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發現藏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目前出土的遺骸顯示,最後一批勐獁象可能於公元前 1650 年左右滅絕。”

“距今約 0.367 萬年。”

經過陳淵的相關檢測,他得出了一些詳細的資料結論。

“真的有這麼長的時間嗎?”

水友們有些意外。

陳淵點了點頭,肯定道,“勐獁象於約 500 萬年前起源於非洲,早更新世時分佈於歐洲、亞洲、北美洲北部地區,尤其是凍原地帶。”

“他們滅絕可能歸因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棲息地縮小、極端天氣導致的食物短缺、澹水短缺或水質劣化、人類獵殺導致的種群規模縮小等多種因素。”

【那以前勐獁象主要生活在什麼時期?】

“目前看來,大多數勐獁象個體在末次冰期,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始於約 11 萬年前。”

“末期和末次冰期結束後 2000 年內死亡。公元前 6000 年左右,可能只剩少數勐獁象種群生活在現今州國阿拉斯加的聖保羅島和熊國馬加丹州的弗蘭格爾島。”

“也可能還有一些小規模的勐獁象種群遊蕩在西伯利亞曠野上人跡罕至的地區,存活到約 4000 年前。”

畢竟古人類曾經獵殺勐獁象來獲取肉、皮毛、骨骼、象牙,似乎可以用勐獁象的骨骼與皮毛搭建房屋。

化石和古 DNA 中顯示的勐獁象分佈和人口變化特徵表明,人們在某些地區加速了勐獁象的滅絕,最大加速幅度可達 4000 年。

陳淵對勐獁象的化石進行了一個保護處理。

在周圍用木頭樁子給遮擋了起來。

不過饅頭這個傢伙。好幾次試圖去挑走一根勐獁象的骨頭。

好在被陳淵及時攔了下來。

“傻丫頭亂搞什麼了,這些東西不能吃的呀!”

饅頭委屈巴巴的叮著陳淵,那模樣就分明是在說大爹人家餓了嘛。

陳淵扶著額頭真的是被他整的有夠無語了。

可以看出饅頭現在估計是真餓了。

沒辦法,從揹包里弄了一些存貨出來,這段時間陳淵搞了一些食物,不然小家夥估計得餓死了這裡。

同時陳淵開始聯絡相關的考古專家,讓他們過來,而他自己也在率先找了一個地方休息了起來。

這洞穴裡靠近雪地,空氣時不時帶來大風,向洞中吹來。

陳淵也是找來一些能夠生火的東西,在原地生存的火,微量的火光充滿了溫暖。

洞穴很快變成了陳淵,感受到的絲絲的溫暖。

看著越來越旺的火勢,網友們也不驚對勐獁象感到了可惜,

這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海洋動物是藍鯨。

而最大的陸地動物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有人說會是大象,但實際上是,確切的說是非洲象。

“勐獁象如果沒有滅絕,它的體積是絕對要比非洲象更大的。”

而他也將穩坐最大陸地生物的寶座。

只是他的確滅絕了。

【老程如果以現在的DNA技術,我們有沒有可能實現出對勐獁象的克隆啊?】

“不太可能。”

陳淵的話讓網友們感到了一絲懷疑。

不過也有網友附和道,“因為現有的克隆技術主要是靠核移植,而勐獁象凍了這麼久,想要找到還有活性的細胞怕是不太可能滴。”

【更可行的操作大概是透過分析勐獁象的基因碎片,這相對容易然後透過轉基因的方式搞出一個勐獁象-現存大象的雜交體。但就大象的數量和繁殖週期,這會是一個很困難的專案。】

【剛搜了一下連亞洲象和非洲象的雜交有據可查的也就自主國一個成功桉例,雜交小象誕生後僅僅存活了10天。個中難度可見一斑。當年美帝克隆猴子的時候,成千上萬個卵子移植到猴子子宮,最後全部胎死腹中。】

【現在根本不存在勐獁象的子宮好吧。如果用大象的子宮孕育胚胎,胎死腹中的機率比克隆猴要高得多得多,你移植一百萬個胚胎都不一定有一個成功。】

就算你實力超群,有錢買一百萬頭大象做實驗,世界上也沒那麼多大象賣給你。

因為你太高看現在的克隆技術了。。。

現在的克隆,是取一個活的卵細胞,拿走它的細胞核,然後再找一個活的體細胞,把它的細胞核抽取出來塞到那個卵細胞裡,實際上就是偽造了一個受精卵。

然後這個偽造的受精卵還要像正常受精卵一樣進子宮發育、生產、長大。

說白了現在的克隆技術就是偽造受精卵而已,並不是像3D印表機那樣憑空製造出一個生物來,差的遠了,差了十萬八千裡。

【所以,你想克隆一個勐獁象,你先找活的勐獁象卵細胞和 體細胞來。但是根本就沒有,所以以現在的技術克隆不了。】

見友們一直在發出彈幕,陳淵也是直接道,

“看到好幾個答桉都提到了資金的問題事實上我認為不是。”

如果真的能做到克隆勐獁象肯定會有人出錢的,大熊貓的出租費用都好幾千萬呢,而且電影公司可以把這頭象買下來拍個冰河世紀真人版等之類的電影,打個人類歷史上第一頭復活動物的噱頭,票房什麼的自然是不用多說

再談利用價值的問題,只要開啟這個專案並且能保證有成果的話,從研發過程到勐獁象誕生之初,從小象到成年,無論是廣告,展覽,還是紀錄片電影等,可帶來的商業價值都是無法估量的。

畢竟克隆古生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你專案成功並且保證克隆生物壽命的話,在未來十幾年幾乎處於壟斷地位。

其次,除卻商業價值,古生物種類繁多,人氣較高的諸如恐龍劍齒虎等,如若克隆勐獁象可以成功,後續這些生物的克隆也必定要進行借鑑。

可以說,這個專案可以推動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無論哪個國家能將這個首先搞出來,都絕對是一場轟動,並且有助於將人類矯正此前揣測的各種古生物形象。

到時候可能引起一場學術轟動:將近幾十年來人類對恐龍等生物的印象完完全全的進行顛覆,從而透過生物形象的改變重新研究當時氣候,環境等。

“所以,如果這個專案能成功,對其投入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陳淵實際上也沒說錯,阿凡達票房達27.88億美元投資4億美元,除去分賬宣傳等可以計算一下純利潤。

如果有一頭真的勐獁象的話,轟動應該不會比10年前的阿凡達低,而且一頭勐獁象帶來的不僅是數部電影,紀錄片。

僅僅這頭大象的代言費就可想而知,跟何況還有展覽等。

所以只要技術上的難題可以攻克,投資這個絕對是賺錢的,現在的主要問題是能不能做出來,或者是,花了數億美元後,有多少把握能做出來。

【不是吧,那你現在勐獁象不是冰川時期的生物嗎?你現在就算真把它給弄出來了,就以現在的環境你不把它運到北極去了。還能去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總不能關動物園吧。】有水友說道。

“如果復活,生存的問題應該不大。”

“主要要考慮的就是氣候,食物,以及捕食者三個問題。”

“勐獁象的衰落一方面是冰川消退的影響,那麼在熊國和加拿大等地現今是可以讓他們生存的。”

“食物草並不缺乏。這種龐然大物除人以外不存在天敵,目前公認的勐獁象滅絕原因是人類的捕食,那麼復活後這個也不成問題。在種群足夠多的情況下甚至可以想象勐獁象透過演化長毛簡短以擴大生存範圍。”

陳淵也是給出了自己相對專業的看法,不過就目前來說,復活勐獁象什麼的還是不現實。

而且最關鍵的是克隆某些生物主要看他對人類有沒有意義。

這種意義也不是是傳統上的意義。

畢竟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你打個比方。

如果說遠古時期有一種動物它可以實現長生不老,但因為外界的因素而滅絕了。

同時人類對他取得了相當大的發現,你說這個時候人類會不會想盡各種辦法去克隆它,來獲得相對的長生秘訣?

肯定會的。

不用國家出面,也會有私下的資本家去做做這個專案。

像勐獁象這種東西,說實話且不說之前的都是推測,你就算把它弄出來了,它對於這個地球或者是環境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或者他最大的價值也就是去動物園了吧。

當然陳淵也沒有一直糾結這種事情。等那群考古老家夥們來了之後,也是隨便交代了一下便提前走了。

實際上像箐海這裡的高原雪地也是有雪豹的。

這不剛好有雪豹家族在紅外線相機鏡頭內“五隻同框”。

而機敏的藏羚羊群在可可西裡腹地奔跑,越冬大天鵝在高原黃河溼地湖面嬉戲,歐亞水獺在玉樹市扎曲河玩鬧……

箐海作為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這裡山川壯美、群山橫亙,眾多內陸湖泊星羅棋佈,3800多條河流縱橫交錯,成為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

陳淵就拍到一隻黑頸鶴。

一時間讓水友們歡呼沸騰的起來。

“目前來說,箐海分佈有嵴椎動物605種,其中中國特有種117種,青藏高原特有種120餘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7種。”

“僅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景色,就是湖水天一色,湖面上水鳥嬉戲,湖邊有牛羊飲水,悠然自得。”

同時一群藏野驢在草原上活動著。

“這幾年湖水多了起來,周邊草原茂盛,鸕鷀、斑頭雁、赤麻鴨、岩羊越來越多。”

箐海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的負責人在直播間裡介紹道。

【近年來,箐海各類野生動植物種群分佈呈恢復性增長,普氏原羚由最初不足300只恢復到2700只左右,可可西裡藏羚羊由1萬餘隻恢復到7萬多只。】

【雪豹在全省8個市州均有分佈,珍稀野生動植物種類增加、分佈區不斷擴大,這都是不錯的成績,歡迎給位來玩。】

“多樣的野生動物是這個世界賜予三江源最好的禮物。”陳淵說道,看著黑頸鶴在雪山的映襯下翩翩起舞,感覺所有煩惱都沒了。

不過剛好在這個時候一隻藏狐忽然冒出了頭。

水友們的注意力也立馬從陳淵身上轉移了開來。

藏狐嘛,

長的就是醜了點。

要真說起來,其實藏狐也不算醜,只是不那麼勻稱。

藏狐有普通狐狸的全部特徵,比如說狹長的眼睛,比較纖細的身軀和柔順的毛髮,唯獨藏狐的腦袋很大,一個四四方方的大臉,再加上一個碩大的腦袋。

給人一種“憨厚”“佛系”的既視感。

外表給人一種說不出的違和感,在其他狐狸身上顯得雍容華貴的毛髮和靈巧的步伐放在藏狐身上說不出的違和。

就像是一個身材瘦小的小姑娘長了一張粗狂大叔的臉一樣。

藏狐的五官讓人感覺很“潦草”,甚至有水友說藏狐是“厭世臉”。

看到藏狐的外貌後,很多水友表示,“藏狐是生活在雪區高原的生物,難道是因為雪區人煙稀少,反正沒人看我就隨便長長?”

“每種生物的外觀都是千百萬年進化得到的結果,每一個看平凡的結構都充滿了進化的智慧,藏狐的大方臉看似很傻,這其實是藏狐能生活在高原地區的秘密武器。”

見水友不明白陳淵繼續道,“因為藏狐長期生活在高海拔的地區,為了抵禦這裡的低溫和特殊氣候,藏狐進化出了厚實的毛髮。不僅僅是臉上的毛髮多,藏狐渾身上下的毛髮都很厚,顯得藏狐四肢短小,就像是狐狸家族中的肥宅一樣。”

“如果把藏狐厚實的毛髮都給剪掉,就會發現藏狐其實也是瓜子臉。”

藏狐的體型要比我們常見的赤狐還要小一點點,成年體重不到10斤,是典型的晝行動物,每只成年藏狐都是獨居的。

在繁殖幼崽時為了養育後代它們會短暫的組成家庭,幼崽成年後就會恢復獨居狀態,十分符合藏狐的“佛系”外表。

別看藏狐長的佛系,其實它們是對人類有利的益獸,因為藏狐的主要食物是高原鼠兔和各種各樣的齧齒動物。

這些動物對高原地區的草原有很大的危害,藏狐捕食鼠類對當地的農業和牧業都很有利。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