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大蟲蠹邊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趙黍趕到蒹葭關時,發現到處正在緊鑼密鼓,加大工事營造。

蒹葭關不是單獨一座關隘,而是包括了烽燧、堡壘與城塞在內的軍鎮,扼守著南北往來的主要道路。

北方星落郡的蟠龍山高不可攀,而華胥國南方疆界山嶺錯落、高矮起伏,遠談不上天塹阻隔, 何況還有三條較為寬闊的山口,可供大軍通行。

為了防備九黎南蠻進犯,華胥國徵發大量壯丁修築蒹葭關,數十年來不曾淪陷。

只是趙黍發現,蒹葭關的情況並不像自己設想那樣嚴陣以待,隱約可見城垛塌陷、道路不平, 一堆生鏽廢棄的軍器被扔到街上。

此地兵卒大多形貌瘦弱,身上衣甲殘舊,還有不少兵卒躲到陰涼處偷閒歇息, 一副軍備廢弛的模樣。

趙黍與幾位館廨修士來到城中守備府,韋將軍出來相迎,他介紹起身旁一位敦厚長者:

“這位是高平公,過去負責鎮守蒹葭關與鄰近數郡。”

趙黍有所耳聞,這位高平公乃是華胥國宗室成員,算是當今國主的叔伯一輩。

蒹葭關作為華胥國南方門戶,如此關鍵要衝,肯定不能落入永嘉梁氏的掌控,只有安排國主宗親,才能確保安全。

“這位想必就是貞明侯了。國家有你這樣的後起之秀,我也能夠安心了。”高平公笑容寬厚,膚白體胖,身穿華彩錦服, 腰懸精巧玉飾,完全不像鎮守一方的大將,倒像是富家翁。

趙黍揖拜還禮, 韋將軍問道:“豕喙民處置得如何了?”

“在西邊村寨劫掠的幾支豕喙民大體被消滅乾淨,可數目也不過四五百。”趙黍來到輿圖邊上,以手指點幾處:“我們在趕來蒹葭關的路上,發現還有小股豕喙民出沒的蹤跡,它們應該是再度遁入山林了。”

“高平公與這些南蠻子交手已久,不知有何高見?”韋將軍問。

“豕喙民最能跋涉,一旦遁入山林,如蛟龍入海,難以追尋了。”高平公嘆氣。

趙黍不禁問道:“豕喙民難道沒有固定聚落麼?哪怕是蠻族,不務耕織畜牧,就靠這點劫掠,註定不能長久。”

“豕喙民在山裡應該是有聚落的,但不太好找,大部兵馬也難以深入。”高平公言道:“想必二位清楚,兩國交界有許多歸屬不清的村寨聚落。除了有妖邪混雜其中,也是亂黨經常出沒的地界。”

“亂黨?”趙黍問:“是蒼梧嶺上的赤雲都?”

蒹葭關往西數百裡便是蒼梧嶺,這個距離看似不遠,但望山跑死馬。而且蒼梧嶺地勢更為險峻崎嶇,加上赤雲都本就是經歷過亂世淬鍊的強悍軍旅。華胥國以往幾次發兵, 別說剿滅亂黨, 大軍甚至屢次被赤雲都打得丟盔卸甲。

高平公瞧了趙黍一眼, 隨後說:“正是。赤雲亂黨不甘心龜縮在蒼梧嶺, 過去十年經常有亂黨匪首在蒹葭關附近出沒,關外也有不少村寨聚落勾結亂黨。”

趙黍皺眉不已,韋將軍盯著輿圖,指頭敲點:“可惜了,若是這些村寨百姓能納入我華胥國,那進攻九黎國的路上便少了許多後顧之憂。而若是九黎國進攻,這些村寨也可以營建堡壁,作為華胥國的藩籬屏障,牽制南蠻子的攻勢。”

趙黍沉默不語,赤雲都背離造成的後果,已經大大拖累了華胥國。比起楊柳君在星落郡攪起的亂子,蒹葭關外的狀況要惡劣得多。

想當初瀛洲會上的兵法推演,梁驍指揮著華胥國兵馬一路南下暢通無阻,還能修築營壘、步步推進。現在看來,這種事不大可能做到。

要真是這麼做,別說應付九黎國襲擾兩翼,光是赤雲都暗中生事,就夠朝廷官軍喝一壺了。

“二位不必憂慮,那些亂黨無非是癬疥之疾。”高平公從容言道:“蒹葭關牆高溝深,足以讓那等流寇匪盜望城興嘆。此外,梁國師幾年前還在此處設下符咒禁制,防備亂黨妖人飛天行刺。”

“此事我也瞭解。”韋將軍說道:“據說梁國師當時曾親至蒼梧嶺,重創了亂黨匪首。想來他們只能龜縮在蒼梧嶺中,興不起太大風浪。”

梁韜的本事趙黍是見識過的,他能把赤雲都裡的高人打得不敢冒頭,這一點都不稀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貞明侯,你怎麼看?”韋將軍見趙黍不說話,問道。

“恕我直言,這一次恐怕不止是要據城堅守。”趙黍指著輿圖上的角虺窟:“韋將軍應當知曉,九黎國此次興兵來犯,正是意圖打破封印,救出內中的角虺妖王。”

韋將軍表情凝重,高平公問道:“角虺窟附近常年有館廨修士駐守,朝廷每年也會派人加固封印。難道貞明侯不是為此而來的?”

趙黍解釋說:“當年九黎國雨師妾部驅役蛇蟲大舉進犯之時,蒹葭關尚未修築完成,館廨之制也屬草創。加上雨師妾部佈下萬蛇大陣,神出鬼沒,戕害生民甚多。

為了能夠不留後患地了結此患,華胥國先君延請東海伏龍嶼的隱修高人,祭出仙家法寶定海鬥,一舉將萬千蛇蟲和雨師妾部的御蛇大巫封鎮內中。

可是定海鬥已完全與角虺窟周圍山川融為一體,天長日久之下,仙靈清氣耗散,封印如同根莖被蟲蠹啃食一空的樹木,看似枝繁葉茂,實則難以為繼。”

這些情況是趙黍離開東勝都之前,張端景詳細告知的。當年定海鬥封印的萬千蛇蟲經過彼此廝殺,如今只剩下一條頭頂長角、背生肉翅的巨蛇,一旦脫出封印,立刻就是禍世大妖。

高平公聞言沉默不語,韋將軍則說:“有梁國師這等仙家高人,只要佈置得當,斬殺角虺妖王應該不是問題。”

趙黍提醒道:“可九黎國也並非沒有高人啊,據說這次連豐沮十巫都大舉出動了。”

韋將軍笑著問:“我們這些俗人不知曉方外之事,貞明侯不妨說說,這豐沮十巫是何來歷?”

“我所知也不多。”趙黍言道:“豐沮十巫自稱其傳承淵源可追溯至上古之世,乃是上古神祇留在凡間的侍者,以待日月失明的一刻,迎請神祇降世。

傳聞十巫形體肉軀雖有壽限,但神魂不滅,其中一人死去,神魂便會寄附胎兒出生。長大後只要經過祭禮,便能喚醒夙世記憶。一代代積累下來的學識與術法,便是豐沮十巫底蘊所在。”

“神魂不滅?這是否也算一種長生不老?”韋將軍好奇詢問。

“傳說而已,真假難辨,也許豐沮十巫是為了以此彰顯身份不凡。”趙黍說:“而且別看他們如此吹噓自己,天夏一朝豐沮十巫都要夾著尾巴做人,若論祭禮法事、召神迎靈,沒誰比得過天夏朝的贊禮官。”

某種意義上,趙黍與豐沮十巫也算是同行。不過作為贊禮官傳人,趙黍一貫看不起豐沮十巫那種粗陋乃至野蠻的祭禮,他們甚至會搞人牲活祭。在趙黍看來,這種是能夠揪著頭髮扔去泡大糞的貨色了。

“豐沮十巫在九黎國中的地位崇高,大致可以把他們類比成梁國師,不過他們是十個人。”趙黍解釋說:“九黎國巫風鼎盛,鬼神妖邪眾多,他們的術法手段也多於此相關,詭譎難測。”

“那不知貞明侯有何良策?”韋將軍問道。

趙黍笑著說:“良策倒是談不上,不過既然對方術法多借鬼神之力,那不妨來一套釜底抽薪。”

韋將軍一拍桌案:“對啊!貞明侯擅長科儀法事,能夠驅策鬼神,若是先下手節制鬼神,不就是讓對方無兵可用嗎?”

“我打算在蒹葭關內外佈置壇場,召遣鬼神精怪。”趙黍說:“如今兩國交界之地不僅有村寨聚落,還有許多鬼神精怪、妖物邪祟,他們恐怕會趁戰事作亂。無論是出於防備不測,還是增添法籙兵馬,此事都有必要。”

“好好好!”韋將軍連連點頭:“貞明侯的本事,我是見識過的,此事就由貞明侯全權處置,若需要兵丁協助,儘管開口便是。”

趙黍沉吟片刻:“先前對付豕喙民,我倒是探聽到一處妖邪出沒的訊息,不妨就從此處下手。”

一旁高平公感嘆道:“有你們兩位,蒹葭關看來是能安然無恙了。”

韋將軍拱手道:“哪裡的話!這也要歸功於高平公經營有道。”

趙黍在旁暗自生疑,自己來到蒹葭關看到的情形,此地遠遠談不上經營有道。僅以軍務防備來看,甚至有些粗疏鬆懈了。

“既然韋將軍和貞明侯來到,我這把老骨頭也不多妨礙了。”高平公起身拱手:“如今蒹葭關軍務便交給你們兩位了!”

趙黍與韋將軍一同行禮,恭送高平公離開,目送他登上一輛朱漆錯銀的奢華香車。

待得高平公離去,韋將軍才輕輕嘆氣,趙黍看出他神色凝重,低聲詢問:“蒹葭關的情況不容樂觀?”

韋將軍領著趙黍回到守備府內堂,說道:“想必你一路上也看見了,此地防備廢弛、軍紀粗疏,徵募而來的兵卒甚至欠缺了大半年的糧餉。我前天讓各營照著簿冊清點人數,發現有三成兵卒沒到。你猜猜這些人去哪裡了?”

趙黍微微搖頭,韋將軍惱怒敲桌:“因為欠缺糧餉,那些兵卒跑到臨近郡縣,給當地大戶耕田做工去了。這哪裡是邊關軍旅的樣子?!”

“開什麼玩笑!”趙黍眼角跳動:“五國弭兵才十來年,邊關軍務怎會廢弛如斯?朝廷為了蒹葭關,砸了多少錢糧?兵卒糧餉為何還會欠缺?”

韋將軍抬了抬下巴,示意高平公方才坐下的位置:“你猜猜?”

想到高平公那富態尊容,還有那架奢華香車,除了沒有駁馬牽拉,也不比姜茹那一輛差多少。

僅憑這些,就能猜到高平公日常用度何等富足,欠缺糧餉的去處也大體可知了。

“他可是國主宗親啊!”趙黍覺得頭皮發麻:“萬一九黎南蠻殺入關來,第一個死的就是他!”

韋將軍冷笑兩聲:“這可未必。高平公在北邊有一處塢堡莊園,養了一千多部曲,軍器兵甲鋥光瓦亮,九黎國真的殺進來,這些部曲還能護著他逃回東勝都。”

趙黍不解:“國主為何會任用這種人來鎮守蒹葭關?”

韋將軍輕咳一聲,抬眼望向門窗,趙黍心下瞭然,甩手一張符咒飛出鎮貼,隔絕聲息傳出。

“有些話你就當聽個樂,別當一回事。”韋將軍言道:“你估計聽說過,當今國主登基之前,國中曾經亂過一陣,先君幾位兒子彼此征伐,死傷殆盡,以至於國統凋零。

眼看華胥國要步天夏後塵,朝中只得匆忙從宗室成員間推選新君。彼時高平公因為年歲較長,也在公卿推選之列,而且就是梁國師看中之人。

不過高平公主動退讓,並且推舉當今國主。至於這裡面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算計,就不是我能夠洞察的了。”

趙黍微微點頭:“高平公有推讓君位、扶保登基之功,加上又是宗親,所以國主讓他鎮守蒹葭關,而對他的貪瀆行徑估計也視而不見……唉!”

“貞明侯也不必過分憂慮。”韋將軍提醒說:“這次國主派武魁軍來蒹葭關,就是負責接管此地軍務。高平公年紀大了,不必過分操勞,就讓他安度晚年吧。”

“一千多部曲,又有莊園塢堡、香車座駕,好個安度晚年。”趙黍頗感無奈。

“現下當務之急是整頓蒹葭關軍務、操訓兵卒。”韋將軍撓頭說:“武魁軍雖是國主下令新設,但人數不滿萬,應對未來大戰遠遠不夠。可現在蒹葭關內不是懶散軍漢,就是不堪大用的刑徒。煩啊……”

“將軍打算裁撤部分兵卒麼?”趙黍問。

“反正有些兵卒跟佃客沒兩樣了,也不用他們過來混日子。”韋將軍說。

“我倒是有個辦法。”趙黍摸著下巴說:“之前追蹤豕喙民時,我發現不少村寨都自行組建鄉勇,他們面對外敵,往往能同仇敵愾,或許能堪一用。”

“我也想過這個辦法。”韋將軍起身嘆道:“只是徵調鄉勇兵丁,又是一大筆錢糧。朝廷已經讓臨近郡縣募集錢糧,可遲遲沒有送來。”

“韋將軍打算怎麼辦?”趙黍問。

“你去對付妖邪、開壇行法的時候,順便去各地催促一下錢糧徵調之事。”韋將軍表情嚴肅:“我委任你為武魁軍長史,也有調兵之權,如若必要,可便宜行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