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回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足足兩個月的時間,邏些城所有貴族人人自危。

這期間尕喳爾宛如一條瘋狗般的四處抓人,審案,殺人。

一共三十二名貴族被砍了腦袋,近百人被抓進大牢之中接受勞動改造和監禁。

在邏些城之中的吐蕃百姓親眼見證了這一幕,只感覺自己頭上的天彷彿已經變了。

居然真的有為普通百姓做主的好官,不與其他貴族同流合汙欺壓他們,專門為他們打抱不平。

起初尕喳爾是硬著頭皮頂著巨大的壓力去執行的這項任務,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居然在普通民眾之中的威望逐漸加深。

甚至走在路上有人高呼他是長生天派來的使者,頂禮膜拜。

以往見到自己會感到畏懼的那些人,逐漸的對自己散發出和煦的笑容,偶爾還有人會送上一些禮物給自己。

雖然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就是一些普通果子和點心吃食之類的玩意,但這其中蘊含的意義不一樣啊。

自己何時變成了為民做主的好人了?

到了此刻,秦凌雲當初說的只要他敢邁出第一步,之後的路自然會順暢,這話的意思他終於有些懂了。

原來所謂的司法和立法,就是為民作主,站在特權階級的對立面,拉攏普通百姓站到自己身後以為後盾。

看似是尕喳爾在為普通百姓保駕護航做他們的後盾,實際上百姓們才是尕喳爾的後盾。

有了這一次重拳出擊的開端,往後尕喳爾只要能做到不偏不倚的站在中立點,依法維護百姓的基本人權,那麼百姓就會牢牢的站在他的身後維護他!

如今吐蕃的大局已經,該做的事也做完了,秦凌雲終於打算返回大理了。

這一趟出門耗時半年,無論是之前的吐蕃內戰,還是之後的邏些城普法,都是精彩無比,讓他收穫滿滿。

此時的王凝雪等人還在臨安,到了臨安後他們也知道了秦凌雲前去吐蕃的事情,不過那時秦凌雲已經身處吐蕃,再多擔心和埋怨已是無用。

而且每隔半月他們都會收到秦凌雲的來信,知道吐蕃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於是也漸漸放下了心思,安心呆在臨安玩耍了起來。

這是他們當初離開臨安後頭一次回來,尤其是王凝雪與元瑤,可以說是回孃家了。

所以大家格外的開心,尤其是王凝雪,隔三差五的就進宮,去看看王珏和自己的母妃。

當初王珏中毒,王凝雪是不知情的,只是在事後秦凌雲才告訴他事情的具體經過。

如今父女二人再次見面,王珏已是頭髮斑白,而王凝雪也洗去了以往的稚嫩嬌憨,十足的一副成熟婦人姿態。

自離別之後再相聚物是人已非,父親不在年輕,女兒不在青澀,唯有淚千行。

有感於此,王凝雪總會挑著王珏下朝的時間帶著兒子進宮,只為多盡盡孝道。

而元瑤與她也一樣,也是整日裡往返於元府,只為多陪伴二老。

對於秦凌雲的家眷都來到臨安,這自然不是什麼秘密。

朝中的許多大臣儘管對此頗有微詞,認為他們乃是大理的王室,這樣不聲不響的就來到臨安,於理不合。

而且他們不住在鴻臚寺,而是住在秦府,並且日常行走根本不顧及朝廷和大理的體面,想怎樣就怎樣,實在有失體統。

這話傳到了陶季輔耳中,他讓人傳話給那些大臣,你這話可敢當著秦凌雲的面說?

若是不敢,就閉上嘴,小心禍從口出。老老實實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當看不見就行了。

這話一出,再無人敢置喙此事,大家統一的閉上了嘴巴,只當不知道。

唯一無聊的可能就要數金妍姿了,不過她此時已為人母,孩子又小,整日裡在家中陪著孩子也不會覺得太過無趣。

對於吐蕃的戰事,乾朝上下都保持著一致的沉默。

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吐蕃比鄰乾朝,如今秦凌雲親自過去引爆他們的內戰,乾朝眾人自然樂得看他們自己削弱。

包括讓姚奇領臨安軍前去堵截,都出奇的無人反對。

只是後續沒人想到鐵木真會橫插一槓,居然又玩起了老套路,以西夏為威脅調回臨安軍。

至於秦凌雲這之後在高原的一系列操作,三權分立這些,乾朝上下無人得知。

秦凌雲也沒告訴任何人,畢竟這事若拿到乾朝來說,就是大逆不道。

削弱王權和統治階級,以律法來治國,這在儒家學士看來無異於是在挑戰他們的權威。

這事法家才會幹出的事,這是要掀翻儒學正統!

當然,這事相瞞也瞞不住,遲早會被乾朝的人得知,只不過等他們知道,吐蕃估計已經徹底穩定,起碼是表面上穩定了下來。

到了那時,秦凌雲會以另一種方式來告訴乾朝的眾人,法家治國,並不比儒家那一套要差,可能還要好上不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且他在吐蕃推法家,關乾朝什麼事,他們根本管不著。

至於有人是不是會猜到他此舉別有用心,呵呵,猜去唄,只要跟王珏解釋清楚這件事的始末以及由來,底下的人愛怎麼想就怎麼想。

秦凌雲回到大理的同時,他的信件也送到了臨安。

王凝雪等人的臨安之行便徹底宣告結束,父母親人依依不捨的揮淚告別,王凝雪的母妃甚至得到了王珏的首肯,讓她出宮送行。

這一別,再相見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亦或者這一別就是永別。

王珏不能親自來送行,自然不會阻止王凝雪的母親前來。

元烈陽今日也特地請假不上朝,陪著元夫人一起為女兒送行。

臨安城外,在臨安軍的護衛下,王凝雪與元瑤二女哭得成了淚人。

“母妃,女兒不能在您身邊時刻盡孝,望您多多保重身體,莫要為女兒擔心,我在大理一切都好,夫君愛護,兒子乖巧,勿要擔憂。”

“爹爹、母親,女兒不孝,不能承歡膝下。往後女兒不在身邊,千萬保重身體。將來若是得了機會,女兒定會再來臨安盡孝。”

幾位老人眼含熱淚的看著自己的女兒,然後親手將他們送上馬車,目送著他們的離去。

兒行千裡母擔憂,這一去,又何止千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