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暴怒的康熙,憋屈的嶽樂(三合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事實上被震撼到的何止是劉大炮身後的股東,應該說每一個看到這一仗的人,包括海豐城駐紮的綠營軍在內,每個人,此時都是一副沙凋的樣子。

震撼,極致的震撼!

面對人數相差並不懸殊的八旗兵,衛國營居然打出了全員無損的戰鬥力, 順便還把滿城給拆了?

是八旗兵太弱了麼?

然而仔細想想,這些八旗兵在如此巨大的傷亡之下幾乎每個人都依舊在悍不畏死的衝鋒,平心而論,他們是當得起精銳這兩個字的。

只能說,江勝的衛國營,太強了。

當然,這其實也是劉大炮作弊的結果,如果不是表演賽,劉大炮不可能讓江勝全營都換裝上最新的復明槍, 他的產量真的有限,管他要槍的人太多,這槍純粹是臨時徵調。

至於大炮,這一批一共六門榴彈炮和十門雷神炮原本都是用於守城的,而且是目前澄海城的全部家底,全都拉過來給江勝裝B來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常情況下劉大炮除非是瘋了,才會給麾下某一個營的將士配置如此豪華的輕重火力,至少叄五年之內他的軍工廠絕對沒有這麼大的產能,而且炮彈也不夠這麼射的。

再者,這次的戰果如此的豐盛,很大程度在於江勝用六門明神炮執行的堵門戰術,絕大多數的八旗兵根本連門都出不來, 這仗自然也就沒法打了,這座小小的滿城不但絲毫沒有增加攻城方的難度,反而成為了八旗軍巨大的負擔。

正常戰爭中哪個指揮官會讓你如此輕易得兵臨城下, 並好整以暇的堵門呢?

更別說綠營圍城, 讓這些八旗兵只能無奈地,傻傻地直線衝鋒了,正常情況下騎兵打步兵肯定是想方設法的饒過去打步兵的側翼的啊。

換言之,其實大明的精銳兵團在全部完成換裝之後相比於八旗兵來說其實大機率也就是半斤八兩,絕無這麼大的代差,根本不可能打出如此夢幻的戰損比出來。

更何況,僅憑潮州這邊的產能,真要讓所有明軍都完成換裝的話都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兒了。

但問題是這些東西其他人不知道啊,股東們不知道啊,或者說此時此刻,他們誰也沒有心思去計較這些啊!

他們只知道就在剛剛,江勝以一千人出頭的兵力,碾壓了兩個佐領的正黃旗八旗精銳,把他們統統都打成了碎片,而且還是零傷亡。

八旗?在我大明神軍面前就是個屁啊!

一時之間,海豐的軍陣將士以及城中不得不跟著看了一場熱鬧的百姓(滿城是城中城),以及所有來看現場的股東們全都沸騰了。

他們口中高聲地呼喊著公司萬歲大明萬歲的口號,喜極而泣,熱淚盈眶。

能贏,真的能贏。

幾十年裡八旗無敵的觀念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劉大炮必須用最最直白的事實,哪怕是作弊, 也要告訴天下人,八旗並不值得畏懼。

這不僅是為了股票的市值,更是為了天下人心。

見狀,劉大炮站起來,拿了一個簡易的擴音大喇叭,待好半天場上的圍觀群眾都平靜下來之後,想了半天,卻也只喊出了一句話:

“都去買股票去吧!公司必勝,大明必勝!!”

………………

另一邊,就在劉大炮痛揍八旗,炮轟滿城的時候,康熙也終於得知了吳叄桂造反的訊息,並陸陸續續收到了南方的戰報。

巨大的刺激,將這位自詡英明的少年天子刺激得幾乎站立不穩。

“吳叄桂,吳叄桂!!亂臣賊子!!他還張口閉口的跟我要耕地,要耕牛,我還傻了吧唧的派兵去遼東幫他徵地,他這是拿朕在當傻子耍啊!”

“譚弘,羅森,鄭蛟麟,好啊,好的很啊,都是一些亂臣賊子!!”

說著,氣憤之下狠狠地一拳砸在屁股底下純金的龍椅之上。

“現在怎麼辦?誰能告訴朕現在該怎麼辦?”

文武群臣見狀,紛紛閉口不言,同時卻也心中不免腹誹:早說了撤藩要徐徐而圖,誰叫你偏偏就是不聽呢?

好一會兒,還是嶽樂忍不住嘆息一聲道:“回皇上話,事已至此,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要趕緊停止叄藩齊撤之令,好生安撫耿精忠尚可喜和孫延齡叄人,一旦他們一同反了,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康熙聞言,不由得苦笑道:“我又如何不知呢,只是眼下這吳叄桂氣勢如此浩蕩,我又早有撤藩令在先,那耿精忠與尚可喜,只怕是……哎,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吧,國事艱難,皇叔,江山社稷,這次又要多多仰仗於您了。”

嶽樂見這康熙對他頗為吹捧,一時之間也是心中感慨萬千,他畢竟身份特殊,當初順治快死的時候甚至都考慮過讓他來當皇上,因此此前康熙明裡暗裡對他也是頗多打壓,而他的資歷又擺在這裡,對康熙自然也不必太過阿諛。

索性對康熙的這句彩虹屁理都不理地道:“局勢危機,不指望耿精忠與尚可喜能幫朝廷打吳叄桂,只要能讓他們猶豫幾分,說不定就能夠決定勝負了。”

“眼下當務之急還是吳叄桂,王屏藩既已經取了四川,隨時都可能揮師北上進攻陝西,西北提督王輔臣乃吳叄桂的舊部,既然連鄭蛟麟都投了,很難說王輔臣還能不能靠得住,臣以為必須派重臣重兵向西北馳援,同時,對王輔臣進行拉攏和安撫,西北的八萬精兵,舉足輕重。”

“湖南就不用想了,全線潰敗是早晚的事,眼下當務之急是趕緊向湖北支援,一旦讓吳叄桂度過長江再取下荊襄,則天下當真就要動盪了。”

康熙聞言,忍不住怒哼一聲:“桑額身為湖廣提督臨陣脫逃,簡直是死有餘辜!”

索額圖聞言,忍不住出言提醒道:“陛下,桑額畢竟是遼東漢八旗出身,其父李國翰乃我大清肱骨舊臣,此時此刻,若是重懲於他,恐怕……有所不妥。”

康熙聞言,立馬就反應過來了,連忙改口道:“那就……湖南巡撫盧震,臨陣脫逃,罪大惡極,我意,就地問斬!”

好傢伙,不殺提督殺巡撫,也是有才。

何況那桑額一口氣都退到襄陽去了,人家盧震雖說扔下了長沙跑了,但好歹是跑去了嶽州,好歹還是在長江以南,明顯是還有著那麼幾分抵抗的意志的。

可是沒辦法,湖南打成這個熊樣總得有人為此負責啊,誰讓人家桑額是遼東漢八旗呢,對於清廷來說,遼東漢八旗可以當半個自己人用了,再說這些遼東系與吳叄桂千絲萬縷,又大多都身居要職,安撫都還來不及呢,怎麼能處罰呢?

誰讓你盧震是個漢人呢,這個鍋你不背誰背?

“另外臣以為,當命令潮州總管劉洵整備兵馬,一方面以水師鉗制耿尚二藩,另一方面,以郝多為督軍,統帥綠營本鎮整備兵馬,支援南昌,臣願意親赴……”

話沒說完,就見外面傳來一聲長長的呼喝:“報~報~六百裡加急。”

康熙激動一場,忍不住急切地問道:“怎麼了?又是哪個重鎮丟了?”

“潮州,潮州鎮劉洵,反了!耿精忠,反了!孫延齡,也反了!”

“什麼?”

康熙一時間感覺自己站立都不穩了,腦瓜子嗡嗡的。

耿精忠和孫延齡反了,他還能理解,而且看他們動作如此統一,說不定早就已經串聯起來了,這是自己這個皇帝決策的失誤,叄藩齊撤導致叄藩齊反,現在想想,就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蠢得無以復加。

然而劉洵?

為什麼啊!

“劉洵,劉洵為什麼會背叛朕?不是說……他收買軍心只是為了自保麼?不是說他前些天剛剛攻破延平王府,連鄭經都給俘虜了麼?米思翰呢?郝多呢?”

康熙慌慌張張搖搖晃晃地走了下去,並親自一把接過戰報看了起來,一看之下,整個人眼前一黑,啪嘰就摔了個大屁蹲。

嶽樂也沒心思去關注康熙的龍體,急切地問道:“陛下?戰報上怎麼說?”

“劉洵……是假的,他,他是天地會的總舵主,殺官冒替而上任,真劉洵早就死了。”

嶽樂都驚了:“所以……是您將一個天地會的反賊一手推上了內閣大學士之位,做到了漢人之首的封疆大吏?那他平定灣灣……”

話說一半,連他自己都不禁啞然失笑。

天地會打延平府,自家人打自家人。

康熙都忍不住閉上眼睛感慨道:“這個狗賊,是拿朕,當成大傻瓜在耍啊。情報上說,此人已立崇禎之女朱媺娖為女帝,在潮州,復立明廷了。吳叄桂耿精忠孫延齡,都已對其表示臣服,我們的對手從吳叄桂,變成明廷了。”

說罷緩緩睜開了略顯疲憊的眼睛,道:“對漢人懷柔恩養十年有餘,卻是把明廷給養回來了。”

滿朝文武聞言,一時紛紛不知所措。

就見康熙血紅著眼睛下令道:“來人啊,傳朕的命令,將劉洵家眷老小父老鄉親,立刻抓了處死,株連九族,不,十族!朕要株他十族!!”

眾人聞言齊齊一愣。

十族,是不是太狠了一點?

倒是沒人覺得這劉洵的家人不該殺,畢竟劉洵就是劉大炮這個事兒,清廷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承認的,否則就會顯得康熙很蠢,曾經信誓旦旦的給他作保的太皇太后很蠢。

嗯……

雖然即便是如此,也還是顯得他們很蠢就是了。

再說了,誰知道這又到底是不是煙霧彈呢?誰知道這劉大炮是不是劉洵為了自己家人安危現編出來的假名字呢?

皇上都快要把肺氣出毛病來了,不讓他殺幾個人洩憤,這合適麼?

然而誅十族……

由於南方宗族文化的盛行,對任何一個南方人的誅十族,都差不多都可以與屠殺一座縣城劃等號了,有些可能甚至會一口氣屠好幾個縣。

顯然,康熙是真氣瘋了。

見狀,還是嶽樂站出來反對道:“陛下,劉洵是浙江紹興人,這個時候誅其十族,只會讓紹興百姓,甚至整個浙江百姓再次掀起抗清之浪潮,如今耿精忠既已起兵叛逆,隨時都可能會兵出仙霞關,攻入浙江省境,臣以為,劉洵的家眷固然該殺,但大可不必興師動眾,牽連無辜。”

康熙聞言,惡狠狠地瞪著嶽樂道:“皇叔莫非是以為,朕太殘忍了麼?當初是誰,信誓旦旦地跟朕保證他劉洵沒問題的?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為了你手裡的那點破股票,曾親自寫信去訓斥郝多!你,就是他劉洵的幫兇!”

嶽樂一愣,卻是心中悽苦無比,頗有些無話可說。

他嶽樂是稍微貪財了一點,哪個買股票的人會不希望手裡的股票漲呢?可要說他是劉洵的幫兇,這不扯犢子麼。

康熙這會兒明顯已經有點瘋狗化,口不擇言的亂咬人了。

你丫個龜孫若不是皇帝,叔叔我高低也得扇你幾個大耳雷子替你爹教訓教訓你。

卻見康親王傑書適時地站出來道:“皇上,臣以為,誅劉洵十族很有必要,非如此,不足以震懾天下無數的漢人官吏,漢人,都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非常之時必須臨之以威。”

“除此之外,臣以為,包括轉運使于成龍,潮州同知姚啟聖等人,數月以來毫無彙報,分明也是早已背叛,絕非一句失察所能應對的。”

“臣建議,應該將他們的族人,一併處死。”

正在氣頭上的康熙二話不說:“準了!”

嶽樂大怒,指著傑書破口大罵:“傑書!你他媽的是不是瘋了!真要讓皇上盡失民心軍心官心麼?”

傑書怡然不懼地道:“漢人畏威而不懷德,你就是對他們再好也是沒用的,四川當年是你平定的,輕徭薄賦也是你的主張,結果呢?吳叄桂一到,全省上下望風歸降!這時候不以嚴刑峻法加以懲戒,難道還要依著你的意思繼續放縱麼!”

“放屁!我滿清八旗總共也只有十六萬八千人,要想坐穩江山,必須善待漢人,至少是善待一部分漢人,現如今長江以南處處烽火,戰線綿延何止千里,難道光憑著咱們八旗兵去打麼?打得過來麼?!豎子安敢胡言亂語,壞我大清國策,動搖祖宗江山!”

嶽樂是努爾哈赤的親孫子,傑書是代善的親孫子,倆人之間差著輩分和歲數呢,嶽樂氣急之下叫他一聲豎子,倒也沒什麼大毛病。

尤其是嶽樂一直都是不太看得上這個傑書的,畢竟此人一無戰功二無資歷,卻能平步青雲獲封親王之位,在議政王會議上序列僅次於自己,說白了,除了有個好爹,主要還是因為這貨恭敬會舔,對康熙種種限制諸王議政的舉措全都無比的配合,也沒什麼自己的政治主張,反正康熙說啥他就主張啥,堂堂親王,幹得和滿朝文武奴才似的沒啥區別。

相比之下,嶽樂這個歲數這個資歷,你讓他去舔康熙這個小崽子,那就多少有點下不去嘴了,當年順治死前考慮到康熙年幼,甚至是想把皇位傳給嶽樂的,也多虧了孝莊與其餘諸王反對才沒成,所以康熙扶持這個傑書,本就有幾分打壓他嶽樂的意思。

平日裡,嶽樂也懶得理會這些,甚至於他對朝政本身也沒什麼興趣,一心只想當他位高而權不重的****過好自己的準退休生活,除非逼不得已,否則嶽樂也不想再和康熙,以及傑書等人再起什麼大的衝突。

然而眼下皇上明顯是已經被氣得瘋了,嶽樂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一時的氣憤,但他知道,不管是誅劉洵的十族,還是殺害姚啟聖和于成龍的家人,且不說這個殺,到底指的是株連幾族,所釋放的都是一個極不好的訊號:滿清對漢人已經不再信任了。

這就是嶽樂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了,他是滿清諸王中最最堅定的改革派,是順治帝改革的最堅實的戰友,是堅定主張重用漢人,善待漢人,與漢人分權的。

老實說,滿清的對漢政策是一個漫長且漸進的過程,最早時努爾哈赤以殘酷鎮壓為主,結果被毛文龍在他後面捅他菊花捅得是欲仙欲死,故而提出了一些懷柔政策。

到了皇太極時,這位在全史視角之下都可稱得上雄才大略的大政治家首先提出滿漢一家的政治口號建立漢八旗,又與蒙古聯姻高呼滿蒙一家建立蒙八旗,收復科爾沁蒙古與遼東耿、尚、孔叄藩,奠定了真正的滿清根基。

到了順治時,順治帝一舉清除多爾袞時代的部分反攻倒算,為維護滿漢關係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興文治,倡漢學,讓滿清貴族學習漢族文化,學習漢語;改官制,在官場上至少表面上做到了不偏不倚,滿漢平等,甚至讓漢人在八旗之中擔任要職,比如副都統。

與此同時,順治還約束八旗軍官的野蠻行徑,對於滿八旗隨意殺戮搶劫的行為多有懲戒;同時一改滿清貴胄只與蒙古聯姻的老規矩,大力提倡滿漢聯姻,不僅自己娶漢人女子為妃寵愛有加,更是不惜將尊貴的格格們下嫁給漢人官吏,原史中建寧公主也是這時候嫁給吳應雄的,這一條也是順治與孝莊最大的矛盾分歧所在,為此差點母子反目。

可以說,原本歷史中的所謂康乾盛世,真正的基礎全是順治奠定的,雍正發揚繼承的,和康、乾這倆本人,關係倒是不大,頗有些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意思。(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網友對雍正都比較推崇,反倒是對順治很少提及)

本來麼,康熙畢竟年紀還輕,剛親政也沒幾年,此前鰲拜等輔政大臣說白了都是以孝莊為首的保守派,是對順治改革的反撲,所以康熙在誅除鰲拜親政之後,雖然這些年也沒來得及真正的宣佈什麼屬於自己的政治主見,這幾年光收拾鰲拜黨羽了,但收拾保守派,必然要重用改革派,漢人的地位又有了一定的反彈,但這個反彈,到底是康熙出於對鰲拜等輔政舊黨的打擊需要,還是他當真繼承了順治遺志?這還真不好說,反正他與保守派真正的領袖孝莊一直都是祖慈孫孝,從沒聽說他們鬧出過什麼比較大的矛盾,鰲拜一黨雖然倒臺,但波及範圍並不算大,至少孝莊的地位沒有絲毫的動搖,改革派領袖嶽樂也沒有被特別的重用,大家對他的大政一直都看得不太清楚,模模煳煳的。

現在看來,這康熙若只是暫時被劉洵也好劉大炮也好給氣得發瘋了,那還好,事後冷靜下來一切都還有挽回的餘地。

怕就怕這一時激憤之下,學著多爾袞的樣子開倒車啊!

要知道在順治一系列改革的過程中,嶽樂一直是順治的鐵桿支持者,甚至是滿清諸王之中,唯一一個堅定支援順治改制的,畢竟權力的蛋糕就這麼大,分給漢人多一些,他們滿人甚至孝莊代表的蒙古人就分得少一些。

為此,其實他這個正黃旗都統,和碩安親王已經將滿清貴胄們幾乎都得罪光了,反倒是他在漢族大臣之中威望極高,朝堂之上,反而陰差陽錯的成了漢人利益的代表和最大靠山。

但總之吧,於私來說,作為已經將八旗同族們得罪得差不多卻深受漢人愛戴的嶽樂萬萬不能接受滿漢之爭再起,那會將他的立場置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

於公來說,他好歹也是愛新覺羅,是當真希望滿清的江山可以安康永固的,而要想安康永固,就必須做到滿漢一家。

君不見多爾袞執政時期這天下處處烽煙,而順治親政之後天下一下子就太平多了麼?

然而這一時激憤之下,口不擇言卻是立刻就被傑書抓住了把柄,出言駁斥道:“安親王,這提議皇上已經準了,不知你口中這豎子二字,到底是在罵我啊,還是在指桑罵槐啊。”

聞言,康熙也面色不善,眼神微微眯起地看了過來,看得嶽樂更忍不住一陣陣的氣苦。

卻也只得道:“臣懇請皇上收回成命,酌情處置,眼下當務之急,當以平叛為重!臣建議……”

卻見康熙出言道:“皇叔是以為,朕之所命都是亂命麼?既如此,不如讓朕來退位讓賢,由皇叔您來當這個皇上好不好?反正,父皇原本也是想傳位於你的。”

這話,可實在是太誅心了。

讓嶽樂也不得不跪拜了下去,口稱恕罪,轉而說起正事道:“臣以為,南方戰事糜爛,湖南必然是守不住的,關鍵之處在於江西,此處地處耿、吳、劉叄家交界要害之處,若失守,則諸賊聯手,斷我漕運,至少江南之地恐不復我大清所有。”

“臣請自薦,率精銳將士南下南昌坐鎮中軍,統轄南方戰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