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絕處逢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回來了!回來了!”在帳門口站了許久的楊彥突然叫喚起來。他一直掀著簾子,直到楊再興和李成衛兩個渾身是血的血人進來之後才放下。

兩人這模樣,把帳裡的將帥們都駭了一跳,張憲驚問道:“你兩個……叫醫官!”,李成衛急忙擺手道:“不必!都是些小傷!”,見他喘息不止,看來是經歷了一場大戰!

楊再興往地上啐了一口,那支左手都快抬不起來了,也是氣喘如牛道:“大王,金軍不要命了!”,徐衛臉上也是閃過一抹驚色:“怎麼說?”,“我和李統制兩個,引了選鋒馬軍和突火騎出去,行不到三十裡,撞來大股騎兵!數倍於我!我倆惟恐他們直撲太原城下,遂與之接兵。”楊再興邊說邊搖頭。

李成衛此時接過話頭:“女真人打得太猛!混戰七八個回合,我軍損失不小,哪知,金軍的主力也跟著壓境!無奈之下,我和楊統制只能撤了回來!請大王降罪!”,徐衛起身下來,對他兩人道:“這不怪你們!你們只管去阻擊,為大軍贏得撤下的時間,血戰有功,何罪之有?趕緊地,去找醫官罷!楊統制,你的手必須馬上治,遲了壞事,去罷去罷!”,楊李二將拜辭出帳,徐衛深吸一口氣,大聲道:“看樣子,是金軍主力無疑了!”

“這也就是說,契丹人真敗了?”,張憲隨後問道。

徐衛搖了搖頭:“恐怕真是如此。否則,金軍如何能抽調這許多兵馬來救太原?”,“娘的!真不甘心!眼瞅著就破城了!”,楊彥憤憤不平。

“破了也沒用!”,張憲也搖起了頭。“你這前腳剛把城一破,金軍後腳就跟到。我們十萬人馬,大部分是義軍,如果出去對陣”沒有必勝把握;如果往城裡一鑽物資又不足,補給又還沒有送到,王安撫的兩興軍且在趕往太原的途中,這等於是自陷絕境。到時金軍把關。一卡,我們就給困死在太原了。”

楊彥白他一眼:“我還能不知道?就是心痛到嘴肥肉也飛了去他娘的!”,“我們雖然大部分是義軍,但金軍如何知道?他見我人多勢眾,恐怕也不敢輕易來攻!”有一名統制官此時說道。

徐衛擺擺手:“不是,太原是河東府,重中之重,金人必傾全力來救。你就是屯兵百萬,他也會來撞一頭。楊再興李成衛二將遭受惡戰,這就說明女真人豁出性命去也要救太原。而且他們必然也刺探到了我軍正同攻城池所以不惜一切代價往前拱!”

“正是!現在敵虛實不明,撤到榆次,不失為穩妥之計!”張憲應聲道。

徐衛回到帥案後坐下,謂眾將道:“罷了,太原先不想了,今天晚上,我軍趁夜拔營往南,到榆次駐紮再觀後情吧。你們都當心些,萬不可有半點差池。”

“是!”眾將齊聲應道。

你道領大軍南下救太原的是誰?沒錯,正是大金國的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梁王兀朮。他帶女真本軍、渤海軍、契丹軍、乃至塔塔兒人,步騎八萬南來,這幾乎已經是匆忙之間金國能徵召軍隊的極限了!

兀朮還在赤塘關,就知道太原正遭受著西軍的猛攻。

遂遣精騎,突襲百井寨,算是給徐衛打個招呼,我來了!

當他的騎兵遭到楊再興的阻擊時,兀朮有些慌神,估摸著太原可能撐不住了。遂橫下一條心將他的騎兵全數派出來,命令只有一個就是拼了命往太原城下衝!哪知半道上,楊再興李成衛二將又領精銳馬軍來兩軍混戰,金騎倚仗著優勢兵力,全然不把宋騎放在眼裡。但幾個回合打下來,他們才知道碰上硬茬子了。如果不是主力往前拱,宋軍騎兵可能還不會撤。

當楊再興李成衛二將引軍退卻後,兀朮一時倒不敢再往前。因為他聽說了徐衛把太原城圍得水洩不通,那至少得十萬左右的人馬才能辦到。儘管,在此之前,兀朮從來沒有正正經經跟徐衛,或者說跟西軍交過手,但他不敢大意,不敢把距離靠得太近。遂在太原以北的“三交。”紮下部隊,派出遊騎偵察。得知宋軍已經停止攻城以後,這才稍稍放心。但此時,集軍仍舊扎在太原城外,隔絕內外訊息,以至於他無法得知城中的情況。

入夜,金軍各族將士們搭起了帳篷,生起了篝火,火光竟然將半天邊映照得如同白晝!這些剛剛跟遼軍血戰下來的士兵們著實疲敝,但沒奈何,西軍都打到太原,等於是快打到家門口了,就是拼卻性命不要,太原也得救!

一頂碩大的帳篷裡,雲集了女真族、渤海族、契丹族、漢族、塔塔兒等各族將領,而他們都聽命於一人,就是坐在上那一個四十多歲,身形魁偉,滿面濃須,目光如炬的人。他身裹鐵甲,頂上掉了帽子,露出光禿禿的頭頂,耳朵上碩大的金環顯示他人一等的地位。顧盼之間,威風畢露,令人不敢直視。

這就是如今大金國的實際統治者,金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完顏兀朮,漢名宗弼。他一人獨坐,帳中幾十員戰將筆端地立著,儘管屬於不同種族,但所有人都沒有說話。

兀朮此時的心情可謂複雜到了極點。戰前,他預判徐衛的進兵方向,最有可能是中原,河南府,可他居然真的強渡黃河,打入了河東!而且進軍之神,令人意外!短短時間,直趨太原城下!最讓他震驚的是,大金河東安撫使兼諸路兵馬都總管韓常,投降了!

昔年在滑州,二哥真不該放他一馬!

“大軍一到,徐虎兒雖然停止扣城,然仍扎在太原城外。他兵強馬壯,必然要來與我一戰!往年,我們對陣宋軍,有馬軍之利可一往無前!如今,徐虎兒的騎兵已成氣候,這一仗須得當心,萬不容失!”,兀術語氣冰冷。

當然是萬不容失!這八萬步騎,就是大金國眼下的主力一旦戰敗!後果將是災難性的!搞不好,還得退回東北老家去!

眾將都稱是,他們始終沒鬧明白,怎麼一眨眼的工夫,咱落到這步田地了?就在前兩三年,咱還在每每出兵南下呢,好似一覺睡過來,人都打上門來了!而且又是徐衛!這廝到底有多大實力?西軍到底有多少人馬?

“太原的重要性你們都知道,但我還要提醒一次。太原丟不得!太原一丟,河東全完!河東一完,往近了說,威脅到燕雲!往遠了說,中原、山東、河北,都將受到影響,到時候我大金國就將陷於被動!來日決戰無論是誰,務盡全力!但能擊敗虎兒,朝廷絕不吝惜重賞!”,兀朮的聲音越來越大。

此時,一個老者接過話頭:“徐衛乃世之虎臣,威名暴於南北。此番他出兵入河東本是與契丹人互相配合。如今,我軍雖抽身南下,但一切都還得謹慎小心。”,兀朮對此人好像十分重視側頭道:“先生昔年見過徐衛,以你之見,他會退麼?”

這老者正是韓昉,他當年不止在東京見過徐衛,甚至還有一段時間被囚禁在徐衛的牟鴕崗軍營裡。後來因為和談,才將他放還。

“難說!”,韓昉道。“徐衛不久前收復全陝,兵威正隆。

如今又連下河東數十州縣直撲太原重鎮,聲勢浩大如日中天。他以得勝之師,恐怕不會輕易言退。”

兀朮聽了這話臉色越陰沉。這一仗,對於宋軍來說,不算什麼。敗一仗就一仗,但對於女真人,說得嚴重一些,這是事關國運的一戰!犧牲個西夏,才擺平了一頭,如果不能把徐虎兒這頭猛虎毆走,此前種種,都是白費!

一念至此,大聲道:“我軍距離太原不遠,相信徐衛也不敢再攻城,且不急著出戰,先觀察。兩日,再作計較!”

想金軍南侵之初,那可真是氣吞萬里如虎!若是那時遇到這種情況,觀察個屁!明天一早直接撲去宋營!甫胃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還沒到三十年,是風水輪流轉了“……

兀朮想觀察一兩天,可西軍愣沒給他這機會。第二清晨,天還沒亮,他就收到了報告,宋軍一夜之間拔營撤走!

兀朮一聽,大呼上當!如夢方醒!原來紫金虎這回是紙老虎!他根本就是虛張聲勢!否則,以他紫金虎的名號,以他徐九二十年來拼下的赫赫聲威,他哪會退半步?還不直接打上門來!

他這一走,正好說明其心虛!兀朮倒不愧是百戰名將,一收到訊息之後,當即作出決斷,派出六千鐵騎,往南瘋追!大軍緊隨其後!

可鐵騎出動沒多久,他的主力部隊也才走十幾裡,派出去的騎兵又回來了。報稱,宋軍撤往了榆次,騎兵全去追,卻在離榆次不到二十裡的地方遭到伏擊,退卻之時,又被敵騎追趕,折了千餘人。

這倒讓兀朮摸不準徐衛的脈了。若說他是虛張聲勢吧,這半道伏擊,莫非是想誘敵?他是在玩虛虛實實?

宋軍不知金軍虛實,金軍也不知宋軍虛實,兀術思之再三,還是決定謹慎為上。遂下令還屯太原,以觀時變。

當八萬步騎回到太原時,看到那千瘡百孔的太原城,真個感嘆。他們都是久經戰陣之人,攻城拔寨的事沒少幹,可也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慘狀!到底是怎樣的猛攻,才能讓太原這樣的堅城,損成這般模樣?

兀朮兵臨城下,城裡的守軍正忙活著拆除障礙,重開城門。雖然暫時親近不了,但守軍仍舊站在城頭上,歡聲雷動!這是人之常情,他們本來以為必死無疑了,可沒想到,最後關頭,援兵竟然來了!果然是天無絕人之路!完顏安撫果然沒有騙咱們!

完顏亮此時就立在城門洞之後,他的身旁將士林立,都衝他歡呼。享受著將士們的歡呼,他卻直冒冷汗!因為他自己最清楚,前些天所謂,“多撐一日,就多一分希望,援兵很快就會來”,這些話根本就是他信口胡說的。他完全不知道援兵幾時會來,甚至會不會來!

但這世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地怪,援兵還真就來了!

封門的巨石被移開以後,他趕緊率領河東安撫司一班文武官員迎出城去!老遠,他就看到了騎著高頭大馬的四叔!這一看直看得這位完顏阿骨打的庶長孫差點熱淚盈眶!這就是看到了親人吶!

兀朮也看到了他這個侄兒,下得馬來,大步上前!

“侄兒拜見叔父!”,完顏亮真個大禮參拜下去。兀朮前腿一曲,雙手攙了起來,上下打量著對方,嘆道:“好!好!”

兀朮是阿骨打第四子,完顏亮的父親完顏宗幹是阿骨打庶長子,所以完顏亮是他的親侄兒。這回他領兵抗擊遼軍,完顏亮主動請纓來坐鎮太原,這讓他刮目相看,心中也不禁感到一絲欣慰,我完顏氏第三代,也不乏堅毅果敢之人!

當下,那河東諸文武也來見了禮,完顏亮遂迎兀朮進城。一路上兀朮執著侄兒的手不放,還對他說:“你能守住太原,可是大功一件!”

“守住太原乃大功一件”這句話沒錯。但兀朮此時,還不知道內情只道是侄兒率領河東兵馬,堅守孤城,一直撐到了他南下馳援。

完顏亮不覺汗顏默然無語。一直到了節堂上,河東諸將,以及燕雲諸將,從節堂內,一直排到了堂外,真是濟濟一堂!

兀朮坐了主位,完顏亮列在下僕散忠義緊隨其後。又見一回禮,兀術洪聲道:“國家多事之秋遼之餘孽逼犯燕雲,為我大軍所退:徐衛騰聲南北盤踞關隴,自以為縱橫四方,然卻兵阻太原,未能破城。此皆河東諸將士之功,日後,當上達天聽,為爾等請封!”,河東將佐聽得歡喜,齊聲答謝。兀朮又撫慰幾句,這才問道:“我先在燕雲,不知河東局勢,迪古乃,你且與我細說。”

迪古乃,是完顏亮的女真名,聽叔父詢問,惟恐被人搶了先,立即答道:“,是!侄自從奉聖上詔命趕赴河東以來,先是帶數十騎出燕京,至河東,收代忻諸州兵馬數千人。抵太原,徐衛未至。侄兒想,徐衛一路征戰,北上太原,想必師困力乏,遂起兵往榆次阻擊。”說到這裡,他故意停了停,觀兀術顏色,見叔父只是認真地聽著,這才繼續。

“然徐衛兵強馬壯,人多勢眾,我軍力戰之下,仍舊敗北。遂退回太原,憑城堅守!徐衛大軍圍城,先是以火袍猛轟城池兩日,摧毀多處城防!而後,便軍猛攻!城中將士忠勇無雙,奮起反擊,雖數次瀕危,然終究還是抵抗到大軍趕來!這其中,以僕散忠義等河東舊將最為不易,功不可沒!”,他搶在河東諸將之前,先把話說了,又主動替僕散忠義等人請功,企圖堵住眾人的嘴,替他把一意孤行導致大敗的那一節給遮掩過去。就算遮掩不過去,也盼到時不要說得太難聽。

兀朮聽罷,看向僕散忠義,笑道:,“你祖父兩代,都從軍徵,有戰功。今番保得太原,磉實功不可沒!”,僕散忠義卻不見有什麼歡欣之狀,只正色道:“此皆賴將士效命,末將不敢居功。”並無一字提及完顏亮。

兀朮露出讚許的神色,看來這倒是個可造之材。

“今徐衛大軍退至榆次,動機不明,諸將勿要懈怠!此番河東半壁淪陷,當思恢復!罷了,你等去吧,迪古乃和烏者留下。”兀朮揮手道。

諸將施禮辭去,只留完顏亮和僕散忠義在堂上。兀朮叫他二人坐了,就問起宋軍虛實來。

完顏亮除了榆次阻擊時在陣中之外,入太原以後,一直是僕散忠義在一線指揮,所以他如何知道?只得讓僕散忠義說。

“回梁王,宋軍圍城之時,把住四面,連營遍地,聲勢相當駭人!今早,得知宋軍撤離以後,末將曾派人前去檢視對方營地。據估計,宋軍兵力當不下十萬!”,僕散忠義回答道。

雖說沒法確切知道對方的人數,但軍隊紮營,都有一些章法,比如設了多少個軍寨,每寨扎了多少帳篷,又嶄者挖了多少灶坑,這都有跡可尋。藉著這些線索,大致可以判斷出對方的粗略兵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僕散忠義這個判斷,跟實際情況其實很接近。只是他如何知道,這十萬人馬裡面,有多少是正軍,有多少是義軍?

兀朮聽罷,沉默不言。西軍是宋軍中最能打的部隊,倘若十萬西軍,倒是一支令人不敢小視的力量。可話說回來,徐衛有十萬雄兵在手,他為何要往榆次退?大可直接來跟自己對陣!以他的本事、名氣、兵力,總不至於畏懼自己吧?莫非,這裡頭有假?暫時確實不宜妄動,多派人馬前去刺探,總要弄個心裡有數,才好動手。

【……第七百零八章絕處逢生小說文字更新最快……】a!!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