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技術無罪?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此前已經和蘋果有不錯的合作關係了。

為什麼林灰還要尋求一個國際巨頭呢?

其實這沒什麼好疑惑的。

即便是本著最起碼的風險管控原則。

也知道應該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儘管現在林灰和蘋果方面合作還算不錯。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延席。

只是因為利益暫時湊到一塊的。

林灰不是很確定和蘋果方面將來能走多遠。

拋開這些商業方面的風險不談。

就純粹技術方面而言。

雖然在軟件開發這方面林灰確實和蘋果方面有不小的合作空間。

但涉及到機器學習演算法方面一些比較激進的技術林灰並不是很確定蘋果會對這些東西的興趣。

縱然前世蘋果在機器學習方面的進步似乎也不慢。

但客觀地講在機器學習的頂尖方面蘋果往往慢半拍的。

儘管蘋果很多時候即便是慢半拍也能後發制人。

譬如說像OCR文字識別方向,當年蘋果動作慢吞吞的,看起來什麼動作都沒有,但甫一入局直接就默秒全。

但這慢半拍是林灰所不能接受的。

要知道,很多林灰所搬運的技術賺得就是“快半拍”的錢。

什麼事情都拖上一拖讓對手是試錯之後才正式入局的話。

林灰還怎麼愉快的圈錢?

總之在演算法賽道上更喜歡後發制人的蘋果大機率是要跟林灰形同陌路的。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林灰覺得雖然時空變了。

這個時空在廚子掌舵下的蘋果在很多技術上慢半拍也將成為常態。

在這種情況下,就諸如演算法方面的一些技術變現尋求其餘的合作伙伴才是明智之舉。

當然了尋求任何合作伙伴都是暫時的。

至於這個“暫時”的時間究竟是多長。

取決於林灰的成長速度有多快。

從更長期來看,林灰還是要自成一系的。

說到自成一系,這件事以前對林灰或許有些遙遠。

但從尹芙·卡莉那獲取的第二個訊息讓林灰自成一系的可能不再那麼遙遠。

尹芙·卡莉以前項目組裡幾個以前和尹芙·卡莉關係還算不錯的人打算和尹芙一樣加入到林灰麾下。

這對林灰來說可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

尹芙·卡莉雖然很優秀。

做學術的態度也很盡責。

從純粹科研人員的視角來說,尹芙·卡莉的進展並不算慢。

僅僅幾天的時間,就有了不少成果。

這份速度足以羨煞一眾科研同行了。

但某種程度來說。

尹芙·卡莉的進度依然算不上快。

這有點影響林灰的搬運速度。

此前林灰就想過能有一支學術工具人團隊了。

沒想到想睡覺就有枕頭。

學術工具人2號、學術工具人3號……馬上就要到位了。

不過這些人是不是願意當工具人還不好說。

如果這些人也甘當學術工具人的話。

林灰那可是太高興了。

儘管“學術工具人”聽起來似乎是很貶損。

不過相比於大多數黑心老闆

林灰感覺他比這些xuefa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起碼在待遇什麼的林灰不會故意盤剝。

而且有前世的經歷在。

林灰的科研路線幾乎是絕對正確。

就這份道路的正確性就不知道碾壓多少學術毒瘤了。

此外,科研路線幾乎絕對正確。

也意味著即便是這些學術工具人只需要做莫得理想的學術機器(落實林灰的想法、完善林灰搭好框架的大樓)

他們的名字一樣是有機會留在科學發展史史冊的。

就這還不夠麼?

當然,話也不必說太死。

如果這些人不願意當學術工具人的話,林灰也不強求。

這些人如果願意從事演算法落地方面的工作。

林灰一樣是歡迎之至。

至於待遇什麼的都好說。

也別說林灰為什麼不用國內的人才。

呃,這個時間點相關方面的大牛國內不能說完全沒有。

但要麼是目前興趣在別的地方。

要麼是被一些大網際網路公司當祖宗似的供著。

林灰眼下這宗小廟還真未必對這些人有太大的吸引力。

從人力成本的角度出發,當下反倒是應用歪果在機器學習這方面的人才更划算。

至於說現在用歪果仁會不會影響本國人才培養?

不存在的,在網際網路思潮的席捲之下,技術人員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往往要比普通人所預料的還誇張。

林灰前世正式從事人工智慧方面的工作之時,當時差不多是第三次人工智慧熱潮興起兩三年之後的事情了。

但也絲毫沒影響林灰迅速理解前人搞出來的大部分人工智慧方面的演算法和模型。

而當時林灰只是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而已,林灰覺得前世他能做到這個份上,這個時空有心於此的技術人員即便是後來者也能迅速跟進的,總之,林灰不覺得暫時用海外的人才會影響到本國人才的培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且此時用歪果方面的技術人員還有另一重考量。

要知道機器學習是需要使用大量資料。

儘管都說啥機器學習的有效性並不需要以犧牲使用者隱私為代價。

但這很多時候都只是漂亮話而已。

涉及到機器學習無論是設計還是訓練。

無論是基於文字的開發還是基於語音的開發抑或是基於影象的開發。

相應的程式都離不開大量的資料喂。

沒資料喂難道指望相應的模型自己“長大”麼?

而資料從哪來呢?

只能是使用者。

縱然林灰有前世不少的資料,但那些資料終究是有限的。

最佳的資料獲取源終究還是使用者。

畢竟使用者在時時刻刻生產著資料。

而用哪的資料呢?

按理說我國有最大基數的網民,我國是最不缺各種資料的。

不過截至到目前為止,林灰也沒和官方有過什麼實質性接觸。

這種情況下,總不能林灰去貿然收集資料吧?

雖然此時涉及到個人資料這方面沒啥太明確的法律規定。

但林灰怕的就是這種模稜兩可。

模稜兩可意味著容易不小心踩坑。

縱然林灰只是想搞技術而已,不是想利用資料搞大新聞。

但技術真的無罪麼?

這個問題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答桉。

但要知道此時王欣還在海外跑路呢。

說技術無罪是不現實的。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