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拿獎拿到手軟(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種情況下,林灰在市裡不僅要獲獎,而且起碼要一等獎或者更高。

道理林灰都懂,不過林灰印象中國家和省級單位進行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評選都是慣例。

而市裡似乎從來沒有評選科學技術進步獎這一說吧。

不過電話那頭的人卻表示恭喜林灰成為首屆市內該獎的獲得者。

而且也是唯一的獲獎者。

林灰聽懂了,好傢伙,特事特辦可還行。

對此,林灰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為什麼會有種被欽定的感覺。

這真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唄。

有了這個先例在,再接到別的級別單位的電話林灰也絲毫不意外了。

果不其然,之後林灰又陸陸續續接到了區裡的電話。

此外還有很多各種亂七八糟協會打來的電話。

甚至於不少協會的名稱此前林灰都是聞所未聞。

基本上都是頒發給林灰各種各樣的獎。

確切地說是各種各樣的獲獎通知。

具體頒獎肯定還得需要儀式什麼的。

不過看這些人言之鑿鑿的架勢。

這些獎估計也只都是板上釘釘了。

林灰只需要到時候拿獎就好了。

雖然每筆獎的將近並不算多。

但問題是積少成多啊。

這些獎金累積起來估計也已經是不小的一筆數字了。

而且林灰記得相關的稅務的規定。

涉及到科學技術方面所獲得的獎金這個完全是不需要交稅的。

額,這,未曾設想的免稅方式。

以林灰現在賺錢的本事也不在乎交的稅之類的。

但關鍵是這種型別的免稅那妥妥的榮譽啊。

誰會拒絕這樣的榮譽送上門來呢?

當然獎拿多的大老和奆老或許也不在乎這些虛名。

但此時尚且處於萌新階段的林灰還是很在乎的。

正因為在乎,對於這些獎項林灰來者不拒。

儘管如此,接了一堆各方面打來的電話之後。

基本都是通知林灰獲得各種各樣獎勵的。

真就拿獎拿到手軟……

……

……

曾經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提出了“馬太效應”用以概括這樣一種社會心理現象:

“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

同樣地,在同一個專案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

從這個角度出發,林灰現在這拿不完的獎這似乎就是馬太效應。

事實上一個國獎提名就足夠有含金量了。

但偏偏還有很多榮譽也隨之而來。

甚至於很多容易林灰此前都未曾設想過的

現在卻突然臨之,林灰只覺得受寵若驚。

……

除了這些之外。

林灰發現他的一些朋友以及少部分同學也注意到了這件事。

但多數同學的反應反而平靜許多。

當然之所以暫時還處於平靜之中。

林灰覺得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不是很愛關心新聞。

因此並不是很多人第一時間獲悉被提名獲獎的訊息。

另一方面,此時已經夜深了。

也阻礙了八卦流傳的速度。

儘管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後知後覺。

林灰發現企鵝上他加入的“11班在帝都”的那個討論組訊息直接就999+。

這麼一個包括林灰在內只有七個人的討論組居然能搞出來了999+的訊息,簡直離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林灰點開討論組。

裡面果然在討論著他最近被提名獲獎的事情。

……

……

雖然常言道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但這事依舊讓林灰百思不得其解。

這些人怎麼會留意到他獲獎這事。

林灰一條條翻看討論組裡的聊天記錄。

才發現這999+的訊息並不完全是討論林灰獲得提名這件事。

最早的訊息都是關於以後擇校的。

在6月25號當天最先發言的是葉雨夕發的:

“你們接到高校招辦的電話了麼?

你們想好具體去哪個學校了麼[疑惑]”

何思遠:“接到了幾個老師打來的電話。

現在依然糾結中。

到底是去水木好還是去京大好?

這是個問題。”

曹海超:[冒泡.emoji]

曹海超:[讓我瞧瞧是誰在裝比.png]

劉繇:“不帶這麼得瑟的,還能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

“……”

林灰注意到上面這些訊息大概都是6月25號上午發出來的。

似乎討論組的幾人在上午並沒有討論的很熱烈。

只是互相貧了幾句,旋即就沉寂下來了。

討論組裡999+的訊息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下午和晚上。

下午在討論組裡最先發言的是何思遠。

何思遠:“兄弟們,你們想好要去什麼學校了麼?選好專業了麼?”

曹海超:“沒。”

曹海超:“著什麼急?

像我這種才剛剛六百出頭的也涉及不到提前籤擇校協議。

還是有時間仔細考慮一下的。”

張楠:“對啊,不過感覺考慮也有點多餘。

像我們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分數很難受。

報志願基本隨緣。

就算選擇了不錯的專業也未必進得去。

沒準就調劑到什麼奇葩專業了[委屈][傷心]。”

張楠描述的情景跟林灰當年的情況如出一轍。

尤其是六百出頭的分相當難受。

去985到不了強勢專業。

去普通學校的強勢專業又多多少少有點意難平。

可不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嘛。

權衡了很多利弊之後,最後卻發現抉擇空間很小很小。

甚至於分數不夠硬的情況下抉擇其實沒啥意義。

畢竟主觀的選擇,多多少少有點一廂情願。

而太多的客觀因素會讓主觀上的選擇發生偏差。

甚至於有時候都被一些專業擬錄取了。

在正式收到的錄取通知書前還是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意外。

無比糾結地難受過之後或許才真的懂得曾經老師不厭其煩說過的“一分百人千人”是什麼含義。

而分數很頂高的時候則另行別論。

分數很高的情況下,一般鮮有節外生枝的事件。

儘管前世的經歷與之感同身受。

此時林灰也不便說什麼。

無論林灰說什麼或許都會被當作“何不食肉糜”吧。

還是那句話,很多東西都悄然改變了。

對此,縱然曾經的經歷很感同身受。

此時似乎也不足為外人道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