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五章 苦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受到的衝擊太大了,眾人的心情都複雜到難以言喻。

人人都低頭沉思,包括孫傳庭。陳海平不再說話,他像標槍一樣直立,一動不動。

許久,許久,至少過了半個時辰,人人都慢慢意識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大變就要到來,或者更準確地說,大變已經到來,而他們竟然身處了大變的核心之中。

如果陳海平所說的當真能夠做到,那什麼三皇五帝、堯舜禹湯都得靠邊站,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就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了。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人人都有一種夢幻般的感覺,這是真的嗎?

猶如一大鍋死寂死寂的冷水,灶下忽然出現了一絲微弱的火苗。一點一點,微弱的火苗漸漸開始放大。大鍋裡的水依舊死寂死寂,看不出有任何變化,但實際上,變化已經發生了。

現在,此刻,這些人的心就如那鍋死寂死寂的冷水,而陳海平的話就是灶下那一絲微弱的火苗,在他們魂魄的最深處悄悄燒了起來。

激動,猶如一開始那一絲微弱的火焰給冷水蓄積著最初的熱能,在所有人的心頭,震盪整個魂魄的激動慢慢地聚集著。

陳海平也不例外。

這一次的激動和剛才的完全不同,剛才的激動儘管也是真實的,但究其裡,那些都是表面的,而這次的激動是燃燒自魂魄的最深處。

除了陳海平,包括孫傳庭在內,漸漸的,人人都激動的難以自抑。

這些人幾乎都有了一把年紀,又都數十年掌管著龐大的產業,怎麼說呢,他們的心都必然有一種特質,那就是冷,非常非常的冷,真正能讓他們激動的事已經少之又少。

但現在,但這一刻,他們……

每個人的心底燃燒的都是同樣的火焰,注視著眾人,陳海平輕輕嘆了口氣,心底飄過了一抹悲涼,全身根根豎起的汗毛隨著這聲嘆息又重新倒了下去。

山西,山西,曾經是多麼光芒萬丈,而今呢,卻僅僅以商徒聞名!陳海平抬起頭,他的目光穿透了牆壁,穿透了時空,望向了山西曾經的大地。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茫茫大漠,一個年僅十七歲的青年率八百鐵騎飛馳。白刃相格,以八百斬兩千,將士全身而反,青年一戰成名,是為冠軍候。

隔年,春,青年成了驃騎將軍,獨率一萬鐵騎出征。六天,青年親率虎賁兒郎閃電奔襲,轉戰匈奴六部。是役,青年斬殺匈奴盧侯王和折蘭王,俘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殲敵八千九百六十餘人,獲匈奴休屠祭天金人。

同年,夏,青年再次孤軍深入,所部於祁連山斬敵三萬餘人,俘匈奴王爺五人、大小瘀氏、王子五十九人,以及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在匈奴人的哀歌聲中,年僅十九歲的青年成了縱橫無敵的戰神。

同年,夏,匈奴渾邪王、休屠王乞降,青年往黃河邊受降。渡河之時,匈奴內部發生譁變,青年僅率數名親兵獨闖匈奴大營,令渾邪王誅殺譁變士卒。最終,青年震懾了渾邪王,也震懾了四萬匈奴人。從此,漢家的版圖上多了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

又三年,青年率部縱橫萬里大漠,殲敵七萬,俘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並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

同年,青年病歿,年僅二十二歲。

這個如彗星般劃過天際的萬將之星就是臨汾人霍去病,霍去病代表了漢時的山西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這首《邊塞》被譽為唐代所有七絕律詩的壓卷之作,讀來意境雄渾,高昂悲壯,是出自詩家天子的太原人王昌齡。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太原人王之渙的胸懷。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太原人王瀚以這一首《涼州詞》名留千古。

三個人、四首詩,他們讓後人看到了山西人曾經的胸懷和氣魄。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亂飛如箭鏃。”

太原百姓被大宋王朝斥罵為“頑民”,因為皇帝和大臣們都投降了,但百姓們卻不降,依舊進行著殊死的毫無疑義的抵抗。

“頑民”們代表了宋時勇猛彪悍、頑強不屈的山西人。

時光流轉到了遍地烽火的元末,山西卻換了天地,山西人成了綿羊,成了大元朝最忠順的順民。

今天,山西人怕事,尤其怕官,早已成了海內共識。

變化為什麼會如此劇烈?

山西,華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區域之一。上古之時,堯都臨汾,舜都永濟,禹都安邑。春秋戰國之時,大部屬晉國,故今簡稱晉。始皇一統天下,分天下三十六郡,而山西有五,為雁門郡、代郡、太原郡、上黨都、河東郡。唐,李淵從晉陽起兵,一統天下,以晉陽為龍興之地,定為北都,與長安、洛陽並立為三大都。

山西的轉變從北宋開始。

山西之形勢,最為完固,其東有太行山為之屏障,西則黃河為之襟帶,北則大漠、陰山為之外蔽,而勾注、雁門為之內險,南則於首陽、底柱、析城、王屋諸山,濱河而錯峙,又有孟津、潼關為門戶。境內關隘棋佈,嶺渡星羅,進可攻,退可守,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背倚西北高原群山,俯瞰東南廣闊平原,山西是北部邊疆通向中原腹地的必經之路。

易守難攻,可進可退的地理形勢,豐饒的物產和發達的手工業,強悍的民風,再加上幾個朝代苦心經營的堅固城池,這幾種因素彙集起來,決定了山西具有一個自成一體,小而全的社會環境。

在外敵來犯時,它可以據險自守,長期不依賴外界,自給自足,獨立存在。又可以在條件具備時,主動出擊,影響中原政權。誰佔據了山西,誰就擁有了逐鹿中原的基礎和資本。這種既能獨善其身,又可兼濟天下的戰略優勢,在歷史上成就了許多政治家的宏偉抱負,或建一姓王朝,或成千古英名。隋末李淵李世民父子、北齊高歡父子、後唐李存勖、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和劉崇兄弟,他們都是從晉陽起家的。為此,晉陽有龍城之說,其東北的系舟山就是龍角,西南的龍山、天龍山是龍尾,而晉陽就是龍腹。

山西的形勢、山西人的頑強、歷史和傳說,種種因素加在一起,終於為山西帶來了大難。宋太宗趙光義滅掉北漢,取得晉陽之後,一把大火燒掉了這座千古名城,並剷平了系舟山的山頭,拔了龍角。

隨後,趙光義派大將潘美在唐明村重建新城,就是太原。為了釘破龍脈,潘美在修城時只建丁字街,而不修十字路。

宋朝,開啟了中原王朝病態般的怕人造反的先河,而這也就可想而知,對山西的控制會嚴格到何種程度,這從趙光義為了降低太原的政治影響而下令限制太原科舉取士的名額就可見一斑。

開啟於宋朝的這種控制又在元朝得到了空前的強化,元朝皇帝把山西視為腹地,派駐了大量的駐軍施以至為殘酷的統治。

到了本朝,怕人造反的心態比宋朝更是變態。

經過三個朝代,六百多年的改造,山西人終於是徹底地變了個樣。但是,山在,水在,人在,文化在,這種改變不論多麼徹底都是不可能絕對泯滅的。現在,這一刻,陳海平用他的話、用他展示出來的力量化作了一柄銳利無比的鐵椎,刺透了這些山西人的被重重包裹著的,他們自己都早已遺忘了的那顆心。

“少爺,您讓我等做什麼,就請吩咐。”一個四十多歲、黑紅臉膛的壯漢躬身說道。壯漢也是大同的豪商,孟家的主事者孟廣全。

這時,所有人都站了起來。陳海平伸手示意,讓大家重新落座。

眾人落座後,陳海平道:“再說具體事情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個人。”隨後他轉頭向著門口喊道:“來人。”

話音未落,王仲然從外面走了進來。

王仲然走到身旁,陳海平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王仲然王先生。諸位,王先生是名符其實,真真正正的大英雄,大豪傑。他有個外號,叫殺人王,是當年在朝鮮殺倭寇殺出來的……”

對王仲然而言,虛榮心早已成了****,但這一刻,隨著陳海平的講述,他的腰板卻越挺越直……(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