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開發專業模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林灰點開具體的評論。

嚯!幾乎清一色的小作文。

不過林灰挺想看看這個軟體的使用者都是怎麼評價

雖然林灰開發南風APP的主要目的是想讓網際網路巨頭注意到這款軟體的演算法有多牛逼。

但使用者也不是林灰取得成功的墊腳石。

怎麼說呢一個個使用者那也是有獨立思想獨立感受的個體,而不是演算法下面的冰冷資料。

他們的想法也應該被重視,他們合情合理的建議也要考慮接受。

總之,使用者的反饋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儘管是一條條評論都挺長的,林灰看得也蠻認真的。

林灰按照評論的順序點開了最靠上的一個評論。

“寫一篇關於南風APP的評論很困難。雖然我今天一整天的時間都花在這上面,但我越使用這款軟體越覺得他的強大……

我的工作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研究,南風APP使我免於被埋在無盡的紙堆中,客觀的說,這個軟體已經全方位吊打雅虎新聞摘要了……”

呃(⊙﹏⊙),這樣的評論實屬舔狗型評論,雖然恭維話沒少說,但並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林灰之後又轉而去看別的評論:

“我是一個新聞工作者,我非常喜歡南風APP,它的佈局簡單而直觀,只有一個輸入介面,看起來很像是常用的翻譯軟體。雖然這個設計有點另類,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設計使我很容易集中精力進行工作。

我以前都是使用雅虎新聞摘要專業版的,但不得不說這個軟體的摘要效率要比雅虎的那個新聞摘要效率要高不少。

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我建議能夠開通同時處理多個新聞摘要,因為一個專業的新聞編輯往往需要同時處理大量的新聞;

其次我建議這個軟體能夠不限制輸入檔案的字數是一萬字,因為新聞編輯需要處理的很多新聞其實還不能稱之為新聞,更確切地說是處理採訪稿,而採訪稿普遍在萬字以上,這個一萬字的輸入檔案限制著實有些不友好。

當然了,這個功能只有專業人士需要,如果開發者能夠做到這一點改進的話即便是把這個功能放在專業版裡我也會買單,因為這樣的功能真的很重要。

事實上,現在這個軟體已經幫了我很大的忙了,它對提升我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我就說到這裡。感謝開發者製作了一個非常棒的應用程序,完全期待這個應用程序的未來發展。”

這個評論比剛才那條有價值多了,起碼透過這個評論林灰能知道軟體的不足之處以及改進方向。

最關鍵的是林灰知道了業內人士對這款軟體的態度。

從上面的評價來看,新聞工作者對這個軟體還是蠻認同的。

至於此人提出的建議。

突破1萬字的材料輸入限制,這個並不算複雜。

事實上林灰當初開發的軟體能支撐起最大五萬字的單次輸入。

只是囿於對新聞稿的不瞭解。

林灰以為單次一萬字的輸入限制已經足夠用了呢!

現在看來還是沒考慮周到。

至於同時處理多個新聞摘要?

這個有點不現實,這個就涉及到演算法的局限性了。

事實上無論是第一代文字摘要演算法,還是第二代第三代摘要演算法。

涉及到新聞/文字摘要處理,實際上都是一條一條單獨摘要實現的。

主要是因為文字摘要雖然簡單,但實際上佔用的資源還是蠻大的。

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並行處理,起碼還要等到第四代摘要演算法問世。

第四代摘要演算法對模型的依存度將會大大降低。

不過這短時間內基本是不可能的。

現在即便是有些依託於大型伺服器的程式宣稱能夠實現多條文字同時處理

但實際處理時也是一條條處理的。

使用者進行了多條輸入依舊是伺服器先處理第一條新聞/文字

第一條輸入新聞已然處理好了,但仍然顯示處理中,伺服器實際開始處理第二條……

以此類推,直到完成最後一條輸入新聞的摘要處理再將摘要結果一併輸出。

在使用者看起來或許這樣就是多條輸入後實現了多條輸出。

但這樣的“多工”處理實際上就只是障眼法而已。

雖然這樣的做法實現上並不困難。

但林灰並不想自欺欺人。

在南風APP下面的評論區裡又逛了一會。

林灰發現評論區裡的很多使用者都強烈建議林灰在南風APP的基礎上

再弄一個更符合專業人員使用習慣的專業模式。

即便是為此額外付費也無所謂。

不少評論都是反應這個訴求的。

啊這,林灰一貫是很注重使用者反饋的人。

使用者的合理要求很難不滿足啊!

林灰彙總了評論裡要求更新的使用者對於專業模式的訴求。

林灰意外地發現這些人的訴求跟剛才評論區那位老兄的建議差不多。

都是要求取消一萬字的輸入限制。

不過對於要不要有多條新聞處理這個功能這些人卻出現很大的分歧。

居然在評論區裡隔空掐架,也是離譜。

林灰看了一下兩方的不同觀點。

支持者認為多任務處理能力能提高工作效率;

反對者則認為多任務處理容易分神,會影響工作時的專注度。

呃,不愧是敬業的新聞工作者,這支援和反對什麼的完全是從工作效率角度出發啊。

對於多工要不要有,林灰巴不得這些人有爭議呢。

這樣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將這個爭議點維持現狀。

不用在多工方面做文章,即便是要搞專業模式,林灰的工作量也少了很多。

只需要取消一萬字的輸入限制就夠了。

這對於林灰來說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不過是改動一行程式碼罷了。

當然了儘管只是改動程式碼,該收費還是要收費的。

改動一行程式碼不難,難的是知道改哪行。

程式猿的常態一杯茶一包煙,一行程式碼改一天。

別說一行程式碼改一天了,有時候三四行程式碼十多號人改上一個月也是常有的事情。

倒不是說程式猿消極怠工,問題是在別人寫的shi一樣的程式碼裡debug著實有億點困難。

玩不利索指標還胡亂放。

備註什麼的更是沒有。

沒備註的情況還好點,最怕遇到堪比老中醫的鬼畫符的那種火星備註。

真就一個人的備註十個人猜。

為啥不找來寫程式碼那個人問問?

笑死,早就離職了。

最關鍵的是改程式碼時不僅要忍受shi山一樣的程式碼。

還要面對同行無意之間造成的掣肘。

別的行業林灰說不好,但程式猿行業並不適用於人多力量大。

至少不完全適用於人多力量大。

人力和時間並不呈現線性關系的。

大量人員並不能縮短軟體的開發進度。

一窩蜂的作業方式非但無助於軟體生產,反而會製造麻煩,產生出更差的軟體。

向進度落後的專案追加人力,只會使進度更加落後。

因為新進的人員需要時間瞭解整個專案,而增加額外的溝通消耗。

當有N個人必須在這群人之中進行溝通時(無階級關係),當N增加,其輸出M將抵消其效益,甚至倒退。

事實上認為人力能換取時間這種觀念本身就是極其錯誤的。

別的行業可能是1+1>>2

但計算機行業很可能出現1+1<0的怪現象。

這件事最直接的啟發是關於未來團隊的構建。

關於要不要組團隊?肯定要組建團隊。

但不是現在。

一個團隊不是樂高,說拼就拼好的。

團隊需要分工,而成員之間需要合作。

合作需要有默契。

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稱之為夥伴/mate

雖然話可能有點扎心,但事實如此,總之盲目組建團隊是一件極其糟糕的事情。

事實上能夠在大學開學前完成團隊的早期雛形林灰就很開心了。

……

說到開發南風APP的專業模式。

畢竟是在林灰相對熟悉的程式碼裡做改動。

相對來說還是很容易的。

林灰很快就找到了關鍵的程式碼行。

甚至不需要改整行程式碼,只要改個數字就夠了。

對,就是這麼輕而易舉。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人選擇成為一個程式猿的原因。

不得不說,這種透過數值操縱萬事萬物的感覺真的很爽。

然而也正是這種爽感很容易讓人迷失自我。

而容易讓人迷失的工作多多少少都是有風險的,即便這份工作只是技術工作。

前世林灰有幾個發展前景明明很好的上司就因為人性裡幽暗的部分作祟鬼使神差走上了歧路。

想起來不免讓人覺得唏xing噓fen。

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

林灰一直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雖然他知道此時的他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但也從來不敢飄飄然。

穩健發育才是硬道理。

但這也不等同於一直苟,計算機行業是最尊重天才的行業。

當你成長到所有人都需要仰望的高度,只要你的一切所作所為合乎情理並且經得起推敲。

就算你把天捅出個窟窿收穫的也只會是包容。

改完程式碼之後,還要涉及一些相應的專業模式的互動問題。

不過這些都是小case了。

沒費太大功夫,林灰就搞定了軟體的專業模式。

當然了專業模式裡使用者除了可以輸入超長新聞材料之外。

也可以選擇輸出摘要的長度。

摘要長度可以在100字,200字這三個擋位之間切換。

事實上如果軟體中核心演算法應用的是生成式摘要演算法三代目的話。

甚至可以選擇輸出摘要為500字或1000字。

真的要能輸出500字和1000字摘要的話對於一小部分新聞工作者怕是不那麼友好。

不過怎麼說呢,技術進步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終究是一件好事。

不可能因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受損就裹足不前。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等南風APP使用者更新之後,就可以看到在軟體裡能夠選擇是否開啟專業模式。

當然了,使用者選擇開啟專業模式的話依舊是要掏錢的。

至於南風APP的專業模式怎麼收費?

雖然林灰沒進行專業的市場調查,但這種東西直接摸著同行過河就行了。

林灰搜了一下剛才在南風APP評論區裡評論者提到的雅/虎新聞(處理)專業版。

意外地發現雅/虎新聞(處理)專業版一個月的月會員就需要99.99美元,不充值軟體都沒法用。

而即便是充了會員,不選擇999美元的漢語處理包的話一樣不能處理漢語新聞材料。

從技術角度上說,這種做法可以理解,畢竟yahoo的那個專業處理軟件所用的抽取式摘要演算法本身就不擅長處理中文信息,不選擇對應的漢語處理包的話不能處理漢語新聞很正常。

但這樣一來國內新聞工作者可就慘咯,為了能處理漢語新聞一年所花費的錢就要2198.88美元,約合一萬三千多人民幣。

然而即便是使用者付出這一切之後,單次最大輸入的漢語新聞材料也依舊有20000字的字數限制。

跟林灰開發軟件的5萬字單次輸入根本沒法比。

倒不是多出3萬字如何如何。

問題是多中文原稿基本都是兩萬五千字。

yah00偏偏設定成兩萬字的字數限制可以說是故意噁心人了。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兩萬字是他們那套演算法所能處理的極限。

即便只是兩萬字的摘要,yah00方面其實也沒玩明白。

林灰看yah00那款軟體下面評論區裡不少人都反應該軟件對中文新聞摘要內容經常是錯誤頻出。

往往需要新聞工作者對新聞進行二次校對。

最關鍵的是yah00的那個新聞處理軟件時不時還需要使用者購買100~150美元左右的漢語言處理升級包。

這很明顯就是把相應演算法開發的費用往軟體使用者身上進行分攤了。

可以說是很無恥了,這麼一來中文新聞工作者使用者實際使用時一年的花費別說一萬三了,很可能價格直逼兩萬。

就這麼一款使用體驗極其不友好的軟體為什麼還有人買單呢?

答桉很簡單——壟斷。

不過yah00的壟斷隨著南風APP的出現基本成為歷史了。

這麼一番調查之後專業版的定價其實就很容易了。

林灰將專業模式的價格設為了19999元。

儘管看起來這個價格和國外的差不多。

但林灰這個價格是買斷制價格,而不是年費。

並且林灰有把握南風APP的專業模式兩年內全面領先同類競品。

這樣平均下來使用者一年只需要不到一萬,相比於國外軟件的收費可以說很良心了。

雖然單看小兩萬的價格有點貴,但不能用常規APP的價格來衡量。

這本就是專業模式的價格,專業軟體哪有便宜的?

而且專業模式也不需要使用者自己掏錢啊,一般情況下都是單位報/銷的。

啥?單位不報/銷?

親,這邊建議您換一家能夠報/銷的單位呢。

咳咳,說笑了。就算別的單位不報/銷,新聞單位不報銷的幾乎沒有。

怎麼說一個個員工都是掌握輿論利器的。

不會真的有boss這麼想不開吧。

儘管專業模式設定價格接近兩萬。

但實質上林灰想藉助這個賺一個小目標也不現實。

真要那麼容易就賺一個億的話。

各大廠還做什麼遊戲,直接開發專業軟體得了。

和南風APP本體普適性不同,南風APP的專業模式其實對口的人群非常小。

我國20多萬記者,記者按工作性質分為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廣播記者、電視記者、網路記者;

記者裡面應該只有文字記者和網路記者中的部分人平時會涉及到大量新聞摘要和文字信息處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這種人在全部記者裡面所佔的比例可能連5%都不到。

而這5%的人裡面又有多少人能接受現代化的軟體處理方式呢?

在能接受現代化處理方式的人裡面又有多少人會選擇南風APP呢?

林灰估計了一下南風APP專業模式在國內的專業受眾也就只有兩三千人。

而這些人就算全買單的話林灰也不過收入四五千萬罷了。

不過以現在林灰的家底來說,也沒什麼必要患得患失。

林灰搞定了專業模式之後。

將軟體新版本上傳到AppStore中,很快就透過了稽核。

這之後,林灰接到了黃靜的電話。

電話裡兩人倒是沒有長篇累牘地高談闊論,只是聊了一小會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黃靜在電話裡恭喜了林灰南風APP獲得的成績。

林灰客氣的回應了幾句。

至於黃靜能知道林灰新開APP一點也不奇怪。

所謂的開新馬甲,只是對AppStore的使用者而言,而不是對於AppStore官方而言。

另外黃靜在電話裡還詢問了一下林灰他最近在不在北域。

黃靜透露的資訊讓林灰有點意外。

黃靜要來北域市了。

據黃靜講是因為蘋果獨佔協議的事情。

林灰記得之前黃靜倒是也提過這個協議的事情。

不過最近的事物繁多,林灰都快忘了蘋果獨佔協議這事了。

想想還真是麻煩,直接線上籤合同不好嗎?

線下合同什麼的想想就麻煩。

不過還好,至少不需要林灰親自去魔都走上一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