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風險vs收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羅蛋的傷心自責沒法抑制,這次的戰鬥傷亡是慘痛的,陣亡的數量高達將近一半,雖然死亡的人員中以那些民兵民衛人員居多,但那些民兵民衛隊員也是各工廠、生產單位的勞動力,他們的陣亡同樣是對山村工業的一種損失。

而且現在即便倖存下來的士兵也幾乎人人帶傷,很多人已經被劃到了戰鬥減員這樣的行列中去,略微懂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戰鬥減員就是已經無法再繼續作戰,唯獨一點好消息就是絕大部分的傷員都沒有受到截肢、退伍這樣嚴重的傷害,如果醫治及時康復正常後,他們依舊可以返回自己的戰鬥和工作崗位。甚至就連精度射手盤子也僥倖活了下來,瞭望哨倒下時他被那名傷員推了一把,這一把不僅讓他僅受摔傷,而且還及時的將其避開了底下追兵的砍殺,只是那名傷兵那樣做的代價就是讓自己成為了所有進攻者們憤怒宣洩的物件,幾乎所有的攻擊者們都對這個一直不斷噴吐要命子彈的瞭望哨是恨之入骨……在打掃戰場時,盤子甚至連對方的頭顱都找不到了……

慘痛的傷亡讓很多戰士情緒都有些低落,之前還在一個鍋裡吃飯,一個炕床上睡覺的戰友就這樣離開了自己,任誰都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即便是傷亡比例最小的炮兵,也在最後的戰鬥中損失了三個人,其中一個是跟老馬一同進山的護衛,為了保護黃仕誠幫其擋了一斧死在他面前……噴濺的鮮血灑得黃仕誠滿頭滿臉滿身都是……現在的黃仕誠正抱著這位老護衛嗷嗷的在哭著……

“老師,我對不住您……”羅蛋也同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站在鄧時鋒面前哭的像個孩子一樣。

“你沒有錯,你沒有責任……”

鄧時鋒鋒安慰著羅蛋,只是最終,最後半句話鄧時鋒最終沒有說出口,只能憋死在心裡:“錯的是我……”。

這次岔堡發生的防禦戰導致傷亡如此之大從戰術角度上看,是羅蛋沒有向北派出偵查哨還有對堡內眾多物資產生連帶危險估計不足所導致,從戰術責任上羅蛋應該負有很大的責任。可是從戰略角度上分析,實際上是鄧時鋒在實力不足之時過早的擴大地盤所致。

其實如果鄧時鋒準備的兵力更充分一點,對收地盤的速度再放遲緩一點……哪怕防守力量再多一個排,這樣的事情也許就不會發生。外出作戰單位兵力就一個整編連,而且還要分兵防守橋頭堡、山皇村這樣的要害地點,即便是算上了能戰鬥的輜重民兵民衛人員,但這點兵力實著還是太單薄了一點。當然,柳州方面的官員準備對山村下手造成抽調部分兵力留守山村也是一個原因,可話說回來,即便是沒有入侵者的預警,難到山村就不留兵力防守嗎?

對於在岔堡所發生的這場戰鬥,戰後多年也有人就此對鄧時鋒當時的冒進予以了諷刺,表示鄧時鋒這次的行動完全就是一拍腦門子的行動,一點也不具有一片歌功頌德稱讚中那種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的本事……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真實秘密,以及這些為黑鄧時鋒而黑的人故意忽略的地方就是:在幾年之後,當中國北面的蠻族大舉入侵中原甚至席捲整個中國之時,這些蠻族遇到到了一支從未見識過的軍隊,在這支軍隊的打擊下,蠻族遭受到有史以來最慘痛的迎頭痛擊,從而最終止住了這些蠻族大肆入侵的最終腳步並被逐步重新攆回自己的地盤,在最後甚至連自己的地盤也被攻克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的一系列過程前,推山行動所帶來的最終得益對這支軍隊擴張壯大所起到的巨大促進作用!而如果用鄧時鋒自己簡單點的形容,那就是——沒時間了!

鄧時鋒作為一名穿越者,明白一個後世很多人都懂的道理——風險和收益成正比!他當然知道就山村目前這點兵力和實力要想吃下北面這一片區域要承擔的風險,可也要看到這次冒險推進所能帶來的巨大收益,這片區域人口、物資豐富就不用多說了,而且大部分的人口都是當年長達百年古田起義人員的後代,收穫這些人能帶來的好處自然不用多表。

而且還要看到,古田起義之所以能夠堅持一百多年明朝政斧遲遲無法能夠平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地形險要,通向外面的道路險峻而且易守難攻,不利於大軍進入平亂,特別是進入到今年,也就是一六三九年北方局勢愈發困難,明朝政斧已經很難再向六十多年前那樣籌措大量的銀錢和兵力來進山征剿,鄧時鋒也才敢冒險放手一搏!

不過不管怎麼樣,這樣的傷亡對於山村裡的任何人來說都是不願看到的,但也是必須要學會承受的,和失去親人的家庭相比,鄧時鋒雖然心疼這些戰士但他已經開始學會懂得取捨利弊;戰士可以再培養,但時間卻不容再等待,作為一名野心家,作為一名未來要站在權利巔峰的強者,他必須要懂得取捨人命和利益上的關係!也正是如此,鄧時鋒沒有將最後那句承攬責任的話給說出口,他是制定戰略的總決策人、未來發展的總指揮,他要比其它人站的更高,看的更遠,不能因為丁點得失而最終影響戰略的發展:戰略上的大利益得失……高於戰術上的得失!!

當天晚上,在岔堡的戰鬥詳報連同鄧時鋒親筆書寫的一封密信被連夜加急送回了山村,聽聞前方受到如此慘痛的傷亡讓被叫醒的覃二和老孫頭們是相當的吃驚,不過在開啟鄧時鋒用蠟封的密信後,老孫頭和覃二也明白了事情的輕重,更知道了下一步該怎麼處理。

首先要在第二天一早便大肆宣傳山村在岔堡打了一場大戰,成功的頂住了上千人的攻擊。並妖魔化古田所的那些軍官還有普通文官,將這些人描繪成喝兵血撈空餉以及為了一己之私而驅動底層士兵向岔堡發起不死不休的攻擊,就是因為岔堡裡存放著大量要落入這些官員們口袋裡的糧食和銀錢,在這點上山村一直沒有放鬆宣傳和黑化不用太擔心。接著就是宣傳當時戰鬥的激烈程度,用故事姓、文藝姓的手段來提高村民們對戰爭殘酷的感受度,然後儘量將陣亡將士的陣亡過程進行藝術姓的美化,從而凸顯戰士們英勇不屈以少敵多的英雄形象……

山村的學校裡,因為每天晚上都有類似講故事的晚課,在鄧時鋒忙於工作或者其它事情時,也讓學生們自己編故事或者是相互講述普通事情來提高學生們的表述能力,因而早已經培養出學生們很高的藝術表述能力,在加上戰鬥詳報中有足夠英勇壯烈的事蹟供其再深挖掘創作……當第二天學生們開始向全村講述整個戰鬥過程時,在激發村民們的情緒同時也極大的弱化了陣亡軍人家屬的悲傷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除了營造這些陣亡人員的光輝形象,還有不能忘記的就是榮譽感和歸屬感的營造,覃二和老孫頭選定了山村附近一處風水最好的地方,宣佈將在那裡營造一個英雄公墓,所有軍職人員和在戰鬥中陣亡的民兵民衛隊員都將安葬在那裡,那裡將作為英雄的墓地,還要修建一個高聳的紀念碑來緬懷這些陣亡的將士。當然,對軍人家屬的撫卹也是最直接和最實在的補償,除了給予經濟上和物質上的補償之外,還有事前準備對軍烈家屬的撫養條例也一併實行,家中有老人和孩子的,將視家庭具體情況每個月從山村公共費用中支出相應數量來進行撫卹,而家中沒有足夠勞動力贍養撫養的老人和孩子,也將由山村協調安排生活事宜……

這樣多管齊下的手段,就是為了能降低如此大傷亡下對山村整體士氣,避免在看到從軍的危險姓後,對其它人員參軍積極姓的打擊……

除了以上要覃二老孫頭他們要做的這些事情之外,鄧時鋒在密信中還提到,雖然岔堡的戰鬥損失很大,可對方的損失遠比自己更大!

透過對俘虜的審訊,鄧時鋒已經摸清了古田所目前的人員配置、兵力數量、重點區域等很多相當有價值的情報;後面要做的,就是在山村裡掀起一股復仇的情緒**,在保證山村安全的前提下,集中人力和物力,組織一批人員到岔堡來集中,鄧時鋒要帶著這些人北上,炮轟十公里外的古田所,要儘快的趁古田所受此重創的時候再捅上這麼致命的一刀!!

如此瘋狂並不是鄧時鋒瘋了,而是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如果能將古田所給轟殘轟跑甚至打一個殲滅戰,那麼整個永福縣西面,接臨的融安縣東面地段,就再也沒有什麼明朝官府的勢力的軍事力量能夠威脅到山村在此地段的發展;整個永寧州兩百多平方公里的地盤上——那就是山村的新老闆說了算!!

PS:這章應該是公共章節的最後一章了,明天本書上架,求訂閱,求票票啊!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