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不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李善穿越來到這個時代後,剛開始是因為在農村中,所以覺得條件不行,之後陸續與王仁表、李楷、李昭德結交,但所吃的……或許能開眼界,但真的比不上大學食堂。

所以李善才會搗鼓出東山酒樓,又弄出火鍋……而今天,李善覺得,御宴的檔次遠遠比不上東山酒樓……難怪不過年許,就能在長安的餐飲業一騎絕塵!

唐初正式場合還是分餐制,主要是羊肉、魚、蔬菜為主,今日李淵特地安排了過廳羊。

所謂的過廳羊,就是一隻活羊牽來,賓客在羊身上不同位置點菜,廚師會用不同綵線系上,燒烤完了,再端上來。

這算是唐朝正式場合中的大菜了,不過李善興趣寥寥。

羊肉沒醃過就算了,燒烤……沒孜然,沒辣椒,簡直就沒靈魂,還不如路邊的羊肉串呢。

還好李善演技不錯,至少看起來是吃的津津有味,“避暑?”

“到時候召你就是。”李淵笑道:“長安難耐酷暑,前隋於岐州建避暑宮城,便是仁壽宮。”

李善恍然道:“仁壽宮,前隋宇文凱之作。”

“在岐州,長安西北兩百八十裡,就是略微遠了點。”

前隋將作大匠宇文愷在這個時代留下的痕跡很深,長安、洛陽都是他的傑作,仁壽宮也是,數萬工匠曠日持久,內城外城,山上山下,殿宇處處,甚至還匯水成湖。

不過李善記得仁壽宮是另外一個原因,後來仁壽宮改名為九成宮,碑文是魏徵撰寫,歐陽詢手書,那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楷書《九成宮醴泉銘》。

李淵嘆道:“每到盛夏,酷熱難當,偏偏皇城地勢較低,更是炎熱。”

“伯父勿憂。”李善其實不太擅長媚上,“侄兒倒是學過製冰法,到時候送來為伯父避暑取涼。”

“製冰?”李淵驚奇道:“都說你所學駁雜,還真不假,還有何所長?”

一想到夏日炎炎,若能喝一口冰湯,那爽的……李淵喉頭不禁動了動。

“所學駁雜……亦只略懂,不至精通,未必是好事呢。”李善嘿嘿笑道:“不過倒是想請伯父許入太醫署……”

“決計不可。”李淵斷然打斷道:“太醫署令亦不過從七品下,懷仁不可當之!”

哎呦喂,我就想找這麼個地方縮著腦袋,官職低點沒關係啊!

李善哀求了幾句,李淵嘆息道:“平陽性情剛毅,若是你入太醫署,只怕……”

如果是個純粹的醫者,救活了平陽公主,授太醫署令倒是合適,但人家李善本就是這一科進士榜首,如果外放至少也是個六七品的官職。

太醫署令只不過從七品下,而且日後升遷會非常困難……這對李善來說,至少在外人看來,這不是賞而是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淵琢磨了下,“中書舍人的確不宜,懷仁今歲十八,歷練過少,這些日子你可細細挑選。”

任我挑選……這個詞聽起來就有點刺耳,一個皇帝問你要什麼賞賜,而且還任由你開口……李善心裡暗歎,這位也是個肚子裡做文章的貨啊。

“陛下,臣年未弱冠,少於歷練,朝廷大事,不敢妄言。”李善起身恭敬的說:“當由陛下擇之。”

李淵微微笑著沒說話,面前這個少年郎是個懂事的。

“但臣幼年學醫,拙於診病,長於療傷。”李善繼續說:“臣不入太醫署任職,但願入太醫署授課,請陛下准許。”

哎,太乖巧了,太懂事了……李淵聽得眼睛都眯起來,笑道:“懷仁既有此意,悉聽任之,他日再為懷仁擇職。”

宴後,李淵從宮人手裡取來魚袋,親手遞給李善,“既去太醫署授課,自時常入城,佩戴魚袋出入無忌。”

李善雙手接過魚袋,小心的佩戴在腰側,再行拜謝。

魚袋飾以金銀,內裝魚符,為官員出入皇城的身份證明,如今唐初,百制未齊,能出入皇城的官員各種品級都有,都也不是大路貨。

比如天策府的房玄齡如今棄職讓於杜淹,就沒了魚袋,不能出入皇城,更不能入承乾殿,李世民議事又不能缺了房玄齡,這幾個月但凡議事只能親自出皇城,去天策府。

看著李善在宮人的引路下漸漸遠去,李淵雙手負於身後,心想這個少年郎倒是好人物,不驕不躁,謙遜有度,多加歷練,必為棟樑。

走出太極宮,李善心裡還有點懵懂,加快了腳步準備立即回家,細細思量,再和凌敬、馬周商議……但就在此時,有熟悉的咳嗽聲傳來。

“呃……崔……崔舍人。”

崔信陰著臉盯著李善,轉身走到角落處,然後再轉過身,繼續盯著李善……顯然是讓李善過去聽訓。

老子又不欠你什麼,攪合了我的中書舍人還沒找你算賬呢!

李善面色一冷,但隨即神情一緩……好吧,那個中書舍人我是真的不想要,算起來你是幫了大忙。

等李善走到近處,崔信哼了聲,“中書舍人自二月初出缺兩人,中書令上任後起復某為中書舍人,還剩一人……至今尚未定奪。”

“東宮、秦王、齊王均有意舉薦。”

中書舍人看似不重要,但卻是中書省最關鍵的職務之一,上承中書令,草擬詔令,下聯六部……這麼關鍵的位置,李建成、李世民如何會看不中?

難怪今日李建成會開口……李善打了個冷戰,不由自主的抬起袖子抹了抹額頭上不知何時泌出的汗珠,“多謝崔公。”

崔信又冷笑一聲,好吧,這次從崔舍人轉為崔公了。

“今日太子倒是為你力爭……”崔信低聲道:“既以科舉入仕,當不偏不倚,唯忠於朝,忠於陛下。”

這是崔信在提醒,你既然不想被捲進奪嫡漩渦,那就不要兩邊都扯關係……在某些時刻,死的最快的就是那些不站左邊不站右邊,非要站中間的人。

崔信的提醒很重要,但李善聯想起了更多……今日所見的李淵,和歷史上的形象有點像,但更多的是,不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