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三十年河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歷史大勢面前,一點小浪花無足輕重。

周善是東吳派來的也好,還是曹魏安排潛伏的也罷,其實對於整個大勢並無多大影響。

孫劉談判很快落下帷幕,兩方也重新確定了聯盟,所謂“拋棄前嫌,繼往開來,團結一致向前看,共抗國賊曹操”的主題很快般出現在錦官城的主要輿論界當中。

經過談判,孫權為了得到那一萬吳軍俘虜,除了江南三郡之外,還割讓了江夏郡。

諸葛瑾雖然讓出江夏,但在孫權的心理底線內,且與漢中王諸多文官辯論,不落下風,劉備不由得嘆道:“孤掌益州八郡,更有荊楚之地,反不如東吳文採斐然也。吳有諸葛子瑜,不辱其主;我並無一人入吳,以達孤意。”

忽一人出班奏曰:“臣願為使。”眾視之,乃義陽新野人,姓鄧,名芝,字伯苗,任廣漢太守有功,提拔為尚書。

劉備大喜,道:“孤欲使人往結吳侯。伯苗必能不辱使命。使吳之任,非公不可。”

於是劉備重賞鄧芝,使同諸葛瑾赴吳通好,以顯示漢中王剛結盟盛意。

建安二十五年二月,鄧芝入吳,一番繁冗的禮儀之後,諸葛瑾略帶驕傲地問鄧芝道:“我江東禮儀,與川蜀相較,孰更近諸大漢威儀?”

“江東更近。”鄧芝淡淡一笑:“漢中王只用仁義,不用禮儀。食古不化,安為得之?”

諸葛瑾一怔,臉色一紅,不再在口頭上討便宜,只是依制將鄧芝引入大殿中。

孫權乃是雄主,對待人才也很重視,見到鄧芝時也極是禮敬,命芝上殿,賜坐而問曰:“聞道漢中王劉皇叔賜重臣座,以示優遇禮敬,見賢思齊,孤常欲學之,今日自卿始耳。”他笑著道。

“吳侯見善心喜,也是雄主氣象。”鄧芝也讚道。

結束了互吹,孫權道:“漢中王於漢中破曹操,關雲長於襄樊震華夏,陸子明也有奏書來,盛讚劉皇叔兵精將勇。”孫權笑道:“聞道皇叔給孤送了禮物,孤與諸公商議,大致也猜得出這禮物為何。這禮物雖是燙手,孤也收了,你可以回稟劉皇叔。”

“此外臣之使命,不勞吳侯吩咐。”鄧芝語氣平靜。

對於劉備的禮物,江東上下很是無奈。

但既然孫劉聯盟,這個禮物就得接下。

原來劉備送來的禮物,是曹魏“五子良將”徐晃的首級。

“漢中王這可是嫁禍江東啊。”

雖然不得不接受這份禮物,大殿之上還是有人忍不住出言道。

鄧芝看向他,認得他是從事中郎嚴峻,字曼才,當下笑道:“若是吳侯不敢收,芝帶回便是。”

“貴使莫急。我江東也屢次與曹操交戰,當年赤壁之戰,也擊敗他曹操八十萬大軍,雖然在合肥不得寸進,但孤當勵精圖治就是。”

孫權淡淡的說道,

他此言一出,眾臣便不在說話,便是張昭、顧雍這些老臣也噤聲不語,鄧芝見了心中一動,孫權不愧是一代雄主,即使有偷襲荊州的失利,但在江東卻有著極度威信。

“根據孫劉聯盟,共抗國賊之事,我江東自有定奪,即將江南三郡交換,江夏郡也便交割,其他之事,孤也答應就是。”

“當年孫劉聯盟,和衷共濟。一方與曹操交戰,另一方至少應保持善意中立。”鄧芝沉著臉:“漢中王有一事不明,為何我漢壽亭侯所率領荊州軍攻略襄樊之時,吳侯麾下偏將軍呂蒙會領大軍擅入荊州地界?”

“此事孤早已解釋給劉皇叔,是孤中了曹操的挑撥之計,想必以皇叔之賢明,定會明白孤一片苦心。”

孫權說話時面不改色,神態極其自若,彷彿只是在解釋說不小心才踏入荊州一般。鄧芝看了心中一凜,也是暗暗欽佩。

“吳侯既然這麼說,那為了防止下次重蹈覆轍,還請將陸遜及其大軍調走。”

鄧芝冷冰冰地說話,面上木無表情,彷彿並不是在進行外交談判,而只是在進行通告一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開什麼玩笑!”孫權勃然大怒:“我江東大軍駐紮何處,自有孤來定奪,豈是他劉皇叔所能質疑?請伯苗回覆,要陸遜走,自己派兵來攻!”

“自關雲長攻克襄樊,逼得曹操遷都洛陽之後,漢中王麾下,北伐國賊、匡扶漢室的呼聲高漲,而世子荊州一戰,名揚天下,便有年輕人願為世子效力,攻取江東,以使漢中王北伐大略,無側翼之擾,漢中王心懷仁德,復執信義,不願盟約墨跡未乾,兩方又起兵端。只是民心士氣,總須安撫,若是貴國不調走陸遜,顯示修和之意,漢中王如何安撫臣下?”鄧芝揚眉冷笑:“實不相瞞,世子亦招攬本使調入世子府,吳侯若不欲和談,不必本使回去,請斬本使,送本使頭顱回錦官城,漢中王必派世子率領大軍,朝發夕至矣!”

他這番話說的當真是揚眉吐氣,心中暢快。

自赤壁之戰過後,劉備便在曹操和江東的威脅下委屈求全,無論是諸葛亮入東吳,還是劉備娶親,都是戰戰兢兢,不敢和東吳撕破臉,那一段時日對於劉備君臣來說,算是最為窘迫的時日。

沒想到風水輪流轉,世子禪在荊州以弱勝強,致使東吳震恐,連孫權這等雄主,都委曲求全,不敢硬氣,這讓鄧芝好生激動。

他這話一說,江東群臣中有怒極而泣者,老臣張昭拔劍出來便要殺他,立刻被侍衛阻住。孫權變了顏色,跌坐於寶座之上,良久之後,他咬牙點頭:“便依貴使之言!”

鄧芝被引出大殿之後,孫權猛然拔出長劍,一劍劈斷桌子一角,大怒道:“當真是奇恥大辱!當真是奇恥大辱!”

少年淩統踏前出列,叫道:“某願率軍西征,誅關羽,滅阿斗,為吾主分憂!”

又有甘寧、徐盛、潘璋被其血勇之氣所激,越眾而出,請命出戰。

孫權猛地一拍桌子,叫道:“夠了!”

此時關羽回到荊州,根本無懈可擊,孫權諸多將軍縱然狂叫,也無法挽回軍事上的差距。

他掃視群臣:“數年前,劉玄德還卑躬屈膝,如今卻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區區一個鄧伯苗,也敢在我大殿之上頤氣指使,此等恥辱,孤百年之後有何面目去見父兄!”

“劉玄德亦是人,諸葛亮亦是人,劉阿斗也不過一個小小頑童,孤當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今日之恥,來日必雪,諸卿當與孤一起振作奮發才是!”

群臣肅然領命,孫權道:“孤雖然與劉備聯盟,但不過形勢耳,曹操歸還子明、義公的首級,孤也要回敬,”

言畢,便安排秘使北上洛陽。

此時曹操將天子移到洛陽,又命各地平定內亂,聽聞孫劉和好,又結聯盟這意,正憂慮間,近臣忽奏東吳遣使上書。曹操取書拆視之,略曰:“臣孫權久知天命已歸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將剿滅劉備,掃平荊益,臣即率群下納土歸降矣。”

曹操觀畢大笑,出示群臣曰:“仲謀小兒欲使孤居爐火上耶!”

侍中陳群等奏曰:“漢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靈仰望。今孫權稱臣歸命,此天人之應,異氣齊聲。殿下宜應天順人,早正大位。”

曹操笑曰:“吾事漢多年,雖有功德及民,然位至於王,名爵已極,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矣。”司馬懿曰:“今孫權既稱臣歸附,王上可封官賜爵,令拒劉備。”操從之,表封孫權為驃騎將軍、南昌侯,領揚州牧。即日遣使齎誥敕赴東吳去訖。

雖是如此,卻也明白這一招不可能打破孫劉聯盟。

他想到:“劉玄德之子阿斗如此勇武,孫仲謀又有雄才,觀孤數子,唯有子桓方可與他們抗衡,子建終究名士風範,貪杯誤事,只是阿斗小兒日前所書,深恐子桓繼位之後,有謀害兄弟之意。”

想到這裡,他便招來曹丕,將當初封舟的書信交給他看,曹丕看後,汗流俠背,跪地哭泣道:“這都是阿斗小兒挑撥之語,請父王明察。丕定當疼愛兄弟,手足相惜。”

曹操見曹丕哭聲至誠,心中大慰,便招來召曹洪、陳群、賈詡、司馬懿等,同至臥榻前,囑以後事,道“孤縱橫天下三十餘年,群雄皆滅,止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未曾剿除。孤今病危,不能再與卿等相敘,特以家事相托。孤長子曹丕,篤厚恭謹,可繼我業。卿等宜輔佐之。”

又吩咐完家事之後,長嘆一聲,淚如雨下。須臾,氣絕而死。壽六十六歲。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接受陳群的建議,設立九品中正制,又相繼平定了酒泉、張掖、武威三種胡的叛亂。

建安二十五年七月,關羽兵出襄樊,率軍北伐,但此時曹仁已經緩過勁來,有滿寵等人協助,一番大戰,又有張率軍相助,終於擊退關羽的進攻。

而關羽被迫退兵,自揣兩三年內無力出兵,只得上表請罪。

而曹丕穩固了北方局勢,見時局成熟,便與建安二十五年十月逼迫漢獻帝禪讓,登位稱帝,改元黃初並定都洛陽。

訊息傳到錦官城之後,封舟便明白,自己又要進步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