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摩洛哥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但正因為如此,才讓人非常不能理解一件事。

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非洲一直是一片貧窮落後的大陸,在那裡,會經常看到一種奇怪的現象——許多的婦女和孩子,總是步行到幾公裡甚至幾十公裡之外的地方去取水,而且取到的水還是有些渾濁的髒水。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因為非洲氣候乾旱,水源缺乏才造成了這種奇特的現象。

其實事實上,非洲地下水儲量還是比較豐富的,足足有地表儲量的100倍。那為什麼非洲人寧願步行那麼遠去取髒水,也不願意打井。

有著撒哈拉沙漠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一直被我們預設為是一片乾旱的大陸。其實仔細瞭解過非洲的氣候後,對非洲的印象一定會有所改觀。首先,非洲大陸大都位於南北迴歸線內,所以整體大陸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氣溫都相對較高。

北迴歸線穿過非洲北部,這裡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撒哈拉沙漠便坐落於此。炎熱乾旱兩個詞語完美形容了這裡的氣候狀況。但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流經了這片環境惡劣的沙漠,並且在這裡孕育出了古埃及文明。

赤道穿過的地區受到赤道低壓帶的控制,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這裡終年高溫多雨,降雨充沛,乾旱與這裡沒有絲毫關係。在熱帶雨林氣候南北,則是非洲分佈最廣也是最能代表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這裡常年高溫,分為明顯的乾溼兩季。雨季這裡降水豐富,水源充足;到旱季副熱高壓帶控制時,這裡甚至幾個月滴水不降。

總體來看,只用乾旱去形容非洲絕對是不貼切的,但是由於非洲大部分地區降水的時空分佈極不均勻,加上高溫的蒸發,非洲的水資源使用起來還是比較緊缺的。

非洲的地下水含量是極其豐富的,根據鷹國一些研究人員的繪製與計算,遍佈非洲的地下水儲量是現在已知地表水儲量的100倍,有66萬立方千米。值得一提的是,撒哈拉沙漠附近地區可能擁有著非洲最大的地下水儲量。

“既然有著豐富的地下水,為什麼不去鑽井去開發利用呢?”聽陳淵如此說水友們也自然是將問題說了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地下水雖然儲量高但並不是所有的地下水都可以使用。因為地下水的抽取涉及到許多問題,而且地下水的積累速度很慢,如果沒有節制地去鑽井開採,以非洲如此大的人口基數計算,有限的地下水很快就會被消耗一空,這將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陳淵嚴肅道。

我國許多城市也曾經超採地下水,像京市、津省、滬市等城市都因此出現了地面沉降的問題,加重了城市防洪、排澇的負擔,近些年來在國家的重視下,這些情況都得到了極大改善。還有就是,非洲的農業落後,對於灌既用水的需求不大,當地人並沒有多少打井用水的動力。

第二方面,鑽井去開採需要相當的技術和成本。

都知道,非洲大部分國家都是相當貧困和落後的,對於他們而言,鑽井開採地下水是一項艱難的工作。根據鷹國的一位博士研究,地下水的深度超過100米,鑽孔的成本就會持續增加,因為需要更昂貴,更高技術的裝置。

而非洲的地下水都比較深,一般在地下100到250米的位置,這就大大加大了難度,提升了開採成本。根據計算,在非洲打好一口井並且安裝好泵水裝置,大概需要33000美元,而且後期還要維護和修理,費用只會更高。

第三方面,非洲也不是所有地方都不去打井利用地下水,有些地方是利用過的。比如南非,這個在非洲比較富裕的國家就曾經大力開發地下水,可惜因為沒有節制,到2015年地下水水位比20年前下降了25米,發生了許多地質災害。

除此之外,國際救援組織曾經也免費幫助非洲一個國家建造了鑽水井,這個地區因此開採利用了地下水,解決了喝水問題還種植上了農作物。但讓人意料不到的是,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人口的急速增長,本來剛剛滿足的水和糧食,現在又開始捉襟見肘。沒有計劃生育的非洲,即使有了水井,也改變不了缺水的處境。

多方面的原因,讓許多貧困的非洲人只能步行去尋找髒水使用。來自世界各地的援助,雖然實際上緩解了缺水、缺糧的困難,但是這也因此讓大量非洲人有了躺平接受幫助的思想,惰性作怪之下,他們的生活條件並沒有改善多少。

西方先進國家的幫助也很少有真心實意的,他們依舊是為了利益去開發非洲。西方的投資和建設大大壓榨了本地企業的發展,大量的收益被西方國家卷走,從近代以來,非洲就一直籠罩在西方國家的陰影下,前進的道路依舊充滿阻礙。

真正願意幫助非洲建設,鑽井尋求乾淨水源的,往往只有華夏的企業,目前大部分非洲的水井都是華夏企業援建。

生活在惡劣的條件下,長期飲用髒水,非洲的一直是疾病蔓延的重災區。西方的掠奪,落後的基建,難以改善的生活條件,非洲的發展面臨著重重困難。不鑽井開採地下水,也只是非洲眾多無奈中的一個。

不只是非洲,我國由於人口基數大,水資源分佈不均勻,也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在其他領域也是,許多資源在人均之後都並不寬裕。

“為了可持續發展,我們一定要吸取教訓,不能只為了眼前的利益,沒有節制地去開發使用,就像我國的稀土資源,沒有很好的規劃開發和利用,讓人唏噓和心痛。在以後的發展中,我們依舊面臨著西方國家的阻撓,在資源問題上,我們一定要做好規劃,不被眼前的小利矇蔽雙眼,以清醒頭腦守衛好我國的資源,為以後的發展做好保障。”

陳淵一番話讓水友們為之動容。

不過這些也只是一些題外話而已。

探索完沙漠,陳淵絕對去下一個地方。

在咱們這個世界上,一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有一些國家的名字是那麼相近,讓人傻傻分不清。如摩洛哥和摩納哥,如果陳淵不說,或許很多人都分不得清這兩個國家。

事實上,這兩個國家除了名字相似外,其他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摩洛哥是位於西非的一個阿拉伯國家,國土面積有44.6萬平方公裡,國家人口有3500多萬,所以這個國家無論從面積還是從人口都是大國。摩洛哥雖然人均GDP僅3000美元出頭,算是世界上最窮國之一。但在非洲大地上,摩洛哥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國家。

“雖然摩洛哥是一個非洲國家,卻不是黑人國家,國內人口以白人為主加少量混血人種。”

“這就奇怪了,為什麼一個非洲國家會是一個白人為主的國家呢?”

陳淵笑道,“因為這裡離西班牙實在太近了,僅僅相隔了一個直布羅陀海峽,最窄的地方只有14公里,習俗和語言都深受歐洲的影響。”

摩洛哥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國家,雖然這裡的旅遊體驗並不好,因為這裡經常有亂喊價或不誠信的事情發生。如打的,先說好一個價格,客人以為是當地貨幣的價格,到目的地後結果要求以歐元結算。為了擴大該國旅遊的吸引力,該國對華夏免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它的面積只有2平方公里的公國,沒錯,僅有2平方公里,也就比一個村子大點。然而這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國家,人均GDP達以了18.6萬美元,是州國的人均GDP的3倍。

這個國家沒有工業也沒有農業,只有博彩業、旅遊業和銀行業這種高附加值的產業。摩納哥蒙特卡羅是世界三大賭城之一。這是一個三面都被法國包圍的國華夏,一面瀕海。然而麼這小的國家,還分成四個城市,除了首都摩納哥城、寒車之城蒙特卡羅,另有兩個小城。

感覺有點像孩子過家家似的感覺,但人家是嚴肅認真的。更奇特的是,這個國家最愛的運動竟然是汽車賽,F1賽車蒙特卡洛賽道長3.3公里,稍不小心,就出國了,世界四大汽車寒,就有兩大賽事在摩納哥。每當比賽時,當地的居民就可以坐在自家的窗戶前欣賞世界最頂級的賽事了。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國家都以黑人為主,而摩洛哥卻是個白種人的國家,3600多萬總人口中,白種人佔了總人口的95%。

摩洛哥主要由阿拉伯人組成,大部分人信奉***教,境內有無數的清真寺,這座梯摩爾清真寺建於1156年,是摩洛哥極少數允許非***可以進入的清真寺。

摩洛哥歷史上曾是法國、西班牙的殖民地,這裡有很多森林,覆蓋率和英國差不多,東南有山脈阻隔了來自撒哈拉的熱浪,所以這裡氣候宜人,很多城市綠草如茵,建築風格和生活方式有濃厚的歐洲文化色彩,曾經被《孤獨星球》列為世界十佳旅遊目的地。

摩洛哥自然資源豐富,有1700多公裡長的海岸線,沙丁魚出口居世界首位,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70%,其GDP排名非洲第五。

也是非洲第一個擁有高鐵的國家,這條200公里長的高鐵於2018年開通,也是目前非洲最快的高鐵,時速可達320公里/小時。

而它們的國徽,正上方是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兩側各有一隻正向著王冠攀登的雄獅,下面的金色飾帶上書寫著《古蘭經》中的名句:“如果你們相助真主,他就相助你們”。

拉巴特,摩洛哥的首都,是歷史名城,現存老城為18世紀所建,具有中世紀阿拉伯式風貌,城中的麥地那、烏達雅城堡、哈桑塔、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等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卡薩布蘭卡作為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因為英格麗·褒曼飾演的一部同名電影,使其稱為摩洛哥最出名的城市。這座城市以白色為主色調,到處是歐式建築,寬闊的街道,穿行的電車,噴泉廣場,給人的印象就是彷佛到了南歐。”

“而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卡薩布蘭卡的大西洋海濱,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宣禮塔高達200米,僅次於麥加清真寺和埃及的阿茲哈爾清真寺,名列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馬拉KS,建於1062年的老城,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被稱為紅色之城,是摩洛哥最著名的旅遊勝地。

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老城,這裡有很多清真寺,古陵墓,古王宮,阿拉伯廣場,以及非洲最大的傳統市場,玩的、吃的都很多,適合慢慢閒逛。”

最關鍵的是水友們發現摩洛哥物價低廉,同時還有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和服飾,是購物者的天堂。

作為非洲唯一沒有黑人的國家。這裡也不像大多數非洲國家一樣,炎熱無比,髒亂不堪。這裡環境舒適,氣候宜人。

很多人都會把這裡誤認成歐洲國家,因為這裡看不到黑人,大街上到處都是金髮碧眼,膚白貌美的白人混血美女。

這裡的經濟也非常發達,並不像大部分非洲國家那樣落後。有人說摩洛哥最早生活的是阿拉伯人,後來混血兒成了這片土地上的守護者。也有人說,非洲最早之前被歐洲一些國家殖民。

而這些白人便是那個時候移民到這裡來的。那時候的白人,根本看不起黑人,只把他們當奴隸,從小教育他們不許與黑人通婚、還要遠離黑人,這也是現在為什麼摩洛哥拒絕黑人入境的原因。

“當地公民都是以白人和混血兒為主。雖然同為非洲國家,但摩洛哥卻有著嚴重的種族歧視。他們拒絕和任何黑人來往,但卻唯獨對我國非常友好。”陳淵笑道,路過的行人也會友好的對他打招呼。

因為摩洛哥對華夏實行免籤政策,並且極度熱情歡迎我國和其他白種人來摩洛哥旅遊。摩洛哥的地理位置上和歐洲相隔不遠,國家文化上,也多多少少會受到歐洲的影響和薰陶。

因此摩洛哥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上也比較開放。當然摩洛哥的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豪華大氣的建築不計其數。摩洛哥的混血美女,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