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我不是藥神》,我是導演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從心理年齡來說,沐茗今年理論上已經三十三歲了。當然了,四五十的大佬還能入選“青年企業家”呢,三十來歲怎麼想也應該還算年輕人。

作為一個“晚期”年輕人,又在圈裡起起伏伏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了這麼多年,沐茗比起以前已經成熟了太多。但儘管如此,在面對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時,多少還是有些忐忑之情。

還好,之前點映時的優秀成績以及觀眾的稱讚給了他不少的安慰。

不少電影都喜歡在正式上映之前搞幾場點映,主要目的是為了試水。這就和自己評價自己的顏值一樣,照鏡子的時候怎麼看都覺得“我怎麼這麼帥”;可一旦自拍,瞬間就變成了“臥槽這個醜比是誰!”

所以觀眾在看點映口碑的時候也是有竅門的,凡是那種影評評價全是:

“不愧是XX導演”;

“影片的畫面很有電影質感”;

“主演XX的表現非常出色”;

“是國內少有的題材型別”

……

balabala誇了一大堆,就是不告訴你電影內容到底怎麼樣、好不好看的電影,九成九的都是爛片,或者至少不是我們這些“人民大眾”喜歡的片子。

《我不是藥神》就很明顯沒有這個現象,網上一些參與點映場的觀眾給出的評價,基本全都是“絕對的神作”、“年度最佳”之類的溢美之詞。偶有指摘,也無非是“雖有瑕疵,但絕對值得一看”、或者是“不算完美,卻已經足夠優秀”之類的。

更重要的是,僅僅最初兩天的點映場次,就已經拿下了六千萬的票房成績,位列當周票房榜第五位。而再加上之後兩天的大規模點映以及預售的話,《我不是藥神》還未上映,就已經有了將近兩億的票房。

超高的口碑,爆棚的期待度,超過50%的排片率,再加上沐茗和徐徵的號召力,不少人想到了去年暑期檔那部“碾壓”級別的電影。

難道,今年的暑期檔,又要再現一部《戰狼》?

“沐哥,杜總來電話,說首日票房出來了。”沐茗的助理跑過來,對正在看鏡頭特效渲染的沐茗驚喜的道。

因為科幻類電影的特效鏡頭甚多,所以後期往往都是分配給幾家不同的特效公司來進行處理。這個時候,就需要不同公司之間有一個統一的風格、標準、資料等等。

好萊塢因為產業完整,人才流動頻繁,以及合作經驗豐富等因素,往往使用的都是同一套軟體、同一批資料、甚至同一批員工,因此往往只需要簡單的交流就可以協同作戰。

而國內目前卻還屬於“群雄割據”的階段,不同公司之間完全沒有配合的經驗,必須得有人從中不斷的做出協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流浪地球》的地面部分和太空艙部分的拍攝都早已完成,沐茗最近在忙的,就是特效公司之間的協調監管。

沐茗聽到助理的聲音愣了一下,隨後才反應過來他說的是《我不是藥神》。挑了挑眉毛,聲音平靜的道:“出來了?多少?”

“首日票房1.57億,累計票房.億。而且,在豆瓣上的評分有9.分!”相比於沐茗的淡定,小助理就明顯要激動多了,聲音裡都帶著顫音,虧的他還能記得住這幾個數字。

“成了!”

沐茗莞爾一笑,心中卻忍不住暗暗喊了一聲。這個初始成績,再加上高分帶來的口碑效應,至少15億妥妥的,0億也是正常,甚至努努力的話,再高也不是沒有可能。

彷彿一層薄紗被掀開,沐茗只感覺渾身上下都舒暢了許多。

雖然有徐徵作為主演的龐大號召力,雖然有暑期檔以及缺乏競爭對手的檔期優勢,雖然有幕後龐大的宣發配合,雖然有現實類題材的討巧……

雖然有一萬個“雖然”,但終究是成功了!

“從今以後,我也算是正經八百的導演了吧。”沐茗心中低笑著道。

工作室裡正在工作的後期員工們也聽到了助理的話,紛紛恭喜了起來。沐茗整理好心情,揮了揮手,滿不在意的道:“成績再好,和你們關係也不大。好好幹,等《流浪地球》成功了,你們就可以給自己慶祝了!”

說是這麼說,不過沐茗還是給在場的人發了個大紅包,算是散散喜氣。順便還請了一頓豪華套餐,當然了,是外賣送到工作室這來的,這樣吃完了可以繼續幹活,不能耽誤工作!

沐茗這邊還算淡定,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能淡定。這個時候,網上關於《我不是藥神》的熱度早已經是熱鍋鼎沸了。

“‘你敢保證你一輩子不得病?’純粹、直接、有力!常常感嘆:電影只能是電影。但每看到這樣的佳作,又感慨:電影不只是電影!由衷的希望這部電影能成為話題!成為榜樣!成為國產電影最該有的可能。”

“電影能做到的好,這部電影都做到了。剩下的是這個時代不讓它更好。在我們剛剛經歷過的時代鉅變洪流之中,有無數這樣的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艱難生存著,同時在竭力不丟失他們的靈魂。終於有這樣一部電影,讓我們能夠看到時代,看到善意,看到希望。希望這部電影也能被這個時代善待。”

“只願世間無疾病,何愁架上藥染塵!”

“……”

一直以來,很多電影觀眾喜歡吐槽“人家又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只有改變電影的國家”。姑且不去想這句話的槽點,但確實說明很多電影觀眾對現實題材型別片的期待。

其實吧,描述現實題材的國產電影真的不算少,只不過它們要麼是拍的不好看,要不就是拍的看不懂。畢竟喜歡這一類題材的大多是第六代導演那一批人,而他們的作品的關鍵詞,就是文藝電影。

文藝電影確實藝術,但也確實沒多少人看。

相比之下,《我不是藥神》就要商業化的多了。前半段笑料的新增,標準型別片的處理手法,都給了它最大的普適性。

因此,一少部分對《藥神》不滿的人,主要詰責的地方也就在這裡:

刻意煽情、迎合市場、諂媚審查、缺乏批判深度、完全是題材優勢……

不過這些在不滿人群裡只能佔一半,另外的一半則在指責沐茗完全是抄襲《達拉斯買家俱樂部》,而且,“把矛盾轉移給藥廠,洗白體制,不愧你國之影片”。

嗯,萬物起源美利堅,萬般罪責國體制,不愧我國之“精英”!

網路上的爭論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單看網上的好壞陣營人數,似乎這部影片是個譭譽參半的平庸之作。然而在看看線下的票房成績——

繼首映日之後,兩天票房突破七億,三天突破十億。截止上映首週末,總票房已經高達14億!

14億人民幣,摺合.08億美元。而在上週開畫的《蟻人》,首周全球票房則是1.61億美元。換句話說,《我不是藥神》超過了《蟻人》,拿到了全球周票房冠軍!

復聯:這麼多年,就你一個沒拿到首周票房冠軍的,斯科特你退盟吧。

當然了,比起斯科特這位漫威英雄更傷心的,應該是我們的金鷹視帝李一峰同學。他在兩週前上映的《動物世界》裡好不容易有了點出色表現,還沒發多少通稿呢,熱度就全被《藥神》給帶沒了。

與他相比,同為當初被嘲流量之一的張一星就要好得多。《一出好戲》離暑期檔幾部大熱的影片都相隔甚遠,又有黃博首部執導電影的話題度,再加上他自己也確實表現的不錯,所以很是刷了一波“實力分”的路人緣。

很明顯,從《戰狼》《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幾部高品質電影的爆款,到去年開始數部流量影視作品的垮臺,再到近期大量資本的撤出,這些曾經的流量們也明白——

野蠻生長、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影視市場的主流,終究要歸還給品質和內容。(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