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將計就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助、方翰雖有邀功之嫌,不過宋清確實想聽聽他們能說出什麼來,這也未嘗不是對他們的一種考驗。

李助向宋清告了聲罪,然後開啟交給宋清的地圖,指著地圖道:“京兆府原為前朝都城,若是在從前,別說鄧元覺只率五萬人馬圍攻,就是十萬大軍進攻,在城內準備充足的情況下,仍很難攻破,更何況歷經戰火,城牆年久失修,許多地方都已經坍塌,鄧元覺的人馬又非烏合之眾,怎麼會久攻不下?所以臣斷言他一定有陰謀”

聽到這宋清確實對李助有些刮目相看了,自己得到的情報只是京兆府的官員如何如何,卻從未有過城牆方面的。如果真按李助所言,鄧元覺很可能是在前方給自己挖了個坑。

看來自己真是有點輕敵了,想到這,宋清的神情也變得凝重起來,示意李助接著說下去。

見宋清重視自己的說法,李助不由打起精神,繼續道:“我們此去京兆府,原本有兩條路,沿著前面這條大路走下去,過渭水之後,經驪山直達京兆府,另一條則稍稍遠些,那就是繞道咸陽過渭水去京兆府”

“現在京兆府危急,鄧元覺一定會認為我們心急救援京兆,所以若我是他的話,一定會在驪山設伏,打我們個措手不及。因此我建議千歲繞路咸陽,雖然遠些,但卻沒有危險”

此時宋清的思路已經沿著李助的提示延伸開去。

鄧元覺號稱寶光如來,是方臘最倚重的人物之一,武功謀略皆是上上之選,同時又與自己有仇,他會只用這麼簡單的計謀對付自己嗎?

兵法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虛實實方為取勝之道。

老和尚,我承認小看了你,不過你恐怕也小看本王爺了。

同兩人又商討一陣後,宋清要他們回去休息,然後命人火速傳令李俊,率水軍趕到渭南與自己匯合,然後人馬沿渭水而行,即不走驪山也不走咸陽。

鄧元覺的人馬不是很多,想要包圍自己是不可能的,他依仗的無非是突然襲擊,現在自己帶兵水陸並進,護為犄角,他再想突襲自己,恐怕是不太可能了。

透過這件事,讓宋清覺得李助心思縝密,似乎更適合在朱武那裡。而方翰則還需要繼續觀察。

正如李助所說的那樣,鄧元覺並沒有全力攻城,他是在等梁山的救援人馬,按宋清的話說,他也是在玩圍點打援的把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現在用來攻城的都是裹脅來的百姓,他最精銳的四萬大軍就隱藏在渭水河畔的密林中。河對面就是咸陽來京兆府的渡口。

鄧元覺恨宋清入骨,但也並沒有失去理智,他知道僅憑這五萬人馬若太深入河北的話,很可能就被梁山人馬包了餃子,所以他選擇距河南很近的京兆府下手。攻梁山所必救之地,同時又不在梁山的勢力範圍之內。

而方臘那邊若是進展順利的話,必可在滅宋之後北上攻擊梁山後背,到那時梁山首尾難顧,鄧元覺這邊也可趁勢突如河北了。

當鄧元覺從斥候口中得知馳援京兆府的居然是宋清本人時,他簡直欣喜若狂。為了這一天,他已經足足等了兩年。

外人把梁山宋清傳的神乎其神,但在鄧元覺看來,宋清不過是走了狗屎運而已,若是真刀真槍地對上自己,絕讓他討不到好去。

不過當鄧元覺從斥候口中得知宋清居然兩條路都沒有走,而是會同水軍齊頭並進的時候,心中也不由對宋清高看了幾分,居然能猜到自己的埋伏,看來還真是有兩下的。

宋清三萬騎兵,一萬水軍,兵力與自己相當。但自己這邊是以步兵居多,所以若是對陣起來,還是自己吃虧。

鄧元覺沉吟良久,然後命大軍依據地勢紮下大營,都說梁山火器厲害,不得不做些相應的防備。營中多備防火用具,營帳間的距離也要加大,防止火勢串聯。

同時效仿宋清當年在濟南城外大破金兵時的伎倆,在路上挖掘馬蹄坑,設定各種路障,以減緩騎兵的衝擊力。

宋清得到訊息後,不由笑了,都是自己玩剩下的,老和尚就不能自己搞點創意出來嗎?

吩咐大軍緩慢前行,同時命花榮率五千鐵騎趁夜出營,繞行數百裡出驪山,突襲鄧元覺派去假裝攻城的雜牌部隊,先解京兆府之圍。

負責率領一萬方臘正規軍和五千雜牌軍的是方臘手下驃騎將軍昌盛。

其實昌將軍對這種假惺惺地攻城早膩歪透了,守軍雖英勇,可四處漏風的城牆根本無法完全防住,若不是國師有嚴令,他早帶人殺進城了。

聽說國師已經將梁山人馬攔在渭水河畔,昌將軍知道自己可以放開手攻城了,他可是答應弟兄們進城可以搶掠的,再不兌現,士兵就該不聽指揮了。

其實這也是他同國師商議好的,一旦梁山人馬出現,就要在最短時間內攻進城去,然後以城牆為依託,拖住梁山人馬,為聖公爭取時間。

剛剛吃過早飯,昌盛就命人吹號集合隊伍,告訴他們今天全線壓上,務求一舉攻入城去,第一個入城的,美女隨他挑,銀子隨他搶。

這道命令一下,士兵們頓時跟打了雞血似的,嗷嗷叫著撲向城牆。

眼見敵軍如此無所顧忌地攻城,城牆上的司馬夏侯成真的快絕望了,朝廷援兵指不上,可不是說梁王會派兵來救嗎?怎麼同樣連影子都沒有?

不管怎麼說,城中是同根同源的父老鄉親,自己絕不能眼看著他們被亂兵禍害,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就在夏侯成組織軍民殊死抵抗的時候,忽有士兵喊他。

“大人您快看,遠處那是什麼?”

京兆府的城牆雖然殘破,但畢竟曾是帝都,許多地方還是很高的。所以城中的官兵才能站的高看的遠。

夏侯成舉目望去,但見目光所及之處,似乎有條綠線在移動,在近些終於看清了,是一群身著淺綠軍服的騎兵,而最為醒目的還是軍中那杆杏黃大旗。

夏侯成猛地醒悟過來,是梁山的援兵到了。原來梁王早已派出援兵,只等最佳的出擊時間。

想到這,夏侯成忍不住高喊起來“弟兄們,梁王千歲派兵救我們來啦!我們有救啦!給我狠狠地殺這些叛賊,殺啊!”

夏侯成的這聲喊叫有如一針興奮劑,瞬間就讓已經出現潰敗跡象的守城軍民起死回生。鼓起剩餘的力氣同昌盛的士兵廝殺起來。

昌盛為了能一舉攻入城去,幾乎將人馬全派上去了,身邊只餘不足千人的侍衛親兵。以他的想法,梁山人馬都已經被國師擋住,這裡不可能在出現別的軍隊。

不過當五千匹戰馬的鐵蹄踏在地上,形成有如輕微地震般的震動時,昌盛不由亡魂皆冒。

傻子都能聽出這是大隊騎兵在賓士,而國師麾下根本沒有如此多是騎兵,那剩下的就只有一種解釋了、梁山騎兵。

別說軍隊都在攻城了,即便是有所準備,自己帶著這些雜牌軍遇到大隊騎兵,恐怕也只有逃跑的份。

沒時間在召集手下人馬了,昌盛調轉馬頭,第一個逃了下去。身後則是不足一千的侍衛親兵。

至於那一萬多正在攻城的手下,就自求多福吧!

此時正在攻城的軍隊也看到了越來越近的梁山鐵騎,這些雜牌軍根本不用召喚,自行從進攻的狀態變成了逃跑狀態,撒開腳丫子如沒頭蒼蠅般四散而逃。

五千梁山鐵騎都是有過無數次戰鬥經驗的老戰士,不用花榮傳達具體命令,立刻分成三股,兩面包抄,正面突擊。兜著這些潰兵殺了過去。

昌盛的這些雜牌軍攻城都費勁,更別說遇到虎狼一般的梁山鐵騎了。見機快的還知道跪地投降,逃跑或是頑抗的,不是被砍掉腦袋就是被踏成了肉泥。

這那是戰爭啊?簡直就是一場屠殺。戰後清點,因投降早倖存下來的不足三千,其餘一萬多人都成了刀下鬼。

但見京兆府城下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而那些俘虜則成了最好的勞力,在梁山士兵的監督下,負責埋葬他們昔日的同僚。

夏侯成出城拜謝花榮,卻被告知方臘叛軍很可能還會去而復返,必須加固城牆,整軍備戰。這支梁山人馬則會留下幫助守城,直到徹底消滅這股叛軍。

夏侯成聽說叛軍還會來,頓時嚇了一跳,不過聽說梁山人馬會留下幫助守城,頓時又放下心來。

忙一邊組織民夫修補殘破的城牆,一邊給梁山人馬準備營帳。

其實鄧元覺在知道宋清派兵奇襲昌盛的人馬之後,已經有了退兵的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再回來攻城。

這只是宋清為控制京兆府所行的第一步。

鄧元覺現在真是處在了兩難之地,進攻宋清的人馬,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撤退也不太可能,因為宋清的人馬已經紮下營盤,他的那些措施現在看來,簡直如同兒戲一般,對梁山人馬根本不起一點作用。

他這邊撤,梁山人馬一定會銜尾追來,步兵對陣騎兵的後果是什麼,不用想都知道。

該怎麼辦?

身處困境中的鄧元覺思緒不由飛到了方臘那邊。

“聖公,你那邊的戰事如何了?能否抽出兵力攻擊梁山後路,解我於危難?”(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