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電子迷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二天安不知剛醒來不久,常笛就找上了門,對於他這種情報部門而言,想找到安不知的住址實在是分分鐘就可以辦到的事,他帶來的是昨天安不知所分析出的那張名單。

安不知興奮地接了過來,不過此時尚早,其他隊員並未醒來,他便將常笛引到小小的檔案室裡,這裡面完全封閉,聲音出不去,也不會有電子訊號,正好是商談秘密的絕佳場合。在兩人都進去之後,安不知順手將門關上,兩人分坐一張椅子,接過那張名單便看了起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安不知的臉一點點地沉了下去,這張名單上面列出的名字並不多,總共也就十來個而已,可不管他怎麼看,都覺得毫無任何吸引力。

這名單中有五個是研究所的其他普通研究人員,還有兩個是內部的電子機械維護人員,一個內部保安,以及一個送貨員,他們都是這家研究所裡每週都會固定出現的人員,在這幾天他們仍然毫無察覺地繼續進出研究所,常笛已經安排人手在逐個排除,但目前看來毫無進展,

如果一定要說最可疑的人選,感覺上那幾個研究員所帶的學徒研究生比較容易出問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問題是這些研究生的背景太乾淨了,他們全都是從一級軍校畢業直接進來的軍人,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外,他們還是職業軍人,殺人不眨眼,之所以要配置給這些研究人員,與其說是在做他們的學徒,不若是在監視著他們的行為以及保護他們的安全。所以雖然常笛也安排了手下去調查這些人,可是安不知也不對此抱有多大的希望。

反覆看了幾次這張名單,安不知皺起眉頭,問道:“有沒有可能還有其他的辦法混進研究所而不留下任何痕跡?”

常笛一聽這問題就笑了:“你當那是什麼地方?聯邦未來的科技發展就指望著從若干個這樣的小型專業研究所裡得到突破了,如果能有人混進那裡面卻不留下任何痕跡,那只怕他就能不付吹灰之力地殺光我們所有人了!”

“不,我的意思不是說那種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是說有沒有一種情況,當發生某種狀況時,外界可以有人來到研究所裡面,這種充當緊急救援或支援的人,在那種緊急情況之下,應該就不用登記了吧?”

“哦,你這麼一說,我倒是明白了你的意思,不過一般發生問題時,我們都直接將外圍封閉起來就行了,不會真正派人到研究所裡面來的,除非是裡面有單位主動求援。”常笛慢慢細細地解釋道。

誰知安不知卻不依不饒,繼續打破砂鍋問到底:“那如果連聯絡也中斷,無法確定內部是否安全呢?”

“那就肯定要派人進來檢視了!不過這種事哪有可能發生啊,你這不是……”常笛仍然慢慢地解釋著,可說到最後看著安不知那一臉嘲諷的臉,突然將後半段內容打住,用詢問的眼光看向他。

而安不知便笑著反問道:“最近不是剛剛發生過這樣的事嗎?”

這真是一語道醒夢中人,常笛頓時恍然大悟:在最近所發生的那次虛擬埠城市攻防戰中,戰鬥進行到最激烈時,差點連十王之壁都被敵人所觸碰到,哪裡還有人敢在腦網上呆著,所以必然是處於聯絡中斷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按常笛自己所說,當然就屬於必須派人來檢視的情況了。

想到這一層,常笛便立刻收聲不再爭執下去,立刻向有關部分發去詢問,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只要一核查立刻便可以得到訊息,但很快他的眉頭便緊緊地皺了起來,安不知湊過來一問才知,這事情還挺複雜!

昨天因為事發突然,軍方的安全保衛科也不知具體情況如何,還是只按常規封鎖了外圍,並沒派遣人員進入內部各部門勘察,不過他們卻反映了另外一件事:在戰鬥進入到尾聲時,有一支援有資訊安全局命令編碼的小隊宣稱他們的一些相關部門失去了聯絡,要進入內部進行勘察,由於事發突然,所有的聯繫方式都處於中斷狀態,而對方持有的命令編碼沒有任何問題,於情於理都只能放對方進去。

在瞭解到這一資訊後,常笛又立刻跟研究所進行了核查,當時所裡唯一還留下值班的內部保安核實了該條資訊:即該小隊確實來過,只不過他按操作手冊規定,只讓領隊進入研究所內部勘察了兩分鍾。

而最詭異之處出現了:當常笛試圖調集內部所有的監控影片進行核查時,才發現無論何處都找不到這樣一個小隊的存在,無論是連結通道也好、懸浮電梯也好、甚至連研究所內部,都顯示著沒有任何的人員進入過。其實,如果這些監控影片上出現了那麼多人,監控部門早就會做好記錄、留下檔案並提交軍方。

也就是說,這支小隊從頭到尾,都沒有任何鏡頭捕捉到他們,甚至連研究所內部保安和軍方外圍防衛小隊的電子腦中都無法找到這群人的影子,他們明明看見了這些人,卻沒有儲存下哪怕一個畫面的資訊,就好像是被人入侵並刪除了所有的相關資訊。

於是,這群人就像幽靈一樣出現並消失,只存在於人們的隻言片語中。

“電子迷彩!”常笛咬牙切齒地說出這麼一個詞來。跟光學迷彩以欺騙人的眼睛不同的是,電子迷彩是一種編碼病毒,當所有的電子類器材看到這種迷彩外形後,當時是可以看見沒問題,它對視覺上並不會進行任何干擾,可一旦儲存在電子器材中,資訊卻會發生程式設計錯誤,並自我銷燬,從而不留下任何痕跡,是針對目前電子取證的一種高科技技術,沒想到卻在這裡遇上了。

很明顯,問題就出在這群人身上了,而唯一的調查方向,只剩下那個資訊安全局的命令編碼到底是從何而來。

這原本也是紙面檔案,以常笛的許可權,本來只是一刻功夫就能調查出來,沒想到這次也碰了壁,資訊安全局沒有任何電子檔案顯示有這樣的一道命令曾經發出過。命令編碼本身當然沒有問題,但卻沒有任何歷史記錄顯示有人啟動或呼叫過這道命令。(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