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一行程式碼一萬美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然就林灰過往的經歷來說,林灰他看起來不是很懂金融投資方面的門道。

可是沒關係啊,林灰他懂產品啊。

林灰他過往開發的產品取得的一系列成功已經證明林灰他很懂產品了。

一個能夠懂得產品竅門的人去搞投資是有著很大優勢的。

反倒是一些空有一堆金融投資知識但根本不懂產品的人容易翻船。

如果林灰他想要一門心思靠技術致富,黃靜能確定其投入林灰他的麾下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可是如果林灰他要直接依託雄厚的資本走向買買買的路線的話,黃靜覺得自己雖然屆時不能說沒用,但其發揮的作用也將大打折扣,畢竟涉及到關於投資方面的事情黃靜同樣不擅長。

話雖如此,車到山前必有路,涉及到這些的以後的事情倒還不用太急。

黃靜決定姑且走一步看一步即可。

無論林灰他將來走哪條路,都無所謂。

都是林灰他在迅速成長著。

而林灰他在迅速成長這件事本身就足可以證明黃靜看人的眼光。

話說回來,雖然林灰他的迅速崛起充分證明了黃靜的眼光。

額,不過,似乎也不完全是好事。

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擺在黃靜面前比較棘手的事情是:

黃靜此前不久的時候問林灰他要不要物色一些助理。

之所以黃靜這樣做是因為黃靜覺得有些“無聊”的工作。

林灰他實在是不應該在上面浪費時間。

林灰他的智慧和精力應該用在一些更加寶貴的事情上。

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情況下,有些工作交給助理去做才是明智之選。

反正,按照黃靜的理解林灰他確實是需要助理的。

黃靜徵詢了林灰他的意見。

在林灰他答允了此事之後,黃靜乾脆將給林灰他找助理這事大包大攬了下來。

黃靜徵詢了林灰他的意見。

在林灰他答允了此事之後,黃靜乾脆將給林灰他找助理這事大包大攬了下來。

這事情按理說不複雜,以黃靜的人脈網向給林/灰安排出幾個助理很容易。

但問題的是林/灰的成長速度太快了。

雖然黃靜估算林/灰現在的財富是十位數。

但這只是一個時刻都在浮動的數字罷了。

林/灰的財富還在積聚增長的過程中。

誠如林/灰說得那樣——快捷指令這個軟體林/灰很快就會同蘋果方面的技術團隊順利進行了適配性升級和功能性升級。

那樣的話林/灰豈不是又要累積1500萬美元。

1500萬美元可以約合將近一億元人民幣啊!

也就是說林/灰很快就又要搞定一個小目標。

以林/灰現在財富的增長速度,林/灰的財富達到百億元的規模也將是指日可待啊。

在這種情況下林/灰的助理可不是那麼容易找的。

給一個財富十億富豪找助理的標準跟給一個即將成為百億富豪的助理標準明顯是不同的。

黃靜圈子裡能勝任十億富豪助理的勉強還算有幾個人可以勝任。

但適合給林/灰這種即將成為百億富豪的人任助理的還真沒有。

額,至於說隨便找個人推薦給林/灰湊數?

黃靜可不敢這麼敷衍。

像助理這種崗位雖然不甚起眼,但絕對不能說不重要。

尤其是部分助理還帶有很強的私人屬性。

這種情況下要找些濫竽充數的繡花枕頭助理給林/灰那豈不是平白無故添亂麼?

額,不得不說boss的養成速度過快還真是一種煩惱。

不過看到眼前的林/灰,黃靜也覺得似乎也沒那麼煩惱。

最起碼她還能跟林/灰一吃共享晚餐。

而不至於說被林/灰甩到連車尾燈都看不清。

不過老這樣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啊,黃靜沒來由有一種危機感。

黃靜忍不住問道:“話說,林/灰啊,你……你究竟是怎麼做到賺錢這麼快的?”

林/灰:???

林/灰道:“你不應該是最清楚我是怎麼賺錢的麼,當然是主要依靠應用商店的各種分成啊!”

黃靜:“但……”

黃靜想問的東西林/灰倒是很清楚。

不過這註定是個不會有答桉的問題。

林/灰心道如果是你帶著七年之後所累積的技術知識和專案經驗回到現在的話那搞錢應該也一樣容易。

甚至可能比林/灰賺錢速度還要快。

但這個正確的答桉林/灰是不可能告訴黃靜的。

畢竟“重生”這事是林/灰身上最大的秘密。

……

黃靜有感於林/灰財富增長之快的同時。

竺.竹也在發出類似的感慨。

竺.竹是水木大學計算機系的一名大三的本科生。

學業之餘竺.竹會在YouTube這個平臺上記錄一下日常或者是分享一些比較有趣的程式。

原本竺.竹也只是隨便鼓搗著玩玩的。

不成想竟然還擁有了上萬的訂閱者。

屬實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其實也可以理解。

普通人對程式猿的世界本來就比較好奇。

更何況是程式媛的世界。

有程式媛願意記錄其平素的日常以及分享有趣的程式本就很博眼球。

再加上竺.竹顏值還是很不錯的。

美女+程式媛,想要吸睛自然不難。

話說回來,擁有很多粉絲之後的竺.竹多數時間卻並沒有體會到當網紅的快樂。

反而過上了日常被催更的生活,就很無語。

反正竺.竹是已經拖更一週了。

也別說什麼擺爛什麼的。

素材什麼的哪有那麼容易找到?

總不能敷衍了事吧。

那不是竺.竹做事的習慣。

索性乾脆就一直拖著吧。

不過最近竺.竹卻決定更新了。

至於為什麼更新。

自然是因為GRAY FOREST發新遊了。

這樣送上門的熱度不充分利用說不過去啊。

說起來竺.竹以前是不怎麼玩遊戲的。

至於一個不怎麼玩遊戲的人為什麼會注意到GRAY FOREST呢?

還是因為此前不久的一次網路推廣。

作為一個訂閱者勉強過萬的YouTube博主。

竺.竹原本以為透過打廣告變現什麼的距離其很遙遠呢。

畢竟一般的金主在透過YouTube宣傳的時候往往傾向於尋找擁有超過十萬訂閱者的YouTuber。

不曾想此前在《FLAPPY BIRD》這款遊戲在選擇在YouTube上進行網路推廣時GRAY FOREST卻將目光放在了擁有10000名訂閱者的YouTuber上。

雖然不知道GRAY FOREST是出於什麼腦迴路做出這樣的選擇。

但當時領到關於《FLAPPY BIRD》這款遊戲網路推廣任務的時候竺.竹是很有成就感的。

大概類似於被認同的感覺吧。

不過領到相應的推廣任務之後,竺.竹當時也不完全是喜悅。

接這樣的一個遊戲的推廣會不會被罵恰飯之類的。

雖然恰飯很常見,但竺.竹畢竟是一個搞技術的影片博主。

恰飯的話,先前的粉絲會不會直接跑掉?

經過一番比較復雜的心理衝突之後。

竺.竹最終還是決定接下這樣的一個推廣任務。

當時促成竺.竹最終下決心接下這樣一個任務的原因是當時竺.竹瞭解到《FLAPPY BIRD》的開發者GRAY FOREST是獨立開發者,而且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鬧的獨立開發者,而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比較有名氣的獨立遊戲開發者。

竺.竹雖然還只是一個大三的學生。

但是竺.竹也算得上是計算機領域的相關從業人員,竺.竹知道獨立開發者的難度。

在各種類型的開發者裡面獨立開發者算是最特立獨行的那類了。

尤其是國內獨立開發者的發展之路在竺.竹看來更是困難重重。

反正在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竺.竹想過很多以後的職業發展路線,唯獨是幾乎從來沒想過去做一個獨立開發者。

即便是偶爾動念,基本也是直接將相關的思想扼殺在萌芽狀態。

對於GRAY FRPRET這樣一個獨立開發者,竺.竹雖然不至於說是頂禮膜拜吧,但多少是有一定欽佩的。

竺.竹覺得力所能及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幫下。

何況現在還是有償推廣,幫忙做下宣傳竺.竹也不是很虧。

因此竺.竹當時選擇接下了對《FLAPPY BIRD》這款遊戲推廣。

當初在推廣的時候竺.竹為了避免被指責恰爛錢還是很注意技巧的。

當時在進行影片推廣的時候竺.竹多是進行技術層面的解構,而不是單純的宣傳遊戲本身。

儘管竺.竹自以為很注意推廣技巧。

反正比得知某些苦難的社會事件之後各種惡意結構吃人血饅頭的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總之,最近竺.竹一直在鑽研GRAY FOREST搞得這款恐龍小遊戲。

竺.竹是純粹技術層面的鑽研。

竺.竹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竺.竹要從技術層面上對GRAY FOREST搞得這個恐龍小遊戲進行結構。

這種情況下,就算不要求竺.竹搞出個恐龍小遊戲的復刻版本。

至不濟也得搞出個demo來。

不然就別說什麼技術層面解構了。

涉及到恐龍小遊戲這樣一個遊戲技術層面並不是很複雜。

看了很多遊戲影片作者搞的遊戲試玩影片。

竺.竹已經基本搞清楚GRAY FOREST設計的恐龍小遊戲的內容。

這之後竺.竹更進一步搞出了個demo出來。

雖然說是demo,但基本上無論是UI還是核心玩法都很神似GRAY FOREST搞出的正式版了。

只要竺.竹想復刻在此demo的基礎上再完善一二就可以搞出個復刻版本。

(當然了搞復刻版本所謂的再完善一二不是說補足細節使得跟GRAY FOREST一模一樣。

而是要搞出一些差異化,不然一模一樣豈不是成了侵犯軟體著作權。)

不過“等身”復刻啊這種跟盜版幾乎沒區別的行徑竺.竹沒啥興趣。

好歹也是水木計算機系的一員。

雖然竺.竹很少標榜這一身份。

但竺.竹心中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

而且即便是復刻也未必能復刻GRAY FOREST的成功。

從竺.竹研究GRAY FOREST的恐龍小遊戲搞出的demo來看。

包括UI以及遊戲核心玩法的全部工程檔案差不多三千多行程式碼就搞定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在討論一個工程總共有多少行程式碼的時候一般預設這類程式碼是比較符合規範縮排的情況下。

有的開發語言非要寫成一行也不是沒辦法。

關注GRAY FOREST的搞出的恐龍小遊戲的技術實現的同時。

竺.竹也關注了這款遊戲的成績。

從一些第三方網站提供的資料來看。

竺.竹知道GRAY FOREST搞得這個小遊戲目前實際有效下載已經突破一千萬次了。

像《T-rex's Journey》這樣一個買斷制小遊戲有效下載卻幾乎直接同收入掛鉤。

按照3美元一次的有效下載,一千萬次的有效下載。

這樣的一款不起眼的小遊戲總營收豈不是超過三千萬美元了?

要按照每行程式碼收入來計算的話豈不是一行程式碼就一萬美元。

這賺錢的水平額堪比印錢啊。

不過當時做好影片之後,竺.竹依然是懷著忐忑的心情的。

畢竟第一次恰飯,萬一掉粉怎麼辦?

不過事情並沒有像竺.竹預料的那麼悲觀,將推廣影片發出之後。

竺.竹有些意外地發現竺.竹非但沒有掉訂閱。

反而因為其解構角度清奇在一眾妖豔推廣影片中脫穎而出。

一個影片還意外增加了大概萬餘名的粉絲。

額,這麼神奇的麼。

以往竺.竹的粉絲增長速度跟這個速度比起來完全是龜速啊。

受到這次事情的啟發。

從這之後,這種從技術角度解構產品反而成了竺.竹做影片的一種的風格。

在GRAY FOREST搞出《HILL CLIMB RAG》這個遊戲之後。

竺.竹又跟著這個遊戲推出帶來的熱度,搞了個技術方面的解構影片。

這個影片發出去之後,關注竺.竹的人數又增長了不少。

竺.竹算是明白了。

好傢伙,這個GRAY FOREST就是流量密碼啊。

在這之後,竺.竹乾脆一直關注著GRAY FOREST的動態。

現在GRAY FOREST又釋出了新遊。

這樣的機會竺.竹自然是可以加以利用一波。

雖然有蹭熱度之嫌。

但技術人員的事情,怎麼能說是蹭呢。

YouTuber搞出來的影片搞出來之後反過來可以助長GRAY FOREST釋出遊戲的熱度。

這本就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不得不說,竺.竹羨慕了啊!

不過羨慕也沒啥用。

人和人不能一概而論。

竺.竹覺得與其說GRAY FOREST是一行程式碼一萬美元。

不如說是一行程式碼1美元。

GRAY FOREST的名字/號召力值三千萬美元。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