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制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想要在雨林生存並不容易。

陳淵要面臨哪些致命風險呢?

各種生物、微生物、過敏、疾病,為啥亞馬遜是人類禁區,別看現在有一些去亞馬遜旅遊的,就以為沒啥問題,就算是貝爺,人家也是訓練有素,精通生存,還要打全疫苗,一離開雨林就去洗胃,驅蟲,抗生素治療,而且人家還知道什麼時候拍好就可以撤退了。

所以普通人在這裡,就算食物來源不愁,從我看的資料看,我估計普通人活不過30天的機率是百分之百。可能前三天就死10%,一週涼30%,兩週涼80%,30天涼100%。題主的設定是你並不知道兩週後能獲得救援,所以你並不能說因為知道兩週後會獲救,就無視一些很嚴重的疫病問題。

就算你熟知所有有毒昆蟲,亞馬遜每兩天就可能發現一種新物種,人類知識庫裡面可能都沒有更新這個物種呢,你要是遇上了?雨林,中暑有可能卒感冒有可能卒夜晚失溫大機率卒。

缺乏方向感,迷路,有可能卒暴雨感冒卒長期溼腳“叢林足腐病”腐爛。

所以在陳淵來之前還專門查詢了亞馬遜旅遊的各種攻略,這種還不是深入雨林的深度遊,都非常強調各種前期的疫苗、軍靴等準備在前往亞馬遜雨林之前,就已經全套疫苗接種。

這可以使他免受常見疾病的困擾,包括瘧疾,黃熱病,腦膜炎,肝炎,狂犬病和登革熱。這些疾病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尤其是當他處於原始醫療設施和有限的交通基礎設施的偏遠叢林地區時

除非他真的確定該動物無毒,否則絕不會嘗試食用發現的任何動物。

在叢林中穿褲子和長袖襯衫,以保護皮膚免受與某些植物接觸後可能出現的昆蟲叮咬和皮疹的侵害。

在亞馬遜遠足時,陳淵穿一雙堅固的防水靴。在穿靴子之前,還要檢查了靴子,以確保裡面沒有有毒的動物。

將褲子的袖口塞入靴子和襪子中,以形成牢固的密封。這樣可以防止水和其他害蟲。

所以陳淵的整體策略是,既然普通人基本上必然不能在熱帶雨林裡面生存,那麼,就只能用燒荒這種方式來修改地圖了,把地圖修改成雨林氣候的光禿禿的山地或平原,他認為是最合適的方桉。

“當然前提是選了揹包,短期內飲水和飲食問題不大。首先,利用生存指南,尋找一個避雨地,前面說3小時我覺得是有點誇張了,但是如果這3小時內下大雨你又沒有找到庇護所,那確實是基本gg了。所以找個比較淺的山洞啥的或比較安全不擔心滑坡的山崖下面,以及尋找一個河流,不知道要不要登上制高點啥的。”

“最好是避雨地,附近又有河流的地方。前期最主要的庇護所找到後,就是生火。”、

對陳淵來說生火是第二優先順序的事情,甚至前期哪怕沒有找到很理想的庇護所,也要有個湊合用的庇護所了然後生火。因為晚上要取暖,然後揹包裡的水雖然還有,但是肯定要先準備好火源,以確保能燒開水補充水源。

“在像亞馬遜這樣的雨林裡面,體液蒸發太多了,你隨時可能脫水。另外要想辦法用石頭壘起來,一定保持火種,畢竟雨林裡面雖然你有火石,但是每次打火實在太費勁了,不如做好準備,防風防雨,甚至延伸多個火源做備用。然後隨時準備一些木頭放旁邊烤火,將其乾燥,另外火絨專門乾燥。”

“畢竟熱帶雨林全年基本溼度都是95%以上,燃料和火絨多準備一些總是有用的。這樣就算火滅了,有乾燥的樹木和火絨,加上火石,這樣再次生火會簡單許多。”

“這樣子篝火有了,我是覺得就可以考慮開始燒荒了,尤其是旱季。這時候就可以用斧頭砍一小片防火帶。然後直接篝火取火點燃一些比較乾燥的樹枝,然後燒。如果確實乾燥,那可能得等雨天。當然我還要想辦法關注一下風向,在上風口燒,免得把自己給燒死或嗆死。雖然雨林風向也可能多變,但是只要前期風向沒多大變化就不用太擔心,前期燒完的自然就是隔離帶,後面風向再怎麼變化,你在這個隔離帶也是可以放心的。”

“燒完大機率能產出木炭,然後從起火點往下風向尋找,應該能尋找到一些被燒死或燻死的動物。離過火點近,燒的時間長的地方估計都燒焦了,但是遠一點估計能有些動物被嗆死燒死的,燒死的話小動物可能只有最裡面沒燒焦還有點可以吃的,挖出來,如果往更遠的地方,說不準能有一些跑的雖然快但是被嗆死的動物,那就一樣收集出來,作為食物。我查了,雨林裡面動物還是很多的,比方說鼠類,猴類,蛇類,巨蜥,鳥類。反正我就當採集者,這樣的動物肉一般採集回來是可以放心再補充燒一遍後吃的。”

陳淵想了想,“印尼被燒焦的巨蟒,理論上,能吃,如果是雨季,就有點麻煩。我得在避雨地附近清出一塊空地,然後用斧頭砍樹,下雨的話木材堆在裡面,晴天的話就拿出來晾曬。反正前幾天可以吃揹包裡的乾糧。囤積足夠的木材之後,這樣順便也砍了足夠的防護區之後,挑選一個天氣晴朗沒有積雨雲的正午,一把火燒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就算是雨季,沒有積雨雲,正午暴曬後,加上已經晾曬的木材,燒起來水分都會蒸發掉,然後火勢自然就蔓延了,除非說對流雨馬上就形成了,但是那起碼也燒了一些區域了。雖然亞馬遜雨林這種確實不容易燒,但不容易燒的原因不全是水分,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燃料。因為亞馬遜的微生物實在太活躍了,這就導致所有的枯木、落葉都會很快被分解,這樣分解了就沒有燃料了,所以不容易燒。”

“但是你如果人為準備乾燥的木材甚至是木炭,不是不能燒的,亞馬遜雨林,不管雨季還是旱季,每個月都有被燒荒的雨林。”

陳淵最後還是生起了火。

實際上印尼和東南亞也都有類似的雨林大火出現。所以燒是肯定可以燒的,不過越戰爭,州軍沒怎麼進行燒雨林活動,可能也確實說明燒荒是得依賴季節進行的活動,雨季可能還是有難度,是否能在雨林雨季時順利燒荒需要進一步驗證,但旱季肯定可行。

燒荒的時候還可以慢慢收集木炭。這樣子燒荒總是能隨機獲得一些食物的,加上三天口糧能放包裡的肯定不是鮮肉或水果這種,肯定是壓縮餅乾壓縮食品這種,那麼偶爾採集點燒焦的裡面的動物肉,或是嗆死的動物肉,再補充烤一烤,這樣應該就沒有問題了。還沒有器皿的時候就只能烤烤肉了,後面有陶器了就用器皿。

這樣子偶爾獲得的食物優先吃掉,可以存放的口糧慢慢吃,扛過去一週可能有困難,但四五天肯定沒有問題。所以我的策略就是不跟生物鬥智鬥勇,降維打擊。

“儘可能不出現接觸,接觸越多,死的越快,盡量減少急救包的使用。

至於感冒藥胃藥,沒有別人給我傳感冒病毒,動物要傳播給我的話機率較低。我沒吃壞肚子自然就不需要胃藥,而且我也不吃高風險的食物。熱帶雨林最危險的是昆蟲我非常認同,所以燒荒是很重要的事情,把附近的公蚊子母蚊子啥的全給燒沒了,沒有積水地,我就不信還有很多蚊子過來咬我。

綜上,我再回顧一下燒荒的可行性與意義可行性:1.只要有沒那麼溼的燃料就是可以燒的,而你點起篝火後,是可以自己烘乾木材和燒製木炭的。2.雨林裡面即使是亞馬遜雨林的雨季,也經常有起火點,燒荒點。3.你是放火的,你可以透過防火隔離帶,選擇天氣和合適風向,準備好,不被燒死或嗆死。”

主語意義很簡單,堅壁清野,用烈火淨化一切,進行降維打擊,徹底作弊修改地圖,要不熱帶雨林普通人無防疫等各種先期準備絕無倖存可能。撿動物屍體和漿果作為食物,可以慢慢判斷這些東西能不能吃。較為便捷的燃料來源,比你砍木頭收集木頭,更輕鬆、低風險的收集木炭和未燃燒完全的木頭這些燃料。

“這樣求生的機會更大。”

陳淵頓了頓。

“當然了燒荒後的土地燒荒後的土地當然會比較糟,但是對普通人這才是安全的地方,我管它叫高安區。更長期的食物就需要規劃了。

戶外食物來源正常就三種吧,要麼種植養殖,要麼捕獵捕魚採集,要麼搶劫。除非你能找到上附近的土著,否則搶劫這個壓根不用考慮,也不用想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要是你能找的上,而且開化程度不低,那就想辦法聯絡上外面。開化程度低,只能打仗那就自個兒掂量掂量,但我還是沒指望去送人頭的,而且這裡還有很多食人族。

種植養殖週期太長。而且沒有種子,也不一定能在熱帶雨林裡面正確識別可以吃的植物進行培育。”

“”而且這樣去尋找還是得冒被蚊子叮了得瘧疾的風險,如果我的話我會選擇苟,只在燒過的高安區活動。同理,捕獵和採集也是這樣的風險很大,所以也要排除掉。

我只會選擇燒過的沒燒完的那種肉類做採集。當然如果燒荒過的地方還能有燒焦的野果,看生存指南裡面確認是一些可以吃的漿果,那烤熟了也可以吃。

所以這樣算下來,我的最優解還是去捕魚。捕魚因為有河道,開闊一點,利於及時發現敵情。加上有河道,這樣比叢林裡面的蟲蛇獸情況應該會好一點,雖然蚊子可能多,但是河道附近的樹木想辦法燒掉,這樣應該安全係數還是可以的。捕魚的話普通人應該是釣不到魚的,畢竟要有耐***啥的,所以可以直接做陷阱。

用斧頭的尖銳部分勉強分割一下樹皮,然後編製成線,再多編織幾層做成捕魚籠子和漁網。會比較費時間,但是這些都可以在庇護所完成,安全係數有保障。用合適的石頭挖土找些蚯引,或者燒焦的肉塊做誘餌。多放幾處,每天去檢視,應該能收穫一些食物,完全能養活一個人。野外生存強者,徒手製作弓箭,使用竹子編織捕魚簍。

前期晚上用樹枝之類做篝火取暖,雖然沒有睡袋或被子,但是有篝火,睡得不太死夜晚低溫症熬過去問題不大。就是有個問題不太好估計啥時候燒完。

這點我看了很多野外生存的帖子,沒有實際經驗的人可能自動以為篝火能燒一晚上,實際上不行...那樣的話大機率晚上篝火就滅了。不像集體宿營可以留人值夜,單個人宿營因為燃料沒了或是風吹草動總是很容易篝火熄滅的,所以這樣看下來,其實手機和充電寶也有點用處,起碼可以用來當鬧鐘,定時一兩小時起來加些篝火,否則還是有可能提前熄滅導致睡覺時候失溫或野獸來襲。感覺有點饑荒遊戲的夜晚的感覺。

所以如果說充電寶可以靠短接取火,打火石可以去掉,不過現代的充電寶都有保護電路,得把外殼摔掉,利用裡面的電池串聯短接。

然後特殊藥物就不必多說,得病的時候用的,平常肯定不能用。如果有被蚊子叮過就優先考慮瘧疾,服用青蒿素。這樣在雨林裡面,燒出一塊或幾塊大的隔離帶之後,得各種疾病的風險也大大減小了。

還有一個需要做的,較高優先順序的事情是想辦法製造一些器皿,比如說陶器或是玻璃器,木炭收集來就是用做這個。玻璃器其實徒手打造沒有純鹼沒有提純工藝只能製造出來琉璃器,那也問題不大,就是溫度能不能達到熔融狀態,可不可以澆築模具不好說,說不準琉璃都做不出來,只能做黑曜石,不過也可以廢物利用,用來做武器的殺傷部位,阿茲特克的印第安人對付西班牙人就是這麼幹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