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白化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實際上這裡壓根就不缺乏白化動物,記得之前,神農架田家山藥材場的藥農李孝滿在採集中藥時意外發現了一個熊窩,裡面赫然躺著幾隻小熊,其中一隻吸引了李的注意,因為這只小熊與其他小熊完全不同,它有著白色的毛髮。

之後,李將這只小白熊賣給了武漢中山公園。這是近代,第一次在神農架發現並拍到白化的動物,也是截止到當時亞洲首次發現白熊。

自古以來,在神農架就不乏“白化”動物的傳聞,但是以前科技相對落後,所以都沒有形成影像資料,從20世紀50年代那頭小白熊開始,幾十年來,神農架發現的白熊已經有10只左右了。

除了白熊,到目前為止,白色的蛇發現了不下3次,白色的小麂發現了2次,其他的白色的烏鴉、喜鵲、貓頭鷹、黃鼠狼,甚至是金絲猴,都在這裡發現有白化的現象。

但是,白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少見的一種現象,為何在神農架卻成了“常見”的情況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直播間裡很多水友都好奇什麼是白化動物?

白化動物簡單的說就是動物的體色呈異常白色的動物,所謂的異常白色就是說這種動物的體色並非白色,而出現了白色,所以北極熊、北極狐並不是白化動物。白化動物通常分為兩大類:病態和正常形態。

首先是病態。病態的白化動物與我們常說的“白化症”是一個道理,白化症是一種疾病,它是因為動物身體的黑色素細胞內缺乏合成黑色素的物質造成的,這是一種基因突變形成的遺傳疾病,患有該病症的動物,不僅僅是毛髮、皮膚變白,其虹膜也是紅色的同樣是缺乏黑色素造成的。

其次是常態。這裡說的正常形態只是說它並非是病態的,在自然界中依然是非常罕見的,這一類白化動物叫做“白色變種”。

白色變種同樣是基因突變造成的,只不過它們的突變是將隱性基因變為了顯性,比如孟加拉白虎就是孟加拉虎的變種、白獅是南非獅的變種等等,它們與白化症最大的不同是眼睛是正常顏色的,因為它們不缺乏黑色素。

從整體上看,動物患白化症的機率要遠比它形成白色變種的機率要高,這是因為白化症對於動物來說的患病機率大約在五萬分之一左右,而白色變種的機率僅僅能達到五十萬分之一。

雖然我們經常在一些媒體上看到孟加拉白虎,但其實這些孟加拉虎白虎均為1951年捕獲與印度的孟加拉白虎的後代,也就是說現在的白虎都是人工定向培育的結果。

而歷史上在神農架發現的白化動物中,既有白化症的動物也有“白色變種”,只不過,相比較而言,白色變種比較多而已。

而神農架為何容易出現白化動物,其實也很簡單。

眾所周知,對於在野生環境下生存的動物來說,它們的體色其實是一種保護色,這讓食物鏈底層的動物不容易被獵殺者發現,讓獵食者更容易靠近獵物。

而白色在自然界中之所以少見,是因為它太扎眼了,對於食草動物來說,它們更容易被獵食者發現,對於食肉動物來說,它們也容易被獵物發現,從而降低捕獵成功率。

北極熊和北極狐生活在冰天雪地裡,白髮毛髮更容易透光和隱藏。

因此,白色的動物在自然界中是極少的,即便是出現,也很快被淘汰掉,從而無法留下後代。

在世界範圍內,神農架的白化動物是最多的,超過了十幾種,不過,一直以來,雖然科學家們經過了多方的研究,但是一直沒有一個確切的解釋,只是有兩個相對科學的假說。

比如所謂的近親繁殖說。

近親繁殖能夠導致動物的一些有害的隱性基因變為顯性,而白色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顯然是一種有害的體色,而至於隱性基因,這其實是因為大多數動物從冰河時期過來,所以或多或少會有白色毛髮的基因。

原因於北極熊的白色毛髮一樣,而隨著冰期的結束,這種白色逐漸的被其他顏色取代,成為了隱性基因。

因此,有的科學家認為,人類的活動造成了神農架的獨立性,裡面生活的動物無法與外界的動物產生基因交流,這樣就會發生近親交配的現象,從而出現了白色的動物。

還有生存機率說。

在物種多樣性越複雜的區域內,越容易出現白化動物,這是一個機率問題,這就是說生態環境越好的地區,生物量越多,越容易出現白化動物。

但是,如果在一個區域內有著完整的生態鏈,那麼白化動物能夠存活的機率是很小的,至於原因我們上面已經說過了。

而在神農架中生物多樣性雖然沒有問題,但是生態鏈相對來說是有缺失的,這與華南虎的野外滅絕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神農架中大型的食肉動物只有熊和豹,而且這兩個物種的數量並不多,所以對於食草動物來說,即使白化,它們的生存機率也是比較高的,這就容易被我們發現。

同樣的,熊作為神農架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沒有虎的威脅,它們白化後,也是容易生存的,況且無論是棕熊還是黑熊,它們的主要食物是植物,所以也不存在捕獵捕不到的情況。

“神農架是世界上擁有白化動物最多的地方,這也為神農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但其實白化無非有兩種:病理性的和正常變異性的,這兩種都是物種小機率會發生的。而之所以神農架“盛產”白化動物,可能與神農架的動物與外界基因交流較少,近親繁殖導致以及神農架中生態鏈相對缺失這兩個方面有關係。”

陳淵詳細地解釋了起來。

不過在這次尋找之前,陳淵還真的在神農架發現了一隻白化熊。

白化熊被認定為亞洲黑熊的白化種,但也有學者認為其應為獨立物種。它全身的毛色不是白毛,而是淺桔黃色帶草黃色。頭部很大,兩耳近乎圓形而比例甚小,一條不滿二寸的小尾巴總是夾著,貌似大熊貓,只是嘴較長。白熊的性格溫順,嗅覺十分靈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它全身的白毛細軟如絨,除頰部毛長外,身體其他部分毛較黑熊短而整齊潔雅緻密,無新月斑,頸部和肩部的毛較短,上唇和鼻端的顏色澹紅,兩眼也是紅的。

頭部很大,兩耳豎立,一條不滿二寸的小尾巴總是夾著,貌似大熊貓,只是嘴部比較突出。體型近似黑熊,臉卻比黑熊稍短,但視覺比黑熊強,沒有冬眠的習慣,常在雪地裡尋找食物。

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和箭竹林中,以野果、竹筍、嫩葉為主要食物。動物園裡的白熊喜歡與人嬉鬧,甚至主動爬到人們的懷裡閉目養神。它高興時直立起來手舞足蹈,有時還模彷人的動作,十分逗人喜愛。它的嗅覺靈敏,善於尋找食物,飽食後常手舞足蹈。

實際上很早開始人們在神農架發現的第一只白化動物就是白化熊。

1954年夏,神農架田家山藥材種植場的一名藥農李孝滿,在菜籽埡林中採藥時,偶然在熊窩中捉到一隻剛足月的小白熊,被武漢中山公園買去飼養,供遊人觀賞。

1977年6月中旬,林業管理局林業隊的幾個伐木工又在幽深的洞穴裡發現了熊窩,窩裡有一隻小白熊,他們把小白熊送到了神農架野考隊。神農架的白熊,先後捕獲過四五只,當地人叫它“過山熊”,它一般行走不定,長期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上原始森林的箭竹叢中,以食野果竹筍和箭竹葉為生。它的當地人又稱它“貓熊”,而山外人則稱它為“神農白熊”。

人們也曾推測白熊可能是北極熊。10多億年前,神農架一片汪洋大海,北極熊因地質運動被滯留下來。或者,北極熊隨第四紀冰川運動遷至神農架。

神農文化研究會會長陳人麟接受了記者採訪時說:“我不贊同白熊‘返祖論’和‘遷來論’。”他研究神農架動植物15年,出版有2本專著。

陳人麟說,除毛色外,白熊與黑熊有著諸多不同之處。從能力上看,白熊能自己搭窩,比棲息於樹或穴居的黑熊聰明;就生活習慣而言,黑熊冬眠,而白熊常在林海雪原中漫步覓食。

與北極熊相比,神農架白熊也有差異。前者以肉食為主,後者雜食。陳人麟說,神農架動物豐富,北極熊沒有必要改變飲食習慣。

他說,《史記·帝王本紀》有“羆”的記錄。這證明我國陸地古代即有白熊存在。古人受到思想意識的影響,所以在看到一些並不常見的動物的時候,會將其冠以“瑞獸”的名稱。比如東北地區隨處可見的傻狍子,普遍是長著草黃色的毛髮,但是如果在野外意外看到了一隻通體雪白的傻狍子,古人就會認為這是天降祥瑞之照。

地球的物種多樣性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雖然如今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而且掌握了高科技,但是人類依舊無法窺見地球的全貌,仍然有許多珍奇的物種沒有被發現。

所以說出了白化熊之外,還有白化後的傻狍子。

在裡蒙地區巡護人員意外之間發現了一個通體雪白的神秘物種,這一動物正在快樂的奔跑在天地間,就像是一個雪精靈一樣,而這個通體雪白的,如雪精靈一樣的神秘物種就是傻狍子

一直通體雪白的傻狍子的照片被放到網路上之後,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很多網友開始疑慮,為什麼如今會有這麼多的患有白化病的生物。

傻狍子是東北地區比較常見的一種動物,但是它的毛色呈現出草黃色,通體雪白的傻狍子還是比較罕見的,其實這並不是新的物種,而是因為在進化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基因缺陷,實際上這是被大自然淘汰的一類物種。

通體雪白的傻袍子確實很少見,而且其觀賞價值很高,但是在科學角度分析的話,其實這類動物是非常不幸的。是因為自身的基因缺陷,而導致了它們終將會被自然法則所淘汰。

在我國東北地區以及其他的自然保護區,患有白化病的生物並不是很常見的。

但是,在神秘的原始森林神農架附近,卻經常會出現白化病的生物,這就顯得很奇怪了。

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自然環境,為了能夠讓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不受到人類行為的影響,所以國家一直在大力保護神農架附近的生態環境,因此神農架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但是神農架附近卻經常會被拍攝到一些患有白化病的動物,這些動物有一些是非常常見的,有一些是十分珍惜的、稀缺的物種,曾經就在神農架附近拍攝到了白金絲猴。

而神農架附近出現了這麼多白化病的生物,也引起了科學家的重視。根據相關人士研究之後發現,因為神農架地區處於原始森林,這是一片閉塞的空間,所以當地的生物受到外來物種影響的機率比較低。

因此在繁衍生殖期間,很有可能受到近親繁殖的影響,直接違背了生物進化過程當中需要的基因多樣性的需求,因此也導致了神農架附近經常會出現基因缺陷而導致的白化物種。

當然還有一些人認為神農架屬於原始森林,雖然它比較閉塞,但是不至於在近親繁殖的條件影響下,出現這麼多的白化生物!很有可能是神農架附近的地理環境與別的地區不同,有可能神農架地區有著一些帶有輻射性的天然物質,所以才會使得神農架附近出現了很多的白化動物。

還有一些人認為神農架附近出現了這麼多的白化動物,有可能是一批新的物種,畢竟人類始終無法窺見地球的全貌,而且迄今為止沒有辦法完整的探索到神農架的每一塊土地,所以神農架附近也有可能出現一些未知的新生物種。

而這一切都只是各方代表人士的猜測而已,關於神農架附近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白化動物,官方沒有給出具體的解答,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必須要引起重視的。

地球生物的多樣性,才是維持地球生態平衡的關鍵,所以人類有責任,更有義務保護地球母親,保護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而陳淵在此時,也開始放慢了不乏,因為那只白色的熊似乎發現了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