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滿朝歡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一章滿朝歡騰

徐紹年過花甲,目力不濟,當時就緊緊攥著那兩塊銀牌到窗戶下,側著頭,將牌子拿得遠一些,眯著眼睛看了起來。先是荊湖宣撫使何灌以及折太尉奏潁昌大捷。神武前軍,神武後軍在襄陽頂住韓軍猛烈攻擊之後,積蓄力量,一舉反擊成功。迫使韓軍一再後退,於潁昌展開決戰。宋軍大敗高逆孝恭,斬獲無算,現前軍已扎在鄢陵,虎視東京。何灌和折可求在捷報中還提到了準備動攻勢,收復故都,請求鎮江行在補充糧餉軍備。

看完這一塊,徐紹迫不及待地將第二塊翻上來。卻是川陝宣撫使徐處仁奏鳳翔慶陽大捷。言去歲八月,金韓聯軍數十萬寇慶陽鳳翔二府。宣撫司領導抗戰,在陝西制置司直接佈置指揮之下,西軍於慶陽鳳翔兩地皆擊敗金韓聯軍。光復京兆耀州等地,目前正趁勝追擊

徐紹看罷,手握兩塊銀牌仰頭長嘆不容易啊兩處戰場都取得重大進展,此誠為宋金開戰以來未有之事雖說此次戰爭是偽韓挑起,金軍只是從旁協助,但宋軍畢竟在此役中扭轉自第二次隆興和議以來的頹勢,必將大大鼓舞民心士氣

那雲集堂內外的政府官員,見宰相如此神態,面面相覷,到底怎麼個情況,徐相倒是給句準話啊

良久,徐紹舉起兩塊銀牌,大聲說道:“陝西襄漢皆傳捷報,我軍大勝”

歡呼聲響成一片官員們都面露喜色,議論紛紛不容易啊不容易這個年過得艱難,到現在總算是可以鬆口氣了

當下,各司官員都向宰相和樞相道賀,那政事堂裡一派喜氣。但徐紹終究是久經官場,心思如此大事,當立即奏報官家,趁開年之際,佈告天下,振奮軍民士氣當下,便召集了樞密正副,參知政事,又請來了相朱勝非,一班宰執大臣聯袂入宮面聖。

行在遷至杭州以後,朝廷在此興建宮室,歷時兩年,現已初具規模。又盡移鎮江舊宮之器具,皇帝才算在杭州落下腳來。

當時,宰執大臣滿懷激動,一幫老頭互相攙扶著到了禁中。至垂拱殿外,讓內侍去請天子,幾人就立在殿外臺階之上,興致高昂地議論起來。

相朱勝非表現得非常活躍,滿面喜氣地說道:“這正月還沒過完,就捷報頻傳,諸位,咱們一班宰執正好藉此機會,請官家改年,以慶大勝”

“朱相此言甚是新君登基,本就該更改年號,官家踐柞以來,仍舊延用太上皇年號,甚為不妥,此時不改更待何時?”樞密使許翰大力贊同。

“光是改年不行,如此盛事,當升賞百官,大赦天下不如此,不足以彰顯”參知政事秦檜朗聲道。

眾官七嘴八舌,各抒己見,唯次相徐紹不一語。在大宋官制中,尚書左僕射雖是相,但尚書右僕射執掌中書省,而中書省就設在皇宮之中,因此更親近皇帝,一等一的實權派。

見徐紹不表態,秦檜問道:“徐相以為如何?”

徐紹微微一笑,淡然道:“喜事嘛,總該慶賀慶賀。”就這麼一句,別的沒有。他不是不歡喜,也不是想掃眾人的興,而是另有考慮。確實,這一次宋軍大獲全勝,兩個戰場都取得重大進展。

但是,一定要清醒認識這次戰爭。此役,是由偽朝起,韓軍挑頭,女真人縮在後面。這與以往金軍為主有所區別,咱們不宜太過張揚。因為,這一回咱們敗的是偽朝,女真人後續會有什麼反應,還不得而知。如果有朝一日,我們把金軍打得狂退數百裡,那才是真正值得大慶特慶的時候。別說什麼升賞百官,大赦天下了,就是官家召群臣宴會,讓我去跳舞都沒問題。

說了一陣,有內侍出殿知會,言官家駕到,召宰執晉見。

當下,朱勝非徐紹二相,引眾大臣整理衣冠,踏入殿中。至今尚未及弱冠的當今天子趙諶,身穿黃袍,上頂幞頭,作尋常裝扮,高居於御案之後,一臉茫然。內侍匆忙來請,言宰執大臣齊集垂拱殿外求見,趙諶滿頭霧水,不知何事。當眾臣推金山,倒玉柱,施大禮高呼萬歲之後,他點頭道:“眾卿免禮,宰執大臣齊集,所為何事?莫是前線有不測?”

他這一句話,噎得大臣們半天說不出話來。皇帝腦子裡怎麼盡想著不測?

徐紹側頭對樞密使許翰使個眼色,後者會意出班,興高采烈,聲如洪鐘地奏道:“恭賀官家仰天子神威,將帥用心,王師於陝西襄漢兩地接連奏凱今兩地捷報同至行在,誠為十數年來未有之有盛臣等恭賀吾皇,萬歲,萬歲,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眾臣齊聲唱道。

趙諶仍舊一臉疑惑,沒回過神來,甚至皺著眉頭問道:“果有此事?”

眾臣又是一怔,此等大事,還能有假?我們再大膽,也不敢戲耍天子朱勝非出班奏道:“官家,前線銀牌快馬送捷報至行在,千真萬確”

趙諶還是不敢相信,太上皇在位時,被打得那麼慘,現在我大宋還得稱金為“伯”,朕一登基,就打勝了?目光在群臣中掃過,最後落在徐紹身上,現他還站著,忙吩咐內侍搬來椅子賜座,隨後問道:“徐賢卿,果真兩地奏捷?”

徐紹謝座之後,回答道:“襄漢戰場,何灌折可求大敗韓軍於潁昌府,眼下屯兵潁昌,正請朝廷撥糧餉軍械,要一舉收復東京陝西戰場,西軍擊敗金韓聯軍,光復多處州府。並無半點虛假。”

趙諶見他都如此說,心裡才信了。面上露出笑容,顯得有些不適應,左右張望著,對內侍道:“朕今早起來,便覺著這心也跳,眼也跳,估摸著有什麼事,今果不其然,前線大捷”

有內侍省押班,俯身賀道:“此乃官家之神威所至,王師奮勇,以致醜類敗北”

趙諶頻頻點頭,欣喜萬分,只是他從來沒有面對這種事的經驗,遂向眾大臣詢問道:“逢此盛事,這,朕該當如何?”

參知政事秦檜當即奏道:“眼下,官家當登資政殿,受百官朝賀。而後,擬定相關慶典,再詳議升賞之事。”

趙諶一時不決,片刻之後,道:“諸卿稍待,容朕細細思量。”

聽了這話,眾大臣心裡雪亮。官家不是要自己考慮,只怕我們前腳一走,天子後腳就得奔往隆慶宮,去請示太上皇。咱們這位天子也不知是怎地,這歷朝歷代的少帝,無不期盼能有親掌朝政的一天。可他倒好,登基數載,無論朝中大事小事,都跑去請示。最先,不但請示太上皇,還要徵求太皇太上皇意見。這一年來,道君那裡也不去了,就在太上皇跟前作乖兒子了。

總這麼搞下去,算怎麼回事?

許翰是個直臣,又身居西府腦之尊,見狀勸阻道:“官家,這些許都是既定禮儀。”言下之意,就是不用跟誰商量,也不用考慮了,趕緊地,把這喜訊傳出去吧。

但趙諶沉默不言,立在他之下的內侍省押班,名沈擇者,見狀道:“諸位相公,官家見茲事體大,總要考慮再三才是。”

許翰頓時火冒三丈厲聲喝道:“我等宰執大臣於君前奏對,哪有你中官插言的份”

內侍只是負責侍奉宮內,按制度,在宰執大臣面前屁都不算。可那沈擇見許翰斥責,竟面現怒容,好在看到殿下有徐紹這樣的重臣,不便作,悻悻地把頭扭到一旁。

趙諶見此情形,趕緊說道:“既是既定禮儀,那就不必再議了,照此施行吧。”

當下,宰執退出殿去,準備召集在京升朝官入禁中,讓天子在資政殿接受百官朝賀。這一頭,趙諶下了殿,便帶著內侍風風火火地往隆慶宮攆。那隆慶宮修建於諸宮之前,專為安置太上皇趙桓以及太后。

趙諶趕到時,正看見太上皇在內侍攙扶下,在宮前迴廊勉強行走。風疾這種病,隨時節變化而病情反覆。趙桓倒也強心,自從退位之後,沒有朝政的壓力,他無事便叫內侍攙扶,盡力恢復。朝中大臣聞聽此訊,曾私下議論,說太上皇如此行事,怕有復辟之意。只是這話也說說而已,他就是想復辟,誰支援他?前些年他和耿南仲搞的那些事,弄得天怒人怨,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太上,官家來了。”內侍望見皇帝匆匆而來,忙對趙桓說道。

趙桓勉力側身看了一眼,趙諶已經趕上前來,親手扶住了他,恭聲道:“太上皇不可操之過急。”

“有事?”趙桓見兒子神情有異,立馬詢問道。

“喜事。”趙諶笑道。

“喜從何來?”趙桓不走了。

“方才,朱勝非徐紹等宰執入宮晉見,奏陝西襄漢兩地大捷官軍擊敗金軍韓軍的進攻,斬獲無算,並光復多處府州。”趙諶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太上皇聽了這話,臉上竟閃過一絲落寞。怎我在位時,就被打得一敗塗地?此子年少無知,初一踐柞,軍隊就獲大勝?一念至此,他故意問道:“果真?怕是前線將帥虛報戰功,朝中宰執蓄意矇蔽吧?”

趙諶竟被問住了,猶豫道:“當不至如此,西軍復京兆耀州等地,迫退金韓據陝西東部。何灌折可求於潁昌府大敗高逆孝恭,正準備收復東京。”

收復東京?都打到這份上了?趙桓吃了一驚,也不知是怎麼想的,輕輕推開皇帝,扶著那欄杆若有所思。趙諶立在他身後,恭恭敬敬,不多言不多語。

東京是大宋都,隆興和議以來,已割於偽韓。不料何灌折可求如此了得,他們若真光復舊都,中原勢必大震連帶著山東,江淮等地也會受到影響……

好大一陣之後,趙桓側問道:“徐紹他們意欲何為?”

“宰執大臣請朕臨資政殿,接受百官朝賀。再擬定相關慶儀,並敘功升賞。”趙諶如實回答道。

趙桓嗯了一聲:“這些可以照辦,但後續兵務,皇帝要慎重。”

“怎地?太上皇的意思,不宜繼續用兵?”趙諶疑問道。

趙桓一時無言,隨後道:“此事還不說,你且順應外朝之意,把該作的事作足吧。”

趙諶應下,又上前扶了老子,緩步前行。趙桓一邊訓示道:“皇帝新近踐柞,於在外帶兵的將帥無恩,藉此機會,你不妨施恩於諸帥,樹立你的威信。”

趙諶聞言作難道:“似江西宣撫折彥質,荊湖宣撫何灌,俱已位極一品,朕如何施恩?”

“折家世居府州,本為番將,如今到了內地,自然小心謹慎,你要大力提攜。如折彥質,可進太保。折可求已升太尉,暫時不動。折家子侄,有功者,不妨擢。何灌可授‘開府儀同三司’,其子何薊可建節。折家因其身份特殊,不會有外心,何家當年有擁立之功。這兩家,你都要盡力攏住。軍隊無小事,萬萬大意不得。”

趙諶唯唯諾諾,讓內侍替他記下,好照此辦理。

突然想起一個人,皇帝問道:“太上皇,陝西如何處置?此番西軍擊敗強敵,一掃鄜州之陰霾,勞苦功高。”

趙桓沉吟道:“徐處仁是作過宰相的,且經營川陝有功,可晉爵國公。”

“陝西制置使徐衛呢?”趙諶又問。

一聽到“徐衛”兩個字,趙桓蹣跚的腳步就又停住了。

“徐衛,徐衛……”喃喃念著這個名字,趙桓像是有些糾結。說起來,徐九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如今徐九執掌西軍兵權,也符合他當年的規劃。現在,徐衛領導西軍取得大勝,按理說,怎麼封賞都不為過。可是,卻有個徐紹在朝中……

沉思良久,覺得徐紹是徐紹,徐衛是徐衛,不能混為一談。再說了,以徐子昂的本事,他才不會像個乖孩子一樣,對叔父言聽計從。

[天珠變i/11/11694/]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