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鐵礦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話說到這晚餐總算是弄出來了,天大地大肚子最大,餓著肚子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這注意力和精力自然先轉到了滿地的菜餚上。WWW.tsxsw.COM

擺在地上的各種菜餚說真的都不咋地,十來個菜中只有倆是帶葷腥的菜色,其它的一律都是連油腥都沒有的純素菜,比和尚還要清苦。菜色雖然的確寒磣簡單,但鄧時鋒知道這是村裡所能弄出來最好的東西,而且穿越過來快二十天,自己的嘴和胃也變得不那麼刁,生存的壓力讓他明白自己在有限的食物面前沒有任何的選擇和拒絕的理由。

這頓飯對鄧時鋒來說吃的並不算爽口,而對於那些村民來說那絕對已經是過年時才能有的大餐美宴,只是女人們在為今天吃掉了這麼多糧食和留給過年時吃的存糧有些心疼,而男人們則是在心裡盤算著仙人和覃二的話,有很重心事的大家似乎對眼前的飯菜並沒有太多的胃口,除了無憂無慮的孩子們是毫無顧忌的敞開自己的肚子一個勁的拼命吃——今天的飯管飽!

“仙人,你說的地方真的有鐵礦?!夠我們村子裡人用嗎?”

老孫頭心頭上的疑問算起來是最多的了,沒有吃多少的老孫頭放下自己手中的碗結束了自己的進餐。

“當然,有一個很大很大的鐵礦!夠我們村子的人煉十輩子!!”

鄧時鋒也沒有吃多少,這些飯菜雖然那些女人做的是很用心,而且還加了難得一見的食鹽來調味,可是缺乏足夠油腥這些素菜很難下嚥,鄧時鋒只吃了一些便不敢再挑戰自己味覺和胃囊承受力的極限,這倒不是他不敢,而是現在這些人的情況還不明朗化,在未能完全確定對方的態度和心思前,鄧時鋒可不敢因為這樣的挑戰造成腹瀉或者其它什麼意外情況而趴下。

對於老孫頭的野望和擔憂鄧時鋒自然相當的理解,老孫頭的手藝自己雖沒親眼見到過,可是從覃二他們現有老孫頭打出來的鐵器上觀察,鄧時鋒還是能夠確定老孫頭還是一把好手的,只是現在最困擾他的不是手藝的問題,而是苦於沒有足夠的鐵料供其打製,也就是很常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鄧時鋒如此自信的回答自然也有足夠的信心來源,在確定穿越地點位置之後鄧時鋒腦子便將早已印烙在腦海中的廣西地圖給調出來了,在最初對山洞的搜尋中,這麼多車輛中別的車上也許沒有,但那幾輛以拉貨為生的大卡車上肯定有國內新版的詳細交通圖!將現在的位置套進地圖中,所處方位附近數個地標和重點位置便早已出現在鄧時鋒的腦海中。

現在他所在的方位應該還是永福縣的境內,而如果從後世的百壽鎮向南,以附近的地形還有家譜中的記載,那麼應該處於永福縣和後世鹿寨縣的交接區域,東南面的大戶應該來自於中渡鎮,而向北則是後世的三皇鄉,而如果一路向南……那裡不僅就是自己山洞的位置,同時再向南不遠,應該就是廣西境內八個中型鐵礦——屯秋鐵礦的礦場!

廣西古代出產的礦產不算豐富,除了一、兩樣之外甚至可以說是貧瘠,再加上古代冶煉業的落後和對各種金屬認知與利用的手段匱乏,出產最多在國內排得上號甚至是佔重要地位的當屬是錫。不過古代這個錫可不是指後世佔全球一半以上產量的南丹錫礦,而是指賀州出產的錫,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卷下“五金”中稱到:“凡錫,中國偏出西南郡邑,東北寡生。古書名錫為‘賀’者,以臨賀郡產錫最盛而得名也。今衣被天下者,獨廣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則次之。”唐宋時期錫產於賀州為多,以致最初錫被稱為賀,到明代,全國八成錫產量來自於廣西的賀州和南丹。南丹錫礦雖然量大質好,可因為道途險峻,直到現代機械化規模採集和鐵路、公路交通設施齊備後,南丹的錫礦產量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除了錫礦出產外,廣西金銀銅鉛的產量在古代也有出產,不過比重並不大,而關乎人類生活使用最多用途最廣的鋼鐵……廣西的產量雖說不上是慘不忍睹,但卻也的確少的可憐。這和整個廣西的鐵礦匱乏是有關的,在經過後世地礦部門幾十年努力下近乎於拉網似詳盡的調查之後,廣西探明資源儲量的礦區(礦段)60處,其中鹿寨縣屯秋,靈川縣海洋、大圩,崇左市渠香、岜隴、瀨湍,北流市蟠龍,賀州市英陽關等8處為中型礦床,其餘為小型或礦點。累計探明資源儲量三億一千萬噸,居全國第二十四位,排在全國的末端(地礦資源排名上,四個直轄市兩個特別行政區就別拿進來忽悠衝名次了,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排名二十四,雖不是扛榜的老么但也真心和末端沒啥區別)。廣西鐵礦的特點是點多、分散,富礦少、貧礦多而難選,不能滿足現代鋼鐵工業發展需要。

而位於靠近桂北的屯秋鐵礦,發現時間是二十世紀新中國建立之初,儲量大概三千萬噸,品相雖然只能達到40%,從現代鋼鐵工業角度上看冶煉成本高沒啥太多搞頭,但是放到現在……這都不是問題!首先它能解決有無鐵礦來源的問題,叫花子不嫌米糙,都要餓死了還有這心情挑三揀四?!第二就是屯秋鐵礦它是一個難得的露天礦(注:屯秋鐵礦資料來自網上資料註解,谷歌地圖上也隱約能看到一個大礦場),這極大的降低了開採的難度,鄧時鋒可不想自己還要帶著人下礦井裡教人如何挖礦!

有了屯秋鐵礦場做後盾,鄧時鋒怎麼都感覺自己的底氣足了許多,三千萬噸的儲量還有四成的品位放在全國大礦山面前只能算是小弟中的小弟,不過那些礦場再好,自己現在也八竿子夠不著啊!!而且放眼現在整個全球的整體產鋼鍊鐵量,一年能達到十萬噸的話你就能排世界第一!

和老孫頭說話間,不知不覺的很多男人也滿懷心事的吃完了飯,女人們收拾碗筷洗涮,而男人們則再次開始繼續之前的那個話題。

可能是因為段國羽那句夠用十輩子的話刺激到了老孫頭,飯後老孫頭自告奮勇的當起了勸說的主力,他擺資格列實據還有用各種鐵器好處許諾,在鄧時鋒不時的補充下連哄帶騙外加淫威恐嚇,愣是勸說了不少男人準備跟隨鄧時鋒前往新的地方。老孫頭這麼賣命自然是有他的想法,作為一個鐵匠,他已經受夠了沒有足夠鐵料的苦,這沒有鐵料就沒有產品,沒有產品不以種田為主謀生手段的他自然日子過得很苦,他需要一個新環境去開闢一個新天地。

而覃二和羅蛋這些堅定跟隨鄧時鋒走的人也在旁邊不停的找自己的目標遊說,這效果一下子好上不少;畢竟村裡的幾個重要人物都已經決定搬遷,但是有一個問題卻是絕對不能迴避的——糧食。

糧食是中國人一直以來就很糾結與追求的東西,沒有糧食人就要捱餓,而餓著肚子找不到東西吃的話,那麼有那麼多鐵器又能有什麼作用呢?在這點上,即便是對鄧時鋒這位仙人再信任,也不得不正視這個極為嚴峻的問題,看到老孫頭他們的遊說進度進入到了一個瓶頸狀態,鄧時鋒知道現在是需要再下一劑猛藥的時候了。

“我知道大家心中最大疑慮就是糧食,讓大家放棄現在已經擁有的田地,去一個荒山裡面重新開荒對於大家來說的確難以取捨,新開墾出來的土地肯定是生地,產量低大家要重新花費大力氣培地,而且大家現在所擁有的田基本上都是熟田,產量高,捨不得……不過我在這裡再次提醒大家,我相信到明年秋糧之前這個村子都不會遭受新的襲擊,因為那些襲擊者們希望你們幫助他們在這些田地上種上糧食,等糧食要收割的時候……我敢肯定你們會面對比之前更多的襲擊者前來攻打,到時候,別說你們的田地,就連你們明年一年的勞作收成也會白白的變成他們的戰利品!!”

對於這些村民心中的擔憂和猶豫,鄧時鋒自然很清楚,因此一上來,他便用最嚴峻的現實打碎這些人仍舊抱有的幻想,這一句話像是五雷轟頂的轟在了村民們的頭上。沒錯,仔細思量一下,任何人都喜歡白撿來的東西,自己擔心重新開荒產量少,可是難道這裡的熟地高產田裡的東西就一定是屬於你的嗎?!人家只要出幾百人,不僅田是他們的,連田地裡的稻子都全部變成他們的了,自己一年的勞作,一年的付出全部付之東流……想到這,即便很堅定不願走的人心頭也已經開始打鼓了……

“我知道各位今年的收成還不錯,家家都有一定的存糧準備明年好好的擴大種植收成;但是現在情況已經變了,與其白白浪費寶貴的糧食和時間到頭了一無所有,為何不進山裡面重新開始,既躲過了對方不依不饒的奪田,又可以逐漸鍊鐵造鋼強大自己,在山裡住的舒服不願意出來也就算了,但如果你想多要點田地,等過幾年後,我們完全有能力打回來,把這些原本就應該是屬於我們的東西給奪回來!”

鄧時鋒的這劑猛藥下的夠重,村民們沒有文化沒有見識但不代表他們就傻,順著鄧時鋒的話一尋思,自然就能夠想到如果進山後可進可退的出路,這時候,最堅定不願搬的人員心思都已經開始活絡起來。但是這還沒完,鄧時鋒還有一劑最猛的猛藥刺激得他們最終確定了搬遷:

“我在山裡還有點存糧,別的我不敢保證,但是我能保證你們的孩子,我可以幫你們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