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洞明照赤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聽到懷明先生這話,趙黍略有不解:“赤雲都確實在外界安插了人手,但眼下根基仍在蒼梧嶺中。倘若哪天蒼梧嶺被朝廷大軍橫掃一空,散落各地的赤雲都弟子又要如何成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哦?不知貞明侯有何高見?”懷明先生的神情像是看小孩耍鬧一般。

“我沒什麼高見,倒是有不少困惑,希望懷明先生指教一二。”趙黍言道。

“說。”

趙黍從一旁竹篋中找出兩支罡風驛旗:“懷明先生是否見過此物?”

懷明先生沒有伸手去接,笑道:“你這是要我來指認罪證麼?”

“閣下言重了。”趙黍說:“當初你們赤雲都在星落郡攪得天翻地覆,所倚重的便是此物。”

“幾面令旗,不足以成事。”懷明先生直言道:“世間器用各有不同,不宜偏執。過於倚重某些事物,反倒是約束眼界、自縛手腳。”

趙黍一時無語,懷明先生看似答非所問,可又好像在說楊柳君當初失敗的原因。

“此乃罡風驛旗,是赤雲都在星落郡用於傳遞訊息的法器。”趙黍說:“這種法器難以煉製,所用靈材是東勝都羽衣閣織造的雲錦,再以陰泉祭煉,最後裁剪分開。

另外,要讓令旗見彼此聯絡,還需設一面主旗為樞紐,眾多副旗與之聯絡,如形之於鏡影、響之於深谷,遠近呼應。可惜主旗毀於戰事之中,我沒法將其還原。”

懷明先生瞧了趙黍一眼:“你既然已經清楚這東西如何煉製,就沒必要來問我了。”

趙黍搖頭道:“那些都只是我粗略推演所得,我自己沒辦法煉製出一整套罡風驛旗,所以特地來向懷明先生請教。”

懷明先生稍作思量,語氣忽轉微妙:“煉製法器、祭造法物,可不是我們赤雲都的長項,你問錯人了。”

趙黍追問不止:“這麼說來,是另外有人幫你們煉製了?我確實好奇,雲錦是御賜珍品,非王公卿貴不可得。赤雲都是從哪裡獲得這麼一批雲錦的?莫非你們有人在朝中還身居高位?”

“也許是,也許不是。”懷明先生說:“貞明侯有意查訪,不妨上書國主,大興牢獄,查清此事。”

趙黍當然不會這麼做,可對方有意隱瞞,想來煉製罡風驛旗之人身份非比尋常,一旦為人所知,必定引起華胥國朝堂震動。

“我還有一事不明。”趙黍說:“你們赤雲都的人手固然分佈各處,但也多在華胥國南方。為何幾年前忽然派人去往星落郡?你們鑄造神劍究竟意欲何為?”

“你真想知道?”懷明先生忽然認真起來。

趙黍感覺到莫名熱力逼面而來,不禁後退半步:“我要是沒猜錯,你們最初的設想,便是在星落郡鑄造神劍,殺梁朔、破官軍,以此引梁國師親至,再將他一併斬殺。

國師一死,朝廷官軍必定士氣大衰,赤雲都也能由此在北方站穩腳跟,隨後經營數年,與南方蒼梧嶺一同舉事,南北揮軍合擊,改朝換代,對不對?”

懷明先生臉上難掩失望:“我還以為你有多高明的看法,結果還是如此庸俗。這一套市井閒人的飯後談資,除了過過嘴癮,根本不足以用來作為大事方略。”

趙黍一時不知該如何反駁,懷明先生直言:“如果僅憑一柄神劍就能改朝換代,有沒有赤雲都也不重要了。直接提劍殺去東勝都就好,我們又何必躲躲藏藏?”

“神劍固然鋒芒披靡,但也不是沒有應對辦法。”趙黍點頭說。

懷明先生面露笑意:“我知道,當初便是你在星落郡廣設壇場,憑科儀法事壓制神劍之威。若非有你,梁韜當時說不定就要死在星落郡!”

“我不認為梁國師會輕易敗亡。”趙黍直言:“如果赤雲都真要殺梁國師,恐怕需要三老親自掠陣掩護。楊柳君的修為法力……還差了點。”

“哦?你很瞭解楊柳君?”懷明先生問道。

“我連他的真實身份都不清楚,談何瞭解?”趙黍說:“不過我曾與他有過交談,知道他因為崇玄館圍剿赤雲都而身受火焚、遍體燒傷。”

“他是這麼說的?”懷明先生似有意外。

“我知道,朝廷當初有些做法確實大為不妥,崇玄館和梁國師也參與其中,行兇甚多。”趙黍嘆氣:“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梁國師一旦被殺,其他國家斷然不會坐失良機。屆時就算你們能夠改朝換代,恐怕這江山社稷也坐不長久。”

懷明先生聞聽此言,先是幾聲冷笑,隨後仰頭大笑,讓趙黍不明所以。

“我原以為,你身為天夏朝贊禮官的傳人,冒險前來,必有一番高論。”懷明先生收起笑聲:“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

趙黍一時錯愕茫然,懷明先生繼續說:“什麼改朝換代、江山社稷,你眼裡只能看到這些東西嗎?華胥國上至國主、下至百官,只曉得門戶私計,尤其以崇玄館梁韜為甚!萬民飽受塗炭之苦,哀聲遍傳千里不絕,你要是連這些東西都視而不見,也枉稱讚禮官傳人了。”

“懷明先生,悲天憫人的話誰都會說,問題在於危難當頭,該如何應對。”趙黍也不客氣:“恕我直言,赤雲都尚且要龜縮蒼梧嶺中以求自保,想得太過長遠,仍是無能為力。楊柳君在星落郡事敗身殞,恐怕便是由於太過冒進,妄圖一舉成事!”

懷明先生以極小幅度點頭:“先不要口出狂言,若你是楊柳君,又該如何做呢?”

趙黍不知不覺遐想連篇:“神劍乃是不凡利器,就算下定心思要鑄造,也不宜過分張揚。神劍出世牽動天地氣象變化,本就容易招惹世間高人窺視,星落郡一帶更該收斂動作,而非招聚匪盜。

此外,應該拿出你們赤雲三老早年佈施符水、行醫救人的本事,藉此在華胥國各地招聚弟子,但不要以赤雲都的名義,我知道,你們也不是只有當年赤雲山的仙經法訣。欲圖大事,更該懷長久之計,而不是只求一時成敗、一地得失。”

懷明先生默然不語,其實如今的赤雲都就是這麼做,派出弟子到各地行符咒水、治病救人,以此傳道興教。但是礙於眼下形勢,不敢做得太出格,而且門人弟子主要出沒於南方數郡的鄉野之地。

“華胥國設有館廨之制,搞這一套哪裡能夠招聚弟子了?”懷明先生試探道。

趙黍搖頭說:“華胥國總共六家館廨,能進入其中修習術法者,不是富貴子弟便是有家學淵源。館廨之外,華胥國市井鄉野本就有各路江湖散修、廟守巫祝,混不出頭的多了去了,只憑這些館廨修士,怎麼可能解決所有事情?”

“聽你這話,似乎還覺得館廨之制有所不足?”懷明先生笑問。

趙黍有些話不好對外人明言,他當然清楚館廨之制的問題。即便不談崇玄館這種公然搬出仙系血胤之名,在懷英館內也或多或少有門第高低之別,只是被首座張端景壓制住而已。

仔細回想,其實當初在羅希賢成婚之時已見端倪,懷英館受邀的館廨生幾乎都是與羅希賢往來頗多的卿貴子弟,而留在金鼎司的多數是寒門出身。

同樣,這些卿貴子弟自然是受不了金鼎司繁重公務,所以在瀛洲會前對趙黍多有埋怨。對於卿貴子弟來說,進入懷英館除了嚮往仙道長生,便是將館廨當成世家結交的場合。

長此以往,懷英館恐怕也要變成遍地高門貴胃的私家禁地,只看門第出身,既無仙道修真超逸出塵,也沒有精研術法的專深博學。

這些事趙黍以前還看不太明白,可是等他主持蒹葭關軍務,發現真正需要修士的地方太多了,而自己可以任用的人手又嚴重不足,使得趙黍幾乎事必躬親。

真到自己吃到苦頭了,趙黍才漸漸回味過來,館廨之制已然浮現弊端。

“館廨之制不是我能夠改變的。”趙黍只好說道:“我只是在協理軍務時偶有領會,光是幾十個能夠召雷降火、御器橫飛的修士,並不足以改變大的戰局。反倒是需要一批能夠粗通符咒法物的術者,不是幾十個、上百個,而是最好要有上千人,分散到軍中各處。”

懷明先生再次沉思起來,趙黍的設想與赤雲都不謀而合。赤雲三老深修若久,很清楚真正能修煉大成、於玄門仙道有所領悟之人,註定是寥寥無幾。

因此景明先生對赤雲山傳承下來的仙經法訣進行大刀闊斧地增刪,捨棄掉長生久視、登仙上舉的竅要,幾乎是一意追求術法之功,甚至有燃燒命元壽數換取殺伐威力的手段。若依照正宗仙法來看,景明先生的舉動幾乎能歸入旁門左道了。

但也有賴於此舉,赤雲都可以在戰亂流離中,仍能培養出一批術法不俗的弟子。

“這些事,赤雲都應該能比我們更容易做到。”趙黍無奈嘆氣:“只是……可惜了。”

“可惜什麼?”懷明先生問道。

趙黍有些尷尬地撓撓頭:“我不禁在想,如果當年朝廷沒有突然背信,如今華胥國何至於這般境地?”

懷明先生冷笑幾聲:“說出這話,可見你天真幼稚。”

趙黍也不生氣:“我也不是頭一回被人這麼說了,倒是希望閣下能解釋一二。”

“赤雲都率百萬兵民歸附華胥國,這可不是憑空多添了一大堆戶籍人口。”懷明先生直言不諱:“這麼多人要吃飯、要穿衣、要住所,你以為是這麼容易能解決的?

我們一來,首先就要大片土地安置,不說華胥國普通百姓是否樂意,那些廣佔田土的豪強大戶便不樂意!不然為何當初華胥國主想要將赤雲都百萬兵民拆分各地安置?”

趙黍立刻明白過來:“華胥國內沒有多餘耕地用來計口授田,僅有的辦法就是將赤雲都兵民充作豪強大戶的佃戶奴僕,如此便能瓦解勢力強大的赤雲都,也可以討好國中豪強,說不定國主宗親也能趁機獲利。”

“要不是有你這個酷吏主動挑頭生事,那位楊國主可未必敢從豪強大戶口中奪食。”懷明先生話帶譏諷。

趙黍不解:“我也不過是借勢而為,既然如今能夠做到,當年國主為何不能與赤雲都一同合力,掃蕩國中蟲蠹碩鼠?”

“還不明白?”懷明先生再說:“那位楊國主敢這麼做嗎?要是真的與我們赤雲都聯手,事情最後還是由他說了算麼?”

趙黍恍然大悟,赤雲都作為一支外來的強大勢力,上有三老坐鎮,下有二十四將和眾多弟子為中堅,更重要是他們振臂一呼,能夠發動百萬兵民,聲勢浩大,足可橫掃華胥國。

國主如果真的藉助赤雲都掃蕩豪強大戶,過程中註定會讓赤雲都不斷壯大,甚至反過來主導華胥國也未可知。

這種事情在國主和公卿百官看來,不啻是鳩佔鵲巢,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至於說拆分赤雲都百萬兵民,散往各方充作佃戶奴僕,且不說這種做法何等冷殘陰毒,一旦沒了眾多百姓為根基,赤雲三老與二十四將便如空中樓閣,最好的結果就是另設一家館廨作為安置,但更有可能是不斷遭到打壓,漸漸凋零。

“一者不能容、一者不能散,從赤雲都歸附華胥國那一刻起,矛盾便已種下。”趙黍嘆道:“三老當年為何要歸附華胥國?按說赤雲都過去更多是在有熊國一帶活動。”

“你不知道?”懷明先生問。

“我如何能知道?”趙黍心念一閃,對方為何覺得自己就應該知道呢?

“有熊國派兵征討在先,當時首陽弭兵之約已定,我們……不得已選擇歸附華胥國。”懷明先生說:“而且赤雲都中也有人瞭解華胥國,覺得此路可行。”

“誰?”

“楊柳君。”

趙黍聞言不由得生出幾分猜疑:“楊柳君……到底是什麼來歷?我曾聽韋將軍言及,此人用兵如神,但好像與梁國師有什麼刻骨仇恨。”

“謎底就在謎面上。”懷明先生揚起下巴示意遠方:“你之前不正是從那邊過來麼?”

“那邊?”趙黍扭頭望向來處,勐然省悟:“楊、楊……楊柳君是清明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