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板上釘釘的收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按照林灰起初的思路,還打算要對快捷指令這個軟體進行一番測試之後再正式上線呢,現在來看似乎是不用那麼麻煩了。

雖然蘋果方面這麼快就打算收購快捷指令這件事情在林灰意料之外,但仔細思考也是情理之中。

前世蘋果就對快捷指令這款軟體相當重視,將快捷指令這款軟體的前世WORKFLOW連人帶公司帶應用一塊收購。

至於蘋果方面為什麼會對快捷指令感興趣,林灰先前已經分析過了,快捷指令這款軟體對於蘋果方面有著獨特的價值。

快捷指令這個軟體形式上突破了 iOS 的沙盒限制,這對於蘋果方面對於系統的理解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

另一方面快捷指令這個軟體如果能和Siri結合的話將極大地助力於蘋果VOICEOVER這方面的工作。

不僅僅是助力於VOICEOVER,快捷指令和Siri相結合的話還將極大改善人機交互體驗。

當然這種改善只是相對於先前iOS7上蠢笨的Siri來說的。

即便是將現在的Siri和林灰搬運的快捷指令結合起來所實現的互動效果會提高不少。

但提高之後的互動效果跟前世林灰剛穿過來那會Siri+快捷指令所能實現的人機交互體驗也沒法比。

畢竟軟體硬體一盤棋,想要實現良好的軟體效能很多時候也需要硬體支援。

只有強勁的硬體輔以強大的軟體才能帶給使用者良好的互動體驗。

當然涉及到技術層面的進步很多都是透過比較才能使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的。

如果沒有對比,單拿出來前世水平更高的技術給使用者的體驗也未必好到哪去。

蘋果方面之所以急於在2014年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之前要將快捷指令這個軟體進行收購應該還有另一種考慮。

那就是準備將快捷指令這個軟體直接收購下來然後以系統應用的形式在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同iOS8正式版版本一併推出。

至於林灰是怎麼得出這種判斷的,林灰記得和iOS7上大刀闊斧的應用了扁平化設計不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iOS8相比於iOS7變化不大,雖然蘋果在iOS8上也新增了連續互通之類的新功能。

可是這給使用者的感覺大機率是擠牙膏,事實也如此,林灰記得當年iOS8問世幾個月使用者更新率都沒到47%。

這對於一個手機系統而言多多少少也有點失敗。

蘋果方面應該也知道他們搞得新系統相比於iOS7並沒什麼太大變化。

這種情況下像快捷指令這麼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應用很難不引起蘋果方面的興趣。

而且涉及到快捷指令這個軟體還能很容易和Siri實現良性互動。

從前世Siri發展歷程來看,雖然這玩意始終沒能從助理的角色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智慧。

但涉及到Siri,蘋果幾乎每個iOS版本涉及到Siri都不厭其煩地不遺餘力地往上面加雞肋功能。

像快捷指令這樣一種能跟Siri有機結合的軟體蘋果方面很難說不。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收購週期顯然要比林灰設想的緊張。

畢竟現在距離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召開只有十多天時間了。

不過這對於林灰來說問題不大,開發一個適用於iOS8正式版本的快捷指令演示版對林灰來說並不存在什麼問題。

對於一個前世的開發者而言,iOS版本越高進行軟件開發起來反倒越熟練。

倒是過早版本的iOS開發總給林灰一種文藝復興的感覺。

如果蘋果方面真的打算將快捷指令這項應用提前在七月中旬推出,那無疑意味著林灰有坐地起價的權力。

也不完全算是坐地起價,本來快捷指令這個軟體是一款準備拿去上線的軟體。

現在直接被蘋果收購的話無疑意味著林灰少從市場收入了一筆財富。

這種情況下,蘋果方面補償一下損失似乎是理所應當的。

林灰原本還想再多詢問黃靜一些細節,不過考慮到黃靜先前將這件事告知自己已經有點破例了。

而且涉及到這種動輒幾千萬美元的收購細節似乎也不是黃靜能知道的。

估計之前所謂的四千萬美元收購的說法也是黃靜的推斷而已。

林灰放棄了繼續追問收購價格這方面,不過林灰依舊蠻好奇的蘋果方面究竟為什麼一下子就對林灰搞得這款軟體產生了興趣呢?

莫非是因為他在快捷指令這款軟體上為了內測而設定的自身機制引起蘋果方面的注意?

往後幾年的話涉及到應用商店的稽核確實明確規定了:

應用商店內的軟體不得使用自身機制來解鎖內容或功能,如許可證金鑰、增強現實標記、二維碼等進行功能限制。

往後幾年的話,林灰先前設想的在軟體中額外設定口令解鎖全部功能的做法無疑是很類似於在程式裡額外加一道許可證金鑰。

雖然這玩意在往後幾年的話是明顯違規的,不過這個時空現在的應用商店並沒有對許可證金鑰這點做額外相應的限制。

這個時空裡的應用商店只是要求“應用商店內的軟體及其元資料不得包含按鍵或外部連結等以指引使用者使用非 App 內購買專案機制進行購買”,林灰現在的做法顯然並沒有違反這一要求。

涉及到快捷指令除了有自身機制上有一定不含惡意的貓膩之外,林灰復刻的快捷指令軟體本身所具有的內容並沒有什麼貓膩。

無論是佔位符文字、空白網站還是其他臨時內容林灰在應用提交前移除了,這類低階錯誤林灰基本都竭力避免了。

事實上因為前世沒少做開發的緣故,林灰很多時候已經不自覺地用前世更嚴格的稽核要求來約束自己了。

前世蘋果稽核要求雖然不少,但2014年蘋果稽核要求相當寬鬆。

根本沒有太多涉及到軟體內容的規定。

但這也不完全是好事,以至於很多奇葩的軟體都能上架到應用商店中。

後來忍無可忍的蘋果方面還將相應的要求直接明明白白寫在了開發者須知裡面。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現在林灰覺得並不會是因為他搞得軟體出現紕漏才引發蘋果方面的注意。

莫非是因為高昂的定價和林灰的身份原因才讓蘋果方面突然注意到這個剛剛上線的軟體?

似乎有這種可能,不過林灰並不確定。

之所以探尋究竟是什麼做法讓蘋果方面注意到了他這款軟體的價值是有原因的?

如果能知道這背後的套路,對林灰以後搞軟體無疑有很大的助力。

以後再開發什麼打算賣給蘋果的應用直接按照這個路子來豈不是分分鐘進入蘋果的視線,這將省卻林灰很多時間。

林灰向黃靜表達了他的困惑之所在。

黃靜解釋道:“當開發者在應用商店裡上傳應用之後,稽核人員都會對軟體進行測試,在進行測試的環節除了要驗證基本功能是否符合開發者描述之外,受測軟體還會進行蘋果契合度測試,之所以要進行這樣的測試是為了評選出注重簡潔、雅緻、創新且易於使用的軟體。

蘋果契合度測試主要從UI 設計、使用者體驗等方面進行評分……”

黃靜耐心給林灰解釋著,其實只消聽個三言兩語林灰就明白黃靜想說啥了。

因為類似的描述不是林灰第一次遇到了,林灰記得先前他在開發者激勵計劃中就看到過和黃靜表述內容相似的描述:

“關於高品質APP的評選由αpple方面團隊負責。

對於一般的APP我們將從UI 設計、使用者體驗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分以評選出高品質APP……”

這個所謂的測試林灰原本以為只是評選高品質APP的測試呢。

原來這玩意在黃靜口中被稱為是“蘋果契合度測試”啊。

黃靜還在繼續描述著:“……在契合度測試中如果獲得90分以上評分的將被列為高品質APP,而評分在98分以上的軟體且同時具有使用價值的工具類軟體或效率類軟體蘋果方面將額外組織團隊進行評估……”

聽到這裡,林灰才恍然。

如此也沒枉費之前林灰先前為了符合蘋果方面審美要求所費的一番苦心。

誠然如此的話,林灰倒是可以儘快按照這個規則搞一堆應用,等著蘋果收購。

蘋果作為有名的狗大戶,收購的軟硬件公司數以百計,這種狗大戶不多擼幾次似乎說不過去啊。

(林灰記得不久前還在新聞上看到:

在今年[2014]五月末,蘋果官方以遠超大眾預期的30 億美元鉅款,收購Beats。

這筆收購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僅因為這是蘋果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單買賣。

另一方面是因為從無論品牌形象、價值觀等等beats都和蘋果公司有些違和,以至於令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當然也只是令這個時空人許多人不理解罷了。

林灰還是知道的,蘋果方面此舉跡象也就很清晰了。

蘋果方面已經醞釀進軍無線耳機市場了。

當然也許這個時空的人們並非不理解。

只是不願意相信為什麼蘋果搞無線耳機選擇的切入點會是“買項鍊贈耳機”的beats)

不過這跟林灰關係不是太大。

即便蘋果方面有進軍無線耳機市場的打算。

按照正常的時間線,第一代airpords也是16年才釋出。

林灰如果真想利用這個資訊的話也不急在一時。

更何況涉及到硬體方面的東西都需要長線佈局。

真想搞快錢還是軟體方面很容易。

涉及到軟體方面,林灰印象裡蘋果收購的軟體可不止是一個快捷指令。

快捷指令這個應用在蘋果一系列收購裡面還真不算是價值很高的那種,才幾千萬美元。

林灰記得蘋果收購Texture的時候可是用了4.85億美元。

Texture是一款基於應用程序的數字化雜誌訂閱服務商。

使用這個軟體的使用者在七天免費試用後,只要每個月花9.99美元訂閱便有機會接觸到200多種雜誌:

包括《時/代週刊》、《GQ》、《名利場》、《大西洋月刊》、《紐/約客》、《彭博商業週刊》等著名期刊。

雖然涉及到這些期刊的資源整合挺麻煩的。

但這個軟體的開發還真不算複雜,簡直就是白給。

而且這樣的軟體即便開發給蘋果林灰似乎也不用擔負什麼愧疚感。

截歪果公司的胡,有啥愧疚感?

甚至前世APPLE NEWS+這玩意也沒啥人知道。

這件事林灰默默記在心中。

資源整合什麼雖然麻煩,但僅僅是現在。

林灰終究不可能始終單打獨鬥。

將來林灰的人脈會織就起一張鋪天蓋地的巨網。

除了這個軟體之外,還有很多蘋果方面感興趣的無足輕重的應用都可以搞出來賣賣賣。

再加上前不久搞得南風APP海外版本對應的專業模式,似乎很快資金就可以突破1億美元了。

事實上似乎不用等那麼久,先前林灰搞得《HILL CLIMB RAG》這個軟體近期也要被收購。

如果這兩個併購桉在短期內都能順利進行,果斷流動資金直接突破1億美元啊($_$)

不過林灰也不能盲目樂觀,和超級細胞這樣的小公司不同。

蘋果方面先前籤個分成合同還派了八個人,涉及到一款幾千萬美元的應用收購不定搞出什麼動靜呢?

而且幾千萬美元的併購,似乎此時四事業群時期的蘋果zg並沒有人能夠出來為這事拍板吧。

所以大機率是蘋果總部方面派人來?

林灰詢問黃靜道:“對了,你知道蘋果總部負責併購的人是誰嗎?”

黃靜道:“應該是阿德裡安·佩裡察(Adrian Perica),此人是2009年入職蘋果的,之後一直負責負責監督一系列硬體、軟體和服務領域的重要技術和新業務的成功合併,涉及到你搞的這個軟體的這個併購應該是由他負責的。”

阿德裡安·佩裡察,林灰是記得的。

此人現在雖然不顯山露水,但在19年可是成為了蘋果公司企業發展副總裁。

在往後幾年蘋果全球18位高管中大概排名第16。

2019年之後,此人排名甚至比之前林灰聽黃靜提到過的菲爾·席勒還要靠前。

不過此人林灰並不是很熟。

黃靜接著道:“如果真的是他主持併購的話,而你又有意向又轉讓這個軟體的話。

那這次收購基本是板上釘釘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