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得道多助/澄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好死不死,當時柳乘蔭下河尋找證據前脫掉了外衣以及身上的各種用來遮擋人臉識別特徵的眼睛、帽子、圍巾。

然而他在從河裡上後,或許因為渾身溼透,這樣情況下,再戴這些東西會很不舒服,又或者當初只是忘了.......

總之,當他上警車的時候, 那一刻,他的臉部各處特徵都被暴露了出來。

偷拍者更是對時下新聞密切關注著,以柳乘蔭的知名度,這導致偷拍者能夠輕易認出柳乘蔭。

不管是拍那些照片的人到底是為了博熱度,還真的是想“給民眾一個真相”的極端分子。

總之,偷拍者將這麼容易讓人誤會的照片就這麼放到網上公佈了出去。

實際上,偷拍者文章中並沒有“肯定”柳乘蔭是犯罪者, 文章裡通篇的各種“可能”、“或許”, 標題用的也是“牽扯”這種曖昧的字眼。

可如果再加上那張柳乘蔭容易被誤會成“押送”的照片.......

華國民眾對於未知而涉及到危險的事物通常會下意識玩最壞的可能性最大考慮其風險性,並第一時間選擇最安全的應對手段,哪怕麻煩些。

在柳乘蔭“可能”犯罪的情況下,很多人會選擇將“可能”暫且看做“確定”來處理。

畢竟,如果身邊多了守法的人,人們不會覺得怎麼樣,可如果是多了個罪犯,整個群體會十分不安,生怕罪犯的暴行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因為害怕,所以急於將危險源排除掉,哪怕還沒確定其是否危險.......

又或者只是為了讓自己顯示很大義凜然,滿足自己作為“正義使者”的虛榮心。

總之他們會不管是非黑白,直接將那些只是“有可能”是壞人的人直接當做壞人看待,從而做出一些很刻薄, 乃至殘暴、冷酷的事情來。

總之,這種“斷章取義”的新聞無疑會給柳乘蔭帶來巨大的麻煩!

以柳乘蔭現在知名度, 這導致總有一批人會每時每刻盯著他。

每當網上出現有關柳乘蔭的新訊息後,他們都會找到合適的角度,蹭熱度, 獲取利益。

當“柳乘蔭牽扯連環殺人案”這一“頂尖”素材後,那些好事之徒、極端的“衛道士”們,乃至那些平日裡早就看柳乘蔭不爽,想讓柳乘蔭掉下來的傢伙紛紛跳了出來。

他們以這一素材為主料,然後用自己最擅長的調油加醋手法,將其製作成各種“誘人”的“下飯料理”,以供網路上的遊客們閒暇間揮斥方瓊,由此賺取利益。

他們下手很快,從有關這件事的爆料文章出現後,才十幾分鍾,網上就出現了大量同類文章。

畢竟新聞是有時效性的,時間就是金錢!

哪怕拿不到一手新聞,但只要跟風夠快,依舊能從柳乘蔭身上吃下一口肉!

要是晚了,搞不好連湯汁都不剩了。

.........

柳乘蔭作為的“成蔭文化”的全資老闆加唯一創作者,公司上下肯定十分關注柳乘蔭的情況的。

在爆料文章從網路上出現後,沒過多久,負責為網路監控部門的九號很快就收到了訊息。

只不過, 九號在收到訊息後, 他並沒有立刻跟柳乘蔭聯絡,而是根據專業人員的提示想辦法控制住事情的發展,試圖將剛發現的苗頭掐滅掉。

一來,九號相信以他對柳乘蔭的心性的瞭解,柳乘蔭不可能搞什麼連環殺人案。

二來,說得難聽點,以柳乘蔭所展現出來的東西,假如他真要做點什麼壞事,警察哪能這麼容易抓到他?

三來,如果柳乘蔭真的犯了法的話,“成蔭文化”作為柳乘蔭個人名下的全資公司,這家公司應該第一時間被官方採取手段凍結、查封了才對啊!

然而,這並沒有發生,所以,九號確定柳乘蔭根本沒有犯法!

因此,九號根本不需要向柳乘蔭打電話確認什麼,而是想辦法幫柳乘蔭控制網路上對柳乘蔭不利的局勢。

然而,“成蔭文化”剛草創不久,而且與其說它是個“公司”,跟不如說是個“柳乘蔭專屬工作室”。

因為全公司就只負責柳乘蔭一個人的活,所以工作並不是很多,因此人手也基本保持著原來的規模,就那麼四十人左右,而九號所負責的網路部門更是就那幾個人。

靠著幾個人的力量,想控制住網路上的驚濤駭浪,怎麼可能?

在發現嘗試控制網路局勢無效後,九沒有繼續做無用功,連忙將事情告訴了三號。

既然網路上手段不好使,那就試試線下吧!

三號知道後,連忙打電話找到各合作公司談話.......

.......

今天是5月7日。

距離《追夢》首映到現在,已經過去了約80天了。

然而,直到現在,《追夢》也依舊沒有下映,已經是第三次“延遲金鑰”了。

約80天的上映時間裡,直到昨天結束,《追夢》的票房已經達到了66億。

66億的票房,根據分成,再扣去各種雜稅後,制作方總共可以分到大約20億!

其中柳乘蔭佔股60%,能拿到12億,而其他合作公司分8億。

要知道,這40%的股份,各合作公司也才花了兩億差點而已!

這一下子,收益直接翻了四倍!

最重要的是,從投資到現在,總共才過去了不到半年時間!

更別提,因為柳乘蔭當初所說的“不在意票房”、“可能虧本”的那些話,導致各公司一開始只是想透過這部電影所衍生出來的其他東西獲利,根本沒指望靠這部電影賺錢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然而,但電影上映後......

這就是所謂的“不在意票房”?

這就是所謂的“可能虧本”?

總之,與柳乘蔭合作的那些公司可謂是贏麻了。

為什麼要說這些呢?

很簡單。

現如今,柳乘蔭就是他們的“金主”啊!

什麼?你說投資人才是“金主”?

放屁!

人家柳導讓你投資是給你面子!

你投進去的錢相當於買了鎬頭,有了鎬頭才能挖金山啊!

可現如今,居然想推倒他們的金山?

我不答應!

很快,各合作公司的公關團隊入場了。

然而,雖然想扶穩柳乘蔭這座金山的人不少,但那些與柳乘蔭存在競爭,或單純只是嫉妒柳乘蔭,總之想要柳乘蔭倒臺的人也大有人在。

一邊扶,一邊推。

在這種雙方“你來我往”之下。

沒過多久,“柳乘蔭牽扯連環殺人案”這個詞條,才半個小時不到就上了熱搜頭條!

在此期間,三號和九號都沒有去打擾柳乘蔭。

在他們看來:

不管柳乘蔭現在是真的捲入了什麼麻煩的話。

如果柳乘蔭真的捲入了麻煩,那麼他們要做的就是不要再給柳乘蔭增添新的麻煩。

如果柳乘蔭並沒有捲入麻煩,而只是在正常“採風”的話,那就不要影響他的創作,要知道,全公司可都是靠柳乘蔭的創作吃飯的!

不能因為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影響了公司的正常“產出”。

而且,柳乘蔭畢竟不是學管理的,就算他知道網上的情況,他到頭來能採取的措施也只是聽從公司裡的專業公關人員的建議作出現在所做的一系列措施罷了。

如此一來,讓柳乘蔭知道這件事情也只是平白增添煩惱,浪費柳乘蔭本該用在創作上的寶貴心力而已(三號和九號所認為的)。

加上柳乘蔭為了不被打擾,在旅行前特意換了個號碼,導致其他合作者也聯絡不上柳乘蔭。

如果不是柳乘蔭開啟了瀏覽器,看到了那個因為熱搜度而變得紅彤彤的詞條的話,柳乘蔭估計真的會被矇在鼓裡......

然而,三號和九號錯看了柳乘蔭!

柳乘蔭手中所掌握的東西出乎了他們的想象!

比如,他和官方之間不可公開的聯絡......

柳乘蔭想要解決這件事情其實十分簡單。

他只要讓警方幫忙出一份宣告,並讓官方媒體背書,用他們的影響力將其公示一下就好了。

相信,以柳乘蔭最近為國家所做出的奉獻,官方應該會幫忙。

只是.....

他不久前才剛剛讓警方不要在案件的詳情中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現如今,才離開警局沒多久,他為了闢謠,又要主動公開自己做的事情。

柳乘蔭突然感覺臉上有點疼。

但沒辦法......

雖然說,就算柳乘蔭什麼都不用做,估計要不了多久,官方也會下場幫他“洗地”。

畢竟,柳乘蔭今天扮演的角色是——英雄!

官方總不會讓他這個剛幫助警方破了大案的英雄蒙受不白之冤吧?

但官方是要走流程的,各個系統之間的協作什麼的,需要很多複雜的操作,等官方開始行動的時候,估計柳乘蔭家裡人以及鄰居們都知道了。

試想一下,在此期間,那些關心柳乘蔭的親朋好友在心理上會遭受怎樣的折磨,除此外,他們還會因為是柳乘蔭的親朋好友而遭遇周圍人的另類目光.......

為了不讓關心自己的人擔心、受委屈。

柳乘蔭決定主動點,直接向辦案的警局,以及官方媒體提出請求。

如此一來,便免去了各種複雜的流程,最快可能今晚就能將事情解決掉。

想到就做。

柳乘蔭讓馬全掉頭回警局,同時在車上用手機開啟了之前官媒派來採訪他的記者所留下的微訊。

之所以官媒記者會留聯繫方式,那是因為官媒比較嚴謹,他們在採訪內容釋出前會先將整理出來的版本給被採訪者過目,在被採訪者接受該版本後才會釋出出去。

這個聯繫方式就是用來給雙方確定採訪稿用的。

現如今,這個微訊賬號也成了柳乘蔭與官媒練習的方式。

柳乘蔭透過微訊向那名官媒記者提出“要爆料”、“要追加一則採訪內容”,並且“追加的內容希望儘快發出”。

所追加的採訪內容自然就是關於今天破案經歷的事情。

官媒記者十分有正義感,看不得人受委屈。

在柳乘蔭解釋了原因後,他表示:只要柳乘蔭將警方證明的弄到手後,他就會利用手中的渠道和影響力,幫助柳乘蔭快速澄清此事。

柳乘蔭回到了警局後,很快就得到了一份寫著不久前柳乘蔭破案經過,還蓋了各種具有公信力的公章的檔案的電子檔案。

之後,警局又在警方的各個公眾平臺上發出了相關宣告,讓所有還抱有懷疑的人可以來這裡透過檢視宣告,得到驗證。

隨後,柳乘蔭將電子檔案發給了那名官媒記者。

不久後,官媒記者將重新定好稿子發給了柳乘蔭檢視。

柳乘蔭看了一下。

文章名為《對60億導演柳乘蔭的一次專訪》。

看到這個標題,柳乘蔭頓時明白——

這是連著先前的採訪內容一塊發了啊!

開啟文章:

文章中,先是很早之前在滬市所進行的問答內容。

最後的內容是之前柳乘蔭在車上用微訊與記者交流的對話資訊整理而成。

用的格式依舊是採訪的問答格式。

只是原本是柳乘蔭主動找對方的,而在文章中則變成了對方開的頭。

文章中,筆者在寫這部分時,他十分嚴謹地,先是用一個新的採訪日期將這部分內容與前面隔開,又註明這段是透過聊天軟體進行的,大概是這樣:

(以下採訪時間於4月7日下午,採訪透過聊天軟體的影片通話功能進行)

記者:聽說柳導最近在採風,準備創作新的作品,請問在最近得到採風過程中有遇到什麼難忘的經歷嗎?

柳乘蔭:不巧,就在今天.......

柳乘蔭就這麼將自己今天的經歷說了出來,包括自己破案的各種細節。

但因為文章篇幅緣故,很多東西都被“概括”掉了。

不過,在“概括”後面有一個網頁連結——詳情請登入.XXXX........

柳乘蔭在手機上點開那個網址。

瀏覽器軟體開啟後沒很快跳轉到了警方的資訊公示平臺中關於柳乘蔭破案過程的事情的宣告檔案。

不過,宣告中雖然比採訪文章中講得詳細了些,但還是隱去了很多柳乘蔭推理的內容。

最後,柳乘蔭在檔案末尾再度發現以個連結——內部學習內容連結.XXXX........

柳乘蔭點開,結果發現是加密過的,只允許滿足某些條件的警方內部人員可以檢視。

看到這裡,柳乘蔭不禁感到奇怪:什麼意思?難道他的推理內容還是什麼普通人不讓接觸“危險資訊”不成?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