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重歸洞仙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黍走下馬車,遠遠望見一處起伏山林,冬日霜雪使其蒙上一層白紗,凜冽寒風吹得天上雲氣如潮急湧。

“時隔數年,終於再次來到白額公洞府。”趙黍張口輕吐,白霧熱氣不見飄散,而是結篆化形,變成一隻飛鳥,朝著遠方山林飛去。

以前趙黍還要用紙鶴寄附符咒法力才能遙窺遠方,如今玄珠入泥丸,煉成本命靈文,術法運用更上一層,引氣成符不必抬手空書,直接在腦中存想符圖,真氣隨之推運結化。

當自己親身印證此等境界,才能明白傳聞仙家洞天乃凝雲結氣而成,並非憑空捏造。

氣化萬物是玄門立論根基之一,仙道高人足可凝氣化物。只是徒有浩瀚氣機不足成物,想要開闢洞天,還需遍參天地造化之功。

眼下趙黍不過吹化符鳥,尚不能與活物相提並論,如此可見開闢洞天、育化千真萬聖的仙家境界,是何等高妙超凡。

“這裡就是白額公洞府?”姜茹踏雪翩然而至,抬眼顧盼。

“在山裡。”趙黍指著一處冬日枝葉不枯的山腰:“當初洞府出世,靈光沖天,懷英館眾人前來勘探。還沒等我們弄清內中情形,你們崇玄館的人就前來奪佔洞府和仙遺珍寶了。”

姜茹有些慚愧,雖然她是崇玄館出身,如今也覺得梁韜的一些做法和手段過於霸道。

而趙黍則有幾分歷盡風波後的泰然,如果沒有梁韜橫插一腳,趙黍的確不必為了討回真元鎖奔波煩勞至今。可反過來想,沒有過去的磨礪,他能有如今的修為境界麼?

正如靈簫所言,希望事情從頭重來,是最大的妄想。為了討回真元鎖的這段經歷,也恰恰成就了趙黍。再苦再累,對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到最後只有自己回味。

“你們在此安營紮寨,我先往洞府內中探查。”趙黍跟隨行其他人手吩咐幾句,然後飛身前往白額公洞府,姜茹與鷺忘機與他同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還未落地,趙黍便藉由符鳥看到洞府門外的兩名修士,他們還手裡捧著崇玄館特有的四規明鏡。

“崇玄館王兆連、王兆城,拜見貞明侯。”兩名修士躬身揖拜,語氣中有幾分畏懼之意。

趙黍隔空拂袖扶起二人,他一眼看出對方修為粗淺,而且應該比自己年長不少。

“兩位是池陽王氏出身?”趙黍緩緩落下,青衫擺盪,一左一右兩位女子也是衣袂飄揚,恍若仙人降臨凡塵。

“不、不是。我們兄弟二人是旁支遠親,僥倖得授仙法。”

趙黍發現這兩人言行怯懦,似乎沒有經過多少高門豪貴的儀態薰陶,於是又問:“此處洞府只有你們駐守麼?崇玄館沒派其他人來?”

王氏兄弟對視一眼,兄長王兆連回答說:“這洞府偏遠寂寥,其他人來了都呆不久。”

“偏遠寂寥不是更適合清修麼?”趙黍不解。

王氏兄弟也不知該如何回答,趙黍也不多問,閒庭信步走進洞門,穿過一條狹窄甬道,面前是一處中空山腹,大約四五丈方圓,用竹木架在四周作為支撐。

白額公洞府之外修造了一座陵墓,以此聚斂陰氣,阻遏洞府靈光為人所察。直至白額公解化多年之後,陵墓封鎮效力減弱,這才讓洞府現世。

外層墓室早已清理乾淨,沒有其他物什,只見三個洞口通往別處。

趙黍還有印象,右側洞口佈置陷阱、中間洞口藏有迷陣、左側洞口設下機關。若是貿然硬闖,稍有不慎,不是觸發機關被萬鈞山岩壓死,便是身陷迷陣被陰風吹散魂魄。

幸虧當時老師張端景帶頭破去了各種迷陣術法,這才沒有造成傷亡。

趙黍按照記憶,七拐八折穿過條條甬道,最終來到一處靜謐洞室,上方穹頂高懸,顯然經過人力開鑿。

施術照亮四周,此時再看,這洞室牆壁隱隱呈現玉澤,觸手寒涼,感應到清氣浸潤入內,竟然是漸漸轉變成崑崙玉。

“貞明侯似乎對這座洞府頗為熟悉?”王氏兄弟見趙黍不用帶路,對迷宮一般的通道視而不見,知根知底地來到洞府最深處。

趙黍輕撫著一處石臺,真元鎖當初便是安置於此,自己鬼使神差伸手去拿,觸發禁制殘餘法力,直接被震暈在地,靈簫也順勢寄寓自己腦宮深處。

“白額公洞府就是懷英館最先發現的,你們不知道嗎?”趙黍問道。

王氏兄弟只好說:“我們……我們不受重用,所以被安排到此地看守。”

趙黍表情怪異:“不受重用?這洞府清氣凝鍊,而且遠避人煙,雖說昏暗了些,但也適合專心用功,放在哪家館廨都是難得的修真福地,來此駐守怎會不受重用?”

“也許是此地太過清靜了吧。”王氏兄弟解釋說:“山中缺乏起居器物,需要翻山越嶺去挑水。而且附近幾十裡都沒有人煙,也無遊宴玩樂。如果能選,誰會成天呆在山裡?”

趙黍皺眉,問道:“遊宴玩樂?聽這話,似乎原本駐守在此的,不是你們兩個?”

王氏兄弟一副想說又不敢說的模樣,還是姜茹主動開口:“如今貞明侯奉國主之命,整治國中大小靈地、佈設壇場,誰人駐守都要造冊在桉。如果你們只是代替別人前來,儘管明言就是,貞明侯自然能夠做主!”

王氏兄弟見此情形,鼓起勇氣回答說:“最初奉命駐守此地的,是王鐘鼎王公子。”

“池陽王氏的大少爺?”趙黍冷笑一聲:“此人我有所耳聞,不學無術、暴虐成性,據說曾大肆蒐羅處女,取天癸煉丹,造成多起慘桉。崇玄館的名聲,青崖真君的仙家傳承,都被這等貨色敗壞了!”

王氏兄弟不敢應聲,姜茹也不喜此人,言道:“我聽說他之前闖了大禍,曾姦汙了一名宗室女子。他前來駐守洞府,應該是長輩為了讓他避過風頭。”

趙黍臉色難看:“這種敗類渣滓,還留著性命做什麼?”

“貌似因為他父親曾立下大功,並且戰死沙場,說他是忠良之後,要從寬發落。”姜茹言道。

“他父親又是哪路人物?”雖說趙黍並不會真的為了崇玄館千秋萬代而出力,但他不介意趁眼下這個機會,殺幾個敗類禽獸。

“王九章。”姜茹說。

“是他?”趙黍微微變色,他想起之前一個離奇夢境,自己父親趙子良去往伏蜃谷時,也有多家館廨修士同行,王九章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王鐘鼎在何處?”趙黍喝問道。

王氏兄弟嚇了一跳,趕忙躬身:“我等不知!實在不知!”

姜茹在一旁搖頭苦笑:“這個王鐘鼎,想來是受不了山中清苦,到別處尋歡作樂。家中長輩於是隨便找來兩個旁支遠親,代為看守洞府。”

趙黍望向王氏兄弟:“如果有妖邪前來襲擾,你們打算如何應對?”

王氏兄弟兩臉茫然,這個情況顯然不在他們的考量之列。趙黍言道:“你們是不是覺得,不會有妖邪敢冒犯崇玄館?可我要是貪圖洞府清氣的妖邪,直接將你們兩個暗中殺死,然後假冒你們的形容面貌長駐洞府。反正王氏對此地根本不上心,正好加以利用。如果被人識破,一走了之也不心疼。”

聽到這話,王氏兄弟都面露懼意。趙黍則是頗為失望,堂堂崇玄館,備受尊崇的仙家傳承,怎麼晚輩子弟都是這般模樣?他都替梁韜和青崖真君感到痛心。

“就在此地開始佈置。”趙黍懶得廢話,對王氏兄弟說:“你們想必已經聽說了,如今要在國中各處廣設壇場,白額公洞府位置關鍵,我見你們二人能守此清靜,便留下來聽候調遣吧。”

王氏兄弟齊聲稱是,然後趙黍打發二人到洞府門外,他已經讓符鳥代為傳話,令隨行的其他修士把布壇器物運來。

“你也不要太過苛求了。”等王氏兄弟離開,姜茹對趙黍說:“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樣,能夠如此實心辦事。”

趙黍笑著搖頭:“我只是覺得,這些世家子弟號稱仙系血胤,實則大多無能。而且真是無能就算了,他們偏要依仗家世門第,作惡多端。”

姜茹說道:“其實也並非所有崇玄館子弟都如王鐘鼎劣跡斑斑。”

趙黍點了點頭:“希望是我以偏概全了。”

自從動身離開東勝都,至今已有大半年,趙黍一路北上,每到一處郡縣,一方面勘察山川,調集人手佈置壇場,另一方面暗中巡視有無淫祀鬼神、妖邪作祟情狀,若有發現,立刻行誅伐之事。

只不過如今趙黍可謂是“兇名遠播”,凡到一處,鬼神退避、妖邪無蹤,還會冒頭鼓譟的,基本是一些窮鄉僻壤的小妖小怪,守著眼前一畝三分地,不知外界大事。

而自從崇玄館內傳出梁國師“閉關清修”的訊息,便有各式各樣的謠言滿天飛。有說梁國師即將飛昇成仙,也有說崇玄館內發生內鬥,幾位元老人物合力重創了梁國師,使得他不得不閉關養傷,說得煞有介事一般。

偏偏梁國師果真久久不上朝,地肺山中只靠著一個病懨懨的梁東佑勉強維持,其他館廨首座的探視也被一一婉拒。

而先前糾集百官,屢次彈劾貞明侯趙黍的楚侍中,則是一反常態,偃旗息鼓。

此外還有駐守拒洪關的驃騎將軍梁豹,他聞知梁國師閉關,幾次三番上書要返回探望。國主則一連十餘道詔書,勒令驃騎將軍嚴守關城,不準離開。並且調派武魁軍扼守三川合浦之地,分明就是防備上游的驃騎將軍。

面對如此局面,朝野上下多得是聞風而動之人,儘管崇玄館內情不為人所知,可任誰都看得出,梁國師這根擎天之柱,距離倒下那天恐怕不遠了。

但凡是心思活絡之人,要麼彼此私下串聯、抱團取暖,要麼尋找其他可以攀附仰仗的靠山。

而貞明侯趙黍聲威日隆,此番離朝巡境,無數大小官吏、地方豪族紛紛前來巴結討好。

誰都知道,貞明侯趙黍乃是當今國主用來對付世家豪貴的一柄利刃,說是廣設壇場、掃蕩淫祀,可誰知他會不會趁機大做文章?

要是這位貞明侯說自家藏匿妖怪,那真是長了一千張嘴都沒法辯解清楚。因此哪怕是為了自保,都必須要主動向趙黍示好輸誠。

趙黍也不矯情,如果送來金銀財帛,轉手交給姜茹打理;如果送來奴婢歌妓,直接免除賤籍,放還回家。

此等舉動自然引來許多頌讚之聲,但趙黍並不在意,對他來說,眼下只有佈置壇場為第一要務。

相比起收禮時的寬和,趙黍每到一處,調動官吏堪稱苛勐。經過勘察後選定的壇場位置,要是不法淫祀便就地拆毀,要是豪強莊園則一封手令直接徵用,若不遵從就派兵士上門強拆,沒有半點轉圜餘地。

每一處壇場佈置完畢後,都要由趙黍親自登壇行法,使其與方輿極真圖勾連一氣。

如今趙黍行法,已經不再有魂飛魄散之虞。隨著洞天雲篆不斷運煉,篡變地脈氣數,贊禮官設下的綱紀法度已經殘存無幾。

由於趙黍也修煉了《九天紫文丹章》,他能夠感應到天地氣數正在發生微妙轉變。

考慮到青崖真君早已殞落,如今是梁韜總制青崖仙境,一身修為與洞天勾連,投往各地的雲篆必定與梁韜有幾分氣機交纏。他應該比趙黍更能清楚體會到天地氣數之變,甚至有斡旋造化、把握法度的感受。

所以梁韜的閉關清修,不完全是陰謀算計。面對天地氣數運轉變化,即便是他這樣的在世仙家,也不可能疏忽應對。

“就不知道梁韜屆時是否會把真元鎖還給我。”趙黍望著當初放著真元鎖的石臺,忽然詢問起靈簫:“我看一些前人手札,提到仙家可以遙隔千里之外,將法寶招回,我能不能用這辦法把真元鎖拿到手?”

“此等攝物之功,你的修為遠未達到。”靈簫言道:“何況此物在梁韜手中,妄行召攝,他立刻就有感應,加以禁制便難以奪走。”

“也對,我要是能直接收走真元鎖,還折騰這些幹嘛?”趙黍自嘲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