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馬謖的思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魏延做出決策時,又驀地想起劉禪的叮囑。

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謹慎行事!

為了破局,劉禪也做足了準備。

這一年時間裡,漢軍又訓練了一萬騎兵。

馬超的麾下的騎兵數量,第一次達到了三萬人,戰馬的數量,也仍有四萬匹。

朝廷削減了各項開支用度,為戰爭服務。

劉禪所建立起來的經濟體系,承受住了考驗,繼續向西涼、西域,包括貴霜、鮮卑,以及高原上的羌人部落,購買戰馬,招攬騎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效果非常不錯。

再加上此前俘虜魏軍的戰馬,西涼鐵騎的威勢暴漲。

相信不久以後,在騎兵數量上,漢軍也可以和魏軍爭鋒。

魏軍目前也就能夠湊出五萬騎兵罷了。

漢軍的騎兵起步比較晚,但都是從西涼徵招的成熟騎兵,訓練不需要太久,即可形成戰鬥力。

按照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漢軍所佔據的優勢,將不斷地擴大。

兩國之間的差距,大概也就差一個江東。

“殿下,如今洛陽被盯得死死的,不如從幷州開啟突破口。”馬謖沉聲道。

從河東郡,是可以進攻幷州的。

但對於劉禪來說,幷州之戰,並非最明智的選擇。

為何?

幷州地處偏遠,像是上黨地區,十分險要。

《國策地名考》曰“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

“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

等等。

倘若能夠攻克,漢軍奪取中原又多了幾分把握。

問題是,魏軍人多勢眾,又佔據險要。

劉禪想想都不可能,除非付出慘重代價。

這不是他所想看到的。

目前最優解是,漢室光復豫州、兗州,江東攻克徐州、青州,徹底瓦解魏國黃河以南的力量。

如此,再興兵北伐,成功率會提高很多。

選擇地勢複雜的上黨作為進攻地點,被拖累的就換成漢軍了。

現在是魏軍急,要攻打洛陽地區,拔除據點,以守鄴城。

“現在還不是攻打幷州的時候。”

劉禪要保持住優勢,遂拒絕了馬謖的提桉。

“非也,我軍不需要強攻,而是羊攻,讓司馬懿的兵鋒,調遣至河內、上黨地區。”

“唯有如此,才能讓江東放心地出兵。”

馬謖侃侃而談,化身戰略大師。

劉禪眼前一亮!

對啊!

他們完全可以將戰場,遷徙至黃河以北,逼迫魏國做出相應的軍勢部署。

兗州的魏軍,何去何從?

繼續攻打汜水關,很可能沒有結果。

幷州如何防禦?

只能調遣河內的兵馬,可是河內兵力,是為了守護鄴城,輕易調動不得。

司馬懿的駐紮在兗州的部隊,必須採取行動。

無論是選擇增援幷州,還是強攻汜水關,都會給江東創造出兵的機會!

孫權現在伺機而動,縱使司馬懿屯兵兗州,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倘若兗州的魏軍,北上了呢?

江東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羊攻幷州,讓孫權參戰,這是絕佳的戰略。

“善!”劉禪贊同道。

於是,在漢章武八年(228),劉禪留姜維守洛陽、汜水關,親率十五萬兵鋒,匯合河東三萬鐵騎,攻打幷州!

聲威之浩蕩,震動鄴城!

曹叡都懵掉了。

司馬懿坐鎮兗州,位於戰爭的中心。

無論是支援河內,還是宛城、江淮,都很迅速。

現在漢軍主攻幷州,兵勢綿延。

魏國怎麼辦?

司馬懿怎麼辦?

此前魏國擁有騎兵,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但隨著漢軍的發展,西涼鐵騎也擁有三萬騎了。

與魏軍有了一戰之戰!

漢軍步騎聯合,縱使五萬魏騎也需要小心應對,否則會有傾覆的危險。

劉禪這一招戰略轉移,打得曹叡措手不及。

幷州地區不能丟,那麼只能增兵。

兵從哪裡來?

從河內調遣嗎?

曹叡自然不敢!

河內往後,就是鄴城了。

現在他有兩個選擇。

其一,從河內、兗州出兵,攻打洛陽,將這個據點拔除。

裡面有賭的成分,就看是劉禪先拿下幷州,還是魏軍先攻克洛陽。

其二,調遣河內的兵馬,增援幷州,再從兗州調遣兵力,補充至河內防禦。

無論如何選擇,魏軍都需要大規模地調動。

目前洛陽的守軍是五萬,曹叡進攻的話,的確有較大的勝算。

他沉吟良久,召開了一次次朝議,又將難題,通報了司馬懿。

司馬懿也沒有想到,劉禪竟然這麼決絕。

上黨號稱天下之嵴。

“俯瞰中州,肘臂河東、幷州,則謂晉國咽喉也。”

秦昭王四十五年(262)年,秦攻上黨。

韓國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主動將上黨獻於趙國,被封為華陽君。

廉頗率趙軍扼守三關要道,與秦軍相持三年之久。

長平之戰,就是爆發在上黨。

只要魏國派遣一員良將,防禦上黨,即可遏制漢軍的進攻。

為何劉禪會選擇幷州、上黨作為突破口?

司馬懿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看來,這完全是吃力不討好之舉。

強秦尚且需要攻打三年,何況現在的蜀漢?

忽然!

司馬懿心中起了警惕!

當年長平之戰,廉頗看似抵禦了秦國三年,卻也耗盡了趙國的國力。

為了支撐這麼多兵馬,趙國可謂是傾國之力。

國內的糧草、物資都運輸至前線。

趙王都需要吃剩菜剩飯,何況天下百姓?

餓死者無數。

倘若劉禪也是抱著這樣的心思,跟魏國耗下去。

魏國能夠支撐嗎?

司馬懿猶豫了!

他第一次意識到劉禪的用心是那麼地險惡!

“劉禪必然不會強攻上黨,而是與我軍繼續對峙。”

“一來,耗費我國糧草、物資。”

“二來,將我軍調離兗州,讓江淮之地空虛,給江東可趁之機。”

司馬懿心如明鏡。

但這計劃的關鍵在於,如何破解?

司馬懿的目光,放在洛陽上。

倘若能夠攻破洛陽,那麼一切艱難迎刃而解,魏國還能賺回顏面。

問題是,洛陽佔據險要,真的能夠攻下嗎?

杜襲。

誤國啊!

汜水關不丟,情況不會如此險峻。

司馬懿恨不得參杜襲一本,好讓他跟著郭淮去吃牢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