袁紹因為留下荀彧,耽誤了讓荀諶等人去勸說韓馥之事。

直至今日,才把荀彧和荀諶辛評郭圖等穎川諸人找來,想讓他們一起到鄴城去勸說韓馥,讓韓馥把冀州牧之位讓給自己。

“萬萬不可,州牧之位豈可私自讓受。”

荀彧明確反對。

這讓袁紹感到難堪。

“文若兄,董卓亂國,正是需要英雄人物統領天下群雄除賊平亂,護國保君之時。袁將軍身為聯盟義軍盟主,慕名奔投者無數。而韓馥庸才,無智無勇,公孫瓚自北南侵,其將潘鳳受傷戰敗,如今唯有袁將軍統領冀州諸眾,方可擊退公孫瓚,保冀州一方安定啊。”

荀諶連忙勸道。

他們此時還不知道潘鳳大敗公孫瓚之事。

“若要擊退公孫瓚,將軍可遣兵協助,又何必非要韓冀州讓出冀州牧之位呢?若要勸,你們去勸,我不會去。”

荀彧知道袁紹對冀州是志在必得,而以韓馥目前的處境來看,冀州也難以保住。

他阻止不了袁紹,但也不會助袁紹去逼韓馥。

說完不等眾人答話,拂袖出帳而去。

“這……將軍,我再去勸勸家兄。”

荀諶說著就要出去。

袁紹擺擺手道:“不用了,既然文若不願去,我也不強人所難。友若,你與公則(郭圖)、仲治(辛評)、元才、景明等人一起去便可。你們明日就動身去鄴城見韓馥,此事若成,你們當得大功。”

“諾。”荀諶等人齊應。

曹操聽說了荀彧拒絕給袁紹當說客之事,親自來請荀彧去他帳中飲酒。

荀彧正好心中煩悶,相隨而去。

韓馥雖然不是什麼明主雄主,但怎麼說也是朝廷正點的州牧,他派人來迎請自己,自己本已答應去助他,結果在半道被袁紹截留。

這已經算是對不住韓馥,辜負了他的厚望,袁紹卻還要自己去勸韓馥讓出冀州,這種事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出來。

“嘿嘿,我曾聽聞,先生年少時,南陽何伯求(何顒)說先生乃王佐之才,今日所見,終於信其之所言啊!”

曹操眯眼笑道。

“哦,何以見得?曹將軍以為韓文節不會讓出冀州牧之位嗎?”荀彧疑問。

“不不不。”曹操連連擺手,“潘鳳敗給公孫瓚,韓文節北面壓力不小,本初又作出欲要渡河北上之勢,此時再有人去勸說,韓文節自知冀州難保,必會讓出冀州。只是,本初得冀州不正,公孫瓚兵強,必然不願甘心就此離冀返幽。只怕呀,這冀州不得安寧了,天下也將從此大亂了。”

荀彧聞言不由肅容。

他與曹操是初次相見,但早就聽聞過曹操之名。

曹操早年任為洛陽北部尉時,小黃門蹇碩叔父犯禁夜行,被曹操棒殺,洛陽京城為之斂跡,無人敢犯。

後任為濟南相時,奏免諸多貪官汙吏,禁絕諸多淫祀亂祠,逐除奸邪鬼神之事,郡界為之肅然。

曹操這些功績荀彧都知道,因此才會受曹操所請,前來飲酒。

“將軍有此見識,乃天下之幸啊!來,敬將軍!”

荀彧舉杯相敬,二人同飲。

曹操與荀彧相談甚歡,有知己相逢之感,飲至入夜方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