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令人詫異的真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陳淵的一句話讓水友們瞬間就明白了,千年的酒水是不能喝的。

其實不單單是陳淵對此感到疑惑。

實際上,在很早之前發現的鵝首曲頸青銅壺,裡面也發現了酒水的存在。

一尊罕見的鵝首曲頸青銅壺現身SMX,姿態優美的鵝壺驚豔到人們,壺中6斤多重的神秘液體更是留下懸念。

而壺中的神秘液體正是酒!

經科學院大學研究人員取樣檢測,鵝首曲頸青銅壺內的液體為西漢早期的古酒,並與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中的相關記載頗為相符,是可以止血消炎的藥酒。

鵝首曲頸青銅壺出自SMX古墓群。

考古人員實測,其所在的古墓年代為西漢初年,墓主人應是位男子。

古酒歷經千年為何沒揮發?

這個問題讓很多人都感到好奇。

出土古酒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盛過酒的青銅器空空如也,畢竟經歷兩千年歲月,任何液體都很難不揮發殆盡。

考古人員認為,古酒穿越時間的塵霧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密封度好。

上世紀70年代在平山縣出土的中山國古酒,其容器也是密合很好,加上已生鏽,難以開啟,有助於酒液的儲存。上世紀80年代河南出土的商代古酒,歷經三千年還未乾涸,很有可能是青銅容器生鏽,封閉了縫隙,使酒液難以蒸發。

03年出土的西漢古酒,青銅器封口嚴絲合縫,裡外塗有生漆,精細的封口技術使酒很難揮發。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另外,雲陽縣出土的兩千餘年的西漢古酒,其銅器口用密實的封泥封口,宛如今日窖藏黃酒使用的封口技術。

至於古酒現在還能喝嗎?

陳淵的回答是不同的古酒樣本,其特點各不相同。但共同點是含有多種醇類和其它酒類的微量香味組分,其中乙醇也就是酒精佔了多數,這也是古酒有酒香味的原因之一。

釀酒專家認為,古酒雖然仍有酒味,但畢竟是已經“過期”的飲料,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所以不再有當初的味道,外加大量的金屬離子,使得我們無法飲用。

另外,由於年代久遠,不論封口多麼嚴密,也不能防止有效物質的揮發。一些物質也會慢慢分解,一些酸會與醇類發生酯化反應。此外,古酒中還有高達千分之一的銅離子,這是長期存放在青銅容器中的必然結果,也是古酒呈現深綠色的原因。

曾經有學者指出,商周之戰,商朝之所以敗北,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隱情,那就是商朝人喜歡喝酒,而且使用青銅酒器,久而久之,造成慢性中毒,士兵體衰力弱,難敵身強力壯的周朝軍隊。此說當然有臆測的成分在內,不過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古酒”可能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危害。

不過此時陳淵更在意眼前所看到的一幕。

這讓具白骨明顯是用來看守墓穴的,並且他們所擺出的狀態明顯沒有掙扎過,說明是自願的,而能夠讓他們願意如此不在乎生命就守在墓穴裡,說明本身就有著外在的誘惑因素。

具體是什麼陳淵不好說,但能夠肯定的是有人給了他們好處。

會是誰呢?

陳淵想不明白,畢竟這裡是嫪毒的墓穴。

很大程度上陳淵並不能認為會有哪些能膽子能夠這麼大,在始皇帝眼皮下給嫪毒修建規模如此龐大的墓穴。、

但是當陳淵推開一扇石門後,立馬就愣在了原地。

因為他看到了兵馬俑。

作為國寶級的文物,兵馬俑自打問世以來,就已經震撼了整個世界,每年有無數的人去看兵馬俑。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這些兵馬俑有各類的兵種,還有著車馬,各種武器,這也讓人感嘆古代的工藝水準。

在秦朝,居然能做出這樣的好東西,更重要的是,這些兵馬俑在入土的時候,可都是有著色彩的,現在挖掘出來的兵馬俑,很多一開始也是有著色彩的,可我們看到的就只是普通的色調,這與兵馬俑所處的環境有關。

在地下很長時間,兵馬俑已經處在了一個相對封閉穩定的環境裡面,一旦破壞了這種環境把它挖掘出來,它的色彩就會被氧化,漸漸消失。

這也是考古界的一大遺憾,確實,在考古工作中應該更好去保護文物,可很多時候,缺乏相應的技術,只能看著挖出來的文物一點點被破壞。

這讓無數的考古工作者非常傷心,因此我國對於保護完好的文物,都是採取不挖掘,保留原樣的態度。、

而陳淵能在這裡發現兵馬俑,就顯得非常不正常了。

【臥槽,老陳沒想到這裡居然有兵馬俑阿。】

【厲害阿,簡直重新整理了我的三觀。】

【這裡怎麼會有兵馬俑,不應該只有秦始皇的墓穴裡才有嗎。】

不光是水友們感到疑惑。

實際上陳淵也非常的好奇。

但同時,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這麼多的兵馬俑到底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顯然,兵馬俑是不可能用真人燒製的,有這樣觀點的人,可能是受到《古今大戰秦俑情》這種電影的影響。

兵馬俑確實是栩栩如生,可它如果要是拿真人燒製的話,首先在兵馬俑裡面就會有真人的屍骨,如今出土的兵馬俑裡面,有很多是有破損的,可以看到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顯然這就是陶製兵俑,並非是用人製作出來的。

不過在兵馬俑的製作上,確實是要按照真人來製作,通常這種兵俑都是要有一個樣本,按照真人的身高模樣,捏製出一個兵俑的樣本,至於面容的話,就需要用刀具等去凋刻。

以兵馬俑陪葬,在古代也是有這樣的傳統,很多古墓裡面都會有兵俑這些。

包括唐太宗的墓前,就有著一直隨他征戰的戰馬陶俑,既然有著這樣的傳統,那很早就會開發出相應的製造技術,秦始皇時期完成了天下一統,秦朝最初的國力也是非常強的,後來秦始皇死後,他的兒子更是不惜成本去營建老爹的陵墓,因此以一個國家的力量去製作出這些陶俑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這個工程量看起來是比較大的,實際上已經算很小的了,秦朝有很多的工程,動員的人力遠比這個要大得多。

首先兵馬俑在製作好樣本之後,需要批次製作出基礎的泥胎,這部分的兵俑用水和泥製作,但還沒有具體的加工,只是具備了初級的形態。

而初級的泥胎還是不具備頭顱四肢的,因此兵俑製作是組合型的,並不是一開始就一體製作,在製作好初級泥胎後,緊接著就要進行具體的刻畫,像兵俑身上的盔甲線條之類的,都需要專門的工人來負責。

對這些泥胎進行了基本的凋刻修飾之後,兵馬俑的製作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那就是對於頭顱四肢的刻畫,可能是在刻畫身體的時候,這些頭顱四肢是同時進行刻畫的。這部分就需要更加細緻了,畢竟這是一種小的部件,在製作的時候,尤其是頭顱部分,像真人的神態這些也要表露出來。

之前所說按照真人樣貌製作出來的兵樣,肯定不只是製作一個,是會按照選拔出來的士兵,進行批次製作,因此在兵馬俑的方陣裡面,能看出很多的兵俑神態都是不一樣的,這也能證明這種說法,兵馬俑的樣本是非常多的。

等這些頭顱肢體部分都製作完畢了,接下來就需要把這些東西組裝起來,這也就形成了一個兵馬俑的基本體,實際的工序步驟,肯定是要更多的,這樣才能保證銜接穩定完整。

接下來,非常重要的就是上色,兵馬俑所用的色彩是比較多的,根據後來的研究,每一個陶俑上都有繽紛的色彩,確實讓人看得非常震撼。

秦人尚黑,陶俑更多的顏色還是以黑色為主,但還會夾雜著其他的色彩配成一尊好的陶俑。

由於前面的準備已經基本完成了,上色的難度並不是非常大,主要是色彩調製是比較特別的,有很多色彩的配料,至今還沒有搞明白。

可惜的是,我們沒能看到完整色彩的兵俑,這也是無數喜歡兵馬俑的人們最大的遺憾。

除了人型兵俑之外,還有車馬這類的兵俑,這些東西在製作的時候,各方面細節還是要注意到,像馬鞍這類的,都要準備好才行。

車馬由於體型較大,製作起來也是更加麻煩一些,不過馬車的整體製作難度較大,因此在製作的時候,也是會耗費一定的時間。製作完成之後,再選擇組合的方式,這也就形成了具體的車馬俑。兵馬俑能很好還原秦朝的軍隊概況,對於瞭解秦人的樣貌,生活習慣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大部分的兵俑,能保留下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不過兵馬俑至今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爭議,確實,兵馬俑能成為奇蹟之一,確實是有著它獨特的地方。

它也是人們瞭解先秦文化的重要工具,不過對於研究兵馬俑來說,它會有諸多的爭議,還是人們對於兵馬俑的整體情況不夠瞭解,這才會生出一些異議。

而這些顯然已經不是重點了,陳淵吸了口氣,“我或許知道這個墓穴是怎麼回事了,如果猜的沒有錯,這很可能是秦始皇給嫪毒修建的。”

【啥,真的假的,老陳你該不會是在開玩笑吧?】

水友們顯然並不相信,也一時間無法接受。

陳淵卻顯得很澹定。

“你們知道嗎,社會上功利的風氣甚囂塵上,天下熙熙,皆為名來;眾人攘攘,皆為利往。戴著這樣的有色眼鏡看世界,即便是至理明言千古經典,在他們眼中也變成了生意經。

很多人看了老子《道德經》中有“絕聖棄智”這樣的話就說老子是反智的,希望老百姓都變成傻子,都是聽話的綿羊,這樣君王就好統治了,所以說老子是古代君主的“走狗文人”。人要魔怔了,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人都敢罵,簡直是節操落地,起碼的底線也不要了。

自己不懂,捧著一本《道德經》裝有學問,好不容易認識你個字:呀,絕聖棄智?!原來老子的用心這樣險惡,這不是在替古代封建帝王張本嗎?什麼聖人,什麼先賢,還不是為了混口飯吃?!

老子為什麼要說絕聖棄智,為什麼要推行無為?因為那時候的君王都太雞賊、太喜歡耍小聰明了,以為自己很高明,就可以一手遮天操縱一切;國君也太有為了,就像今天的某些世界大國一樣,到處挑事,像瘋狗一樣到處攀咬。

老子正是告戒這些人,看不慣當時他們的做派,才會寫出這樣的警句,提醒他們迴歸正途,不要在跑偏的路上一去不返。”

“而且孔子說過,自己的學問可以用兩個字來貫穿始終:“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什麼是忠恕?忠並不是忠於君王,而是忠於天道,就像王陽明所說的堅守心中的良知。

“恕”是什麼?就是仁心,就是老子三寶中的“慈”,對待萬事萬物世間一切眾生都有一顆慈悲之心,寬以待人,能設身處地為老百姓、天下人著想。

老子的大道其實也很簡單,就像他說的:“吾言甚易知”,無非“無為”而已。但是老子的無為可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亂來,要按照天道行事,凡是都要想著天道無私,大道至簡;而不是“以小人之心度老天之腹”,打著天道的幌子,行謀取私利的行徑。

所以老子的道很簡單,“為無為”而已。

只是世人愚昧,還以為他是在說瘋話,什麼?“無為”怎麼可能建功立業,還能取信於天下?鬼才信呢!”

“我說這些實際上想表達的意識很簡單,始皇帝或許是個有大才之人。”

聖道易行,世人貪婪,充耳不聞。

老子的大道其實也很容易做到,只要一個標準,那就是尊天道而行。所謂的“替天行道”不是扯虎皮掛大旗,舉著一個高大上的幌子蒙人、博眼球、刷流量,而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履行宇宙天地大道的“通道”,是大道的堅決擁護者和執行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