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低光速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光速飛船的航跡改變了內部空間的宇宙常數,即使二向箔不具備質量,但也要受到宇宙常數的限制。

否則的話,發出它的文明完全能以超光速形式將它投擲出來。

所以曲率航跡可以限制它的速度。

現在二向箔距離太陽系還有二分之一光年,三萬多個天文單位的長度。

而燧人號曲率四的航跡,從柯伊伯帶外五百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便一直延伸到二向箔。

以第三宇宙速度,跨越三萬多個天文單位的距離,需要九千年左右的時間。

比人類迄今為止的文明史都長。

也就是說,就算人類現在什麼都不做,這片二向箔也要等到九千年後才會到達太陽系近處。

結合人類的技術發展速度,九千年後,就算沒辦法解決掉這片二向箔,也有足夠的能力把地球人都給搬空送到其他星系去了。

所以當確認目標物的已經降至第三宇宙速度,取火行動三艘飛船上的人都齊齊發出如同已經獲得了勝利的歡呼。

只有朱路沉默的站在人群中。

沒什麼好歡呼的。

這片二向箔的封裝,應該是按照時間消逝,並不會一定要等靠近太陽系才消逝。

如果它封裝在緩慢行進的過程中消逝了,那麼同樣會開始牽引著周圍的空間跌落向二維,而一旦跌落的二維空間超過曲率航跡邊緣,就會恢復正常宇宙常數下的跌落速度。

所以太陽系能存續的時間,不可能達到預想中的九千年。

雖說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繼續用光速飛船擴大這片限制著二向箔的航跡,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

向太陽系發來的二向箔絕不止這一片。

仔細看三體原文就知道,現在這片二向箔根本不是歌者發來的。

原文中,描述歌者發出二向箔時的日期標題是掩體紀元67年,而人類發現二向箔靠近太陽系的日期標題,則是掩體紀元66年,比歌者發出二向箔還早了一年。

也就是說,按照時間線,現在歌者都還沒把二向箔扔出來。

將來又會出現一片新的二向箔,靠近太陽系。

甚至可能還有更多的未知文明也一樣會發來二向箔,像首著名的古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萬片無數片……

正如原文描寫歌者那章裡,一段讓朱路頗有印象的話:

【這不奇怪,正如長老所說,在宇宙中,你再快都有比你快的,你再慢也有比你慢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總不能應對每片二向箔都用曲率航跡限制這種辦法吧?

那太陽系的最終下場同樣是被黑域包裹,而且是在黑域內部已經有了二向箔的情況下被包裹。

飛船再次開始加速,追向已經被曲率航跡限制了速度的二向箔。

這次加速當然不是用空間驅動,而是使用反物質引擎。

如果用空間驅動的話,將會使曲率航跡更加擴大,有可能使三艘飛船都陷入其中。

一旦三艘飛船全部陷入其中,他們受到航跡內被修改的宇宙常數限制,最快只能達到第三宇宙速度,那他們想返回太陽系,可就真的要等待九千年了。

行動成員再次進入深海加速液,由飛船的智慧系統控制著追向限制在曲率航跡裡的二向箔。

如同人在河堤沿岸,追著河流中緩緩飄蕩的小紙船。

追到與二向箔平行的位置,飛船系統將深海加速液中的成員都喚醒。

此時飛船距離開啟空間驅動航行過留下的航跡,約有五千公里。

在宇宙尺度上,這種距離無異於一根頭發絲的粗細。

朱路和一眾燧人號成員紛紛匯向飛船控制檯碩大的顯示屏前,操作人員聯絡著航跡河流另一邊的先知號船員,正在互相發射電磁波探測著遺留航跡的寬度。

因航跡內的光速限制,如果向朝太陽系的方向發射電磁波,基本就如同被黑洞吸收消失了一樣無法傳回任何資訊。

搭配航跡另一端的先知號,兩艘飛船透過各自發出的電磁波消失位置,便可計算這條低光速航跡的範圍。

大概相當於近地點的地月距離,三十六萬千米左右。

不過曲率航跡會擴散,這是因為被熨平的空間在平衡密度,所以會不斷拉扯著周圍的空間分佈。

就像一片粘稠的淤泥潭,在其中掏出一條溝渠,周圍的淤泥會不斷向溝渠流動,同時逐漸降低高度。

只要時間夠久,被掏出的溝渠能自然填平,但淤泥潭的整體高度就下降了。

整體高度下降的淤泥潭,就是宇宙常數被修改之後的黑域。

經過仔細探測計算,可以確認那條航跡的擴充套件速度目前正和它限制的光速一樣,第三宇宙速度,每秒16.7千米。

不過擴散速度正在逐步下降。

就像淤泥潭中掏出的溝渠一樣,剛掏出來時兩側較高的淤泥陷落很快,但隨著溝渠被漸漸填注,淤泥流動速度也會變慢。

受太陽系引力影響,如果朝向太陽系的方向觀測,航跡就像黑洞,什麼也觀測不到。

只能飛行在預計中二向箔位置的更前方,從背向太陽系的方向觀測,藉助太陽系引力,把射入低光速區域的觀測波拉出再接收。

從低光速區域外看低光速區域內的情況,就像是看到一個被拉的很長的世界。

原本方方正正如同一張信封的二向箔,被可見光拉伸成了一張很長很長、朝向太陽系一側如同狹長尖錐、背向太陽系一側呈半圓的超長扇形物。

這是因為兩個區域中光速不同導致的,如果燧人號也進入低光速區域觀測,那就能看到正常的景象了。

“要對那張二向箔進行研究,我們就得進入低光速區域了。”

朱路對眾人說道。

其他人也沒什麼意外的,這是在出發前半個月籌備工作中就商量好的計劃。

但貿然進去的話,燧人號也會被限制在低光速區域中,就算完成了二向箔的研究工作,也只能往太陽系的方向飛。

可低光速的限制,決定了燧人號要是在航機區域裡往太陽系飛,那需要九千年才能離開這條航跡區域。

所以進入航跡區域的事,還需要護航飛船幫助。

指揮官隨即聯絡與燧人號在曲率航跡同一側的普羅米修斯號,讓他們靠近燧人號。

等待了一百多個小時,將近五天時間,期間曲率航跡的擴散速度愈發減慢,最終銳減到了每分鐘僅擴散幾米的地步,普羅米修斯號才靠近。

這是因為原本普羅米修斯號和燧人號之間的距離本來就不遠不近的,這種情況下,用高速模式不好減速,還需要人員進入深海加速液。

而躲避擴散的曲率航跡需要時刻有人注意著,否則一不小心普羅米修斯號就落入低光速區域裡去了。

所以只能以較慢的速度向燧人號靠近。

透過燧人號艙壁上的舷窗,已能看到普羅米修斯號的船體,在逐漸調整著速度靠近,最終兩者距離縮短到百米遠,保持著相同速度維持這個距離。

普羅米修斯號朝向曲率航跡的一側,一道機械艙們開啟,從中伸出了一條機械臂。

“燧人號靠近普羅米修斯號。”

指揮官下令,燧人號開始緩慢加速靠近。

“機械臂連線。”

普羅米修斯號機械臂連線到了燧人號上,指揮官再次下令:

“燧人號緩慢靠近曲率航跡,速度保持在第三宇宙速度之下。”

如果超過第三宇宙速度,在觸碰到曲率航跡邊緣時,燧人號就得被撞毀。

兩艘飛船在觀測到曲率航跡擴散減慢後,早已靠近到了航跡一公里的距離外,已經貼著邊了。

進入到了曲率航跡內部,普羅米修斯號的機械臂仍然與燧人號相接,機械臂材料採用和太空電梯一樣的材料,哪怕是延伸數萬千米的長度,其強度也非常之高。

燧人號並沒有立即向二向箔靠近,而是在曲率航跡邊緣,嘗試著讓普羅米修斯號拽出低光速區域。

就像河岸上的人將溺水的人拽出河流一樣。

三艘取火行動飛船都是小型飛船,一條機械臂的力量已經足夠了。

不過拖拽的速度也不能超過第三宇宙速度,否則低光速區域內的機械臂就算強度再高也會被扯斷。

反覆試過五次,確認可以透過貼邊滑行的方式,將燧人號逐漸拖出低光速區域,燧人號這才放心的徹底深入低光速區域。

普羅米修斯號那條機械臂長度有限,最長只有兩千米,臂管是中空的,確保拽不出燧人號的話,燧人號上的人員還可以透過臂管移動到普羅米修斯號內部。

深入低光速區域的話,當然無法繼續連線著機械臂,只能解除連線讓機械臂另一端繼續留在低光速區域邊緣的地方。

等燧人號完成工作重新靠近邊緣,再重新連線上機械臂拖拽出這片低光速區域。

燧人號開始朝二向箔靠近過去。

二向箔在這片低光速區域內的移動速度就是這裡宇宙常數限定的最高速度,如果燧人號朝後方靠近的話是絕對追不上的。

因此是從二向箔前方很遠的距離進入。

先航入二向箔的行進軌道上,再慢慢降低速度,讓二向箔靠近。

這種操作很麻煩,要是二向箔沒能成功停留在飛船內適合研究的位置,那燧人號就得靠近邊緣先離開這片低光速區域,重新調整位置進入了。

因二向箔的發射速度是這片低光速區域常速中最快的速度,任何探測手段都不可能超過這個速度,所以也進入了低光速區域的燧人號沒有任何辦法再檢測到二向箔蹤跡。

只能依靠從搜尋到二向箔、到現在位置的一系列引數進行計算,推導飛船該在什麼時候減速、什麼時候加速。

而這些計算過程,都交給飛船進入低光速區域後切換的生物計算機系統完成。

一段相當不明顯的減速和加速之後,在飛船研究室正中央,倏然出現出一片散發著白色光芒的小紙片,正是二向箔。

和原文中接觸二向箔的方式一樣。

飛船和二向箔都處於同一速率的運動中,兩者也就等於互相靜止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