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南陽烽煙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荊州。

南陽。

原本熙熙攘攘的商隊,全部退散了。

在南北之爭面前,貿易暫且退至幕後。

諸葛亮對賬目進行了清算,對於此地的貿易成果,給予了絕對的肯定。

大漢透過貿易,獲得了將近三十萬金的收入。

這是一筆超級鉅款!

“商稅的收入,已經遠遠超過農稅了。長此以往, 天下真的能夠保持安穩嗎?”

諸葛亮憂心忡忡,甚至擔心起未來漢室的發展。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朝執行“重農抑商”的國策。

大漢的法制,大都延續秦法。經過幾百年的變遷,仍然具有商君法的影子。

諸葛亮可以肯定,“重農抑商”保證了王朝的延續,穩定了江山。

可是到了如今,世事大有不同。

劉禪興起商貿, 在《蜀科》的基礎上,增加了《商法》。

朝廷開始支援商貿,並且進行了推廣。

短短幾年時間,商人的足跡走遍大漢十三州,甚至走到了域外。

商人集團洶湧澎湃地壯大,毫無節制地發展。

這是一頭飢餓的巨獸,能夠吞噬一切。

包括為人的良知。

諸葛亮肯定商人對漢室的貢獻,但對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力量,也感到了畏懼。

發自內心地,恐懼。

他曾試圖尋找辦法,給商人安上枷鎖,但只能利用強權,去穩定物價,逼迫所有人接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萬一哪一天, 朝廷走向弱勢了呢?

商人,將成為王朝的禍患、毒瘤。

劉禪禁止商人購買田產,在一定限度上遏制了他們無序地壯大。

但商人只要有錢,能夠做的事太多了。

他們終究會走上追求權勢的道路。

“迄今為止,商人都是漢室的助益。想以南克北, 何其難也。”

“縱使商人有所弊端,也只能留給後人解決了。”

諸葛亮望著蔚藍的天穹,將心態放好。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都是以土地的產出為主。

現在商稅的比重逐步上升,危險的同時,也蘊藏著希望。

以大漢起初的十三州計算,曹魏佔據了九州,南方只有四州,差距太大了。

想要克敵制勝,只能劍走偏鋒。

劉禪選擇了商貿壯大國力,沒有任何錯誤,而且值得讚揚。

因為直百通寶完全沒有生產能力,很純粹的掠奪行為。

商貿不同,比直百通寶要高明,最少能夠促進生產發展,百姓也有所收益。

諸葛亮細細地研究了“互市”的商貿規律,越研究越覺得裡面知識的恐怖。

浩如煙海一般!

“報!”

“啟稟軍師,緊急軍情。”

王平親自前來匯報工作,諸葛亮不敢怠慢,神色肅然。

“曹真率二十萬魏兵,向宛城而來。”王平鏗鏘道。

他是南陽太守,鎮守一方。

此前他已奉命進行堅壁清野,捨棄了一些縣城,將力量集中在宛城、穰城、樊城。

這也是南陽的三道防線,目的只有一個,阻擊魏軍。

孫劉集中兵力攻打合肥地區,曹魏選擇的突破口,則是南陽。

反倒是關中、漢中地區,依舊處於對峙,誰都沒有輕舉妄動,等待敵人露出破綻。

南陽的大戰,將會率先爆發。

“按照既定計劃,堅守宛城。”諸葛亮沉聲道。

放棄了宛城,等於失去了南陽北部。

諸葛亮絕對不會輕易退縮!

一場驚世大戰,將會降臨。

曹真為曹操養子,出身虎豹騎。

這是他第一次統帥這麼多軍隊,整整二十萬!

曹真甚至想不通,為何曹丕如此信任他,竟將如此大軍託付。

“咳咳——”

突然一陣咳嗽聲傳來,打破了曹真的思緒。

“賈公,您怎麼樣了?”

曹真關切地踏上馬車,俯身走了進去。

“沒事,沒事。”

“年紀大了,身體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毛病,比不得年輕時候了。”

賈詡已經七十多歲了,氣力衰減,昏昏欲睡。

在侍女的攙扶下,他勉強支起了身子。

“此戰過後,天下再無賈文和矣。”賈詡惘然一嘆,令曹真心神一震。

“賈公,您千萬不要說這樣的話。”曹真上前扶著賈詡,忽感一陣心酸。

這副軀體,已經沒多少血肉了。

“沒什麼,都已經活夠了,怕什麼。老夫這一生,也算是顛沛流離,至到遇見先帝,這才安穩下來。”

“當今陛下不以老夫出身低劣,委以三公之任,位極人臣。老夫就算拼了這條性命,也要助陛下破荊州,以盡忠烈!”

賈詡心神沉定,已有了必死的決心。

曹丕為了穩定局勢,親自坐鎮關中,以司馬懿為軍師,總督三軍。

曹真負責南陽,以賈詡為謀士。張遼、曹休負責東部戰場,以蔣濟統籌。

此戰,關乎國運,誰都不敢懈怠,都是傾盡十二分力量。

賈詡的視線望向窗外,浩浩蕩蕩的行軍震撼人心。

士卒都是年輕的精銳,擁有著令人羨慕的體魄。

此戰,魏國怎麼會輸?

“賈公好好歇息,如果有什麼需要,儘管呼喚在下。”曹真抱拳道。

“去吧,去吧。”賈詡目光淡然自若,陷入了深沉的回憶之中。

宛城啊!

承載了賈詡太多的記憶。

他昏睡了一會,漸漸恢復了體力。

“父親!”賈穆迎了上來。

“扶為父出去走走,活動活動筋骨。”賈詡吩咐道。

“是。”賈穆忙前忙後,生怕賈詡摔倒磕碰。

等到下了馬車,賈詡極目遠眺,鬱鬱蔥蔥一片。

這是莊稼在生長。

“你父親我啊,曾在宛城為官。那時候宣威侯還在,與先帝對峙於此。”賈詡指著蒼茫天地,有一股豪邁在心底滋生。

那時候的他還很年輕,智計無雙,運籌帷幄。

屢次為張繡出謀劃策,都成功應驗了。

將近三十年過去了,歲月蹉跎。

賈詡成了幾乎站不穩的佝僂老人,年愈古稀。

“父親,如今故地重遊,有何感想?”賈穆笑道。

賈詡笑而不語,目光深邃若淵。

此戰,能夠奠定天下大勢。

誰能結束亂世,猶未可知!

及至宛城,二十萬曹軍安營紮寨。

忙忙碌碌的景象,激起了曹真慷慨的大志。

“攻破此城,向陛下盡忠!!”

山呼海嘯的吶喊,響徹雲霄。

王平率百騎出城巡視,看到曹軍的營地,便知遇到了對手。

直到魏騎來驅逐,王平這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先生,魏將曹真不好對付啊。”王平謹慎道。

曹軍的營地,深得兵法之精妙,非是等閒。

“無妨。”

諸葛亮雲淡風輕,渾然不懼任何對手。

宛城在王平的加固下,已經成為了不弱於穰城、樊城的堅城。

魏軍想要攻下,非頭破血流不可。

諸葛亮佔據了地利,又囤積了足夠的糧草。

何懼哉?

翌日,曹真迫不及待地集結軍隊,迎著萬丈霞光,向宛城進擊。

浩浩蕩蕩的氣勢,宛如山奔海立一般。

“嗚嗚嗚!”

攻城的號角聲,連成一片,將戰爭的恐怖氣息,蔓延至全城。

“攻城!!”

魏軍決然地衝鋒,向著宛城進擊。

諸葛亮姿容俊逸,赫然立於城牆上,身後的大纛獵獵作響。

他的身旁站著一將,魁梧威嚴。

正是從成都調遣來的馬岱,他如今以將軍的身份,參與了此戰。

終於不必守著後方了!

望著無邊無涯的魏軍,馬岱目光沉定,拳頭捏緊。

他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這一股大勢了!

曾經馬岱也是一方勇將,隨著馬騰、馬超縱橫西涼。

現在,他要重拾曾經的榮光,將自己的才能綻放出來。

此戰,便是他的機會!

等到敵軍衝鋒至城下,王平舉起了手臂,氣勢陡然一變。

“預備!!”

一輛輛弩車排列出來,散發出森然的氣勢。

這是諸葛連弩,能夠連發十矢,為絕對的神兵利器。

此戰,是諸葛連弩第一次爆發神威。

“放!!”王平怒吼道,將軍令傳達下去。

霎時間,嗡聲轟然一炸,遮住天地之間的一切迴響。

破空聲籠罩而下,無數的慘叫升騰而起。

“舉盾!”魏軍嘶吼著,舉起一面面盾牌。

咔擦!咔擦!

木屑紛飛,木盾四分五裂。

唯有鐵盾,能夠穩住身形。

驚人的血腥氣瀰漫,地面上一排排的鋒銳弩矢嵌入地面,發出嗡嗡聲。

一些屍體被釘在塵埃中,被後續的人影踐踏,骨骼碎裂。

“殺!”

戰鬥,爆發了。

諸葛連弩無情地收割著,將殺戮延長出去。

很多曹兵都沒有反應過來,便成為了亡魂。

諸葛亮姿容俊逸,在城牆上獨樹一幟。

他已經見慣了殺戮,神色淡然自若。

城牆上的每一名士卒都是如此,亂世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了。

普通百姓都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何況是舔刀口生存的軍卒?

他們只在乎勝利,以及榮耀。

生死早已看淡!

王平指揮有方,排程士卒、查漏補缺,都是得心應手。

軍隊的數量絲毫不影響他的指揮、防守,彷彿天生就是吃這碗飯。

諸葛亮沒有下達任何命令,曹軍便連城牆都上不來。

“阿斗慧眼識金,竟能提拔此人。”

起初王平可是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

後來在劉禪的逼迫下,他才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學習,勉強讀懂了兵法。

戰鬥只持續了三個時辰,曹真便鳴金收兵。

他已經試探出了城池的防守強度,除非攻城器械齊備,否則他不會再來攻打了。

“蜀軍的連弩非常可怕,或許得到了秦弩的精髓。”曹真心有餘悸道。

守軍連弩多,那麼他只能打造更多的井闌車,佔據高度優勢,進行壓制。

曹真在心中籌謀著,殊不知賈詡已經為他考慮好了一切。

“井闌車再多,也很難短時間內破城。不如分兵佔據各縣,將南陽百姓全部遷徙至此。”賈詡沉聲道。

曹真心神一震,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態。

“放心,普通百姓罷了,沒必要殺人。只是以此行動,瓦解城內的軍心。”

“劉備不是自詡為天下萬民嗎?若守軍不救百姓,大義必破。”

“更何況,城內守軍有不少南陽人士,百姓之中還有他們親人在內。”

賈詡說的雲淡風輕,但曹真明白執行的過程,必然會出現殺戮。

遷徙百姓,說得輕鬆,實際上也要經歷血雨腥風。

故土難離啊!

但曹真依舊執行了,因為蜀軍的軍心,給了他很不好的預感。

那一種精神面貌,本不該存在。

他們完全是被欺騙了!

以欺騙,去獲得士卒的信任,很符合劉備的風格。

曹真要打破這一股風氣,將壓迫感抵消。

於是,無數的曹軍出動,將手無寸鐵的南陽百姓遷徙、聚攏。

無數的百姓破口大罵,都無濟於事。

這是天下之爭,沒有人會心慈手軟。

魏軍給出的措辭是,讓百姓換個地方,過上更好的生活。

百姓們不傻,他們紛紛逃出城池,奔向深山老林。

他們對敵軍的痛恨加深,對漢軍的無所作為,也充滿了怨念。

王平只能眼睜睜看著,偶爾派遣一支精銳,出城救援百姓。

只可惜,這樣的做法,只是杯水車薪罷了。

“蒼天啊!南陽好不容易穩定了幾年,為何要這樣對待我們?”

“天下何時才會太平?”

百姓們痛哭流涕,哀嘆著命運的不公。

他們滿目滄桑,猶如行屍走肉一般。

有血性的青年,爆發了反抗魏軍的行動。然而,手無寸鐵的他們,又怎是全副武裝的魏軍對手,很快被平定了。

迎著各種怨毒的目光,賈詡絲毫不懼,甚至叮囑道:

“莫要傷了無辜的百姓。”

眾將士無不肅然。

賈詡簡單的一句話,已經可以決定數十萬人的生命了。

這就是權勢!

他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候的瘋狂,天下的秩序也趨於穩定。

曹操一世之雄,卻三屠徐州,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太多的隱患。

沒一個長命的!

現在已經不興屠戮了。

但賈詡的所作所為,依舊讓宛城蒙上了一層陰鬱。

諸葛亮已經提前撤走了大量的百姓,但仍然有人選擇留下。

否則魏軍遷徙的百姓,將遠遠超過十萬眾。

“先生,咱們該如何反擊?”馬岱眸光煜煜。

魏軍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若不給他們教訓,何以穩定軍心?

守軍的眼睛幾乎能夠噴出火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