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高麗的教訓(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叔夜的聲音很沉穩,就像銅鐘一樣厚重。

“課題組的初步結論,高麗國目前的亂狀,根本原因跟我國漢、隋、唐等前朝末年的戰亂,有相似之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土地兼併——換句話說,土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大部分百姓沒有土地。”

“根據對高麗國官府文件的整理統計,天啟元年以前,高麗國王室和兩班貴族佔據其國內田地的五成以上,然後商人、佛剎、道觀又佔據很大一部分。”

“高麗國的自耕農,佔據的田地估計不到四成...天啟年後,我朝商品大量湧入高麗國,其白銀銅錢大量外流,物價飛漲。高麗國的賦稅也水漲船高...天災人禍,大量的自耕農破產,他們的土地迅速向兩班貴族集中。”

“據不完全統計,到天啟十年,王室和兩班貴族掌握的田地,高達七成。加上佛剎、道觀和商賈,相信高麗國的自耕農佔據的土地,不到兩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說到這裡,張叔夜的話音裡帶著顫音,似乎有些後怕。

“全國大半百姓都是佃農,而且高麗國國庫窘困,賦稅極重。地租四到五成,還要承擔三成的國家田賦,百姓們需要拿出產出的七到八成繳納賦稅地租。除此之外,還有人頭稅、丁口稅、北捐、海防捐等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只有被逼上絕路的人,才會那般窮兇極惡。”

張叔夜的話讓宗澤、謝克家等人聽得心驚膽戰,面面相覷。

不過謝克家心裡還有個疑惑,彝倫館和國政學院的聯合課題組,研究這個幹什麼?難道是看熱鬧的不嫌事大?

不,裡面肯定有玄機。

很快,趙似的話讓他的疑惑得到了解答。

“以史為鑑,這句話許多讀書人都掛在嘴巴上。可惜啊,史書裡血淋淋的事實,早就風乾了,沒有血腥味了。他們洋洋灑灑的以史為鑑的感想,全是不著邊際地自以為是。現在就在東國高麗,血淋淋的事實就擺在眼前!這回該看清楚了吧!”

“無數的屍骸告訴我們一個最樸實的道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不給老百姓活路,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大火和廢墟中同歸於盡!”

趙似的聲音斬釘截鐵,擲地有聲,接下來的話就像海浪,一浪接著一浪,向眾人湧來,讓他們都喘不過氣。

“看來看去,聯合課題組說得沒錯,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兼併!田地只有這麼多,地主大戶們恨不得全買在手,他們恨不得天下百姓都是窮人,都來給他們當佃戶。有一就有二,收了地租,連朝廷田賦也不想交,想發設法轉移到佃戶頭上...”

“重重大山,百姓們被敲骨吸髓,最後只能揭竿而起...前漢黃巾軍,前隋十八路反王,前唐黃巢...現在又有高麗國的慘象,還不夠警示嗎?我們不能再蜻蜓點水地搞以史為鑑,要深入瞭解一切表象背後的真正原因。只有真正瞭解了,才能擺脫歷史輪迴。”

趙似看著張叔夜等人,朗聲問道:“這些道理,你們明白嗎?”

“臣等明白陛下的苦心。”張叔夜等人齊聲答道。

目光在眾人的臉上一一掃過,趙似最後搖了搖頭,“不,朕看你們其實沒有真正地懂啊。”

他在四位皇子身上掃了一眼,右手舉起,食指在空中點了點。

“現在讓朕給你們好好說一說。祖宗之法,收攏安撫無地流民,用的是廂軍制度。其實這治標不治本。朕滅西夏,收復河西朔方,只是第一步,讓大宋無側翼鉗制。”

“放開手腳後,朕整頓兵馬,徵漠北、定大理,平遼復東北。為的什麼?無非是土地和人口。而後又西征收復西域,進取河中,為的什麼,還是土地和人口。願說我大宋語言,用我大宋文字,習我大宋典籍,奉朕為君主,忠宋為祖國,無論此前何族何種,皆為我大宋子民。”

趙似的話是如此有力,讓趙庭四人聽得不由自主地緊握雙拳。

尤其是趙庭,今日趙似的話,彷彿給他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跟母親平時教誨的截然不同。

“還有更重要的土地。我大宋子民,繁衍相傳,生生不息。而今大宋子民,有兩千五百六十三萬戶,一萬一千七百六十九萬口。四旗,青龍旗有旗民三十五萬戶,三百一十六萬口;玄武旗有旗民二十七萬戶,二百四十五萬口;白虎旗有旗民十九萬戶,一百六十九萬口;朱雀旗有旗民二十一萬戶,二百一十四萬口。”

現在大宋統計人口,不像以前只算丁口,而是男女老少全部算進去。

四旗的人口,則是把贍戶包括在內——按照大宋律法,他們不是奴隸,只是被僱傭、暫時失去經濟自有的牧民。

原本北遼除去漢人之外,契丹、奚人,再加上渤海、女真、鐵驪、室韋等部族,有將近四百萬人口。原本是由青龍旗全部繼承,可謂是一旗獨大。

趙似當機立斷,先是把渤海人跟漢民一樣,統統算漢人,安置在各州縣。已經從事農耕生產多年,習慣定居生活的契丹和奚人,也全部援漢民例安置在各州縣。

其餘的人全部打散混編,再調撥了一部分給玄武旗——玄武旗調撥了一部分旗民去白虎旗。所以這才有這看上相對均衡的人口資料。

趙似伸出右手,手指頭在晃動,“諸位先生,前唐天寶年間,有戶九百六十一萬戶,百姓五千兩百八十萬口,加上藏匿的僧尼道羽、佃戶莊客、僕人奴婢,大約在六千萬左右。”

唐朝確實有不少託庇在高門大戶和佛道剎觀下的藏匿人口,具體有多少數量,誰也不知道,只能靠估計。

在大宋,經過趙似幾番鐵血手段,連監獄裡還未處刑的死囚犯都被統計入冊,沒人敢藏匿。

“現在大宋多少人口?普通軍民加上四旗旗民,足足一萬二千六百九十三萬口。翻了一番有餘啊。如果朕沒有打下這麼大的疆域,提供足夠多的農田牧場,會是怎麼樣的情景?你爭我奪,互相攻殺,肯定不會如現在這等和睦。”

說到這裡,趙似變得語重深長。

“我們君臣一心,竭力讓大宋國強民富,國泰民安,讓大宋百姓盡享太平盛世。數十年,上百年後,大宋人口會增長到多少?兩百、三百、五百年後,又會增長到多少?兩萬萬、三萬萬,還是五萬萬,在那個時候,需要多少土地?”

趙似的問話越發地犀利,眾人也陷入了沉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