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誘敵之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郭淮?”

劉禪露出疑惑的神色。

此人的身份,的確特殊。

他曾被漢軍俘虜過一段時間,後來與徐庶交換回去了。

郭淮對魏室忠心耿耿,但忠心能值幾個錢?

曹丕涼薄!

魏國的老臣,基本上很難把日子過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洪了。

曹洪捨命獻馬,救駕於危難,成為了曹操的救命恩人。

從此,曹洪在魏國一直受到重用。

曹操非常器重他!

只不過到了曹丕一朝,曹洪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為何?

因為曹洪得罪過曹丕。

曹洪得到曹操的恩寵,家中頗有財富,但他性格吝嗇,愛惜錢財。

曹丕年輕時,為爭奪世子之位,窮困潦倒。

為了拉攏世家大族,以及各臣子,曹丕需要花費海量的資金。

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畢竟雪中送炭,最容易獲得感激。

世家大族投靠曹丕,自然是為了這樣的收益。

而曹丕曾向曹洪借錢,只不過被拒絕了。

這意味著什麼?

他不看好曹丕,不願意支援曹丕。

這還了得?

曹丕因此懷恨在心。

等到他登基,曹洪的地位就很尷尬了。

有一次曹洪的門客犯法,結果曹丕連曹洪一起收拾了,甚至想要一勞永逸。

結果被卞夫人勸下。

“梁、沛之間,非子廉無有今日。”

後來卞夫人覺得不保險,又拉上曹丕的正室郭皇後,一起勸說。

不惜威脅郭皇後!

“假如曹洪今天死了,明天我就讓皇帝廢了你。”

卞夫人的話,起了效果。

郭皇後哭得梨花帶雨,請求曹丕赦免曹洪。

卞夫人、郭皇後是後宮兩個權勢最高的女人,曹丕怎麼也要給點面子。

更何況,卞夫人還是曹丕的生母。

因此,曹丕赦免了曹洪的死罪,將曹洪免為庶人,削奪官位、爵號、封邑。

卞夫人不滿意,又勸說曹丕歸還曹洪的家財。

但曹洪的地位,也及及可危了,根本不可能領軍。

他可是曹操的功臣,曹丕竟如此對待。

再加上張繡、于禁、王璨兒子等的下場,可見曹丕處理這些事,都是心狠手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粲可是曹丕的至交好友,他去世的時候,曹丕甚至為此學驢叫,就因為王璨喜歡聽。

但王璨二子受魏諷謀反桉牽連,都被曹丕誅殺。

那時候曹操出征在外,聽說這件事後,感慨道:

“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

他認同曹丕的處理方桉,卻也覺得不近人情。

曹丕沒有繼承父親的胸襟、氣度。

到了曹叡一代,他心智成熟,馭人之術也是絕妙。

唯獨行事乖張,令人捉摸不透。

他得勢後,對郭皇後的態度,越來越曖昧。

曹丕在時,他還會偽裝恭敬,現在連掩飾都省了。

他對於朝臣,是沒有什麼恩義的。

曹叡太年輕了!

甚至連朝臣、將軍都不認全。

曹丕跟著曹操二三十年,就算學到的東西有限,也能混一張熟臉。

像是徐晃、張郃這樣的老將,都是認可曹丕的。

至於曹叡……更多的是血統,以及對曹操忠誠的遺留。

他們受過曹操的恩德,所以對魏室忠心耿耿,不會有二心。

並不是因為曹叡這個皇帝!

可以說,新帝曹叡登基,魏國處於極其薄弱的狀態。

這也是為何孫權能夠攻克壽春的原因之一。

倘若利用郭淮這一點,劉禪能夠做什麼?

勸降張郃?

以張郃的性格,恐怕不太可能投降。

劉禪陷入了沉思,道:

“幼常,你有什麼想法?”

馬謖面色一肅,道:

“可以傳出郭淮被殺的訊息,讓城內的軍士互相猜疑。”

“此前他們經歷了一敗,士氣正低落。倘若郭淮還死了,對他們的打擊更沉重。”

馬謖說完,張包忍不住道:

“就這?”

“也就降低一些士氣,如何破城才是關鍵!”

的確。

想以此破城,還是太天真了。

劉禪也不相信。

不過但凡能有一點機會,他都不願意放棄。

“可以先施行著,擾亂守軍。”劉禪道。

他眺望洛陽的方向,思緒翻湧。

馬謖立即前去安排了。

當流言在城內爆發,立即引起啊轟動。

“郭淮將軍被處死了?這怎麼可能?”

“聽說是因為長安兵敗……鄴城需要找替死鬼。”

“郭將軍這個人啊……也沒什麼不好的啊!”

各種各樣的議論,很快傳到張郃耳中。

他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立即進行“闢謠”。

“誰再敢議論此事,軍法處置。”

這時候的軍法,可是很嚴格的,不死也要脫層皮。

士卒們根本承受不住。

在各種各樣的重壓下,事情很快潛了下去。

張郃也意識到了,或許這是蜀軍的陰謀。

他絲毫不敢懈怠。

壽春是如何被攻破的?

不正是因為流言,導致人心惶惶嗎?

倘若他不重視,讓流言繼續發酵。

洛陽很可能成為壽春!

為了避免此事發生,張郃親自巡營,一邊關注士卒的狀態,一邊鼓舞他們。

“弟兄們!”

“援軍很快就到,只要咱們堅守住,就是大功一件。”

“蜀軍沒有足夠的糧草,耗不過咱們。”

張郃的話,給了守軍極大的信心。

魏國實力雄厚,根本不是蜀軍能夠撼動的。

一場風波,也就逐漸平息。

劉禪只好選擇強攻,一連幾天,都沒有攻克洛陽。

而魏國的五萬援軍,已經抵達了洛陽。

如此一來,敵軍的士氣必然高漲。

“殿下,繼續攻打洛陽只會損兵折將,不如暫且退兵至潼關。”姜維沉聲道。

“什麼?退兵?”

“絕對不可能!俺寧可戰死,也不退兵。”

張飛脾氣很倔,甚至瞪了姜維一眼,威脅他。

姜維也很無辜,正要解釋,沒想到劉禪一口答應了下來。

“對。”

“立即退兵,我怎麼沒想到這個好辦法?”

劉禪恍然一悟,令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

“伯約說了退兵至潼關,而不是弘農。”

“這兩者是不同的!”

“只要我軍退至潼關,那麼弘農就會成為空白區域。”

“倘若你們是張郃,又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你們會怎麼做?”

劉禪提醒到這裡,眾人已經明白了!

真是妙計啊!

他們放出了流言,稱郭淮因為戰敗,卡擦一刀沒了。

張郃心裡會怎麼想?

他迫切地需要收復失地,進行彌補啊!

此前他一定不敢出兵,現在援軍來了,他的底氣足了。

劉禪麾下的兵力,和張郃旗鼓相當。

倘若張郃還畏戰,他算什麼五子良將?

魏國文臣,都能把他噴死。

蜀軍都撤退了,難道連弘農都不敢攻打嗎?

張郃有很大的機率,會選擇出兵。

這就意味著,洛陽不是無懈可擊的。

“好,那還愣著幹啥?”

“撤退啊!”

張飛嚷嚷道,第一個表示贊同。

“哈哈哈!”

眾將鬨堂大笑。

“笑什麼?”

“這是撤退嗎?非也,這是謀略!”

“你們真把俺當成大老粗了?”

張飛很不服氣。

劉禪忙勸慰幾句,此事就此揭過。

於是,在他的統籌下,漢軍在一夜之間,退出洛陽,向長安行軍。

張郃收到訊息的時候,也愣住了。

蜀軍撤退了?

他轉念一想,也就恍然了。

魏國的援軍已至,蜀軍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攻克洛陽。

與其一直耗著,不如回師修養。

張郃派出斥候,探查蜀軍的蹤跡。

幾天後,他得到了確切的訊息,蜀軍退到潼關了。

張郃渾身一震。

蜀軍是退到潼關,而不是弘農。

這意味著什麼?

蜀軍放棄了大片的領土。

對於張郃,對於魏國來說,算是不錯的好消息。

然而。

他到底該不該佔據這些城池?

張郃又陷入了沉思。

蜀軍為何會如此乾脆,拋棄弘農地區?

不是因為他們良善,而是因為長安到洛陽的中間地帶,也就潼關地區有險要。

弘農沒有天險!

這意味著什麼?

很容易被攻打。

因此,蜀軍才放棄了這些地區。

相對於蜀軍來說,那就是雞肋。

不會提供任何的幫助,反而會成為累贅。

對於魏軍而言呢?

這部分地區,也是累贅。

但可以作為緩衝!

現在潼關在蜀軍手裡,長安有了保障。

洛陽呢?

總不能一直讓蜀軍突臉吧?

於是,弘農地區的重要性,也就體現出來了。

只不過很難防守。

洛陽是堅城,弘農地區沒有要塞,也沒有堡壘,都是小土城。

這意味著,蜀軍可以隨時攻打這些城池。

張郃思索了很久,遲遲拿不定主意。

弘農地區對於魏國來說,有利有弊。

最終還是部將杜襲提醒了他。

“弘農地區,對於朝廷而言,有利有弊。但對於將軍,是絕對有利的。”

張郃起初一愣,思忖半晌才知道了杜襲語中的深意。

潼關之敗,真的只是郭淮的過錯嗎?

張郃也有責任。

只不過他是主將!

臨陣換將不詳,軍心容易亂。

張郃運氣好一點罷了。

倘若他一直守著洛陽,鄴城的文武一定會用唾沫星子淹沒他。

為何?

張郃麾下的兵力,仍有十二三萬!

蜀軍能夠出動的兵力,也不過十幾萬。

雙方勢均力敵!

可張郃的戰績,就顯得很難看了。

蜷縮在洛陽,無所事事。

這真的是魏國的將軍嗎?

不追擊蜀軍,也不收復失地。

主將怎麼當的?

是個人,都能做得比張郃好!

屆時,張郃將面臨沉重的壓力。

最重要的是,此前劉禪用了離間計。

雖然沒有成功吧,但是壓力也給到了張郃。

讓張郃清楚地明白,他和曹叡真的不親。

他甚至連曹叡的樣子,都記不太清楚了。

畢竟一直鎮守在潼關,張郃幾乎沒時間回鄴城述職。

這就導致了張郃的不自信。

他對曹叡,沒有信心,不知道曹叡的想法。

倘若是曹操,那麼張郃可以放心、大膽地採取行動。

只要合情合理,判斷果決,縱使最後慘敗,也不會有性命之憂。

曹操對待部將,確實很有胸襟。

夏侯惇作為常敗將軍,都能一直升官,因為他發揮了足夠的作用。

這就足夠了。

只可惜,曹操已經晏駕,張郃沒了選擇。

縱使面對曹丕,他也能憑藉一份情誼,不至於被清算。

至於曹叡……張郃真的沒把握!

因此,他需要功勳,證明自己。

於是,張郃在確保蜀軍已經退至潼關後,從洛陽出兵了!

他率軍奪回了弘農地區,將魏軍的旗幟,掛在了上面。

漢軍斥候以最快地速度,彙報給了劉禪。

劉禪十分振奮。

“倘若張郃一直在洛陽,咱們拿他沒有辦法,現在他已經駐軍在弘農,各位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包圍弘農,活捉張郃!”眾將士氣高漲。

“出擊!”

“捨棄輜重,各部輕裝簡從,進攻弘農!”

劉禪當機立斷,命各部急行軍,只以少量的兵力,在後方運輸輜重。

三天後,漢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了弘農,並且包圍了此城。

張郃這才知道上當了!

他能怎麼辦呢?

難不成拋棄城內的五萬人,獨自逃竄嗎?

身為魏國的將軍,張郃有自己的信仰和堅持!

無奈之下,他只好堅守此城,等待後方的援軍。

劉禪包圍城池數天,直到後方輜重隊抵達,這才組裝攻城器械,對弘農展開攻勢。

漢軍狂暴的力量,讓張郃感到惶恐。

但城內有五萬守軍,他完全有能耐堅守半個月。

為何是半個月?

因為城內只有這麼多糧草!

漢軍撤退時,搜刮了全部的府庫,什麼都沒給張郃留下。

張郃剛出兵,也不可能攜帶太多的糧草。他的目的只是佔據弘農,進行佈防。

他完全沒想到,漢軍來得如此迅勐,出乎了他的預料。

這一次,劉禪沒有留手,也沒有畏畏縮縮,生怕遭受損失。

他對弘農展開了最激烈的攻勢,一天比一天勐烈。

守軍很快身心疲憊。

“殿下。”

“城內的伏兵已經準備完畢,隨時可以採取行動。”

姜維早已做出了安排。

“好,守軍已經疲憊不堪,今夜立即採取行動。”劉禪唯恐夜長夢多。

“遵命!”姜維抱拳道。

於是,各部紛紛準備,躍躍欲試。

尤其是張飛,對張郃抱有極大地興趣:

“這一次,俺一定給他戳幾個血窟窿!”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