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統帥人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封舟自己法力強大,不懼暗箭,妻子小青,以及朋友們有白娘子白素貞維護,也不懼怕笑人暗算。

龐勇、王重陽、辛棄疾三個弟子,封舟也會帶他們征戰沙場。

唯一可慮者,便是自己的眾多全真派弟子們。

他們武功雖然算得上江湖上的一流好手,但是法力低微,容易被朝堂上的小人抓住破綻,所以豐州窯第一時間將他們攆出臨安,不給小人們機會。

當然,這還不夠。

……

新登基的大宋天子想請封舟做主帥,這件事屬於絕對機密,到目前為止只有三人知道,自然不會洩露。

但他決心整軍北伐的訊息,卻一直在臨安城中流傳。

事實上他不北伐也說不過去,因為他身邊的都是主戰派。

像湯思退這樣的主和派已經被他趕出朝堂了。

主戰派的目的是什麼?是想透過北伐獲取功勞,向透過和金人的強硬對峙獲得聲望,從而讓自己一系的升官發財。

“陛下要發動北伐,正是我輩男兒為國奮鬥的機會啊!”

“女真蠻夷佔我中原,擄我二帝,當真是奇恥大辱,陛下若是發動北伐,乃是順天應人之舉,必能大破金軍,中原百姓豈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沒錯,正是如此!”

“卻不知官家會讓誰擔任北伐主帥?”

“這還用說,論威望論資歷,能擔任北伐大帥的,只有左相的紫巖先生德遠公(張浚)和擔任右相的安侯公(陳康伯),史直翁(史浩)雖為帝師,但年齡資歷威望稍遜,虞允文雖有採石大捷,但年齡不夠,所以以晚生看來,這北伐主帥必在張、陳二公之中選擇。”

“卿言大善,我與你心有戚戚焉。”

“不瞞諸位,在下心中不禁生出萬丈豪情啊,想去年生擒金國皇帝,如今這北伐之聲風起雲湧,沒想到你我有生之年,能見到王室北定中原,正是大善啊!”

“是啊!是啊!”

……

以上的談論處處皆是,尤其是在太學生周圍,簡直將北伐成功視作必然。

而且無論是張浚還是陳康伯,要威望有威望,要地位有地位,要能力也有能力,彷彿無論是誰率領軍隊北伐,必然令敵人望風披靡,收復失地只在指掌之間。

但在臨安府一處隱秘的小院在內,卻有不同的看法,

前右相湯思退雖然被貶斥,但是根據大宋優待文人的傳統,他被授予檢校太傅、崇信軍節度使、萬壽觀使閒差,免去奉朝請官,和他一個待遇的則是万俟、魏思勳,這兩位都是秦檜昔日爪牙,秦檜死後,他二人便十分低調,但依舊被皇帝貶斥。

“陛下欲發動北伐的傳聞越來越高,以某看來,北伐已經不可避免。不知道張德遠還是陳安侯,誰會為帥啊!”湯思退嘆道。

“以某看來,掌軍北伐者,非張德遠莫屬。”万俟冷笑道:“陳安侯德量寬博,能服眾心;器資凝重,坐鎮中樞,非他莫屬。而張德遠通曉軍機,又有聲望,北伐主帥,非他莫屬。”

他雖然語氣淡淡,面帶冷笑,但言語之中,卻是對張浚有說不出的不屑。

湯思退和魏思勳對視一眼,知道万俟雖然是秦檜舊屬,但是其才高深,其眼光銳利,看人極準確,他這般不看好張浚,那麼定然是張浚才能不足以為帥。

想到這裡,湯思退心中一震,不由得問道:“那麼以元忠兄(万俟)所見,此次北伐,若張浚為帥,未必有可勝之機?”

万俟笑道:“不錯!”

魏思勳在一旁道:“不能吧,張德遠自苗劉兵變變為國家中樞,聲望極高,當年富平之敗,也是因為挽救江南,吸引完顏宗弼轉兵西向,為臨安轉的一線生機,這可是名相之舉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万俟哈哈一笑:“湯公、魏公,你二人之看到這一點,卻看不到其他,張浚用兵天下皆知之,他不僅有富平之敗,還有淮西之師,其效可見矣。今復用兵,極為生事。簡單說來,就是其才能有限,才極短,雖大義極分明,而全不曉事。扶得東邊,倒了西邊;知得這裡,忘了那裡。”

“所以以我所見,張浚領兵,定然會賞罰不明,手下大將必定彼此失和,最終造成大敗!”

“好!”湯思退一拍桌子,面帶興奮之色:“很好!張德遠若是兵敗失國,金兵必然乘勝而進,到時候陛下不想求和,也得求和,到那時候,你我等人,重新起復之日便到了。”

“哈哈哈……”

小院之中,傳來三個奸臣暢快的笑聲。

對於這些人來說,高官權勢是他們的目標,哪怕這個權勢是踩著大宋百姓的血淚而來的。

他們才能高絕,眼光銳利,已經看得出來,金國已經沒有滅宋的能力,只能以打促和。

但與此同時,宋軍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張浚雖然通曉軍機,卻無法撫平宋軍內部矛盾,那麼隆興北伐必定會以失敗告終。

到時候金兵陳兵扣關,大宋兵無戰心,朝野驚慌,必定使他們主和派起復之機。

為了能夠重新掌握權勢,享受榮華富貴,他們才聚在此處,商討下一步行動。

畢竟是主和派,怎麼可能在金國那邊沒幾個認識的人物?

就算張浚撫平宋軍內部裂痕,大軍精誠團結,一心北伐,只要後方的主和派動點手腳,也夠他們吃不了兜著走的。

隆興北伐之始,便已經是主和派重新崛起的契機了。

……

不管朝野怎麼談論,這一日的大朝會,終於要開始了。

所有人都想到,皇帝是否要發動北伐,必定在這一日的大朝會上,做出決定。

大宋隆興元年三月十五日,大宋朝會的場所,大慶殿,又名崇慶殿。

滿殿之中,皆是朱紫之色,人人面目凝重,不苟言笑,沒有一個交頭接耳,雙目對視之間,各有想法。

時辰到,皇帝登上龍椅,三跪九叩之後,便有帝師、參知政事、尚書右僕射史浩出列上表ji,聲稱採石之戰後大宋擒獲金主完顏亮,兩國有和談之意,但金人不甘失敗,陳兵扣關,有威脅我大宋之意,更有佔我疆土,徵我歸正人,提高歲貢的打算,欺我大宋之心,昭然若揭。

皇帝趙覽表大怒,直斥金人狼子野心,然後對史浩道:“朕欲北伐啊,你為參知政事、尚書右僕射,可有人選?”

說到這裡,滿朝文武大臣都看向張浚。

主戰派面帶希翼,主和派卻低頭不語,不敢多說。

有人想:“看來陛下和他老師已經溝通好,由史直翁推舉張德遠,這樣張公統軍北伐,則左相由陳公擔任,史浩便可以進位右相了,正是一箭三雕啊!”

“看來陛下屬意張相了。”

“張相位北伐統帥,已經無可阻擋!”

就在此時,史浩進言道:“啟稟陛下,護國真人,丹宵宮主持封舟神通廣大,法力高深,且通曉軍機,前有採石之戰,敗金兵,擒金主,皆是他運籌所為,故臣推舉封真人為北伐統帥,定能擊敗金軍,還我河山!”

“什麼?”張浚猛然瞪大了眼睛,一臉不可思議。

不只是他,所有的文武百官盡皆目瞪口呆,瞠目結舌,不敢相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