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時間流逝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韓復榘求賢若渴,以一省主席之尊,親赴宮家武館開業典禮,只求封舟出山輔佐他成就大業。

講道理,論民國軍閥,封舟哪怕是輔佐李德鄰,輔佐常凱申,或者輔佐閻老西也不會去輔佐他韓復榘。

至少他知道以上幾位大佬好歹還能風光二十年啊,而老韓主政山東八年後,因抗戰不利,得罪領袖,最終遭到處決。

也就是說,這位最多只能風光七年。

但韓復榘這般屈尊,這般求賢若渴,封舟心中也頗為感動。

人心都是肉長的,人家都是一方諸侯了,還這麼禮賢下士,封舟豈能無動於衷?怎麼也得表示一下。

論起才能,他還真不是理政之才,可是他有超越歷史的眼光啊!

婉拒再三之後,封舟笑道:

“韓主席,所謂知易行難,若是做您身邊參議,我還能指點江山,在韓主席面前班門弄斧幾次,但是要論實際行動,那我只會教授學生拳腳了。”

“哈哈哈,封先生能來,我老韓已經感激不盡了。”

韓復榘握住封舟雙手,大力搖晃,哈哈大笑。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

封舟每個月在山東待上十天半個月,剩下時間返回津門。

在山東期間,他可以翻閱各種書籍,與知名學者、能臣幹吏,甚至鄉下老農交流,也可以和武林同道,比如燕子門、子午門的拳師們交流。

為了方便他行動,韓復榘答應,在省城給他建一座武館,邀請各家各派的拳師前來較量,獻藝、傳授武學。

得到封舟的投效,韓復榘十分滿意,又和張學銘一番交流之後,才從容離開,返回山東。

封舟明白,韓復榘過來請他出山,名義上是欽佩他的才華,實際上不過是藉助他的名氣和聲望,表現出一番禮賢下士的態度罷了。

否則說到最後,也不可能只給封舟一個政府參議的職位而已。

但他這趟“千金市馬骨”,使得他求賢若渴的大名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很快又有不少英才投到他麾下效力。

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而封舟與師兄開設武館的盛況,也被記者們透露出去,《大公報》甚至列出了嘉賓名單:“封先生與師兄合開的武館,可謂武術界和文化界之盛事……所來賓者,不僅有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和津門市長張學銘,金城銀行周作民等十幾位金融界人士也有出席,外賓有英法兩國租界總領事夫婦,京津泰晤士報主編伍德海、字林西報主編傑拉德……整個津門文化界以張校長為首,幾乎傾囊而出,更不用說前清皇帝溥儀、袁大總統公子袁克文……”

報紙連篇累牘,羅列了一大群津門名人,可是津門武行十九家武館的館長們,卻只是一筆帶過,連名字都沒提。

即使提到封舟單拳敵八手,一力壓武行,也只是說本來按照規矩,應該由封舟連戰八家武館,可是只打了四家,其他武館便自知不敵,低頭認輸。

就這麼簡單幾筆掃過。

封教授文武雙全之名,徹底享譽津門。

自此之後,津門武行的話語權被宮家武館徹底掌握,無論招收學徒,還是分配利潤,那十九家武館都得仰宮家武館之鼻息。

其他武館倒也罷了,九州武館因為沒有名師坐鎮,館長鄒榕又能折騰,如今風水輪流轉,很快擠壓的九州武館沒了生存空間。鄒榕只能黯然離開津門。

而宮家武館之所以以“宮家”為名,就是因為宮寶森當年成立中華武士會,聯合了十幾家門派的宗師,廣傳拳術,促成北拳南傳。

而封舟和馬三建立的這家宮家武館,也和津門武行的那些武館有本質上的不同,因為在這裡,不在乎拳術外洩,也不在乎弟子根基和心性,只要一心來學拳的,便會教真東西,而不是津門武行那些華而不實的套路。

封舟的兩個跟班王雷、王雪兩人,經過封舟的一番調教之後,也終於出師,可以擔任六合拳的啟蒙教練。

封舟一炮打響之後,李堯臣、王子平、韓慕俠等人由宮寶森寫信,親自邀請出山,加入了宮家武館,無私公開門派秘籍絕學,向求學者傾囊相授。

對於封舟和馬三此舉,國內外媒體一片讚譽,“強國強種”的概念,已徹底在民眾心中扎了根。

而他館長馬三,也由一個僅僅在武術界廝混的拳師,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武術教育家。

對於自己突然地名聲鵲起,馬三由開始的不知所措,很快調整心態,到最後泰然處之,但心中對師弟更加欽佩,幾乎言聽計從。

宮家武館第一批招收的學員就有一千二百人,這還是十里挑一的結果。

封舟和馬三、李堯臣、王子平、韓慕俠等武學宗師一起研究交流,不但碰撞出新拳法的火花,建立“百家拳”,還簡化了武學套路。

他們結合大刀長矛,創出一系列適合各種身高的刀法和矛法,注重搏擊,招式簡練直接,殺傷力極高,特別適合軍中搏殺,而且集內家外家之所長,見效極快,便是普通莊稼漢,練上兩三個月,也能上手。

一年以後,宮家武館改名中華武士會,宮寶森重新出山,又聯合了太極、炮錘、通背、燕青等門派,加上北上的詠春拳陳識,廣招學徒,廣傳拳術,一時間各大軍閥紛紛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一時間,中華國術館裡的拳師教習成了香餑餑,不管是中央軍還是晉綏軍,或者是西北軍,都不惜重金聘請他們去軍中傳授。

從民國二十年到民國二十六年,封舟往返於津、魯兩地,傳播拳法和軍中殺伐之術,前後教授弟子共一萬三千四百人。

等抗戰爆發之後,這一萬多人當中,有千餘人奔赴中原各大根據地,不但傳播刀法矛術,而且帶動游擊隊和群眾,利用簡陋的武器與日寇交戰,造成敵人大量傷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段時日,封舟也沒閒著,在完成“大國崛起”系列之後,他於民國二十二年短暫的去了一趟英國,在牛津大學做了一個學術交流之後,便返回華夏,但是將他抄襲的威廉-戈爾丁《蠅王》、《繼承者》、《蠍子王》散步作品發表出來,由英國的出版社發表出版。

《蠅王》是英國現代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創作的長篇小說。故事發生於未來一群兒童在撤退途中因飛機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島上,起先尚能和睦相處,後來由於惡的本性的膨脹起來,便互相殘殺,發生悲劇性的結果。

將抽象的哲理命題具體化,讓讀者透過閱讀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激動人心的爭鬥場面來加以體悟,人物、場景、故事、意象等都深具象徵意義。《蠅王》是一本重要的哲理小說,借小孩的天真來探討人性的惡這一嚴肅主題。

當然,為了貼近現實,封舟將作品改動了一下背景。

因為非常符合英國的社會現實,此書一出,立刻在西方市場引起轟動,一時間封舟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回國之後,按照宮寶森的意思,他與宮二訂婚,並打算在宮二大學畢業兩年後完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