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宏偉的生物演變過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陳淵剛說完這話,網友都是一楞。

啥叫發現我們的祖先了?

祖先不應該是人猿嗎,怎麼就是一條魚。

而且這條魚感覺特別奇怪有沒有。

【雙對魚鰭?一般魚不只有一對魚鰭嘛,老陳這是啥魚啊。】

【呃呃,感覺有點像四條腿欸。】

陳淵為這條彈幕比了個贊。

“這位兄弟說的沒錯,這四個魚鰭正是腿!”

【啊??】

網友更加迷糊了。

這條聞所未聞的怪魚全身上的魚鱗似鐵甲,體形矮粗而碩壯, 顯得十分兇猛,體表披著閃耀著美麗的藍色金屬光澤的大型圓魚鱗,在鱗片上還有刺棘狀的突起。

口中成對的排列著銳利的牙齒。

兩個背鰭高高豎起。

看起來比食人魚還要兇。

也不知什麼來頭。

直播間裡的網友戲稱它為“大海蜥蠍”。

陳淵此時已經來到了海岸上,躺在地上的怪魚毫無異樣。

用手一動,它竟憤怒地把牙咬得喀嚓作響,以示抗議,樣子有些嚇人。

海洋古生物研究院的專家許雲聞訊趕來,將這條怪魚進行了粗略比對。

僅一眼就認出了怪魚的來歷。

正在觀看這場直播的學者更是激動的連話都說不出。

【這……這這這,這哪是魚啊,分明就是活化石!】

一時間,這條長相奇特的怪魚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這叫腔棘魚,算得上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陳淵不再賣關子,直接說道。

海洋古生物研究院也發出了彈幕。

【沒想到能在這裡看到腔棘魚,這樣的遠古化石還能存在到今天簡直是奇蹟!】

許雲急急忙忙地找出了古生物化石圖鑑對照,結果一點沒錯,這正是腔棘魚!

“以往人們只在古老的岩層裡發現過它在4億年前生活時的化石。”

“真正捉到的第一條腔棘魚是在東非沿海,1938年聖誕節前的一天。”

“沒想到現在還會有活著的腔棘魚……”

許雲實在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以他自己的話說,有點像疾風震撼的感受,使人顫慄不安,並且眩暈,興奮之情不可言表。

“腔棘魚也叫矛尾魚,是總鰭魚類中的一個分支,4億年前只生活在淡水域裡,於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滅絕。在當時捕獲魚的訊息一經傳出, 引起了全球各界的注目, 更是引發了生物學家關於傳統生物進化理論的大辯論。”

陳淵補充了起來, 這一番話讓直播間裡的網友等諸多學者大受震撼。

【海洋古生物研究院: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老陳了,為什麼你每次都能找到這些已經滅絕了的生物,要是我們研究院裡的人有此等運氣,那華夏的生物研究早就站在了世界頂峰!】

陳淵微微撓頭,哈哈笑道,“這個,可能是我運氣實在太好了吧。”

【海洋生物研究院:老陳你實在太謙虛了,知不知道你發現了這條腔棘魚意味著什麼?】

【啊,意味著啥?】

陳淵還沒說話,彈幕就在紛紛追問。

許雲微微搖頭,嘴角勾起無盡的笑容,“矛尾魚的重要科學價值在於它的祖先和其他的總鰭魚類,特別是在脊椎動物征服陸地,由水棲到陸棲最初階段起重要左右的總鰭魚——骨鱗魚一同生活在海水中。

儘管它們的骨骼結構各有特點,但是有很多相似之處,骨鱗魚在脊椎動物進化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動了晚於魚類的全部脊椎動物各綱的起源:

比如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在在哺乳中佔了主要位置的靈長類。

進一步提供了地球上最初的兩棲動物是由魚類進化而來的證據。”

【哇撒,老陳做出來的貢獻這麼大?】

【咱就是說老陳絕對是當代錦鯉好吧。】

就像網友說的那樣,老陳絕對是當之無愧的錦鯉。

如果可以,他真想牽著老陳去搜尋所以已經滅絕的生物。

雖然這個想法很不道德。

嗯。

許雲連忙搖頭,心中給陳淵說了句抱歉。

而現在看到這條從海洋中捕捉到的腔棘魚時。

就好像站在了自己面前。

進行了一場跨越億萬年時空的對話。

雖然這條腔棘魚特別兇。

“其實我們一直覺得猿類才是人類的祖先,但有些四足魚類可能比猿類出現得更早。”

“所以人類是由古猿進化來的這點不可否認,但也不能忽略掉古猿是從四足魚演變來的,或許腔棘魚不一定是人類最初的祖先,但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都和它有不可分割的聯絡。”

陳淵擺弄著腔棘魚的魚鰭,“總鰭魚類有鰓,又有‘肺’,它們的偶鰭是肉葉鰭,堅強有力,能在泥沙上爬行。這是脊椎動物登陸的前奏,是典型的泥盆紀總鰭魚。有科學家認為,首次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就是總鰭魚種群,這其中也包括腔棘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網友們越聽越是激動,發出彈幕希望陳淵能說說這個神奇的種群究竟是如何登入陸地的。

陳淵也是爽快,控制住對腔棘魚虎視眈眈的饅頭,對直播間解釋道,“大約在4億年以前,也就是地質史上稱為泥盆紀的時期,在自然界的淡水湖泊、沼澤地裡生活著一種數量非常多的總鰭魚。”

“這種魚身體呈紡錘形,體長有1米多,游泳非常迅速,是一種肉食性的魚,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到了泥盆紀末期,地球上出現了高大的木賊、石松和喬木形的蕨類陸生植物。”

“再經過了幾千萬年,到了石炭紀。陸地上氣候溫暖潮溼,陸生植物得到很大發展,不僅種類大大增加,而且生長得十分茂盛,也有些沿著廣闊的沼澤地和淡水河岸生長,大量植物的枯葉凋落到河中,再加上有些沿岸或水中生長的樹木,根部也在水中腐爛,腐爛的結果使水中的氧氣大大減少。”

“這時生活在河水中的魚類,由於水中氧氣不足,有些總鰭魚類因不能適應而死亡,但也有些總鰭魚,卻利用胸鰭和腹鰭把身體支撐起來,或攀附在水中的腐葉上,或爬至河邊樹根上呼吸空氣中的氧氣。”

“由於水質的進一步敗壞,總鰭魚更進一步增加了對大氣呼吸的依賴,有的甚至爬上河岸呼吸空氣,藉以生存。”

網友們聽的有些入神,腦海裡似乎浮現起了總鰭魚群中的進化演變過程。

也正是因為總鰭魚的胸鰭和腹鰭因長期支撐身體,基部肌肉變得相當發達,鰭內骨骼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成了與陸生動物五指型附肢相類似的排列。

經過很多時代,側鰭逐漸變成分節的四肢,魚鰾逐漸變成能夠代替鰓進行呼吸的肺。肺的形成又引起血液循環器官的發展,出現了三腔的心臟。

實際上兩棲動物雖然是上陸的魚發展而成,它們仍然能在水中生活,並且它們的幼體還必須在水中生活。

不過,仍舊有網友對這條腔棘魚的出現感到奇怪。

不是奇怪他為什麼沒有滅絕,而是奇怪它為什麼沒有進化?

【如果按照進化論的觀點,且不說腔棘魚,為什麼世界上還有其他的猿類,它們咋不進化?】

【你想笑死我?但凡是初中生都知道吧?】

【你妹,你要是知道你給我解釋看看?草!】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