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死亡地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個不知道,雖然很困難,但他依然懷著堅定的信念,在1934年出發以嘗試獨自登山。只是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他是否成功,覺得他死在了這裡。

不過據說他至少設法到達了6919米的高度。第二年,有探險隊發現了他的屍體,人們原本相信這是他到達的最高處。可是,在1960年,華夏探險隊到達了山頂,在途中發現了一個舊帳篷的遺蹟,它明顯要高於發現威爾遜屍體的位置。這就讓人開始懷疑,威爾遜會不會是登上了山頂,在下山的時候遇難了。”

不過眼下這個屍骨肯定和他無關。

也就是水友們的一句玩笑話而已。

陳淵沒有太多傷感,也沒有惋惜。

只是很平靜的繞開罷了。

或許很多水友會覺得無情,可現實是這樣的屍骨在珠峰上還有太多了。

隨著越往高處走,能見到的屍骨也就越多,幾乎一步就是一個。

就算是再怎麼悲傷,也沒有意義。

甚至陳淵自己都不知道,他會何是交代在這。

不過說起來,相比屍骨,陳淵更先踩到海洋化石。

州國的宇航局已證實,在珠穆朗瑪峰頂部發現了“海洋化石”。

有人說這些發明證明了《聖經:創世紀》第6-9章中大洪水事件的存在。

當時上帝選擇將地球恢復到其創造前的水生混亂狀態。許多人質疑了這個故事的合理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州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則表示,海洋化石只能證明地球板塊構造的科學理論。即珠穆朗瑪峰曾經位於海洋底部,而這座山本身就是由於構造板塊而形成的移動和向上推動的地形。

不過陳淵應該是沒這個氣運了。

“你們說我會不會見到草啊?”陳淵忽然說道。

【草?開玩笑,這裡能有草?】

“你們覺得沒有嗎?”

陳淵古怪笑道,“在珠穆朗瑪峰最令人震驚且肯定的發現就是草和灌木。”

“因為全球變暖加劇,珠峰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熱,冰雪的融化給了植被生長的機會。州國宇航局的衛星拍攝的影象揭示,1993年至2018年期間,在3568米至5486米處的植被顯著得到了增加。研究還表明,2000年至2016年期間,喜馬拉雅山的冰雪損失了一倍多。這意味著,未來珠峰的冰雪會越來越少,植被也將越來越多。”

這對於攀登者來說會是一件好事。

陳淵忽然停了下來,“我剛才說什麼來著。”

“你們看那是什麼?”

順著陳淵指的方向看去,水友們發現巖角裡有一株綠色的青草。

這個神奇的發現,讓他們一時間無以言表,。

【還真的有啊。】

【我以為老陳是開玩笑的呢。】

【我的嘛,這小草生命力也太頑強了。】

“確實是這樣。”

陳淵也是感慨著,給小草拍了張照片,。

放眼遠出看去,陳淵感受到了一種生命氣息的襲來。

不過他現在的腳步還不能停。

後面還有很多危險等著自己。

現在的這些無非是過程中的驚喜而已。

“珠穆拉瑪峰頂面積僅約20平米,寬度兩米左右,很狹小,也很危險,估計照個像都不容易。”陳淵感慨著。

正如他說的一樣,珠峰峰頂是一個山嵴狀的嵴背,峰頂覆蓋厚厚的冰雪,溫度常年在零下40度,風力就更嚇人,一般有十幾級,稍不留神就會被風吹下去。

由於氧氣稀薄,空氣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30%,是絕對的生命禁區。

成功登頂的人,體能已達極限,除了輪流拍照留念,此刻最想幹得事是趕緊下山。能不能安全的下來,不光靠體力和毅力,還有天氣運氣在裡面。

不過真的上去了後,也能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當年萬科的王石攀爬珠峰,曾引起全國吃瓜群眾的圍觀,甚至萬科的股票都發生了異常波動,可見攀登珠峰絕非兒戲,一不留神就見上帝了。

聽王石後來講,如果不是下山途中撿到一個沒用完的氧氣瓶,他也就掛了。”

陳淵苦笑道,像是在給自己打氣。

不過真的上去了想下來也是難事。

畢竟珠峰是世界最高頂峰,離上帝更近。據說70%死於攀登珠峰的都發生在下山的路上。

這時候,經歷了衝頂階段的消耗,體能已基本耗盡,在峰頂停留一到兩個小時候後,身體能量供給同樣也在下降,隨著體溫下降,身體的靈敏度靈活度都大打折扣,視力和大腦的反應也遲鈍許多,這才是真正考驗人的時刻。

所以登過珠峰的人,都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就像死過一次一樣,不再懼怕死亡,不再執迷物質享受,只會迷戀一件事,那就是極限運動,畢竟世界上還有無數高峰等著去征服。

水友們也能看出陳淵的擔憂,但也因為如此感到不理解。

【老陳,珠峰頂上有什麼好的東西嗎,為什麼一定要爬?】

【是啊,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意義是什麼?】

【攀登珠穆朗瑪山峰需要什麼手續?全程費用多少?看了老陳的直播我有這個衝動了。】

接二連三的提問丟擲,陳淵也是看了起來。

“珠穆朗瑪峰的頂端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這確實是個好問題。”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吧。”陳淵頓了頓,“很遺憾的告訴各位,珠穆朗瑪峰上什麼都沒有!!!”

“珠峰上除了白雪皚皚、寸草不生外,剩下的就是空氣極其稀薄。還有就是冰冷刺骨,極端氣溫可達零下60多度,比南極氣溫還要低。如果弄上幾隻企鵝在珠峰上來放養,應該還是蠻不錯的。

當然也是真正的人間死亡地帶,大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感覺。”

迄今為止,在登頂珠峰的運動中,大約不下於有30萬人旅遊和登山攀登過珠穆朗瑪峰。這麼多人來登山,給以前聖潔的珠峰上留下了至少650噸垃圾。

目前有資料顯示,截止2020年2月為止,共有4469人成功登頂珠峰,登頂人數次數為7646次。

近50年來,大約有324人因為登頂珠峰而死於問鼎珠峰的路途上。

這些登山愛好者大多數死於雪崩、岩石脫落、缺氧。當然,這些登山爰好者的屍體也就長眠在珠穆朗瑪峰的冰天雪地裡,成為了一座座冰凋形的屍體路標。

這些屍體因為珠峰上空氣稀薄,氣溫低下,從未腐化,都還保持著原樣臥立在通往珠穆朗瑪峰的山路上,彷佛在為這些新的登山愛好者在祈禱。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