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企業開發者賬號分發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為這個機制的存在。

使得一些無法上架App Store的App也會透過這個渠道來實現軟體的釋出。

這種情況下,部分奇奇怪怪的iOS應用只能透過textflight下載。

不過這裡沒有企業簽名那麼隨意。

這裡上架的話也需要稽核。

只是相對寬鬆而已。

饒是如此,這種相對寬鬆也促成了tf的發展。

甚至有一段時間textflight因為應用豐富也常常被稱為第二AppStore。

林灰進行測試的話大機率是透過這種方式進行。

雖然利用個人開發者賬號也能進行分發吧。

但個人開發者賬號進行分發的時候限制太多了。

個人開發者一年最多為 100 臺裝置分發。

以林灰這種開發軟件的速度。

100臺分發資格只能說是十分不夠用。

總之,雖然暫時內測人員難找。

但林灰還是決定將軟體上傳的textflight上。

等找到合適的內測人員再開放內測資格就完事了。

原本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不過林灰卻碰壁了。

這個時空居然沒有textflight!

呃,不對,也不能說這個時空沒textflight。

不過這個時空的textflight居然只專注於安卓應用分發。

林灰記得前世TestFlight雖然主要從事安卓應用分發。

但其實也是兼顧蘋/果內測應用分發這方面業務的。

而前世TestFlight在被在被蘋/果公司收購之後才停止安卓應用分發業務。

這之後TestFlight轉而專攻對蘋/果內測應用進行分發。

前世TestFlight可是相當強大的一款測試軟件分發工具。

軟體開發者可透過TestFlight這個應用向高達10000名測試人員分發待測試應用。

開發者只需要上傳Beta版軟體並使用iTunes加入測試員的名字和電子郵件地址就可以很輕鬆的完成分發任務的下達。

前世TestFlight在進行分發的時候還能兼顧很多蘋/果的不同平臺。

而測試員可下載並使用適用於iOS、watchOS和tvOS的TestFlight應用程式,並向開發者提供回饋。

這麼一款強大的軟體這個時空居然乾脆直接就不從事蘋/果手機應用分發了?

對於兩個時空瑣屑的不同之處,林灰已經見怪不怪了。

要是這個時空的TestFlight和原時空出現區別的話。

那麼這個時空的TestFlight肯定是沒被蘋/果方面收購的。

這樣的話林灰到時候倒是可以把前世蘋/果測試應用分發的TestFlight搞出來。

林灰越想越覺得可行。

甚至連復刻TestFlight之後對應的名字叫什麼都想好了:

——Dandelion(蒲公英)

這個名字比TestFlight(測試機)豈不是優美很多?

之所以林灰如此樂觀覺得有很大的可行性並不是盲目自大。

雖然林灰涉及到軟體分發技術什麼的也不擅長。

但林灰有鈔能力啊。

林灰一個人搞不定,但到時候林灰可以安排別人去做。

更何況在進行復刻的時候林灰有別人不具備的優勢。

林灰是清楚前世TestFlight這個應用的運作機制的。

TestFlight這個應用涉及到的原理什麼的林灰還是大致知道的。

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花點錢,但問題不大。

一點小小的花費林灰負擔得起。

比起可能收穫的回報來看,別說是幾十萬美元了。

即便是花個百八十萬美元將來的回報大機率也是物有所值。

畢竟前世這TestFlight這個應用可是被蘋/果收購的。

雖然林灰不太清楚前世這個應用蘋/果是花多少錢搞定的。

但既然這是前世蘋/果方面公開進行的一次收購,那麼幾乎可以肯定收購的起步價在兩千萬美元以上。

要是真的只需要不到千萬美元就能完成收購的話。

蘋/果一般根本不向外界透露收購訊息。

不是故弄玄虛,確實如此,畢竟蘋/果公司是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做事情有些時候要格外考慮名聲。

要收購一個價值幾百萬美元的應用或者技術的話。

傳出去就成了蘋/果連一項不到千萬美元的技術都得靠買的,自己根本搞不定。

這對企業的名聲是十分不利的(……雖然也啥好名聲)

涉及到TestFlight這個應用的話。

如果真的將來搞定了之後賣給蘋/果方面的話。

只要兩千萬美元似乎有點少了。

最近的降頻門事件讓林灰想起點前世的往事。

據傳前世蘋/果降頻門事件蘋/果方面付出訴訟費就超過九千萬美元。

打個官司中等意思都不夠用,簡直太生勐了。

這種財大氣粗的企業不狠狠地宰說不過去。

而且即便是賣的話,真的搞出來蒲公英這款應用來林灰也不打算直接賣。

這麼強無敵的測試軟件分發應用不拿去收割一波潛在用戶的韭菜去似乎說不過去[emoji]。

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這個時空的TestFlight並不能進行蘋/果手機上的測試軟件分發的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對林灰來說並不完全是好消息。

這種情況下如果林灰要繼續對workflow進行內測的話涉及到在測試軟件分發環節就只能透過個人開發者賬號進行分發了。

但個人開發者賬號的分發名額實在是太少。

一年只有100個分發名額。

一百個名額夠幹什麼的?

勉強只能進行一次規模不大的內測分發就用光名額了,之後又該怎麼辦呢?

……其實前世除了TF簽名來說也有很多其他簽名能進行分發。

但其餘簽名普遍不穩定。

因為思維慣性的緣故,即便是換了一個時空,這些可能存在的野雞簽名也不在林灰的考慮範圍內。

在TF分發沒法用的情況下,如果不用個人開發者賬號進行軟體分發的話似乎就只能透過企業簽名分發了。

而企業簽名必須要企業開發賬號。

雖然林灰和蘋/果方面合作這麼久將來申請企業開發賬號可能很容易。

但有些硬性要求依然是要達到的。

企業開發賬號的申請主體必須是企業,而且必須是有五百名員工以上的企業。

但林灰現在可沒地方弄幾百人的企業去。

而所謂的五百名以上員工的企業只是理論上的條件之一。

實際上別說五百人以上的企業了。

很多千餘名員工以上的企業想搞個蘋/果應用商店的企業開發賬號都未必搞得定。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