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真得想不明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十三哥是怎麼做到的?”

遂寧王趙佶的那個小團伙,緊急聚集起來,圍在書房裡,看著緊急軍報的抄件。

百思不得其解!

趙佶盯著那張紙,目光都要把這張薄薄的紙看燃燒起來。

李清臣一臉峻然,生人勿近。

趙挺之扶著鬍鬚,一會往下捋,一會停在那裡;一會輕柔順暢,一會差點把那把美髯給扯下來。

白時中的注意力不在那張薄薄的紙上。

他覺得這張紙上的訊息,與他關系不大。他更關注的是趙佶的神情,時刻傾聽著李清臣的一字一言。

兩顆玻璃珠子一般的眼睛滴溜亂轉,在趙佶和李清臣身上跳來跳去。

今天除了這幾位,還有平日裡少見的兩位。一位是吏部尚書許將。

曾布被貶斥之後,他獨木難支,被章惇時不時敲打,十分難受,幾經選擇,終於跟趙佶搭上線了。

還有一位是戶部尚書蔡京。

坐在李清臣下首旁,輕輕地給他續上一杯熱茶。

趙佶那這份軍報看了看,最後萎靡癱坐在椅子上。

“坊間傳聞,本王是南唐李後主轉世,十三哥是前周世宗轉世。難道真有其事?”趙佶喃喃地說道。

“無稽之談!”李清臣大聲說道,“此等鬼神之說,只是販夫走卒的胡言亂語,大王如何當得了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是...”趙佶抬起頭,舉著那份軍報抄件,歇斯底里地說道:“四十萬夏軍傾巢出動,結果被十三哥先在湟中殲滅了十萬,又追至夏國國境內,連戰連捷,斬首七萬,俘獲無數。”

“三戰三捷,短短二十一天時間裡,他連戰連捷,光是姓嵬名、李、野利等姓的將領就斬首俘虜了近百人。夏國國主的弟弟李察哥被打得隻身逃走。”

“他是怎麼做的!誰能告訴本王,他是怎麼做到的!”

眾人啞然。

詩詞歌賦,構陷諂媚,他們各個都是行家高手。這種行軍打仗的事情,頂多在勾欄瓦肆裡,聽說書人說過幾回。

根本不懂,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

“會不會是謊報軍情?只是小小微不足道的一場勝仗,被簡王妙筆生花,誇大了數百倍?”

吳材的話剛說出來。眾人用看白痴的目光盯著他。

就算謊報軍情,膽子再大,也只敢虛報數千上萬的斬獲數字。這軍報裡斬首俘獲足足有二十多萬,再膽大包天也不敢如此謊報,因為太容易被戳破了。

“莫非簡王得了什麼仙人神助?聽說他去渭州,到崆峒山拜訪了一番。那裡是黃帝遇廣成子的地方。會不會他在那裡拜得仙人賜下的神符,可以黃紙化兵,召喚六丁六甲?”

白時中提出一個很有創意的猜想。

趙佶眼睛一亮,居然信了。

“肯定是這樣的!沒有仙家的神助,十三哥怎麼可能有此大勝!這可是宋夏兩國交戰以來,少有的大勝仗啊!就算是狄青郭逵再世,也打不出這樣的勝仗來!”

聽著趙佶興奮的話語,吳材在旁邊附和道:“真是可惜了。要是當初殿下請命宣慰陝西,那麼拜崆峒,得神符,大破夏軍的就是殿下你了。”

趙佶一聽,頓時捶胸頓足,對痛失如此一份天大的機遇,感到痛心疾首。

李清臣冷冷地看著這幾個陷入到瘋癲狀態的同黨,藏在袖子裡的手,在微微顫抖。

他掃了一眼眾人,突然看到兩個同樣在冷眼旁觀的目光,正是蔡京和許將。

看到李清臣的轉過來的眼神,許將故意轉過頭去,蔡京卻迎著微微笑了笑。

這淡淡的笑容,卻讓李清臣感到後背有些發寒。

一葉落而知秋。

章府,章惇、黃覆、張商英、章授、章援聚集在書房裡,討論著這份軍報。

“章相,簡王殿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二十一天,連戰連捷,斬俘二十多萬,前所未有的大勝仗,要不是有章質夫等人的副署,某真得懷疑是謊報。”

黃覆說話的聲音有些顫抖。

“如何做到的?還要等後續的詳情細報才知道,應該還要等幾天時間。只是老夫現在明白了,簡王趙十三為何要親力親為,耗費近一月的時間,從渭州出發,走環慶、平夏、會州、蘭州,沿著這段宋夏邊境走一遭。”

“章相知道簡王這是為何?”

“簡王是主帥,不僅僅是一軍之將。他站在主帥的立場上,要看的,不僅僅是熙河一路,而是整個宋夏戰局。而正是他站得如此高,才能最大地發揮了夏軍的弱勢和宋軍的優勢。”

章惇捋著鬍鬚說道。

“夏軍的弱勢?宋軍的優勢?還請章相開解。”

黃覆知道章惇真的是軍國大事一把做,政務軍務都了然於胸。於是虛心請教。

“夏軍雖然動不動就能整軍數十萬,但它是全民皆兵。其國有質子軍、衛戌軍、擒生軍、鐵鷂子等精銳生力軍,就算加上擒生軍的‘負擔’1,總數也不過十五萬。其十二監軍司的兵,平時為民,戰事為兵。”

章惇不愧是少見的能臣宰相,這些其他清貴文官不屑瞭解的敵情,他張口就來。說得頭頭是道。

“既要耕種,又要訓練,民力被用到了極致。北要防遼國和漠南諸部,東、南要對峙國朝,西南要彈壓吐蕃諸部,西北要防禦高昌。”

“如此漫長的防線,可知夏軍的兵力十分緊張。而且他的兵,就是丁口。少一個,就少一人種地放牧,夏國國力就少了一分。”

章惇說到這裡,黃覆再不開竅也有些明白。

他與族兄章楶吸取範文正公的經驗教訓,定下據險要,修城寨,利用地形不斷跟夏國打消耗戰,就是這個原因啊。國朝耗得起,夏國卻耗不起,早晚要被耗得國窮民盡,一命嗚呼。

而這種戰術,確實利用了國朝的優勢,避免了國朝的劣勢。

“簡王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這次戰事的基本原則是謀人不謀地。質夫兄長在此前的書信裡,提到了簡王的一個作戰原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章惇臉上難得地泛起欣賞之色。

自己與族兄看透了宋夏兩國根本性問題,制定了“以地形制夏”的戰略,本質就是消耗夏國的人力物力,耗空它的國力。

簡王不僅看透,還把戰略升級,直接跟夏國拼人。

就算一對一拼人,只要把夏國的丁口拼掉五十萬,不用宋國打,它自個就崩潰掉。

肯定會有人鼓譟,這樣的戰略過於鐵石心腸。

可居上位者,必須得鐵石心腸。捨不得一縣哭,一州哭;捨不得一州哭,一路哭;捨不得一路哭,天下哭。

1.負擔:史載,西夏擒生軍三萬,負擔七萬。即戰兵三萬,輔助或副兵七萬,合計十萬。還有記載,西夏國軍制,每戶或每帳,如有兩丁以上,強壯者為正軍,其餘的為負贍(擔)。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